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下的遠古細胞:直徑僅50微米似嘴唇

2020-11-23 科教臺

這張圖上的細胞呈菱形,中間凹陷,看起來像一張豐滿性感的粉紅色嘴唇。

這些細胞染色,生成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美效果。

  很多這種微小細胞的直徑只有0.002英寸(50.08微米),被認為出現在恐龍時代以前。

通過染色生成令人驚異的自然生命圖案。

  北京時間4月20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刊登了一組照片,展現了電子顯微鏡下被放大100萬倍的遠古細胞。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片是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的,通過著色讓它們看起來像令人驚異的奇怪生命,圖上的彩色物體是硅藻屬,是直徑僅有0.002英寸(50.08微米)的單細胞生物,據悉它們出現在恐龍時代以前。海洋學者保羅·哈格裡夫斯博士與藝術家法耶·達爾林聯合創作了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他們先用電子粒子束照亮這些微生物,然後拍攝3D照片。接著達爾林利用多種數碼著色程序給其「染色」。達爾林家住美國羅德島,是兩個孩子的祖母,開始時這只是她的一個興趣愛好,但是現在它已經變成她的兼職工作。

相關焦點

  • 顯微鏡下的遠古細胞:放大一百萬倍似外星生命
    圖片中展示的是遠古單細胞,這些細胞被放大了一百萬倍,然後使用電子顯微鏡拍攝,最後再上色,看起來充滿了生命活力一個豆莢中的兩顆豌豆:許多的微細胞僅有0.002英寸長,人們認為這些細胞比恐龍還古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這些看起來就像是外星生命的圖集,但是實際上這些驚人的圖片顯示的是被放大了一百萬倍的遠古細胞。
  • 電子顯微鏡下的植物花粉:合歡樹花粉似UFO(圖)
    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顆粒直徑只有0.006毫米,是迄今發現的直徑最小的花粉粒之一葉薊屬植物火球狀花粉紫色赤楊花粉勿忘草的藍色花粉  它看上去就像是粉色UFO,但這其實是波斯合歡樹的花粉。它們的直徑是勿忘草花粉的15倍。
  • 顯微鏡的歷史:光學顯微鏡是如何演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超越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即使是具有完美鏡片和完美照明的光學顯微鏡,也不能用於區分小於光波長一半的物體。白光的平均波長為0.55微米,其中一半為0.275微米。(一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大約有25,000微米到一英寸。千分尺也被稱為微米。)
  • 電子顯微鏡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最大的區別在於所使用波長不同,前者使用可見光,解析度最高達0.1微米級,最高有效放大倍率只能到1600倍左右,而且相應的景深也很小(微米級).後者使用電子,根據物質波波長理論,在幾十千伏至幾百千伏的電壓加速下
  • 電子顯微鏡下的霧霾顆粒(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劉勇教授通過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近期使用後的防霾鼻罩濾芯上採集的霧霾顆粒,以及分析霧霾顆粒裡面含有的各種元素
  • 電子顯微鏡下的防霾口罩:口罩變黑是否就失效了
    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在電子顯微鏡下,對防護口罩上的霧霾顆粒進行了觀測。記者發現,防護口罩的關鍵在於中間層,可以阻擋納米級的霧霾顆粒。儘管從外觀上看口罩已經變黑,但是其中間層並未被霧霾顆粒穿透。
  • 細胞、病毒等大小的「尺度」
    分類:擴展具體知識點:細胞的毫米和微米級別病毒的納米級別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寶姐在和學生交流中發現,不少學生對於細胞的大小尺度,沒有概念。首先解釋一下,納米、微米、釐米的大小:圖源:BBC在生物學科交流中,以及在出題時,時常會有「納米級別、微米級別」這樣的說法,同學們要熟悉。世界上最小的細胞是支原體,直徑100nm,最大細胞大概是麻纖維細胞,直徑可長達10cm。這些是特例,一般細胞是微米(um)級別的。
  • 5種看見病毒的方法|細胞|螢光|顯微鏡|感染_網易訂閱
    大多數細胞的直徑約為100微米,也就是0.1毫米左右;而病毒的大小約是這個數字的1/1000,平均大約為150納米(0.00015毫米)。  光學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下的SARS-CoV-2病毒顆粒,直徑約在150-200納米之間。| 圖片來源:Liu et al.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提到任何能直接將病毒粒子可視化的技術。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掃描電子顯微鏡入門
    光學顯微鏡以可見光為介質,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為介質,由於電子束波長遠較可見光小,故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遠比光學顯微鏡高。光學顯微鏡放大倍率最高只有約 1500倍,掃描式顯微鏡可放大到10000倍以上。 2. 根據de Broglie波動理論,電子的波長僅與加速電壓有關:λe=h / mv= h/ (2qmV)1/2=12.2 / (V)1/2 (?)
  • 厲害了,用電子顯微鏡,就能觀察細胞基因表達的方法!
    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基因表達的方法。雖然電子顯微鏡目前提供了對細胞最詳細的觀察,但它無法區分哪些基因程序在單個細胞內運行。細胞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讓科學家們忙了幾十年。為了標記小結構,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螢光蛋白。這種方法工作得很好,但由於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相對較低而存在缺點。儘管電子顯微鏡可以讓我們更近距離地觀察,吉爾·格萊格·韋斯特邁爾教授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決這種技術中細胞的多色遺傳標記問題,這樣就可以直接把不同的細胞區分開來。
  • Cell年度最佳論文:張鋒DNA顯微鏡入選|張鋒|細胞|電子顯微鏡|螢光...
    顯微鏡可分為兩大類: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人們早在幾百年前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胞,近年來用冷凍電鏡觀察到了蛋白的三維立體結構,然而,這兩類顯微鏡都無法再基因組水平觀察細胞。使用DNA顯微鏡識別樣品中的不同細胞(圖中不同的彩色的點)使用DNA顯微鏡(下圖左),可以準確地重建用螢光顯微鏡捕獲的細胞圖像(下圖右),比例尺=100微米。顯微原理使用DNA顯微鏡獲取一個完整的細胞圖片,可以說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樣本和和一個移液器。首先,將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胞固定在反應室中。
  • 電子顯微鏡下的CPU:Pentium III「驗屍」
    對於CPU的核心部分,通常我們只在幻燈片中才能見到示意圖,很少有人親自在微觀尺度下檢驗過到底是什麼樣子。而這位小學/初中教科學課的瑞典教師為了教學需要,借來了一顆Pentium III 800EB Coppermine CPU,用電鋸拆解後放到電子顯微鏡下拍攝了一組照片,雖然他用的普通電鏡解析度最大只有2000nm,沒有移除金屬層還不足以看到電晶體的細節,不過即使是在10000nm解析度的等級也足以讓我們看清平常天天打交道的CPU核心部分。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看到原子?
    從角度來看,人通常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最細小的東西是人的頭髮(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和蝨子(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但是,藉助強大的顯微鏡,人類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難以置信的微小事物。直到最近,標準顯微鏡仍可讓您看到小至1微米(等於0.001毫米)的物體。
  • 不用顯微鏡就可以看見的細跑、煮不死的魚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琳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不用顯微鏡就可以看見的細跑、煮不死的魚。不用顯微鏡就可以看見的細跑你用肉眼看見過細胞嗎?許多人的回答是沒有因為在人們印象中,細胞是小得只能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後才能看到的結構單位,除非人有「千裡眼」,不然哪能用肉眼看見細胞呢?科學的回答卻是:能!因為細胞既有小的,也有大的。
  • 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微米...
    亞毫米級導管末端的驅動器可進行組織活檢和操作,或通過有源微光學,來完善細胞尺度的體內介入治療,但這種尺度上的摩擦力在傳統裝置上會產生問題,因此亟需針對需求進行改進與提高。圖1 微型活塞的工作原理以及微型活塞與微型夾具集成的顯微鏡圖與掃描電子顯微鏡圖
  • 央視記者調查:顯微鏡下的幽靈——瞧,這就是PM2.5
    120倍顯微鏡下的PM2.5顆粒(左圖),頭髮絲與PM2.5相比(右圖)。央視記者經過連續觀測,日前終於用顯微鏡首次拍到了PM2.5家族各式各樣的形態。  顯微鏡下的PM2.5,形狀大小各有不同  這是在120倍的顯微鏡下看到PM2.5顆粒的全貌。為了更直觀地理解PM2.5顆粒物的大小,記者找了一根頭髮與之作對比,對比非常明顯。
  • 攝影師用顯微鏡拍攝孵化階段的蝴蝶卵細胞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攝影師採用高級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到正處於孵化階段的蝴蝶卵細胞,它們在高解析度的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出令人們意想不到的形態,甚至部分昆蟲卵與熱帶植物十分相似。
  • 神秘的它終於現出真身|電子顯微鏡|電子束|波長|光學_網易訂閱
    德國的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通過理論分析提出了顯微鏡的「衍射極限」(被稱為阿貝極限)概念,即顯微鏡的解析度最高只能達到光源波長的二分之一,這就意味著以可見光(波長範圍在0.38~0.78微米)為光源的光學顯微鏡無法實現小於0.2微米的解析度,由此可認定那肯定存在的「病毒」尺度一定小於0.2微米。  怎樣讓肯定存在的病毒現出真身呢?
  •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什麼
    顯微鏡的作用是通過放大物體的具體形態來研究物體的構造和具體的內部特徵, 主要應用於物理生物和醫學的方面,通過顯微鏡放大後,可以直觀的了解細胞和各種細小物體的內部做構造,來做出相應的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