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合」後的困惑與欣喜

2020-11-28 騰訊網

南澳大利亞美術館展廳內部

去年12月12日至今年3月15日,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由黃篤與喬納森·哈裡斯(Jonathan Harris)擔綱策展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7位藝術家,圍繞因全球化引發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現狀提出問題,並通過各自的創作進行反思。

此番展覽以「縫合」(AStitch in Time)為主題,其英文「A Stitch in Time」源自一句諺語「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思是在問題出現端倪時就及時補救,遠勝過惡化之後的無窮困擾。「縫合」除了縫紉與外科手術中「縫針」的字面含義,展覽還將其引申至阿根廷裔理論家厄內斯特·拉克勞(Ernesto Laclau)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於社會與語義層面上提出的連結理論(theory of articulation)。「連結」指把各自獨立的事與物連接在一起的行為,具體指不相關的語言、觀念、意識形態、經驗、價值,及渴望;而無論藝術家選取何種媒介與表現手段,他們渴望的都是「縫合」起不同人們的情感共鳴。

南澳大利亞美術館展廳

展覽主海報上呈現的圖像來自於作品《1336計劃:小巷中的生活》(Project 1336: Life in the Lane)。巨大的展廳中,作品的呈現方式給觀者帶來鮮活的生命力:顏色豔麗、比手臂還粗的粗繩,從高空垂落,並盤於地面。「我希望大家在看展覽的時候,能摸一摸我的作品。」尼泊爾藝術家瑪尼·拉爾·斯雷斯塔這樣說。他在作品中用加德滿都當地的毛線、線繩、棉花織成長1366米的大型織物,隱喻這裡遭受生態惡化後,人們仍在努力重拾希望。「我把這些從不同社區收來的舊衣服縫合在一起,做成作品從天花板垂到地上,好比天與地結合,也象徵身體和心靈的連接。」

《1336計劃:小巷中的生活》

儘管這件作品看起來是糾纏、繁雜的一團,卻又仿佛如同生活在小巷中的婦女們在一起編織、交流時那樣的自然。「她們編織故事,編織也成為故事的瞬間。」斯雷斯塔如是說。1336這個數字,指的是加德滿都的海拔高度。在這樣的高度上,人們的生活充滿混亂和掙扎,但儘管如此,悲傷依然與欣喜交織。「我發現在參觀展覽的時候,很多小孩子都在我的作品周圍興奮地跳來跳去,這也賦予了它更加光明、喜悅的韻律。」

中國藝術家沈遠的作品《課堂作業》由簡單的木製課桌椅組成:幾十套小桌椅被懸掛在牆上,給人空間上的錯覺;而走近這件作品,會發現桌面上擺放的並非想像中的書本與文具,而是一串串紅色的玩具鞭炮;每張桌子的上方還懸吊著一個燈泡——原來,這並不是一間課堂,而是童工們加工玩具鞭炮的廠房。在策展人喬納森·哈裡斯看來,一張張懸掛的桌椅正象徵著現代社會的倒置和弔詭——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如此精緻的玩具背後犧牲的卻是一個個貧窮孩童最基本的求學機會。與之相對應,奈及利亞藝術家馬克·鮑勒斯(Mark Boulos)的雙屏裝置影像《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則探討石油開採——並置的影像中,一個用數字、圖表展示石油為貧困地區帶來的可觀經濟利益,另一個則以紀錄片的形式揭露石油開採對當地環境不可遏制的影響。

沈遠 《課堂作業》

「以『縫合』為主題,參展的藝術家能夠很深入地理解歷史背景,他們的藝術作品是在這樣的理解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去連結、去傳播、去聯合、去建造……這些都是縫合的隱含深意。我堅信藝術家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對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次的展覽,就是把不同的主題和見解『縫合』在一起的一次嘗試。」喬納森·哈裡斯談到。

而真正將「縫合」落實到行動上,也面臨挑戰,並且困難重重。因此,展覽中的一些作品也表現出了「縫合」過程中的困惑。生活在美國的韓國藝術家崔玄周,在《知識性拆解》系列作品中,「剖析」了自己作為東方人在遭遇一連串西方文化衝擊後的焦慮——他把一片片繡著短句的棉布附在一幅幅西方名作之下,進行新的註解。「如果我不了解西方藝術史,那麼《蒙娜麗莎》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年老的女人而已。」他不無「黑色幽默」地談到。

《知識性拆解》布面油畫 織物 線

關於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文化的碰撞,難免有焦慮,但也會有欣喜。幾乎在同一時間段,與今日美術館遠隔千萬裡的南澳大利亞美術館中,便以文化的交融為策展思路,對館內大量的收藏進行了重新整理,並進行展出。

不再依循時間順序、或風格、體裁來展示,而是圍繞「天空與海洋」「渴望與歸屬」「無限旅程」「超現實」等等天馬行空的主題組織作品,這也就形成了相當有趣而意外的「縫合」效果——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阿爾伯特·納瑪吉拉(Albert Namatjira)的水彩畫旁邊,懸掛著澳大利亞藝術先驅塞繆爾·斯塔基(Samuel Stuckey)在印度收集的一條披肩;而印象派畫家的室外寫生,旁邊則是日本的浮世繪版畫;又或者,澳大利亞印象派畫家湯姆·羅伯茨(Tom Roberts)1891年的畫作《掙脫》,順著畫面中騎手向右側傾斜的身體,恰好會發現一尊來自法國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飛行人物》。「通常人們來到美術館,會按照分類指示,很快地找到他們偏愛的作品。但是現在的展陳方式,挑戰了他們的觀賞習慣。」作為美術館策展人的特雷西·洛克(Tracey Lock)談及她緣何設計出這些主題,「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審視即便是曾經熟悉的作品,我希望觀者可以跨越時間、跨越國別,通過這些組合發現東西方文化間,令人難以置信的相互借鑑與融合。」

澳大利亞印象派畫家湯姆·羅伯茨的《掙脫》旁,是一尊來自法國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的《飛行人物》。

除此之外,特雷西·洛克還談到她特別用心的一處小設計——首次在館內展出的英國印象派畫家埃塞爾·卡裡克·福克斯( Ethel Carrick Fox)的《在沙灘上》,與澳大利亞畫家貝西·戴維森(Bessie Davidson)的《母與子》並置,兩幅作品都描繪的是家庭團聚的場面,平淡卻格外溫馨;而畫作不遠處的玻璃櫃中還特別展示了貝西·戴維森的顏料盒——這件珍貴的「展品」由貝西·戴維森的教女不久前捐贈給美術館,它展開的盒蓋內還有畫家在法國旅行時隨手畫下的海岸風景——流傳於今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創作日常如此巧妙地交相輝映,「當然,這樣的驚喜需要你花多一點兒的時間和耐心。」特雷西·洛克補充道。

澳大利亞畫家貝西·戴維森的顏料盒——這件珍貴的「展品」由貝西·戴維森的教女不久前捐贈給美術館,它展開的盒蓋內還有畫家在法國旅行時隨手畫下的海岸風景。

小編碼字不容易

喜歡就請點個【在看】吧

如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文化雜誌(ID:dfwh-hk)

相關焦點

  • 定理|腹腔鏡下的縫合
    今天介紹是,由中山大學附屬六院陳雙教授團最近編著的新書《腹腔鏡操作技能基礎》中的觀點與部分內容:縫合的定理。歡迎各種觀點,請在本文後留言,參與討論。腹腔鏡下縫合的定理有人會問什麼是定理?What Is Theorem?小編上網搜索:What Is Theorem?
  • 縫合線的類型與術中應用
    Several types of materials are used for suturing subcutaneous tissues, fascia, or deep structures. 簡單來說,縫線就是外科醫生用來將組織縫合在一起的線,其可以用於縫合外科手術中的切口或創傷造成的傷口,也可以用於結紮血管。縫合皮下組織、筋膜或深部組織時會用到幾種不同材質的縫線。
  • 自動縫合成功!機器人醫生首次超越人類醫生
    一個機器人利用自己的視覺、工具與智能,縫合了豬的小腸。同時,人類醫生給進行了同樣的任務,不過從手術結果來評判,小型組織自動機器人(STAR)完成得更加出色。不過,STAR的發明者並沒有宣布自己的機器人馬上可以代替人類醫生了。他們將此次成功視為對概念的驗證——驗證了此次手術中具體涉及到的技術,也驗證了手術室中「有監管的自動化」廣義概念。
  • 火影手遊:策劃鹿丸回應縫合問題,原來自己才是被抄襲的對象!
    火影手遊:策劃鹿丸回應縫合問題,原來自己才是被抄襲的對象!在策劃直播之前,很多玩家看到過火影忍者手遊情報君爆料的穢土二代普攻和一技能,縫合兩個字應該是出現次數最多的詞語。
  • 內蒙古索倫山縫合帶發現放射蟲化石新種
    &nbsp&nbsp&nbsp&nbsp索倫山縫合帶緊鄰中蒙邊境,位於著名的中亞增生造山帶中段,向西為天山-北山造山帶,向東屬興蒙造山帶,南臨華北克拉通,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對研究古亞洲洋演化十分關鍵。
  • 幾十秒就能「縫合」傷口的手術「變形」凝膠
    不管是外部還是內部的傷口,MeTro都能直接作用於傷口,並在幾十秒內就將其「縫合」。這種富有彈性與黏性的手術膠很可能會徹底改變緊急治療的方法。來自美國及雪梨的研究者們發明了MeTro。當然這並非是科學家首次嘗試發明類似的凝膠,但之前的問題在於,膠和人體組織存在著不相容性。
  • 細數奧特曼系列的歷代縫合怪獸,澤塔最終BOSS赫然在列
    縫合怪獸自奧特曼系列興起之後就一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分類,與一般的怪獸非常不同。主要原因還是縫合怪獸一般都具備多隻怪獸的力量,能將組成自己身體部位的怪獸的力量發揮出來,所以這類怪獸一般都是強敵中的強敵。隨著《澤塔奧特曼》逐漸步入尾聲,一頭新的縫合怪獸即將出現在觀眾眼前,成為有史以來最強的縫合怪獸。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發表時間:2021/1/14
  • 手術可縫合斷裂的肌腱
    肌腱受損後自身癒合較難,再生康復的能力是比較弱的。如果不加以治療,患者仍會存在僵硬和拉緊感,肢體彎曲困難,無法完成正常的運動幅度的症狀。肌腱斷裂仍可修復手筋斷裂並不會殘,但可能會影響肢體正常運動。目前醫療手段對於肌腱斷裂可以做到縫合的修復,即使肌腱的支點從骨頭上撕脫下來,仍可以通過手術加鉚釘固定並重建。
  • SCP-422縫合獸:我上次晚上照鏡子,把自己嚇暈了
    SCP-422縫合獸全身都由其他動物的身體碎塊拼成,沿著軟骨以肌肉纖維縫合。SCP-422縫合獸的主要器官看起來是由其他器官的部分組合而成,但是一種器官只會由同種器官的部分構成。SCP-422縫合獸有一張扁平的臉和一對不對稱的眼睛一隻是綠色的像貓眼一樣的眼睛,另一隻是棕色眼睛,瞳孔水平,像是羊眼。
  • 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帶墊片的不可吸收縫合線等產品分類及註冊有...
    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帶墊片的不可吸收縫合線等產品分類及註冊有關事項的通知藥監綜械注函〔2020〕72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藥品監督管理局:為加強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按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有關要求,國家藥監局對帶墊片的不可吸收縫合線等產品的分類及註冊有關事項進行明確。
  • 造成的傷口真如傳言一樣無法縫合嗎?
    據說此短刀經過特殊構造,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如果敵人被刺中,留下的傷口只能血流如注,難以縫合。那麼如此鋒利的三稜刺究竟能刺穿防彈衣嗎? 當年新中國誕生後,軍方指定解放軍使用的第一款軍刺名叫五三式軍刺,此是一柄四稜刺,比三稜刺多一稜,可用起來比較受限,不能劃砍,僅能刺捅,那時的四稜刺雖然如三稜刺一樣給敵人留下難以縫合的刀傷,可威力始終不比三稜刺。到了1963年,我國軍方正式棄掉舊四稜刺,改用63式的三稜刺,這種軍式刺刀,在鑄造方面有了一些調整,而這款軍刺刀屬於解放軍最後一款軍方刺刀。
  • 觀看8位醫生手術視頻學縫合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場景,去醫院做手術時,醫生助手已經不是可愛的護士小姐姐,而是兩隻冷冰冰的機械臂,以快準狠的手法幫你縫合傷口。最近在Google Brain,英特爾還有UC伯克利的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用手術教學視頻來對機器人進行「訓練」,讓其能模仿手術過程。
  • 傷口不可縫合?國際禁用?56式三稜軍刺的真實性能
    傷口不可縫合?國際禁用?56式三稜軍刺的真實性能在軍刀系列中,56式三稜軍刺的威名相信大夥都知道,自從誕生開始表現就十分的亮眼,反擊戰期間殺敵無數,有著威懾敵人的能力,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普及,關於三稜軍刺的性能得到無限制的誇大,在一傳十十傳百的情況下,變成一把可怕的兇器。聽得最多的莫過於,刀口有毒、傷口無法縫合、國際禁用等言論。那麼最為真實的三稜軍刺性能是如何呢?
  • 機器人成手術臺"主刀醫生" 縫合更精準患者創面小恢復快
    南大一附院通過機器人進行手術,縫合更精準患者創面小且恢復快。據悉,機器人做手術,不僅創面小,而且創口縫合更精確,患者術後的恢復也更快。   走進手術室本網看到,與傳統手術時躺在手術臺上的患者被醫生「包圍」不同的是,躺在這間手術室臺上的患者則是被機器人的4條「手臂」包圍著,兩名醫生則站在患者旁進行相關操作,他們的手上沒有拿手術刀,只是兩眼緊盯著兩側的大屏幕,進行相關操作。
  • 李老八縫合山莊內幕曝光!大膽哥:他已經心理變態了!
    現在是10.11號,中午12.18,我很困,沒有吃飯!這種顫抖很可怕,就像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後,激動,加上寒冷的顫抖,像冬天淋雨後沒有窩的狗,像冒黑煙的汽車發動機。   這段時間成都的夜晚還是很冷的,晚上大概只有十度。縫合山莊基地又在鄉下 的破瓦房,基地沒有被子,我蓋的是從家裡拿來的不大的浴巾。
  • 巴掌大的超早產寶寶突發「腸穿孔」 深圳醫生「繡花式縫合」救命
    出生後不久,小鈺出現了腹脹,病情不斷加重,一度嚴重影響呼吸。經過龍崗當地醫院積極搶救,她的生命體徵暫時穩定。但一個新的挑戰來了:腹部X片提示,她的出現了消化道穿孔。入院後,深圳市兒童專家團隊立即對小鈺進行全面的檢查,進一步明確了消化道穿孔的診斷。新生兒外科、NICU、麻醉科立即進行多學科會診,在搶救寶寶的同時,積極準備手術方案。深圳市兒童醫院NICU醫護人員正在搶救重病的小鈺。新生兒腸道像一根吸管,縫合堪比「繡花」此次手術風險很大,很棘手!
  • fgo新衛星立繪和部分設定公開 平景清和源義經的宿敵縫合怪
    fgo近期日服正式開啟了2.55斷章的主線活動,對於這次的活動還涉及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從者新衛星,這次的衛星非常的有看點,設定上是成年後的源義經,也就是牛肉丸,不過因為具體人設的原因,多少還引發了一些爭論,因為嚴格來說這次的從者屬於平景清和源義經的宿敵縫合怪。
  • 阿嬌傷情新進展:縫合幾百針靠冰敷和止痛藥入睡,6天後可拆線
    阿嬌傷情新進展:縫合幾百針靠冰敷和止痛藥入睡,6天後可拆線9月9日,據港媒,阿嬌的經紀人霍汶希再次對其狀況進行說明,在通過二次治療後,阿嬌傷口共縫合了幾百針。因為傷口腫脹疼痛難忍,阿嬌需要靠冰敷和止痛藥入睡,這樣堅持到六天以後就可以拆線了。
  • 新型手術凝膠:幾十秒就能「縫合」傷口,還可以隨著人體「變形」
    不管是外部還是內部的傷口,MeTro都能直接作用於傷口,並在幾十秒內就將其「縫合」。這種富有彈性與黏性的手術膠很可能會徹底改變緊急治療的方法。來自美國及雪梨的研究者們發明了MeTro。當然這並非是科學家首次嘗試發明類似的凝膠,但之前的問題在於,膠和人體組織存在著不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