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到甘肅的路並不是一馬平川的,除了連續上下坡,各種修路封路才是惱人的地方。當我們的新天龍KL行至達坂城、哈密區域時出現了連續的高速修路。
繞行的路多是臨時圍出來的,路面有的是顛簸的大破浪似的,有的甚至直接是一個大坑接一個大坑的土路,更別說還有能讓人都顛飛的減速帶。再加上長途駕車本身固然存在的疲勞感,相信每一個走這裡過的車都不怎麼好受。
新天龍KL舒適性大不同
但是這種感受是可以極大程度上被減輕的,只要你的車足夠好。奔馳寶馬固然舒適,但是到了這種工況,單靠懸架來避震的小車也是該晃還得晃。
然而,我們的新天龍KL倒是很不一樣。
東風新天龍KL
懸架、駕駛室、座椅三級減震 不僅僅是有而已
說到減震那就必然一提新天龍KL的「三級」減震了:四點式氣囊懸浮駕駛室、7項可調氣囊座椅、為舒適性考量的前橋兩篇板簧懸架。在實際的體驗中,這樣的多級減震形式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四點式氣囊懸浮駕駛室
在這裡記者想重點跟大家聊聊新天龍KL的座椅,由於這是車上唯一一個全程都與身體接觸的零部件,所以座椅的舒適性可以說是整車舒適性的第一要素。
新天龍KL的座椅不僅僅有氣囊減震功能,而且整個座椅是重新設計的,這就意味著更棒的人機工程學設計。記者坐在座椅上能明顯感覺到有一種下陷感,其實這是由於坐墊及靠背的兩邊都做了支撐式的設計,這種類似於賽車座椅的設計能讓身體儘可能位於座椅最佳的乘坐位置中。椅型設計不錯,外加主駕駛座有氣囊阻尼、坐墊角度、腰部及背部支撐等7項調節,支撐性非常棒,長時間乘坐不容易累。
其次就是四點式氣囊懸浮的駕駛室了,採用氣囊彈簧+減震筒的組合,阻尼軟硬適中,能夠過濾相當一部分細碎震動,同時也不會出現搖搖晃晃的情況,從而影響舒適性。 此外,前懸架也採用了為舒適性考量的少片鋼板彈簧設計,再加上美鋁輪圈的應用,簧下質量更輕,使得懸架及輪胎能夠過濾掉更細微的顛簸。
美鋁輕量化輪圈
這就使得新天龍KL的乘坐疲勞感減輕了不少。經過記者這一趟的實測,在連續乘坐10小時的情況下,擁有三級減震的新東風天龍KL乘坐疲勞感不輸與我們同行的另一臺小車。
史上駕駛室空間最大最好用的一代天龍,沒有之一
其實長時間乘坐的疲勞感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空間問題,這一點只要坐過長途車的朋友們一定都體驗過。局限的空間不論是對於乘坐還是休息都不是好事兒。
在這一點上,新天龍KL的進步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升級成了平地板駕駛室,車內高度接近2米,同時中控面板的前後深度也進行了優化,檔把與中控面板之間的寬度也更寬。身高體重180cm、0.1T的記者親測,從駕駛座走到副駕駛座上毫無阻擋,寬度、高度足夠。
駕駛室右側新增儲物箱
如果你直直的站在新天龍KL的車裡,你會看到非常多的儲物空間,並大量使用棉、橡膠材質墊底,避免物品在行車過程中移動或磕碰。
讓記者體驗最深刻的就是,車頂三個帶蓋的儲物格無論是開關還是阻尼都非常有質感,容積也不小。而中控臺上的兩個儲物平臺帶防滑墊,幾乎可以放下身上所有東西。錢包、鑰匙、手機等等,而且拿取非常方便。
中控臺上的儲物槽超級好用
從副駕駛位到臥鋪不需要抬腳,身體一轉就行了。870mm寬的下臥鋪絕對是相當夠睡了,如果你還嫌窄,那麼它還可以延寬至1M,這下皆大歡喜了吧。同時新天龍KL的下臥鋪增加了風道,可以將臥鋪表面溫度維持在一個舒適的區間內,在夏天特別實用。
我真的不想坐小車了!
如果說以上這些都是偏記者主觀體驗的觀點,除此之外,新天龍KL在客觀層面還有哪些進步呢?除去剛才提到過的,最明顯的就是靜謐性了。
據了解,新天龍KL的新駕駛室在地毯、隔熱毯、車身隔音板甚至是擋泥板上都下了一番功夫,通過更好的選材、用料、布置方式營造出更好的隔音。
實際體驗下來,不得不說這項升級的效果是非常棒的。無論如何描述,新天龍KL的行駛噪音都不能用「吵」來形容。相反的,它的隔音性與我們同行的工作車,一臺某品牌MPV比起來都沒有明顯差別,這裡的差別指的是體感。如果用分貝儀測量,估計帳面數據還是會有些許差別。
但是小車有一點是比不上新天龍KL的。在高速上將窗戶開一條縫來通風時,新天龍KL由於全新設計的後視鏡造型,對氣流進行了有效導向作用,所以高速開窗時並不會很吵,所以我們途中長期開著窗,有抽菸或者喜歡吹自然風的卡友們一定會喜歡這個小設計。反觀小車,開一條縫已經吵得不行了。
升級的後視鏡視野更棒
新天龍KL的駕駛室無論是從看上去、摸上去、聽上去這方面都能給人不錯的體感,全新自主設計的內飾無論是設計與功能都至少比現款升了兩個檔次。平地板寬敞的空間、寬臥鋪與座椅也都很棒。整個駕駛室裡裡外外都找不出一絲廉價感,比起現款可以說是越級,向它的大哥天龍旗艦看齊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