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最「冷酷」褐矮星(圖)

2020-11-24 網易新聞

這顆恆星的表面溫度僅為攝氏350度,在已發現的恆星中溫度最低。(圖片來自:網易探索)

科技日報4月14日報導  美國《每日科學》4月10日說,一個由法國和加拿大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天文小組最近觀測到了最冷的褐矮星,這一發現為填補恆星與行星之間的空白邁出了新的一步。

這顆褐矮星被命名為CFBDS0059,它的溫度大約為350攝氏度,體積大約是木星的15倍—30倍,而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這顆褐矮星距太陽系約40光年,不繞任何恆星運行,是一個孤立的天體。

褐矮星是恆星和巨行星之間的一種天體,體積通常不到木星體積的70倍。與恆星相比,褐矮星的體積不足夠大,所以中心溫度也不夠高,不能支持長時間的高熱原子核反應。太陽等恆星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燃燒氫元素,因此能夠長期保持很高的內部溫度,而褐矮星在形成之後就會變得越來越冷。

1995年,人類觀測到第一顆褐矮星,並發現這種星體與巨行星有相同的特質。比如褐矮星和木星、土星的大氣層裡都存在著塵埃、浮質和大量甲烷,但是褐矮星和巨行星仍有兩大不同。一是在褐矮星的大氣層裡,水總是以氣體形式存在;而在巨行星表面,水會凝結成冰。另一個不同是在褐矮星的近紅外光譜裡沒有觀測到氨,氨卻是木星大氣層裡的主要成分。最新發現的這顆褐矮星更像一顆巨行星,而不是通常的褐矮星,因為它的溫度很低,並且它的大氣層裡有氨存在。

到目前為止,褐矮星被分成兩類:L型矮星,溫度在1200攝氏度至2000攝氏度之間,在高空大氣層有塵埃和浮質;T型矮星,溫度低於1200攝氏度,在大氣層裡有甲烷成分。CFBDS0059由於含有氨及溫度遠低於L型和T型矮星,因此很可能是褐矮星裡的另一種星體原型,被稱作「Y型矮星」。這種新的星體類別的發現將有望將最熾熱恆星到巨行星之間的星體次序連接起來,同時對於研究太陽系外行星也具有重要意義。(文/科技日報)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一次「巧合」,科學家發現第三例罕見褐矮星系統
    第一顆褐矮星於1995年被發現。此後,科學家使用光學和紅外望遠鏡發現了幾千顆褐矮星。有一些天體被稱為紅矮星、白矮星、巨星、亞巨星等,但它們都是恆星在不同演化階段的名稱。而褐矮星屬於「亞恆星」天體,與以上幾類恆星都不同。 此次發現的褐矮星食雙星系統更為罕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發現這種系統。
  • 科學家觀測發現褐矮星的大氣較像木星
    2021-01-10 19:07:55 來源: 天馬行文 舉報   褐矮星的構成類似恆星
  • 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來源:快科技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這些公民科學家團隊利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等,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95個之前未發現的天體,它們被稱為褐矮星。
  • 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
  • 科學家在太陽系附近發現95顆褐矮星,比行星大但比恆星輕!
    宇宙浩瀚無垠,如果僅靠科學家去探索的話,估計會有很多東西被忽略掉。比如太陽系邊緣是否有一顆大行星等待發現?為此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7年資助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後院世界(Backyard Worlds:Planet 9)」的項目計劃,讓他們也去探索太陽系尋找「第九大行星」和褐矮星(brown dwarf)等天體。
  • 科學家發現最"冷酷"恆星 表面溫度僅350攝氏度
    科學家發現最"冷酷"恆星 表面溫度僅350攝氏度 2008年04月15日 09:07 來源:錢江晚報 發表評論   近日,來自加拿大和法國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離地球僅40光年的宇宙空間發現一顆最「冷酷的」恆星,這顆恆星是迄今為止表面溫度最低的恆星,打破了人類所知的恆星最低溫度紀錄,這顆新發現的恆星被編號為CFBDS0059。
  • 公民科學家幫助發現潛伏在太陽系附近的95顆新褐矮星
    據外媒BGR報導,公民科學家正在幫助搜尋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團體收集的數據,以找到褐矮星潛伏在我們太陽系附近的證據。褐矮星的體積還不足以成為恆星,但它們比行星的體積大得多。正如NASA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一個由普通公眾組成的團隊已經幫助發現了我們宇宙後院中的近100顆新天體。
  • 奇聞:在太陽附近發現100個酷世界,褐矮星為什麼是紅色的呢?
    小的白色球體代表白矮星(類似太陽的恆星的殘留物),而棕/橙色前景物體是新發現的棕矮星伴星。這個淡淡的棕色矮星以前一直被人們忽略,直到被科學家發現為止,因為它正好位於銀河系的平面內。科學家幫助找到一些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酷的棕色矮星
  • 科學家發現95顆褐矮星,2顆為木星的75倍,年齡100億歲
    宇宙浩瀚無垠,如果僅靠科學家去探索的話,估計會有很多東西被忽略掉。比如太陽系邊緣是否有一顆大行星等待發現?結果發現了1500多顆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體,已初步識別出了95顆是褐矮星。  其中新發現的褐矮星中最接近地球的距離僅23光年,其他都在30-60光年之間。此外部分褐矮星的溫度接近地球,可能會存在水雲。
  • 天文學家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
    微引力透鏡現象有助於發現圍繞恆星運轉的小質量天體,例如行星。在本次觀測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褐矮星。褐矮星是質量介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的天體,最大質量可以達到木星的80倍。褐矮星的內核密度不大,無法像恆星那樣通過核聚變產生足夠的能量。科學家們發現,質量約等於太陽的恆星中,只有不到1%的恆星3AU內有褐矮星圍繞著運轉,這種現象被稱為「褐矮星沙漠」。
  • 英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寒冷褐矮星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寒冷的褐矮星。
  •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奇異的褐矮星
    《後院世界:行星9》是「公民科學」的一個實例,這是專業科學家和公眾成員之間的合作。科學家稱這些新發現的物體為「第一個極端的t型亞矮星」。「它們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75倍,大約有100億年的歷史。這兩個物體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群中所看到的最像行星的褐矮星。
  • 科學家發現最冷褐矮星 溫度僅100多攝氏度(圖)
    據美國探索頻道報導,科學家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一顆最冷的褐矮星,溫度只有一百多攝氏度,距離地球40光年中,其大小如同木星,但密度是木星的20-30倍。這顆褐矮星名為Wolf 940B,是由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天文學家克里斯多福·迪尼及其同事發現的。迪尼說:"它肯定是至今發現的最冷的一顆天體。"
  • 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雙星!
    當一顆恆星發出的光經過一顆充當透鏡的褐矮星時,它就會被放大成一幅扭曲的圖像,就像透過酒杯柄看到的物體一樣,這樣就可以檢測和表徵透鏡中的物體。到目前為止,已經用引力透鏡探測到32顆棕矮星。其中五個是孤立的,但大多數是在雙星系統中,它們是微弱m矮星的伴星。它們為棕矮星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約束條件。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介於褐矮星和行星之間的天體,該如何分類?
    可是,在二者之間的臨界點,就讓科學家難以分辨了。在距離我們20光年的位置,就有這麼一顆尷尬的天體,著實讓科學家們頭疼了一陣子。它究竟是不是行星,目前都還沒有定論。這個天體被編號為SIMP J01365663 + 0933473,於2016年被發現。它的表面有極光產生的無線電波,因此得以發現。
  • 太陽附近發現165顆褐矮星
    該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量化褐矮星在太陽鄰域以及太陽系外出現的頻率。相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  據科學新聞(Sci-News)網站11日報導,褐矮星寒冷而黯淡,很難被發現,也不容易將其進行分類。因為質量太小,褐矮星不能維持內核氫聚變反應,為此有時被稱為「失敗的恆星」,但它們的確具有恆星的屬性。通常情況下,褐矮星是木星質量的13倍—80倍,比行星大,具有類行星的特徵。
  • 科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褐矮星
    歐洲和夏威夷的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一枚「超級行星」(Super-Planet)—— 又稱「冷棕矮星」(Cold Brown Dwarf)或「失敗恆星」(Failed Star)。這顆被命名為 Elegast(BDR J1750+3809)的天體,位於 212 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相關研究或有助於科學家們尋找宜居的外星行星。
  • 就在太陽系周圍,數十顆褐矮星被發現,原來這裡這麼熱鬧
    最近,科學家們一口氣在太陽系周圍100光年以內的區域發現了95顆褐矮星,讓這片區域稍微「熱鬧」了一點點。科學家介紹說,如果我們近距離去看這些天體,就會發現有些褐矮星是洋紅色的,還有些是橙色的。它們的溫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也可以達到幾千攝氏度,但有的會非常冰冷。毫不誇張地說,有些褐矮星的溫度甚至比地球還低。比如一顆名為WD 0806-661 B的褐矮星,表面溫度只有26.7-71.1攝氏度,也就是說,它可能還沒有你溫度高。
  • 發現了太陽系周圍有幾十個褐矮星,原來這裡是如此的熱鬧
    近日,科學家們在離我們100光年範圍內的太陽系內一口氣發現了95顆褐矮星,使這個區域變得稍微「熱鬧」了一點。褐矮星是宇宙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天體,它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被稱為「失敗星」。雖然褐矮星的質量範圍尚未完全確定,但普遍認為其質量下限為木星的75-80倍,而上限不超過太陽的6%-8%。
  • NASA首次測量了褐矮星上的風速
    科學家首次直接測量了褐矮星上的風速。褐矮星比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還要大,但其質量還不足以形成恆星。為了實現這一發現,他們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了解太陽系外以氣體為主的行星的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