英國遺傳學家發現:孩子的學業成就一半由基因決定

2020-12-05 媽咪Jane

近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遺傳學家普羅明和其團隊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發現,一半的學生的學業成就是由先天的基因決定的,而不是來自於後天努力。

普羅明稱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從父母那裡繼承了30億的基因螺旋狀體,這些基因對孩子的未來選擇和發展都有著很明顯的影響。他在研究雙胞胎時發現,一對雙胞胎即使從小就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但他們各方面依然非常相似,除了面容、微笑方式,甚至考試成績、離婚概率都極其相似。

普羅明制定了一張圖表,上面顯示出DNA對人類外貌、記憶力以及選擇偏向性等的影響程度。他稱有些孩子踢足球踢得很好,也許並不是孩子非常努力,而很可能是他天生就擅長足球。

基於此,普羅明認為基因影響著孩子的各方面,而基因是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的,因此家長們不需要讓孩子們去上昂貴的私立學校,這樣可以幫助家庭減少昂貴的學費帶來的負擔。

對於普羅明的提議,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對。英國《電訊報》的特派記者哈瑞認為私立學校還是極具優勢的,值得父母大力投入。他認為父母不應只考慮孩子的學業成績,大部分私立學校都擁有較為完善的教育環境以及自由的課程選擇,而且也會有嚴格的制度規範,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這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私立學校的公信度、人脈以及校內設施,都是大多數公立學校難以媲美的。

網友們對此也提出不同意見,大多數研究表明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先天的因素與後天的因素都很重要,兩者相互結合才能養育出更優秀的子女。即便具有良好的先天基因,但後天環境糟糕,比如不恰當的課程、不合適的老師、混亂的環境等等,學生也可能表現出更加糟糕。而即便孩子很普通,在私立學校與優秀的學生打成一片,也可以結識到一些可能給孩子未來帶來幫助的人脈,重要的並不是取得多麼好的學業成績,而是認識了哪些人。

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子女能有更好的未來。在子女的養育過程中,學業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學業成績也並不與子女的未來劃等號。如果孩子能有優秀的學業成績固然非常好,但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除了優秀的學業,影響孩子未來的還有社交能力、創造能力、對外界的敏銳度等,遺傳基因雖然可以決定一大部分,但是後天的努力也可以改變一小部分。

俗話說勤能補拙,量變也可以引起質變,因此家長們應該相信,即便基因決定了孩子的學業,也不能放棄對孩子的督導。

相關焦點

  • 英國科學家:孩子挑食或許由基因決定
    孩子挑食,父母常被指責育兒無方。然而,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挑食或許由基因決定,家長的餵養方式並非「罪魁禍首」。比較1900對16個月大的雙胞胎的飲食習慣後,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們對不同食物的喜好,主要由基因決定,與父母如何餵養關係不大。選擇雙胞胎作為研究對象,可以排除環境因素的影響。
  • 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近期研究表明我們的學業成績,閱讀能力以及智力都有遺傳基   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 遺傳學家:50%的學生學習成績是由於遺傳,而不是後天的努力
    交友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可以省吃儉用,把個人的享受完全拋之腦後。因為有人誇耀私立學校好,教育設施好,她一直在存錢,準備為自己的孩子轉學。她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業上出類拔萃,改變命運。可是,最近朋友們卻改過自新,說把孩子的學業成績看得順其自然,有些事是基因已經決定的。
  • 收入由基因決定,你信嗎?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統計遺傳學家大衛·希爾(David Hill)領導的研究團隊,對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286301位受試者的基因樣本及其對應的家庭收入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分析,結果發現了30個獨立的位點與收入有關。
  • 科學家:孩子學習成績由基因決定,後天再努力也白搭 網友:荒謬
    就好比孩子的學習,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沒那麼聰明,但是,只要刻苦努力,也會取得好的成績。但是,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個關於羅伯特.普羅民的新聞,這位著名的遺傳學家認為,孩子在學習方面能不能取得成功,是由基因,也就是DNA決定的。他認為在人類的生活中,先天和後天的外部環境相比更加重要。
  • 外媒:研究稱父親基因決定孩子健康 可跨代傳承
    我們的很多特徵,例如眼睛和頭髮的顏色,受父母二人的影響是同等的,但有多達200種基因,是由其中一方決定的,包括導致多數常見病的基因以及所謂的『基因印記』。」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遺傳學家費爾南多·帕爾多-曼奴埃爾·德比列納指出。「我們的研究旨在查明這些基因中的每一種是由父母中的哪一方決定的。另外,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另有數千種基因受父母雙方的影響是不同的,例如身高。
  • 孩子的智商、身高、相貌,由誰的基因來決定?是父親,還是母親?
    孩子出生,無論是父母,還是家裡的親屬,都會對著孩子和父母比較一下,有人說鼻子像媽媽,有人說眼睛像爸爸之類的,看著像是玩笑話,實際上是有道理的。孩子的性格、智商、身高、相貌等因素,基本都和遺傳有關,乃至於以後會生什麼病,也和父母的基因遺傳有關。但在這些因素中,哪一方面是由父親決定,哪一方面是由母親的基因決定,是很多父母並不知道的。就性別而言,孩子的性別受到父親的基因影響。母親只能提供X染色體,而父親或是提供X染色體,或是提供Y染色體,具有隨機性。
  • 我們的基因更像媽媽還是爸爸?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1日發表報導《從基因角度看,你更像媽媽還是更像爸爸?》,全文摘編如下:「他長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樣!」「她是她媽媽的翻版——除了鼻子。」我們看著孩子長大時,往往會尋找孩子和父母的相似之處。那麼從基因角度看,父母哪一方貢獻更多呢?答案取決於你問的是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的基因總數,還是哪一方的基因實際上發揮的作用更大。
  • 孩子長相由誰決定 女孩像爸男孩像媽是真的嗎?
    孩子遺傳的奧秘在這個「看臉時代」依舊辣麼神奇,那麼XXXY誰來決定胎寶寶的相貌?都說女孩像爸爸,男孩像媽媽,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為何有些雙胞胎/大寶二寶長相一模一樣,有些卻並非如此呢?最讓小易媽感嘆的是貝兒逆天的大長腿,真真是遺傳了高個爸媽的優質基因,隨意感受下都會造成一萬點傷害。要知道,決定孩子身高的因素35%來自父親,35%來自母親,只有30%的主動權握在孩子未來的手裡。
  • 「垃圾基因」資料庫收穫全球遺傳學家「粉絲」—新聞—科學網
    「垃圾基因」資料庫收穫全球遺傳學家「粉絲」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學院教授龔靜這樣解釋他們的研究。 龔靜的團隊最近在英國《核酸研究》雜誌先後發表3篇文章。他們通過對多種癌症中遺傳變異的功能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了大量可調控非編碼核糖核苷酸(ncRNA)和可選擇性多聚腺苷酸化(APA)的遺傳變異位點,構建了在線資料庫,並開放給全球的研究者共享。
  •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出發,解讀社區環境對孩子學業成就的影響
    01社區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㈠根據「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項目的相關數據,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不僅與他們的性格特徵有關係,還與孩子所處的家庭背景、所能接受的教育機會、就讀學校的教學質量、家長在子女教育上的參與情況等,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
  • 變異基因的奇怪效應,人們一半以上智力差異由基因變異導致
    變異基因的奇怪效應遺傳多樣性對一個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我們都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各種基因,其中一些遺傳了幾代人。在此過程中,這些基因經常會發生突變——例如,在複製過程中,我們DNA中的一個鹼基可能會被隨機替換成另一個鹼基,或者可能會錯誤地刪除或複製整個片段。許多這種DNA突變是無聲的,只能在實驗室的分子水平上被遺傳學家檢測到。
  •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寶寶的相貌?爸爸的哪些顯性基因會遺傳給孩子
    孩子出生後你會發現,不是像爸爸多一點,就是像媽媽多一些,有的孩子看起來就和爸爸或媽媽一個模子刻出來一樣。 孩子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究竟由夫妻間的誰決定呢? 作為父親來說,都希望孩子長得像他自己,其實,孩子長得像誰,在相貌方面是由雙方的基因決定的。
  •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我們的基因更像媽媽還是爸爸?
    答案取決於你問的是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的基因總數,還是哪一方的基因實際上發揮的作用更大。但不管怎樣,科學家們認為答案都不是精確的五五開。 例如,大多數人都知道,DNA鏈攜帶基因,而DNA鏈構成23對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所包含的DNA各有一半來自父母。但細胞實際上還有一條染色體——位於線粒體內。
  •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我們的基因更像媽媽還是爸爸?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1日發表報導《從基因角度看,你更像媽媽還是更像爸爸?》,全文摘編如下:「他長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樣!」「她是她媽媽的翻版——除了鼻子。」我們看著孩子長大時,往往會尋找孩子和父母的相似之處。那麼從基因角度看,父母哪一方貢獻更多呢?答案取決於你問的是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的基因總數,還是哪一方的基因實際上發揮的作用更大。
  • 人們一半以上智力差異由基因變異導致
    《每日電訊》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決定了人與人之間一半以上的智力差異。對於是什麼讓我們聰明或愚蠢,有「先天決定與後天決定」 的爭論,而這些新發現無疑將為這一爭論火上澆油。除了基因,成長環境、營養水平以及胎兒在子宮接觸的化學物質等環境因素也被認為對一個人的智力有顯著影響。英國愛丁堡大學開展的這項新研究,強調了罕見基因變異對智力的影響。
  • 同性戀不完全由基因決定?新研究稱受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
    記者 | 田思奇 一種曾被廣泛認可的觀點指出,存在單獨的「同性戀基因」決定了人們不同的性取向。但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同性戀行為受到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每一種因素都會帶來微小的變化。這與遺傳變異和環境影響共同決定身高的情況類似。
  • 雙胞胎高考700分,是基因決定還是環境影響呢?
    雙胞胎高考700分,是基因決定還是環境影響呢?隨著各地高考成績查詢入口逐步開放,2019年高考的各省狀元和「學霸」考生們也陸續現身。而令人意外的是,兄弟倆高中有近一半的時間都在衝刺學科競賽,沒有上課,張家豪更是去年11月後才踏入高三課堂。雖然同吃同住,但兄弟倆的學習興趣並不相同。張家豪說,從高一開始,張家傑便一直在備戰信息技術的學科競賽,高二和高三加起來有一年半沒有進班級上課。
  • 孩子的脾性究竟遺傳自誰?遺傳學家:娘胎裡就定了,別錯過整改期
    易怒、膽小、倔強,孩子的脾性標籤遺傳自誰?遺傳學家給出了答案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科學界早就做過了研究,並以專業知識給出了回覆:荷蘭奈梅亨大學的遺傳學家家漢·布魯納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研究,他追蹤統計了當地一個大家族成員的性格數據,發現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易怒。他們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生氣,甚至出現歇斯底裡,進而攻擊他人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