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費能否讓最堵月成老黃曆

2020-11-23 人民網

交通擁堵費政策將廣泛徵求民意

9月2日上午,北京市環保局發布《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年)重點任務分解措施》,計劃要求,市交通委和市環保局牽頭規劃低排放區,研究制定徵收交通擁堵費政策。市交通委和市交管局牽頭研究制定智能化車輛電子收費識別系統等配套政策。市交通委、市交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強化監管執法,落實區域差別化停車收費制度;不斷完善差別化停車管理政策,適當擴大差別化停車收費區域範圍,引導降低中心城區車輛使用強度。

交通委表示,關於擁堵費的收費方案將會廣泛徵求市民意見。

北京年底前出臺分區域分時段限行政策

2013年底前,北京將研究完善並出臺小客車分區域、分時段限行相關政策。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牽頭研究制定擴大外埠車輛限行的範圍和時間,力爭2014年實施。

外埠車輛進六環內必須辦進京證

自2014年起,凡進入六環路內(不含)的外埠車輛必須辦理進京證,辦理長期進京證車輛必須達到第三階段及以上排放標準,外埠車輛尖峰時段不得進入五環路內和遠郊區縣城關鎮。2015年,辦理長期進京證的輕型車輛必須達到第四階段及以上排放標準,外埠黃標車不得進京行駛。

2017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不超600萬

2017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研究制定貨車、大中型客車及其他車型調控措施;制定更為嚴格的小客車新增數量控制措施,引導購置電動車、小排量客車,自2014年1月1日起實施。截至2012年11月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18.9萬輛。[詳細]

新搖號政策11月底公布 單雙號限行或將重啟

為控制機動車總量,我市將出臺更加嚴格的小客車新增數量控制措施,將在11月底公布具體實施方案,明年實施。

為配合《計劃》的出臺,北京將修訂重汙染天氣下的應急方案,機動車按照單雙號限行的內容將被納入新的應急方案。[詳細]

北京市交管局分析了近3年來9月份的交通運行特點,發布了9月份交通擁堵的五大原因,由於多重壓力相互交織,交通擁堵明顯加劇。與之對應的統計數據是:與全年平均值相比,9月日均擁堵報警高出46.1%,平均車速下降2.3%,紅色擁堵路段高出26.1%,五環路內日均上路機動車增加9.4%。其中,9月2日、9月22日和9月29日被確定為擁堵重點日。[詳細]

開學首日交通壓力明顯增加

根據前三年的統計,開學首日,市民平均撥打122報堵的次數是2289次,比8月份上升1.4倍;當天早晚高峰期間,紅色擁堵路段的峰值分別為77條和80條,比8月份分別上升14.9%和25%。今年9月2日為中小學校開學首日,且與周一早高峰重疊,預計2日早高峰交通運行壓力將明顯增加,特別是學校周邊易出現擁堵。

早晚高峰交通運行壓力加大

去年9月,工作日早高峰擁堵路段峰值平均達到70條,比8月份上升25%,擁堵持續時間延長了1小時8分鐘。工作日晚高峰擁堵路段峰值平均達到88條,較8月份上升26%,擁堵持續時間延長了2小時。

「兩節」前夕交通壓力最大

中秋節及國慶節前夕,對晚高峰的影響最顯著。2010年、2011年中秋節前夕,日均接報堵2905次,比9月初上升27.9%,晚高峰紅色路段峰值平均103條,上升30.4%。2012年中秋節與國慶節重疊,形成8天超長假期,節前三天(27日至29日),城區日均接報堵2571次,較平日上升35%,晚高峰擁堵路段峰值平均100條,上升19%,持續時間延長3小時19分。

周末旅遊、購物活動集中

9月份是歷年的旅遊高峰月,對北京而言更是難得的短途出遊好時節。全市各條放射線、高速公路、交通場站及旅遊景區周邊交通流量迅猛激增。同時,受各大商場打折促銷活動集中影響,周末各繁華商圈,海鮮、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周邊交通壓力將明顯增加。

降雨天氣對交通運行影響較大

天氣原因對交通運行影響絕不可小視。2010年9月17日的全城大堵車,正是在一場小雨中發生的。根據近期氣象預報,9月份還將持續出現降雨天氣,且此類天氣多出現於早晚尖峰時段,將對交通運行帶來巨大壓力。

北京交管部門發布十項措施應對「最堵月」

北京交管部門專題對9月份交管工作進行部署,堅持以路面為中心,以疏堵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高峰交通勤務機制,並特別制定了十項措施,全力以赴疏堵保暢。

警航總隊參與空中指揮調度

目前,交管部門已和警航總隊結合,對9月份重點日、高峰日、節假日詳細制定了飛行計劃,將由交管局指揮中心民警上機對地面交通進行監控和信息採集,並參與指揮調度,實時監測整個區域路網的交通均衡情況。據悉,與目前通過大屏幕監控交通相比,空中監控的信息更加直觀,也更加宏觀。[詳細]

交通信息發布將加大頻次、密度

交管部門將充分利用室外信息屏、局外網、微信、微博、廣播媒體等發布平臺,有針對性地發布交通形勢預測預報、交通出行提示和交通誘導信息;加強實時路況信息、繞行信息發布,並隨時摸排全市大型活動、打折促銷等交通影響因素,加大發布的頻次、密度,最大限度削減高峰日、重點日交通出行,避免發生嚴重交通擁堵。[詳細]

最堵日不辦大型會議活動

《2013年9月緩解交通擁堵專項行動方案》於8月26日正式出臺,該方案提出,在9月有9個重點擁堵日,這幾天各企事業單位可實施彈性工作時間。市區兩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儘量不選擇9月份重點擁堵工作日安排大型會議和活動,儘量採取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和網絡視頻會議等方式,減少道路交通壓力。[詳細]

倡導合乘減少私家車出行量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2013年9月緩解交通擁堵專項行動方案》提出開展「公交出行月」主題宣傳活動,號召機關工作人員帶頭減少自駕車上下班。屆時,交通委還將通過官方網站、交通北京官方微博開設專欄,引導社會各界踐行綠色健康出行理念。[詳細]

治堵不能只拿平民開刀

從分區域「限行」到全路段「限號」、從搖號式「限牌」到高收費「限停」,再到限外地車進城……面對城市「擁堵之殤」,全國各地「限招」頻出。儘管如此,多數城市卻未能逃脫交通擁堵的困境,甚至有的城市已從偶爾擁堵發展成日常擁堵,從個別路段擁堵演變成全城皆堵。收取擁堵費也不能盲目效仿別的國家,更不能只拿平民開刀。[詳細]

用收費的方式治堵並非良方

徵收擁堵費確實能提高機動車的使用成本,但目前來看,這很難取得理想效果。一方面,擁堵費不會對數量龐大的公車產生任何影響,因為公車的使用成本都將由公共財政支付;另一方面,對於「不差錢」的高收入群體來說,擁堵費也只是「九牛一毛」,調控作用極為有限。北京、成都市區停車費成倍上漲,上海私家車號牌拍賣費已經飆升到近10萬,但這些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仍然迅猛,交通也越來越擁堵。[詳細]

治理最堵月考驗轉變作風力度

9月為什麼最堵?除了學生開學這一因素外,中秋、國情兩節的送禮大軍更是「功不可沒」。去看看那些掛著各地號牌的公車,再去看看那些部委附近的賓館,就什麼都知道了,「一切盡在不言中」。北京為治「最堵9月」所開出的招數或許會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只要「跑部進京」的送禮風不改,「最堵9月」就永遠難以治癒。[詳細]

診治「擁堵頑疾」更需便捷公共運輸

目前全國各城市的公共運輸設施距離方便、快捷、舒適的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讓私家車主選擇公共運輸。緩堵的關鍵是改善出行結構,國外成功經驗已多次證明,完善的公共運輸是治堵政策的有力支點。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鼓勵企事業單位購買或租賃公共運輸工具,用作職工上下班班車,有效減少職工私家車的使用頻次。[詳細]

北京徵收擁堵費還須過兩道關

靠徵收交通擁堵費這樣的方法治理擁堵,問題不在於交通擁堵費本身,而在於徵收的條件是否具足。而公車改革和路網建設,是交通擁堵費立項前必須通過的兩道關卡。[詳細]

相關焦點

  • 萬年曆老黃曆免費下載
    下載萬年曆老黃曆免費下載後,你就會被它深深吸引住。萬年曆老黃曆免費下載官方介紹:頭疼找不到有趣的軟體?下載萬年曆老黃曆免費下載吧,享受別樣的樂趣。
  • 程遠:北京交通病入膏肓 成"無解方程"
    繼京藏高速連續堵車100多公裡後,9月17日晚,北京市擁堵路段高達143條,3公裡距離車行3小時,全市交通幾近癱瘓。北京交通擁堵問題成全國,乃至世界關注焦點。汽車高速增長帶來的道路擁堵,不僅市民抱怨,更讓交通管理部門頭疼不已。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欣喜與自豪,也有幾多憂愁。
  • 什麼是老黃曆?現在使用的老黃曆準確嗎?
    #黃曆#什麼是老黃曆?老黃曆相傳最早源自於黃帝時期,距今約4700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國家,屬於小國寡民的部落階段,也就是野人和文明社會的過渡階段。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老黃曆》其實是清朝的一個欽天監監正所著。那麼,現在使用的老黃曆準確嗎?黃道是地球公轉的軌道,以24節氣為標尺。現在流行的老黃曆上的黃道吉日的選擇僅僅只考慮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但是時間的計算單位和數字是從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三個天體——太陽、地球、月球的運轉周期的比例計算出來的。
  • 澳洲堵,澳洲堵完英國堵,非洲堵···
    過去一周,在布裡斯班,雪梨和墨爾本的Patrick,Hutchison和DP World碼頭發生了罷工,罷工涉及工資和工作條件,大量班輪加收了擁堵費航運公司或停航或加收港口擁堵費。英國最大港嚴重擁堵,船公司拒收空箱並跳港英國最大最繁忙的貨櫃港口費利克斯託
  • 關於擁堵費等...
    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和《實施細則》正式公布。增加以「家庭」為單位的搖號新規,同時提出,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的小客車有序退出。針對市民關注的2021年小客車配置指標數量,北京市交通委表示,明年小客車配置指標數量計劃不作調整,仍為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4萬個,新能源指標6萬個。新政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 擁堵費等問題有...
    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和《實施細則》正式公布。增加以「家庭」為單位的搖號新規,同時提出,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的小客車有序退出。針對市民關注的2021年小客車配置指標數量,北京市交通委表示,明年小客車配置指標數量計劃不作調整,仍為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4萬個,新能源指標6萬個。
  • 高峰期,魯家峙大橋有時要堵20分鐘!海底隧道能否早日通車?
    東西方向,等待的車輛有四五百米長,最遠已經排到了外河口路。 家住魯家峙的湯竹君已經在大橋上堵了20多分鐘,於她而言,這樣的堵車已經成了常態。
  • 世界上最堵的3座城市,堵車已成家常便飯,我國這座城市首當其衝
    世界上最堵的3座城市,堵車已成家常便飯,我國這座城市首當其衝。隨著交通方式越來越先進,目前人類的出行方式也變得更加多樣。但是一旦說起堵車的話,那麼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件糟心的事情。因為堵車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於一輛汽車而言,會更加耗油。
  • 玉函隧道開通首個工作日遇堵 交通委回應今後考慮分流
    這個剛剛通車的隧道又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對此,濟南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也做出了回應。隧道開通後首個工作日早高峰大堵日前,備受濟南市民關注的玉函路隧道實現通車,可謂喜大普奔。其中,居住在南城的上班族最高興了,他們覺得再也不用早起,甚至打起了睡個懶覺的小心思。
  • 百度地圖大數據解讀Q3城市交通:七夕成最堵周二,廈門當日擁堵指數...
    近日,百度地圖與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共同編寫並發布《2020年第3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大數據客觀反映全國百城交通擁堵狀況,並針對周末交通、七夕交通、特大城市交通及通勤特徵等進行針對性解讀。《報告》顯示,全國100座主要城市中,超半數的通勤擁堵指數較第2季度出現上漲,城市交通較疫情期間進一步復甦。
  • 緩堵12月1日起至2021年1月底 西安交警22項舉措冬季治堵
    ,及時調警處置進入冬季以來,隨著駕車出行人群增多、機動車保有量與日俱增,以及施工圍擋等問題,導致西安市區道路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華商報記者從西安交警部門了解到,從12月1日起至2021年1月底,西安交警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冬季緩堵治亂降事故攻堅行動,攻堅行動將圍繞早晚高峰、圍擋周邊、周末節假日交通擁堵等群眾重點關注的問題展開。西安市公安局專門成立了緩堵治亂降事故攻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動這一行動的開展,並推出9方面22項舉措。
  • 3招破堵熊貓基地
    停車場車位不足,路過車輛和遊玩車輛交織,節假日遭遇爆發式車流,熊貓大道從早堵到晚…… 昨天,當記者來到熊貓基地外時,卻是另一番景象:熊貓大道暢通,遊玩車輛和過境車輛各行其道,整個交通秩序井然。「一點都不堵,我們從市區開車過來20多分鐘就到了。」遊客和記者也是同樣的感受。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圖解:《2018年主城區交通緩堵行動計劃》出爐 51項重點看這裡
    華龍網7月6日6時訊(記者董進)從白晝的迷人到夜晚的璀璨,「行千裡·致廣大」的重慶城市形象,正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遊客前來,而迅速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升,則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機遇,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便捷。
  • 國慶假期首日市內總體交通較順暢 「五橋三隧道」有點堵
    華龍網10月1日17時05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天是國慶長假第一天,記者剛剛從重慶交巡警總隊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天主城道路總體交通狀況良好,沒有出現大的堵點,交通行進緩慢的路段可歸結為「五橋三隧道」,明天出行要經過此處的市民請提前做好防範。
  • 南寧竹溪立交北-南方向路段堵成車海 車流排長龍
    竹溪立交北-南方向路段昨迎「大考」 早晚高峰期堵成一片車海這車海看著好煩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盧荻/文 徐天保/圖核心提示4月5日,是南寧市竹溪立交橋面北往南方向全封閉施工後迎來的第一個工作日
  • 今晚老黃曆預示你們要中獎
    今晚老黃曆預示你們要中獎 2018-09-01 09:09:07 來源: 網易彩票
  • 北京近期最堵時段:早晨七點三十五到八點半
    市交管局發布的下周交通預報顯示,近期本市工作日早晚高峰持續時間有所延長,預計下周晚高峰開始的時間將提前至16點30分,部分熱點地區道路擁堵將持續到晚上8點。早尖峰時間提前到6點半,最堵時段是7點35分到8點30分。
  • 同衡城市研究|碼農在「宇宙最堵」的路上如何耗盡洪荒之力
    7月下旬,北京的一場暴雨,讓後廠村路成為新晉「網紅」。這條位於北京西北五環外、名不見經傳的小路,南側分布著百度、新浪、網易、騰訊、浪潮、聯想、滴滴等最知名的IT公司。」後廠村路一被淹,全國網際網路都要癱瘓」,此言並不誇張。這條路平日就擁堵不堪,暴雨後更是難以通行。一時間,各種段子引發了一場網絡狂歡。
  • 早生活丨這根血管堵了最容易被忽略!腦梗、腦中風都與它有關
    資 訊☞ 這根血管堵了最容易被忽略!腦梗、腦中風都與它有關我們身上有一處血管比較容易堵,堵了之後最容易忽略。很多人因此失明了、不能說話了、半身不遂了、甚至癱瘓了才發現,這個血管就是——頸動脈。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繼續在馬桑溪長江大橋對機動車採取限制通行措施,相關信息如下↓↓↓(資訊來源:重慶交巡警)(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調整交通限制措施時間調整《內環快速路道路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施工及交通管理通告》(2020年8月18日發布)規定馬桑溪長江大橋交通限制措施結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