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臺純國產計算機登場,不用微軟和英特爾,年產20萬臺

2020-11-28 騰訊網

10月28日,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下稱「七〇六所」)主辦的廣東省首臺「天玥」國產計算機下線儀式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產線預計年產20萬臺產品,帶動上下遊年產值近20億。這臺計算機不是大家想的超級計算機,就是普通的桌上型電腦而已。

之所以這麼有裡程碑意義,就在於它是全國產化的,晶片是「龍芯3號」,而不是英特爾,作業系統是華為提供的,而不是微軟、蘋果,總之啊,就是所有的核心要素全國產,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臺,的確值得紀念。

這一點個人的態度並不樂觀,首先來說一說計算機本身的配置:第一個核心晶片,龍芯3號是我國科學家黃令儀奶奶(84歲)帶領國人一步步研發出來的,從2003年龍芯問世,至今已發展到了第三代(也是她帶領研發的),28nm工藝的i5晶片;

第二個作業系統,國產的操作系——銀河麒麟、中標麒麟、深之度、普華(基於Linux平臺下的作業系統),大概就是這幾個系統都能用,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華為的鴻蒙系統,總之這幾個沒聽過。經過上面的陳述,再來對比一下現在的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肯定是無法和WINDOWS比擬的,晶片上的i5也還好吧,畢竟現在還是有一部分筆記本都在用,但是28nm就稍微寒酸了些。

第二個就說市場以及應用場景。桌上型電腦基本應用於辦公場景,而「天玥」計算機的初期實驗,肯定是在政府部門開始,一方面「天玥」計算機對於基本的辦公軟體、娛樂影音等還是支持的,也能完美地兼容微軟的作業系統,另一方面大多數政府部門對於電腦功能的要求不是那麼高,就是一些文檔表哥的處理,所以還是很合適的。

但是「天玥」想要在企業裡發展起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稍微大一點的企業對於電腦性能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甚至到了攝影、視頻製作、軟體開發等地方,「天玥」的表現將大打折扣,畢竟windows生態裡的諸多軟體,Linux平臺下至今尚沒有替代品。

國人本就沒指望「天玥」計算一出來就能在各方面取得不錯的表現,畢竟這麼多麼年的技術封鎖下,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不會的,未知的,「天玥」計算機的出現就是要告訴世界:我們已經有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格,隨著「天玥」不斷地應用,暴露出更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國產計算機一步步崛起的過程。

所以我們對「天玥」計算機不應該有任何的不滿,而是要把它看作一次技術的突破,一個國家的希望,因為當哪一天美國都禁止賣晶片、賣電腦給中國的時候,「天玥」計算機將成為我們最有力的替代品。不過我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年產20萬臺,帶動上下遊產值近20億元,是不是意味著一臺「天玥」就價值10000元了?

「天玥」計算機雖然不能稱為國之重器,但它肯定是在電腦領域,我們抵禦風雲萬變的市場一個重要的手段。

不僅電腦要國產,我們在用的AD、三維設計類,圖像處理類,視頻編輯、工業設計類的所有的軟體系統,都應有一個替代品產出,只有我們樣樣會、樣樣精的時候,面對國外的制裁,面對市場的變換,才能坦然地面對並安居樂業,甚至要讓他們知道中國不制裁我就不錯了。

「天玥」計算機的出現是幾代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從中看到了感到,感謝這些為了祖國安全默默付出的人,你們辛苦了。

相關焦點

  • 中國的驕傲!第一臺100%純國產電腦問世,微軟、英特爾始料未及
    我國科技除了在半導體領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外,其實在作業系統和軟體方面也一直都是處處受限的。國內的電腦作業系統基本上已經被微軟壟斷了,而電腦的CPU也基本上都是使用的英特爾。萬一這些美國企業對中國企業「斷供」,那麼中國科技企業的處境就相當被動了!
  • 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美國113臺,日本34臺,中國讓人驕傲!
    導讀: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美國113臺,日本34臺,中國讓人驕傲!,在科技領域,國產科技企業也一直在不斷的努力,並邁向國際先進水平,像我國最近這幾年在5G網絡領域和無人機等前沿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 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計算機
    大型國產天象儀,是中國研製出的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它的成功標誌其具有巨大的科技成果和價值,在中國科技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天象儀的研製是一個大項目,是在北京工業學院嚴沛然教授帶領儀器系部分師生組成科研組的艱苦奮鬥下,取得的一項巨大的科技成果。
  • 國產超級計算機年底將全部使用「中國芯」
    「按照『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和基礎軟體產品』重大專項的部署,國產超級計算機今年底將全部使用『中國芯』。」全國人大代表、龍芯首席設計師胡偉武今天向科技日報透露。
  • 第一臺純國產電腦中國在重慶下線對未來的影響有多深遠?
    華為Kunpeng處理器基於ARM設置,他攜帶的RISC壓縮指令集(RISC)屬於RAM,之前,CPU的兩種主要結構是CISC(複雜指令集)和RISC(精簡指令集),x86是CISC的代表性架構,佔據臺式機和伺服器市場95%以上的份額。
  • 華羅庚事跡:中國第一臺計算機
    華羅庚事跡:中國第一臺計算機2020-10-21 20:43來源:新華網    1958年的國慶遊行隊伍中出現了一個「新鮮玩意兒」,那是中國第一臺和第二臺計算機的模型,在那一年,全世界聽到了這樣的宣告:中國人完全能夠研究、應用計算機!
  • 新中國的第一:這臺計算機有屋子那麼大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1.7億臺;伺服器產量繼續快速增長,2018年達到了295.2萬臺,同比增長34.6%。
  • 微軟投資初創公司PsiQuantum 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臺有用的量子計算機
    原標題:微軟投資初創公司PsiQuantum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臺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微軟在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已經有好幾年了。去年,微軟宣布了Azure Quantum,這是一個全棧式的開放雲生態系統,將為量子計算組織帶來好處。
  •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3 10:29 來源: 新華社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周恩來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毛澤東在會議最後一天講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鬥,給予廣大科技工作者極大鼓舞。會後,全國迅速掀起向科學進軍熱潮。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認真鑽研科學知識,勇攀科學高峰。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有關方面開始計算機研製工作。
  • 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製成(圖)
    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 1959年 ,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
  • 華羅庚親點的女科學家,造出了外國專家嘆服的第一臺國產計算機
    或者是2002年,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一號發布,終結了國內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毋庸置疑的是,如今晶片火了。不管是行業內的科研大牛,還是屏幕前的吃瓜群眾,都為這個「卡脖子」「被封鎖」的產業操碎了心,關注點都變成了國產晶片「是否突圍」。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版今起開設「新中國日曆」欄目,回顧新中國歷史上的今天,呈現發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展現這一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敬請關注。    「我國自製的第一架電子計算機,今天(5月25日)下午七時半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作了一次表演,經過初步試算,性能良好。」
  • 年產20萬臺計算伺服器!臨淄引入「鯤鵬」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 7月23日,淄博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觀摩點評和全市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議暨高質量發展「十二大攻堅行動」調度會期間,淄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到淄博各區縣對重點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實地觀摩。
  •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奠基人之一,夏培肅始終堅持中國要做自己的計算機。中國第一臺自行研製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完成。  中國計算機研究的拓荒者  1952年,在華羅庚的組織領導下,夏培肅和閔乃大、王傳英組成了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揭開了我國電子計算機研製的序幕。1956年,夏培肅參與籌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國產超級計算機年底將全部用上「中國芯」
    「國產超級計算機2011年年底將告別國外晶片,使用『中國芯』。」正在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龍芯首席設計師胡偉武昨日向記者透露,「中科院首臺完全使用國產晶片的超級計算機,將於今年夏天完成裝機。」據介紹,目前國內主要有三家單位研製超級計算機,即中科院支持的曙光系列、江南計算所的神威系列以及國防科技大學的銀河系列。
  • 英洛華發布公告:聯宜電機新增總投資25418萬 年產85萬臺
    打開APP 英洛華發布公告:聯宜電機新增總投資25418萬 年產85萬臺 發表於 2019-07-13 11:43:33 7月
  • 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原來長這樣,小平同志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復旦中國首臺電子模擬計算機誕生地中國系列計算機策源地之一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復旦校史館一角,擺放著兩張有點發黃的老照片。一般人不會知道,1946年,美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發明人類第一臺計算機,相隔10年之後,1956年5月,復旦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師生合作研究、設計,成功研製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即,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它能解四階常係數微分方程等問題。數學是一切科技的基礎,計算機是諸如我們後來熟知的原子彈氫彈爆炸、人造衛星上天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關鍵。
  •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如果讓計算機自己來回答「第一臺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其中大多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簡稱ENIAC。
  • 技術突破周:國產大飛機首飛,中國造出世界首個光量子計算機 | 一周...
    原標題:技術突破周:國產大飛機首飛,中國造出世界首個光量子計算機 | 一周AI關注 精彩內容 商業 | 騰訊任命俞棟博士為AI Lab副主任 前沿 | 英特爾和寶馬合作的高度自動駕駛車輛發布 前沿 |
  • 1973年8月26日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試製成功
    我國首臺運算每秒達100萬次的電子計算機在1973年8月26日試製成功!我國早期研究核工業的人員主要也是用紙和筆進行演算,其中的苦可想而知。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了中國首臺電子計算機(模擬型),在1958年刻苦攻關,先後試製出了中國的首臺小計算機與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3」,也是我國的第一代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