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遺傳學家普羅明和其團隊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發現,一半的學生的學業成就是由先天的基因決定的,而不是來自於後天努力。
普羅明稱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從父母那裡繼承了30億的基因螺旋狀體,這些基因對孩子的未來選擇和發展都有著很明顯的影響。他在研究雙胞胎時發現,一對雙胞胎即使從小就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但他們各方面依然非常相似,除了面容、微笑方式,甚至考試成績、離婚概率都極其相似。
普羅明制定了一張圖表,上面顯示出DNA對人類外貌、記憶力以及選擇偏向性等的影響程度。他稱有些孩子踢足球踢得很好,也許並不是孩子非常努力,而很可能是他天生就擅長足球。
基於此,普羅明認為基因影響著孩子的各方面,而基因是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的,因此家長們不需要讓孩子們去上昂貴的私立學校,這樣可以幫助家庭減少昂貴的學費帶來的負擔。
對於普羅明的提議,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對。英國《電訊報》的特派記者哈瑞認為私立學校還是極具優勢的,值得父母大力投入。他認為父母不應只考慮孩子的學業成績,大部分私立學校都擁有較為完善的教育環境以及自由的課程選擇,而且也會有嚴格的制度規範,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這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私立學校的公信度、人脈以及校內設施,都是大多數公立學校難以媲美的。
網友們對此也提出不同意見,大多數研究表明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先天的因素與後天的因素都很重要,兩者相互結合才能養育出更優秀的子女。即便具有良好的先天基因,但後天環境糟糕,比如不恰當的課程、不合適的老師、混亂的環境等等,學生也可能表現出更加糟糕。而即便孩子很普通,在私立學校與優秀的學生打成一片,也可以結識到一些可能給孩子未來帶來幫助的人脈,重要的並不是取得多麼好的學業成績,而是認識了哪些人。
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子女能有更好的未來。在子女的養育過程中,學業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學業成績也並不與子女的未來劃等號。如果孩子能有優秀的學業成績固然非常好,但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除了優秀的學業,影響孩子未來的還有社交能力、創造能力、對外界的敏銳度等,遺傳基因雖然可以決定一大部分,但是後天的努力也可以改變一小部分。
俗話說勤能補拙,量變也可以引起質變,因此家長們應該相信,即便基因決定了孩子的學業,也不能放棄對孩子的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