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下稱「七〇六所」)主辦的廣東省首臺「天玥」國產計算機下線儀式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產線預計年產20萬臺產品,帶動上下遊年產值近20億。這臺計算機不是大家想的超級計算機,就是普通的桌上型電腦而已。
之所以這麼有裡程碑意義,就在於它是全國產化的,晶片是「龍芯3號」,而不是英特爾,作業系統是華為提供的,而不是微軟、蘋果,總之啊,就是所有的核心要素全國產,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臺,的確值得紀念。
這一點個人的態度並不樂觀,首先來說一說計算機本身的配置:第一個核心晶片,龍芯3號是我國科學家黃令儀奶奶(84歲)帶領國人一步步研發出來的,從2003年龍芯問世,至今已發展到了第三代(也是她帶領研發的),28nm工藝的i5晶片;
第二個作業系統,國產的操作系——銀河麒麟、中標麒麟、深之度、普華(基於Linux平臺下的作業系統),大概就是這幾個系統都能用,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華為的鴻蒙系統,總之這幾個沒聽過。經過上面的陳述,再來對比一下現在的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肯定是無法和WINDOWS比擬的,晶片上的i5也還好吧,畢竟現在還是有一部分筆記本都在用,但是28nm就稍微寒酸了些。
第二個就說市場以及應用場景。桌上型電腦基本應用於辦公場景,而「天玥」計算機的初期實驗,肯定是在政府部門開始,一方面「天玥」計算機對於基本的辦公軟體、娛樂影音等還是支持的,也能完美地兼容微軟的作業系統,另一方面大多數政府部門對於電腦功能的要求不是那麼高,就是一些文檔表哥的處理,所以還是很合適的。
但是「天玥」想要在企業裡發展起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稍微大一點的企業對於電腦性能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甚至到了攝影、視頻製作、軟體開發等地方,「天玥」的表現將大打折扣,畢竟windows生態裡的諸多軟體,Linux平臺下至今尚沒有替代品。
國人本就沒指望「天玥」計算一出來就能在各方面取得不錯的表現,畢竟這麼多麼年的技術封鎖下,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不會的,未知的,「天玥」計算機的出現就是要告訴世界:我們已經有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格,隨著「天玥」不斷地應用,暴露出更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國產計算機一步步崛起的過程。
所以我們對「天玥」計算機不應該有任何的不滿,而是要把它看作一次技術的突破,一個國家的希望,因為當哪一天美國都禁止賣晶片、賣電腦給中國的時候,「天玥」計算機將成為我們最有力的替代品。不過我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年產20萬臺,帶動上下遊產值近20億元,是不是意味著一臺「天玥」就價值10000元了?
「天玥」計算機雖然不能稱為國之重器,但它肯定是在電腦領域,我們抵禦風雲萬變的市場一個重要的手段。
不僅電腦要國產,我們在用的AD、三維設計類,圖像處理類,視頻編輯、工業設計類的所有的軟體系統,都應有一個替代品產出,只有我們樣樣會、樣樣精的時候,面對國外的制裁,面對市場的變換,才能坦然地面對並安居樂業,甚至要讓他們知道中國不制裁我就不錯了。
「天玥」計算機的出現是幾代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從中看到了感到,感謝這些為了祖國安全默默付出的人,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