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用電子顯微鏡,就能觀察細胞基因表達的方法!

2020-12-05 博科園

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基因表達的方法。雖然電子顯微鏡目前提供了對細胞最詳細的觀察,但它無法區分哪些基因程序在單個細胞內運行。現在,通過使用不同大小的基因編程納米球作為「多色」標記,新方法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這甚至有助於研究記憶是如何存儲在神經元網絡中的。細胞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讓科學家們忙了幾十年。

為了標記小結構,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螢光蛋白。這種方法工作得很好,但由於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相對較低而存在缺點。儘管電子顯微鏡可以讓我們更近距離地觀察,吉爾·格萊格·韋斯特邁爾教授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決這種技術中細胞的多色遺傳標記問題,這樣就可以直接把不同的細胞區分開來。

納米室作為電子顯微鏡的多色標籤

韋斯特邁爾和同事們研究所謂的膠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些是來自細菌的小型無毒蛋白質,封裝素會自動組裝成奈米小室,化學反應可以在奈米小室中進行,而不會干擾細胞的新陳代謝。根據實驗條件的不同,在活細胞內通過基因編程形成不同直徑的納米室。韋斯特邁耶研究小組的菲利克斯西格蒙德補充說:與螢光顯微鏡的調色板類似,該方法將幾何圖形轉化為電子顯微鏡的標籤。

為了在電子顯微鏡下獲得強烈的對比度,研究人員使用了氧化鐵酶,它可以被封裝在膠囊的內部。如果鐵離子通過納米室的孔隙進入內腔,二價鐵離子被酶氧化成三價鐵離子。這就產生了留在內部的不溶性氧化鐵。金屬能產生良好的反差,因為它們「吞噬」電子——就像x射線圖像中的緻密骨頭能強烈吸收x射線一樣。這種特殊的封裝材料特性使它們在圖像中清晰可見。

跟隨神經束

用新方法,研究人員現在也將研究神經迴路,儘管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令人印象深刻,但這種方法不能可靠地分辨出大腦中某些類型的神經元。有了新報告基因,可以給特定的細胞貼上標籤,然後讀出哪種神經細胞構成了哪種連接,以及這些細胞處於何種狀態。因此,這項新技術也可以幫助揭示大腦的確切接線圖,並進一步研究記憶是如何存儲在神經元網絡中的。

博科園|研究/來自: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參考期刊《ACS Nano》《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21/acsnano.9b03140DOI: 10.1038/s41467-018-04227-3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Cell年度最佳論文:張鋒DNA顯微鏡入選|張鋒|細胞|電子顯微鏡|螢光...
    此後,恩斯特·魯斯卡於1931年發明電子顯微鏡,使得人們能夠直接在原子水平觀察,顯微鏡將人類視野帶到了一個之前從未觸及的微觀世界,人類開始對自己和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認知。顯微鏡可分為兩大類: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人們早在幾百年前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胞,近年來用冷凍電鏡觀察到了蛋白的三維立體結構,然而,這兩類顯微鏡都無法再基因組水平觀察細胞。
  • 核磁共振成像可觀察基因表達
    科技日報華盛頓12月24日電 (記者劉海英)基因就如同開關一樣,知道哪些基因開啟,對於疾病的治療和監控至關重要。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23日在《自然·通訊》雜誌線上版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用常見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即可觀察到體內細胞的基因表達情況。
  • 動物細胞培養及外源基因導入的原理和方法
    在克隆一個基因後的下一步,往往是將其導入不同類型細胞,以分析其表達,測定表達對細胞生長的影響,或將高表達的基因產物純化。將外源DNA導入哺乳動物細胞有兩種途徑:穩定(永久)或暫時性轉染。穩定轉染的目的是將轉移基因整合到細胞染色體DNA上,形成穩定表達轉移基因的細胞系。一般需要共轉染一個選擇標記,用於追蹤轉染成功的細胞或轉染效率。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當特定波長(激發波長)的光照射一個分子(如螢光團中的分子)時,光子能量被該分子的電子吸收。接著,電子從基態(S0)躍遷至較高的能級,即激發態(S1』)。這個過程稱為激發①。電子在激發態停留10-9–10-8秒,在此過程中電子損失一些能量②。電子離開激發態(S1)並回到基態的過程中③,會釋放出激發過程中吸收的剩餘能量。
  • 5種看見病毒的方法|細胞|螢光|顯微鏡|感染_網易訂閱
    | 圖片來源:Grace C Roberts  用螢光分子來標記病毒,是一種使病毒可視化的間接方法。當病毒吸收特定的輻射時,就會發出螢光。我們甚至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記多個對象,比如病毒和細胞成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同時追蹤多個部分。
  • 顯微鏡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
    顯微鏡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實驗器材:顯微鏡、載玻片、
  • 細胞核、染色體及基因表達
    20世紀初,有絲分裂得到了觀察,而孟德爾定律也重新見世,這時候細胞核在攜帶遺傳訊息上的重要性已逐漸明朗。,是細胞核中載有遺傳信息的物質,在顯微鏡下呈圓柱狀或杆狀,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是間期細胞染色質結構緊密包裝的結果,是染色質的高級結構,僅在細胞分裂時才出現。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肉眼的解析度一般只有0.2nm,很難能識別單個的細胞,所以必須藉助工具,如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 動物細胞培養及外源基因的導入
    在克隆一個基因後的下一步,往往是將其導入不同類型細胞,以分析其表達,測定表達對細胞生長的影響,或將高表達的基因產物純化。將外源DNA導入哺乳動物細胞有兩種途徑:穩定(永久)或暫時性轉染。穩定轉染的目的是將轉移基因整合到細胞染色體DNA上,形成穩定表達轉移基因的細胞系。一般需要共轉染一個選擇標記,用於追蹤轉染成功的細胞或轉染效率。
  • 植物細胞微絲束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當用適當濃度的TritonX-100 處理細胞時,能溶解質膜結構中及細胞內許多蛋白質,而細胞骨架系統的蛋白質卻不被破壞顯得更清晰,M-緩衝液洗滌細胞,可以提高細胞骨架的穩定性,戊二醛固定能較好地保存細胞骨架成分,經考馬斯亮藍R250 染色後,可使細胞骨架蛋白著色,而胞質背景著色弱,有利細胞骨架纖維顯示。
  • 植物細胞微絲束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當用適當濃度的TritonX-100 處理細胞時,能溶解質膜結構中及細胞內許多蛋白質,而細胞骨架系統的蛋白質卻不被破壞顯得更清晰,M-緩衝液洗滌細胞,可以提高細胞骨架的穩定性,戊二醛固定能較好地保存細胞骨架成分,經考馬斯亮藍R250 染色後,可使細胞骨架蛋白著色,而胞質背景著色弱,有利細胞骨架纖維顯示
  • 自製一臺掃描電子顯微鏡,厲害炸了!
    雖然說之前也看到了很多十分厲害的DIY視頻,但是看到這個的時候我還是瞬間就跪了……一個名叫Ben Krasnow的工程師自己做了一個掃描電子顯微鏡!這可是電子顯微鏡啊,絕對不是擺弄幾個玻璃鏡片就能搞定的事情,簡直是有史以來最難的DIY項目了……要知道,在實驗室裡,掃描電鏡也是高端大氣的存在,一臺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學生們要想用還得登記排號……而你竟然說你自己做了一個??
  • 選擇的基因轉錄是蛋白質在細胞內表達的區域中電子傳遞的基本方式
    最近發表在《免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表明,利用現有的納米晶體包裹特定基因轉錄本的現有方法不會轉化為其最終的蛋白質。製備一個由生物技術材料製成的納米晶體特異性編碼新標記基因的能力與製備基因轉錄本並插入細胞表面區域的能力一樣重要。多種納米技術方法的綜合一致性的高確定性大大提高了細胞生物學技術的靈活性。然而,該研究並未揭示納米晶體是如何確定特定基因轉錄的。
  • 挑戰顯微鏡 用榮耀V20重現初中生物課觀察細胞實驗
    我們還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個非常經典的生物實驗,就是觀察洋蔥表皮細胞,這個生物實驗主要是通過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結構,了解細胞壁和細胞核,這或許是你第一次使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生物世界。現在,我們通過榮耀V20的4800萬像素攝像頭,加上一個外接的微距鏡,嘗試重現這個經典的生物課實驗。
  • 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離子通道的球和鏈
    使用電子顯微鏡技術對球和鏈機制進行直接成像,也可以為設計靶向它的藥物改善離子通道功能提供一個新的角度。離子通道異常與包括癲癇病,心律不齊,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在內的一長串疾病有關。高級作者,生理學副教授Crina Nimigean博士說:「自1970年代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獲得這種機制的原子級圖像,現在我們終於有了它,它可以成為重要的藥物靶標。」
  • PLoS Pathog:首次利用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觀察腸道中HIV感染
    了解這種病毒如何感染細胞和在腸道中如何積累是開發新療法的關鍵。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理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觀察受到感染的有機體內真實腸道組織中的HIV感染,從而對腸道中的HIV感染進行迄今為止可能是最為詳細的描述。
  • Nat Protocols:利用低溫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聯合技術觀察並研究活體...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對純化的病毒進行研究能夠獲取多種已知病毒電子顯微鏡圖像,然而病毒純化的過程常常會使得包膜病毒的結構發生改變,因此研究者Wright及同事就對當前技術進行了改善來研究病毒的結構特性,因此如今研究者就能夠清楚觀察到病毒進入細胞並在細胞中組裝的信息了。
  • 匯總 ▎細胞凋亡概念及檢測方法.
    3.3 透射電鏡電子顯微鏡是觀察細胞形態最好的方法,細胞核和細胞器的結構清晰易辨。凋亡細胞染色質固縮並凝結成塊,聚集在核膜周邊呈新月狀或環狀小體,細胞漿濃縮,內質網變疏鬆並與胞膜融合,形成一個個空泡,線粒體結構無明顯改變。細胞凋亡的晚期,細胞核裂解為碎塊,產生凋亡小體。
  • 掀開空間轉錄組學技術的面紗:可視化觀察組織中的基因表達
    疾病改變組織中RNA分子和蛋白表達。為了獲得關於疾病的更多知識和優化診斷方法,對組織樣品進行顯微研究經常在實驗室和醫院中開展,但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只能夠同時確定少量RNA分子的位置。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Jonas Frisén教授團隊與來自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Joakim Lundeberg教授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能夠分析所有RNA分子的數量,並且利用顯微鏡提供它們的空間信息。
  • 電子顯微鏡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6796.htm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y)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  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