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寒冷褐矮星

2020-12-05 科學網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寒冷的褐矮星。

據美國《每日科學》報導,日前,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天文學家帶領的一支國際小組發現迄今最寒冷的褐矮星就潛伏在太陽系外部。

 

研究小組通過位於美國夏威夷的英國紅外望遠鏡(UKIRT)發現這顆褐矮星,令天文學家非常興奮的是這顆褐矮星奇特的色彩,它的顏色既不是純藍色,也不是純紅色。它現被命名為「SDSS1416+13B」,它位於一個較廣闊的軌道,環繞著一顆更明亮、溫度更高的褐矮星「SDSS1416+13A」運行,這兩顆褐矮星在可見光範圍下由斯隆數字天空勘測儀探測到,相比之下,SDSS1416+13B是唯一在紅外線下觀測到的褐矮星,它們距離太陽系15—50光年,這在天文學領域中是非常近的距離。

 

赫特福德郡大學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分校的菲利普·盧卡斯(Philip Lucas)博士說:「這是英國紅外望遠鏡在3年以來第4次破紀錄地發現最寒冷褐矮星,初步估計它的溫度不超過200攝氏度。我們必須十分謹慎地研究這顆褐矮星,其原因是它的顏色差異非常大,即使不考慮其低溫不打破紀錄,但該顏色非常特殊,它可以讓許多物理學家繁忙地進行研究解釋。」

 

「SDSS1416+13B」是由赫特福德郡大學本·伯寧哈姆(Ben Burningham)博士首次發現的,這是搜尋寒冷褐矮星的UKIRT紅外深太空勘測計劃(UKIDSS)的項目之一,在近紅外波長下它比之前所看到的任何一顆褐矮星看上去顏色更藍。日本蘇巴魯望遠鏡拍攝的紅外線光譜顯示它是一種T型褐矮星,它的大氣層中有大量的甲烷氣體,但是大氣層中特殊的是一定波長範圍內存在著較大的空隙。

 

伯寧哈姆博士很快意識到之前觀測到的較明亮恆星「SDSS1416+13A」應當是一顆褐矮星,研究小組成員「雙子星」觀測臺的桑迪·萊格特(Sandy Leggett)使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較長波段範圍內研究「SDSS1416+13B」。她在中紅外波段下測量了它的顏色,這種方法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溫度指示器,同時通過一些圖像輪廓發現它是最紅的褐矮星之一,對比褐矮星大氣層理論模型顯示它的溫度大約為227攝氏度。

 

伯寧哈姆說:「事實上它是一個雙子褐矮星,其中一顆較溫暖的褐矮星具有奇特的光譜,有助於填補我們理解的重大空缺。很可能這兩顆褐矮星缺少重元素,這將解釋為什麼這兩顆褐矮星非常古老,以後為什麼保持著低溫。」

 

它們的質量太小,難以形成恆星,褐矮星的質量略小於恆星,卻比像木星等大型氣體行星更大。由於它們保持低溫,在可見光下非常微弱,在紅外波長下它們處於發光狀態。研究小組將這項發現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皇家天文學協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太陽附近發現165顆褐矮星
    該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量化褐矮星在太陽鄰域以及太陽系外出現的頻率。相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  據科學新聞(Sci-News)網站11日報導,褐矮星寒冷而黯淡,很難被發現,也不容易將其進行分類。因為質量太小,褐矮星不能維持內核氫聚變反應,為此有時被稱為「失敗的恆星」,但它們的確具有恆星的屬性。通常情況下,褐矮星是木星質量的13倍—80倍,比行星大,具有類行星的特徵。
  •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奇異的褐矮星
    科學家稱這些新發現的物體為「第一個極端的t型亞矮星」。「它們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75倍,大約有100億年的歷史。這兩個物體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群中所看到的最像行星的褐矮星。天文學家希望利用這些棕矮星來更多地了解太陽系外的系外行星。同樣的物理過程可能同時形成行星和褐矮星。
  • 天文學家探測到6.5光年外褐矮星的動蕩雲帶
    距離地球6.5光年外,有一顆船帆座的褐矮星形如黃蜂屁股。在對它開展了進一步的觀測後,發現有帶狀的雲層包圍住整個球體,與木星的情況極為相似。這不是第一次在褐矮星上探測到雲帶了,但卻是天文學家第一次採用偏振測定法觀測到這一現象,即通過對物體發射的光源旋轉或極化程度進行測量判斷。
  • 天文學家探測到6.5光年外褐矮星的動蕩雲帶
    距離地球6.5光年外,有一顆船帆座的褐矮星形如黃蜂屁股。在對它開展了進一步的觀測後,發現有帶狀的雲層包圍住整個球體,與木星的情況極為相似。藝術加工後的褐矮星(圖源:美國宇航局)這不是第一次在褐矮星上探測到雲帶了,但卻是天文學家第一次採用偏振測定法觀測到這一現象,即通過對物體發射的光源旋轉或極化程度進行測量判斷。
  •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褐矮星大氣層中的條紋雲帶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日前天文學家利用偏振光,在遠在太陽系之外的褐矮星大氣層中探測到了雲帶的跡象。 事實證明,這些褐矮星的外觀與木星相似,也有同樣變化多端的氣候。褐矮星質量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是一種神秘的天體。
  • 事實上,天文學家可以從6.5光年外看到褐矮星上的雲層和天氣
    褐矮星的定位很奇怪。不算是一個恆星或行星,它是位於氣態巨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一種。他們比氣態巨行星比如木星,要有更大的質量,但是還不足以來觸發聚變而變成恆星。但是天文學家仍然研究它們,誰能抗拒的了褐矮星的魅力呢氣態巨行星-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給予星球條紋形狀的雲帶。
  • 事實上,天文學家可以從6.5光年外看到褐矮星上的雲層和天氣
    但是天文學家仍然研究它們,誰能抗拒的了褐矮星的魅力呢氣態巨行星-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給予星球條紋形狀的雲帶。如今一組研究人員在一個褐矮星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條紋特徵。木星是太陽系之王,比所有星球加起來質量還要大。由於大氣層的雲帶,木星有著獨特的外觀。
  • 科學家在太陽系附近發現95顆褐矮星,比行星大但比恆星輕!
    比如太陽系邊緣是否有一顆大行星等待發現?為此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7年資助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後院世界(Backyard Worlds:Planet 9)」的項目計劃,讓他們也去探索太陽系尋找「第九大行星」和褐矮星(brown dwarf)等天體。最新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一篇研究報告稱,該項目團隊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1500顆「褐矮星」,其中已識別了95顆。
  • 發現了太陽系周圍有幾十個褐矮星,原來這裡是如此的熱鬧
    而在另一邊,太陽系周圍的星際空間卻並不像以前那樣空曠。近日,科學家們在離我們100光年範圍內的太陽系內一口氣發現了95顆褐矮星,使這個區域變得稍微「熱鬧」了一點。褐矮星是宇宙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天體,它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被稱為「失敗星」。
  • 科學家發現最「冷酷」褐矮星(圖)
    這顆恆星的表面溫度僅為攝氏350度,在已發現的恆星中溫度最低(圖片來自:網易探索)科技日報4月14日報導  美國《每日科學》4月10日說,一個由法國和加拿大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天文小組最近觀測到了最冷的褐矮星,這一發現為填補恆星與行星之間的空白邁出了新的一步。 這顆褐矮星被命名為CFBDS0059,它的溫度大約為350攝氏度,體積大約是木星的15倍—30倍,而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
  • 就在太陽系周圍,數十顆褐矮星被發現,原來這裡這麼熱鬧
    星際空間就是這麼空曠,但是另一方面,太陽系周圍的區域也並沒有那麼荒蕪。最近,科學家們一口氣在太陽系周圍100光年以內的區域發現了95顆褐矮星,讓這片區域稍微「熱鬧」了一點點。(NEOWISE衛星)這個項目一共吸引了超過10萬位民眾參加,他們憑藉著遠勝過人工智慧的人眼,迄今已經找到了1500個以上的太陽系附近的寒冷天體
  • 天文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在大力神星座探測到褐矮星Elegast
    天文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在大力神星座探測到褐矮星這顆被命名為Elegast(BDR J1750+3809)的天體,位於212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相關研究或有助於科學家們尋找宜居的外星行星。儘管現實中發現得有點晚,但有關「超級行星」(褐矮星)的理論,早在1960年代就有被提起(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其大氣成分與太陽系中的氣態巨行星類似,但質量要大得多(最高可達木星的80倍)。
  • 荷蘭天文學家首次用射電望遠鏡直接探測到一顆褐矮星
    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利用LOFAR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個 "褐矮星",這是一種比木星更巨大,但質量明顯小於太陽的微弱天體。該天體被稱為 "Elegast",它的發現開闢了一條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 "褐矮星"系外行星的新途徑。褐矮星發出的無線電波攜帶著它們的磁場強度信息。
  • 天文學家發現最冷褐矮星 大約350攝氏度
    天文學家發現最冷褐矮星
  • 低調神秘的褐矮星
    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與米歇爾-麥耶宣布,他們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行星,這顆名為飛馬座51b 行星的出現飛馬座51b就此揭開了人類太空探索新的篇章。時至今日天文學家已經在廣袤的宇宙中,發現了3000 餘顆系外行星,這其中有氣態巨行星,有類地行星,有些行星呈粉紅色,有的則由鑽石構成,我們還發現了10 餘顆處於宜居帶的行星,但是所有這些非凡的成就,卻遮蔽了另一個更具顛覆性意義的發現。
  • 科學家發現95顆褐矮星,2顆為木星的75倍,年齡100億歲
    最新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一篇研究報告稱,該項目團隊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1500顆「褐矮星」,其中已識別了95顆。結果發現了1500多顆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體,已初步識別出了95顆是褐矮星。  其中新發現的褐矮星中最接近地球的距離僅23光年,其他都在30-60光年之間。此外部分褐矮星的溫度接近地球,可能會存在水雲。
  • 公民科學家幫助發現潛伏在太陽系附近的95顆新褐矮星
    據外媒BGR報導,公民科學家正在幫助搜尋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團體收集的數據,以找到褐矮星潛伏在我們太陽系附近的證據。褐矮星的體積還不足以成為恆星,但它們比行星的體積大得多。正如NASA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一個由普通公眾組成的團隊已經幫助發現了我們宇宙後院中的近100顆新天體。
  • 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來源:快科技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這些公民科學家團隊利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等,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95個之前未發現的天體,它們被稱為褐矮星。
  • 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
  • 100光年外的流浪星球或是褐矮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們近日對一顆遊蕩在太空之中的神秘天體感到非常困惑。這個孤獨的流浪天體編號CFBDSIR J214947.2-040308.9,它最早是在2012年被發現的,最初它被歸類為一顆流浪行星,這種行星並不像通常意義上的行星那樣是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而是圍繞星系的中心運行。然而,最新的研究認為,這顆天體可能並非一顆行星,並且它也比我們此前設想的更加「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