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諮詢資格證書
資格等級:甲級
證書編號:21420070007
工程設計證書
證書等級:甲級
證書編號:A134004086
工程諮詢資格證書
資格等級:甲級
證書編號:21420070007
工程設計證書
證書等級:甲級
證書編號:A134004086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三月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三月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院長:葉永
總工程師:許強
項目總設計師:滕紀雲
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三月
可研報告編制人員
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序號姓名專業職稱或職務
1滕紀雲熱處理項目負責人、高級工程師
2崔雙斌鍛壓高級工程師、註冊諮詢工程師
3餘定德經濟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註冊諮詢工程師
4王宏東
總圖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5聶新雨助理工程師
6袁丹建築高級工程師
7吳強結構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
8李尚飛電氣高級工程師
9王暉給排水高級工程師
10郭麗雙暖通工程師
11仇學偉動力工程師
12汪小卒信息智能高級工程師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
1林金錫董事長項目總設計
2林金漢總經理項目負責人
3杜銘總監工藝與設備
4周志剛總監工藝與設備
5王國祥總監工藝與設備
6林俊良主任工藝與設備
7倪紅霞總監安全與環境
8許文虎工程師基礎設施建設
9朱成龍工程師工藝與設備
10王紅經理經濟數據分析
11沈決主管經濟數據分析
12戴玉琴總監人力狀況分析
13毛強主任項目聯繫人
14王穎主管項目輔助人員
目錄
1、總說明
....................................................................................................1
1.1項目名稱及建設單位
.....................................................................1
1.2可研報告承擔單位及資質
.............................................................1
1.3編制依據
.........................................................................................1
1.4項目建設目標
.................................................................................2
1.5可行性研究的範圍
.........................................................................5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結論
.................................................................5
1.7主要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
.............................................................7
2、項目提出背景和必要性
.......................................................................9
2.1項目提出背景
.................................................................................9
2.2項目提出必要性
...........................................................................10
2.3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10
3、企業基本情況
.....................................................................................14
3.1企業基本情況
...............................................................................14
3.2自然條件
.......................................................................................18
3.3地質條件
.......................................................................................20
3.4交通運輸以及社會環境條件
.......................................................20
4、市場預測及生產綱領
.........................................................................23
4.1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
...............................................................23
4.2
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預測
...........................................................29
4.3項目競爭力分析
...........................................................................34
4.4生產綱領
.......................................................................................42
5、項目風險分析
.....................................................................................43
I
5.1政策風險
.......................................................................................43
5.2技術風險
.......................................................................................43
5.3市場競爭的風險
...........................................................................44
5.4項目建設和運營風險
...................................................................44
5.5籌資風險
.......................................................................................44
5.6自然災害風險
...............................................................................45
6、物料供應及協作配套情況
.................................................................46
6.1原材料
..........................................................................................
46
6.2協作配套件
..................................................................................46
6.3動力供應
......................................................................................46
7、工程設計方案
.....................................................................................47
7.1目標和原則
...................................................................................47
7.2總圖
................................................................................................48
7.3工藝方案
.......................................................................................51
7.4土建設計方案
...............................................................................55
7.5公用設計方案
...............................................................................57
8、環境保護
.............................................................................................64
8.1設計依據
.......................................................................................64
8.2廠址環境與生態現狀條件
...........................................................64
8.3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66
8.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69
9、職業安全衛生
.....................................................................................70
9.1設計依據
.......................................................................................70
9.2勞動安全
.......................................................................................70
II
9.3職業衛生
.......................................................................................71
10、消防
....................................................................................................73
10.1設計依據
.....................................................................................73
10.2消防設計原則
.............................................................................73
10.3工程性質
.....................................................................................73
10.4消防措施
.....................................................................................73
11、節約能源及合理利用能源
...............................................................75
11.1設計依據
.....................................................................................75
11.2合理用能和節約能源
.................................................................76
11.3項目概況
.....................................................................................77
11.4項目主要能耗概況
.....................................................................77
11.5主要節能措施及效果
.................................................................82
12、企業組織及勞動定員
.......................................................................85
12.1企業組織
.....................................................................................85
12.2勞動定員
.....................................................................................85
12.3人員及培訓
.................................................................................86
13、項目實施計劃
...................................................................................88
13.1進度安排原則
.............................................................................88
13.2總體進度安排
.............................................................................88
14、投資估算及投資融資方案
...............................................................90
14.1估算範圍及依據
.........................................................................90
14.2建設投資估算
.............................................................................90
14.3流動資金估算
.............................................................................91
14.4融資方案與建設期利息估算
.....................................................92
III
14.5投資及其構成分析
.....................................................................92
14.6投資計劃與項目資本金配比
.....................................................92
15、財務分析
...........................................................................................94
15.1財務評價說明
.............................................................................94
15.2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
.................................................................94
15.3盈利能力分析
............................................................................97
15.4償債能力分
.................................................................................98
15.5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98
15.6不確定性分析
.............................................................................99
15.7財務分析結論
..........................................................................100
16、工程招投標
.....................................................................................102
16.1概述
...........................................................................................
102
16.2發包方式
...................................................................................102
16.3招標組織形式
...........................................................................103
16.4招標方式
...................................................................................103
附表:經濟表格
附圖:總平面布置圖
IV
1、總說明
1.1項目名稱及建設單位
項目名稱: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項目
承辦單位: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常州
亞瑪頓公司」)
聯繫地址:江蘇省常州市青龍東路
639號
法人代表:林金錫
項目負責人:林金漢
1.2可研報告承擔單位及資質
可行性研究報告由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編制。
資質單位: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資質等級:工程諮詢資質等級:甲級
資質證書編號:工諮甲
21420070007
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工程設計資質等級:甲級
資質證書編號:
A134004086
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技術負責人:
滕紀雲高級工程師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經濟評價負責人:
餘定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註冊諮詢工程師
1.3編制依據
(1)2016年
3月國家發布《十三五規劃綱要》;
-1
(2)
2015年
5月國家發布《中國製造
2025》;
(3)《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4)《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
2014〕35號);
(6)《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12-2020年);
(7)常州
亞瑪頓公司提供的項目相關資料;
(8)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常州
亞瑪頓公司籤訂的技
術諮詢合同。
1.4項目建設目標
(1)項目產品定性描述:
從汽車安裝上靠前塊擋風玻璃開始,汽車玻璃技術迅速發展起
來,各種功能的汽車玻璃為駕乘安全保駕護航。更為先進的材料、更
為優越的性能,讓汽車玻璃技術在蓬勃發展中走上了新徵程,智能化、
集成化和多功能的新型汽車玻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汽車上,有效提升
駕乘安全與舒適性。
目前,市場上應用在汽車前後擋玻璃生產上的現有技術,通常都
先將普通平板玻璃加熱到玻璃軟化溫度,通過重力成型或加壓成型來
獲取曲面玻璃,然後再將曲面玻璃和夾膠膜進行層疊,加熱至中間夾
膠膜能夠軟化的溫度進行膠合,從而獲得夾層曲面玻璃。由於上述玻
璃的成型是在玻璃軟化溫度的條件下進行,需要將玻璃加熱到
700度
左右,整個工序時間長,能耗高。同時,在玻璃的膠合過程中,由於
加壓裝置和玻璃表面是點接觸,容易導致夾層曲面玻璃表面受力不
-2
均,進而導致夾層曲面玻璃整體力學性能不均、膠合強度不均、區域
光畸變等缺陷。光畸變等缺陷。
常州
亞瑪頓公司通過獨有的生產工藝,如納米鍍膜技術、超薄玻
璃鋼化技術、自編程曲面夾膠技術和冷溫成型玻璃技術,生產出汽車
前擋用超薄超輕玻璃,具有超薄
(厚度≤
1.6毫米
)、低反射
(可見光反
射率≤
1.0%)、自清潔、隔音、隔熱、防霧和透明顯示等功能;而且
能夠減輕目前常規汽車前擋玻璃重量的
40%以上,該產品如應用在傳
統汽車上,每百公裡會節省
0.06升的燃料,降低
0.8g/km二氧化碳的
排放,同時汽車百公裡加速可提升
0.8%,剎車距離可縮短
1.0%,大
大提升了車輛的操控性;通過車身輕量化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
率,從而提高其續航裡程,本產品如應用在
新能源汽車上,至少可提
升
0.7~1.0%的續航裡程;此外,汽車前擋玻璃的抗衝擊強度、透光
率等性能參數都優於市場現有產品,有效提升了駕乘安全與舒適性。
本項目另一產品為
太陽能車頂玻璃,將
太陽能車頂玻璃結合車輛
自身設計,包括全玻璃車頂設計應用於
新能源汽車上,一是使車內在
不啟動狀態下且不利用車上電池電量,能夠利用太陽光能轉換電能驅
動汽車通風系統,促進空氣流通,增加新鮮空氣進入和降低車內溫度,
同時能阻擋近
98%的紫外線和
81%的熱量。二是光伏電池組件可作為
汽車用電設備動力能源使用,降低發動機發電負載、油耗,還可作為
動力能源的補充裝置,達到增加電池續航的目的。
現在市場上僅有少部分高級車輛選配
太陽能車頂玻璃(天窗)。
本項目產品的成功開發,將降低車頂天窗製造成本,可進一步推動汽
車行業內「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
本項目的創新點在於:
-3
①大面積納米鍍膜技術
:有別於傳統汽車另外需要貼隔熱膜的技
術,可以預先在玻璃表面鍍上功能型膜,如防眩光、自清潔、隔熱、
隔音、透明顯示、電致變色調光等功能膜;
②冷彎成型技術
:有別於傳統高溫彎曲玻璃成型技術,冷彎成型
技術所產生的雙曲面玻璃製品具有強度高、良率高、無氣泡、膠合強
度好、能耗低、加工效率高等優點;
③超薄雙玻
太陽能組件技術:利用超薄玻璃具有柔軟、輕薄、可
彎曲的特性,結合可變形車頂,在保證良好的空氣動力性能同時又能
使
太陽能電池片面積最大化,解決了傳統汽車一定要車身尺寸巨大才
能夠採集到足夠動力的問題。
(2)技術創新目標:
①研發出全
自動化大尺寸超薄玻璃的精密加工設備
:可以實現大
尺寸異形玻璃切割磨邊加工工藝。
②超薄強化玻璃技術
:可以實現厚度<
1.6mm的強化玻璃,強度
可以通過汽車夾膠玻璃測試,超高平整度,弓形彎和波形彎<
0.2%。
③冷彎成型技術
:有別於傳統高溫彎曲玻璃成型技術,低溫成型
技術所產生的雙曲面玻璃製品具有強度高、無氣泡、膠合強度好、能
耗低、加工效率高等優點。
④大面積納米鍍膜技術
:有別於傳統汽車另外需要貼隔熱膜的技
術,可以預先在玻璃表面鍍上功能型膜,如防眩光、自清潔、隔熱、
隔音、透明顯示、電致變色調光等功能膜。
(3)產業化建設任務(人工智慧)
①建立
新能源汽車用超薄超輕前後擋玻璃生產線,實現玻璃成
型、物理強化、冷彎成型、在線自動檢測等智能
自動化設備生產線。
-4
②建立
新能源汽車用超薄超輕用發電玻璃生產線,實現玻璃成
型、物理強化、發電單元串焊層疊、冷彎成型生產、在線自動檢測等
智能
自動化設備生產線
型、物理強化、發電單元串焊層疊、冷彎成型生產、在線自動檢測等
智能
自動化設備生產線。
1.5可行性研究的範圍
針對常州
亞瑪頓公司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項目的可行
性研究,中機第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從工程項目的產品需求預測、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及公用設施配套情況、工程技術方案、
原輔材料供應情況、環境保護及治理意見、節能措施、人員安排、工
程建設實施進度的建議、工程投資估算、項目經濟分析和評價等方面
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同時從市場、技術、資源、環保、安全、節
能等方面,整體論證了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報告還圍繞產品生產綱領,對實施本項目的投入產出、經濟效
益、社會效益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了認真客觀的分析。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結論
(1)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
國製造
2025》的精神,符合國家「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
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搶佔未
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15%」;「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
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產業政策的要求,
(2)本項目建設通過科學的設計,滿足環保、職業安全衛生、
消防、節能等方面的要求,在節能減排方面採取了有效措施;
(3)本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5
①現有車間的升級改造:主要利用現有廠房以及配套設施,充分
利用現有土地資源,通過新增生產線,完成原片玻璃到絲印工序的加
工製造,投資較少,回報較高,整體風險較少。
利用現有土地資源,通過新增生產線,完成原片玻璃到絲印工序的加
工製造,投資較少,回報較高,整體風險較少。
②建設新聯合廠房:通過對新建聯合廠房的建設工程,完成多功
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的最終冷彎成型工藝,該工藝對生產環境的
潔淨度、空氣溫溼度要求較高,是本項目的核心生產工藝,也是關係
到產品最終質量的重要工序,適宜在新車間新環境內生產。
(4)產品目標:本項目根據國內外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結合
技術分析,以及市場需求預測和
亞瑪頓公司自身發展規劃以及技術能
力,確定該項目擬建成年產
100萬片汽車前後擋玻璃,
10萬片汽車
車頂多功能發電玻璃(天窗玻璃)的生產能力,將常州
亞瑪頓公司最
新的技術成果產量化。
(5)本項目新增總投資
56327萬元,其中,在固定資產投資
46872
萬元中,企業自籌資金為
14615萬元(用於建設投資
13825萬元,用
於建設期利息
790萬元),銀行借款
32257萬元;達產後共需流動資
金
9455萬元,其中:企業自籌
2837萬元,其餘均為銀行短期借款。
(6)本項目達產後可實現新增年銷售收入
90000萬元,項目在
達產後正常年份年利潤總額為
18873.42萬元,年淨利潤
16042.41萬
元。
總投資收益率
29.3%,資本金淨利潤率
58.09%。
全部投資回收期
(含建設期
):所得稅前
4.89年,所得稅後
5.28
年。
本項目達產當年盈虧平衡點為
44.84%。
(7)本項目經敏感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和風險分析,項目有
-6
一定的抗風險能力,項目的社會效益顯著。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地方產業政策,符合地方及
亞瑪頓公司的發展戰略,企業自身實力雄厚,搬遷措施科學合理,項
目預期經濟效益良好,社會效益顯著,因此實施該項目切實可行!
1.7主要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
項目主要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見表
1-1
表
1-1項目主要數據及技術經濟指標表
序號項目單位達產年
1主要數據
1.1年產量萬片
210
1.2營業收入(不含稅)萬元
90000.00
1.3年利潤總額萬元
18122.30
1.4淨利潤萬元
15403.96
1.5息稅前利潤萬元
19161.42
1.6增值稅萬元
5681.40
1.7營業稅金及附加萬元
568.14
1.8固定資產原值萬元
43319.00
1.9固定資產淨值萬元
42538.40
1.10建設投資萬元
46082.00
1.11建設期利息萬元
790.00
1.12項目資本金萬元
17452.00
1.13利用原有固定資產淨值萬元
9065.70
1.14銀行借款萬元
38875.00
1.15工業增加值萬元
31958.24
1.16流動資金萬元
9455.00
1.17職工總人數人
473.00
2指標
2.1總投資收益率
%
29.30
2.2資本金淨利潤率
%
58.09
2.3全部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後年
5.28
所得稅前年
4.89
2.4貸款償還期年
3.82
2.5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後
%
24.59
所得稅前
%
28.24
2.6全部投資財務淨現值
(ic=10%)所得稅後萬元
50525.11
所得稅前萬元
65942.92
-7
序號項目單位達產年
2.7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
%
34.80
2.8盈虧平衡點
BEP(生產能力利用率
)
%
44.84
-8
2、項目提出背景和必要性
2.1項目提出背景
近年來,環境汙染問題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節能減排成為全
球各國能源政策的重要內容。發展
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各國汽車產業
發展的主要方向,是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國家及地方
政府相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我國的
新能源汽車在十餘年間實現了產
業化、規模化的飛躍式發展,已經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動力電池、
驅動電機、電控領域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的研發生產,到整車的設
計製造,以及充電設施等基礎配套建設一系列完整的產業鏈。從
2010
年起,中國已經把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培育
發展。在
2011年中國的
新能源汽車產量僅為
0.8萬輛,到
2017年中
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約
70萬輛,預計到
2018年
新能源汽車產銷
量有望達到
100萬輛,發展
新能源車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全世界汽車業的共同目標。中國市場上目前
生產和銷售的
新能源車主要為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
以常見的電動汽車為例。目前電動汽車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續航裡程有
限,國產純電動車續航裡程較好的可以達到
200到
300公裡,高端一
些的進口純電動車續航裡程可達到
500到
600公裡。為解決
新能源汽
車續航裡程的問題,一方面,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各類社會投資機構
加大了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對
新能源汽車加大技
術開發的力度,可以從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輕量化等多方面綜合提
高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相關企業如果能夠攻克上述難題,就能夠
迅速鞏固和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搶佔市場份額。
-9
2.2項目提出必要性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立於
2006年
9月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成立伊始就堅持科技創新,是國內研發和生產應用納米材料在大
面積光伏玻璃上鍍制減反射膜的企業,產品技術處於行業先進地位。
常州
亞瑪頓所生產的出的厚度
<1.6mm輕質強化玻璃應用於
新能源汽
車前擋,可以減輕目前常規前擋玻璃重量
40%以上,提高
1.0%的續
航裡程。同時,結合光伏薄膜電池、晶矽電池技術應用於
新能源汽車
車頂玻璃,每天將可以產生
0.39kwhr的電量,將可以進一步提升
1.5%
的續航裡程
(以北汽
EC180車型,電池容量
26kwhr為例
)。另外,常
州
亞瑪頓將採用納米鍍膜技術、超薄玻璃鋼化技術、自編程曲面夾膠
技術和冷彎玻璃成型技術等多種技術,來實現低生產能耗、高良品率
和多功能性的
新能源汽車用超薄超輕用前後擋玻璃和汽車車頂發電
玻璃(天窗玻璃)的批量化生產。
總體來說,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的多功能輕量化新能
源汽車玻璃,將可以提升
新能源汽車
2.5%的續航裡程,提高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可降低玻璃生產中
75%的能耗,是結合環保和實用性
的產品;既著眼於全球
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發展特點,憑藉先進技術
基礎及豐富製造經驗,提升我
國新能源汽車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競爭
力;對企業層面來講,又可憑藉在技術、規模、製造及品牌等方面的
優勢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具有相對優勢控制力。
2.3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常州
亞瑪頓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項目的實施,既來自於
新時代下技術變革日新月異、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與建設美好中國的
外部要求,也來自於企業追求卓越、敢於創新、勇於擔責的內在要求。
-10
(1)項目建設是全球大氣
環境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
2015年
12月
12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
定,對各國提出了硬性指標。協定指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
水平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為達到控制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這一指
標,各國要在
21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同時歐盟也要求,
從
2020年起,歐盟地區內所銷售的
95%的新車,其二氧化碳排放平
均水平必須達到每公裡不超過
95克的標準,這一標準比現行標準低
26%。由於溫室氣體排放中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而傳統燃油汽車在
行駛中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和二氧化碳,既汙染空氣又導致氣溫升高,
所以從能源
結構調整、環境保護方面講,發展
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
本項目的建設,緊圍繞著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用超薄超輕用
前後擋玻璃和車頂發電玻璃,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建設資源節
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都有強力促進作用。
(2)項目建設是城市規劃和產業布局調整的要求
2016年
3月國家發布《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瞄準技術前
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拓展新興產
業增長空間,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
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15%」;「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能源汽車、生
物技術、綠色低碳、
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
大」。
隨後,《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在
江蘇省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應「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
術、
高端裝備、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節能環保、
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新能
源和智能電網、
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等產業,
-11
細分行業、細分領域,做精做特做優做實一批新興產業」。《常州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也多次提出,高效推進「十大
產業鏈」重點建設項目,包含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
太陽能光伏產業
鏈等。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也多次提出,高效推進「十大
產業鏈」重點建設項目,包含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
太陽能光伏產業
鏈等。
本項目通過採用引進國際尖端設備,採用先進工藝技術,生產多
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具有節能環保、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
特點,與國家和地區「十三五」規劃要求相一致。因此,本項目的建
設符合城市規劃和產業布局調整的要求,是國家以及地區經濟科技發
展的需要,對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培育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作用。
(3)項目建設是常州
亞瑪頓企業發展的需要
常州
亞瑪頓成立於
2006年
9月,於
2011年
10月在深圳證券交
易所中小板發行上市。公司成立伊始就堅持科技創新,研發和生產應
用納米材料在大面積光伏玻璃上鍍制減反射膜,是國內最早進入
AR
鍍膜玻璃領域的企業。公司秉持具有前瞻性、持續穩定的發展戰略,
在確保傳統
AR鍍膜玻璃業務穩定發展的同時,公司逐步向光伏終端
應用領域拓展。通過延伸產業鏈,
2013年公司通過跨國技術合作研
發了≤
1.6毫米超薄物理鋼化玻璃並實現量產。同時,超薄雙玻光伏
組件實現量產。
2014年,公司正式進軍光伏電站行業。
2017年
11月,
公司收購常州安迪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的股權,常州安迪新材料之
前主要為公司提供
POE產品,此交易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在超薄雙玻
組件產品方面的產業鏈布局。本項目的實施是常州
亞瑪頓不斷延伸光
伏產業鏈,進軍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領域的一次大膽突破,
是企業多功能納米鍍膜技術、超薄玻璃物理鋼化技術、自編程曲面夾
-12
膠技術和冷彎成型玻璃技術在實現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多功能化的成
功嘗試。本項目產品比同類競爭對手不僅性能大幅提高,而且在節能
減排、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功嘗試。本項目產品比同類競爭對手不僅性能大幅提高,而且在節能
減排、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鞏固了常州
亞瑪頓在光伏玻璃、光電玻璃
深加工領域的企業行業龍頭地位,提高了行業整體水平,有利於企業
將來擴展國內外市場份額,進一步推動
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
-13
3、企業基本情況
3.1企業基本情況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創新型企業、
福布斯最具潛力企業,成立於
2006年
9月
11日,註冊資本
16000萬
元人民幣。
亞瑪頓公司
2011年
10月
13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主要
股東為:常州市
亞瑪頓科技有限公司、常州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有限公
司、林金坤、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詳見表
3-1。
表
3-1公司股東情況一覽表
序號股東名稱股份數量(萬股)比例(
%)
1常州市
亞瑪頓科技有限公司
7200
45
2常州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464
2.9
3林金坤
1044.9
6.53
4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216.15
1.35
5白紅紅
163.2
1.02
6鄒盛生
89.6
0.56
7朱兵
81.6
0.51
8
深圳市允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允泰盈富證券
投資基金
62.4
0.39
9鄒存波
49.6
0.31
10吳軍
46.4
0.29
合計
16000
100
亞瑪頓公司是國內首家研發和生產應用納米材料在大面積光伏
玻璃上鍍制減反射膜的企業,同時在原有玻璃基礎上,
亞瑪頓通過採
用世界獨特的超薄玻璃物理鋼化技術配合獨特的光伏組件設計理念,
創新開發了超薄雙玻無框組件,引領光伏行業進入更薄、更輕、更耐
久的「輕量化」時代!
-14
2013年
亞瑪頓新型雙玻光伏電池組件研發成功,
2014年超薄雙
玻光伏電池組件進入量產,
2015年雙玻
太陽能組件產品銷售江蘇、
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的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項
目,並遠銷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2016年建立杜拜工廠,
2017
年貴州省貴安新區建廠。截止目前,
亞瑪頓公司雙玻光伏電池組件年
產量達到
1.7GW。
公司內部建有江蘇省光電玻璃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高透光率光伏
玻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
太陽能電池組件應用材料工程中心、
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平臺),公司
研發團隊被江蘇省委組織部評定為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
表
3-2
亞瑪頓公司歷史發展歷程一覽表
年份發展歷程
2006年
9月常州
亞瑪頓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新設成立。
2007年
1月
「高透光率光伏玻璃
」產業化項目順利通過省科技廳成果轉化項目立項。
2008年
12月通過國家新標準
「高新技術企業
」認定。
2009年
5月
「江蘇省高透光率光伏玻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獲省科技廳授牌。
2010年
4月獲「江蘇省創新型企業稱號
」。
2010年
6月公司名稱變更為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8月發布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接受上市輔導的公告。
2011年
1月入選《福布斯》
2010中國潛力企業榜,位列江蘇第一,全國第十六。
2011年
8月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
2011年
10月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交易。(證券簡稱:
亞瑪頓、證券
代碼:
002623)
2012年
9月
2mm超薄
太陽能鋼化玻璃正式量產
2013年
3月超薄雙玻
太陽能組件研發成功,並建成
500MW生產線
2014年
6月
亞瑪頓成為全球技術先進雙玻
太陽能組件供應商
2015年
7月獲批設立江蘇省光電玻璃重點實驗室
2016年
12月
亞瑪頓杜拜工廠(海外)建成
2017年
8月
亞瑪頓常州工廠成功擴產至
1GW/年雙玻組件的產能
-15
3.1.1技術優勢
亞瑪頓公司成立伊始就堅持科技創新,憑藉在前瞻領域的巨大研
發投入,
亞瑪頓銳意進取,不斷壯大研發實力,重視人才的引進、培
養和使用,組建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設立江蘇省光電玻璃重點實驗
室、江蘇省高透光率光伏玻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
太陽能組件
用功能性材料工程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基
地等省級重點研發機構。(本項目採用的技術優勢同行業比較詳見
4.3.2章節)
3.1.2品牌優勢
亞瑪頓公司秉持具有前瞻性、持續穩定的發展戰略,深入研判光
伏行業發展與市場變化,緊抓行業整合機遇,在確保傳統業務穩定發
展的同時,公司逐步開始向
太陽能終端應用領域拓展,構建了從原光
伏配件製造到電站開發的光伏產業鏈布局,引領公司從
太陽能AR鍍
膜玻璃專業化製造商逐漸向全球領先的
太陽能電力設備公司戰略轉
型。同時,公司作為國內最早進入
AR鍍膜玻璃領域的企業,品牌優
勢明顯,且與全球主流組件廠商的供貨關係穩定,在技術、質量、售
後服務等各方面均有較高保障,在光伏
AR鍍膜玻璃領域具有重要的
影響力。公司「
亞瑪頓」註冊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
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3.1.3市場優勢
亞瑪頓公司作為國內最早進入
AR鍍膜玻璃領域的企業,至今已
有將近十年的從業經驗。隨著
亞瑪頓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為滿足新產
品、新業務市場開拓和戰略發展的需要,公司在德國和杜拜投資設立
-16
全資子公司,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境外知名度和競爭力,為公司開展
海外業務拓展工作提供有效通道,加快了公司的國際化發展進程海外業務拓展工作提供有效通道,加快了公司的國際化發展進程。
3.1.4管理優勢
亞瑪頓公司擁有一支團結、精幹、進取和多學科背景綜合互補的
高素質管理團隊。團隊具有良好專業技術背景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具有優秀戰略管理能力。
在決策管理上,
亞瑪頓公司實行扁平式管理,在信息傳遞和決策
程序上實現高效上傳和快速決策,從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滿足複雜
多變的市場需求;
在體系管理上,公司已通過
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
ISO14001:2000環境管理體系,並結合企業自身生產製程特點,制訂
了嚴格企業執行標準一《光伏鍍膜玻璃》
(Q/3204CRQ001-2007),建
立符合國際規範的管理體系。同時,公司多個產品已通過
IEC及
UL
等國際標準檢測,獲得德國
TUV南德、
TUV北德、
TUV萊茵、
Intertek
等認證,並通過
SGS、SPF、CTC、CQC、CCC等第三方檢測。
在成本和信息管理上,公司持續優化內部控制流程,有效防範內
控風險,構建了較為全面的風險管控體系。公司引進先進的信息化
系統及
ERP管理系統,對生產、營運等環節實施有效控制,利用其
強大的資料庫資源進行管理分析,指導各項生產管理活動,從而不斷
地改善公司的經營指標,真正實現了公司資源的有效配置。公司強
化內部核算機制,確保公司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下各生產單元能夠
順利實現成本下降、技術升級、品質提升等經營目標。
-17
3.1.5資本實力
截止到
2017年
12月底,
亞瑪頓公司擁有總資產
35.96億元,負
債率為
38.6%,近三年經營及資產負債情況分別見表
2-3、2-4。
表
3-3
亞瑪頓公司近三年經營成果一覽表單位:萬元
序號指標名稱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1營業收入
186259
171603
114317
2營業利潤
657
3604
7179
3利潤總額
1780
4555
7755
4淨利潤
1428
3823
6520
5淨利潤率
0.8%
2.2%
5.7%
6所得稅費用
-254
733
1235
表
3-4
亞瑪頓公司近三年資產負債情況表單位:萬元
序號資債項目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1資產
1.1流動資產
165829
165692
119122
1.2非流動資產
193774
169777
143591
資產總計
359603
335469
262713
2權益
2.1實收資本(或股本)
16000
16000
16000
2.2資本公積
148672
148672
148672
2.3盈餘公積
6268
6268
5886
2.4未分配利潤
49587
4834
46253
所有者權益合計
220527
219280
216811
3負債
3.1流動負債
129225
112262
42793
3.2非流動負債
9851
3928
3108
負債合計
139076
116189
45902
負債和權益總計
359603
335469
262713
4資產負債率
38.6%
34.6%
17.5%
3.2自然條件
本項目擬建在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江蘇省常州市位於東經
-18
119°08』至
120°12』、北緯
31°09』至
32°04』之間,地處江蘇
省南部,滬寧線的中部,屬長江三角洲沿江經濟開發區。該市北倚長
江天塹,南與安徽省交界,東瀕太湖與無錫市相連,西與南京、鎮江
兩市接壤。項目所在地天寧區位於常州市中部,區內滬寧高鐵、新京
杭運河、滬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常州火車站、汽車站坐落轄區。天
寧區總面積
67.38平方公裡,全區下轄天寧經濟開發區、雕莊街道的
等
6個街道和
1個經濟開發區。
(1)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為天目山餘脈,西
為茅山山脈,北為寧鎮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為寬廣的平原、圩區。
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
2m左右。
該項目所在地區位於天寧區,屬於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地勢平
坦,平均海拔高程約為
5m(黃海高程
)。據區域地質資料,該地區地
貌類型屬於高沙平原,地質構造處於茅山褶皺帶範圍之內,出露地
層為第
IV紀衝積層,厚達
190m、由粘土、淤泥和礫沙組成。境內地
勢低平,河塘窪地密布,地形高程一般在
4.4.4.9m(吳淞高程),最
低處高程僅有
3.06m。
(2)地震
常州地區的地震烈度為
7度。近
20年以來,未發生有破壞性地
震,有震感地震也很少。
(3)氣候條件
天寧區所在地處於北亞熱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溼
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較多,無霜期長。季風盛行,夏季盛
行
ESE風,冬季盛行
NNE風,年主導風向
ESE,頻率
14%。雨季
-19
為
6.7月份。常年平均氣溫
15.4℃。年平均降雨量
1074.0mm,年平
均蒸發量
1515.9mm;年平均相對溼度
82%;平均氣壓
10157mm水
柱,最高氣壓
10438mm水柱,最低氣壓
9869mm水柱;年均日照量
2075.8小時;年均風速
2.6m/s,最大風速
24m/s。
3.3地質條件
(1)工程地質
常州市屬揚子地層的江南地層分區,周邊為四條深切基底的浙皖
贛斷裂帶、蘇北濱海斷裂及高郵一一嘉興斷裂所包圍。地表新生代的
第四系覆蓋層之下的地層,有古生代的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中
生代的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新生代第四系廣布於山間各地和平
原地區,尚未發現有元古代地層和古生代的賽武系、奧陶系、志留系
地層。
土壤以黃泥土為主,約佔耕地面積的
49.8%。
(2)水文地質
天寧區位於江南水鄉,區內水系密布,京杭運河、北塘河、橫塘
浜、白蕩河等河流湖泊組成了密布的水網體系。
地下水位一般在地下
1.3m,深層地下水第一含水層水位約在地
下
30.50m,第二含水層約在地下
70.100m。
3.4交通運輸以及社會環境條件
3.4.1交通運輸條件
項目所在地天寧區內建有常州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運河港口碼
頭、民航大廈等交通樞紐座。京滬鐵路、
312國道、京杭大運河穿
境而過。航空方面,天寧區距常州機場
15公裡,距上海虹橋國際機
-20
場
180公裡,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200公裡,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120公裡。鐵路方面京滬鐵路常州站座落境內。公路方面天寧區距滬
寧高速公路出入口
2公裡,
312國道穿境而過。水路方面天寧區距常
州港
7公裡。
該項目擬建地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交通便利,有利於產品、設備
和原材料運輸。
3.4.2公用設施社會依託條件
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內水電汽等設施齊全,可滿足企業生產
經營需要。周邊有較為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住宅、學校、醫院、文
化、娛樂及其他服務設施),完全滿足該項目的需要。
3.4.3防洪、排澇設施條件
近年來,該市不斷加強長江圍堤、河道疏通、防洪排澇工程建設,
防洪、排澇能力大大加強。據近幾年資料,常州未發生水災,颱風、
龍捲風雖頻頻施威,但波及常州已無氣力,影響很小。江蘇常州天寧
經濟開發區「居安思危」,不斷擴大投資,修造相關防護設施,防患
於未然。
3.4.4環境保護條件
自
2010年以來,常州市全力推進太湖治水、城區清水、淨化空
氣、節能減排、生態建設等各項工作,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削幅明顯,
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全年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到
334天,佔
全年總天數的
91.5%,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
54.4分貝,交通幹線噪
聲平均值為
67.4分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
100%。搬
迀整治汙染企業
288家,退批不符合環保審批要求項目
35個。持續
-21
推進「清水工程」,三條入太河流主要水質穩定達標。
55條市河穩
定達到「水清」標準。通過核心區大堤改造、入湖河道整治、生態修
復等辦法,西太湖北部水質已從五類提升至三類。國家生態市建設工
作順利通過國家級技術考核和省級技術、工作考核,
22項指標全面
達到國家級考核標準。
37個鎮均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鎮考核,建成國
家生態村
4個、省級生態村
83個。
本項目
環境治理措施充分考慮環境現狀,選擇的生產技術方案得
當,可改善工廠環境質量,使廢水、廢氣等均能達標排放。周圍環境
可接受本項目建設,本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本項目選址在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內,建設條件
具備,是適宜的、合理的。
-22
4、市場預測及生產綱領
4.1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
4.1.1全球汽車銷量及趨勢
隨著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產業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
並成為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工業結構升
級和相關產業發展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商組織公布的數
據顯示,
2016年,全球汽車新車銷量
9385.46萬輛,較上年的
8968.46萬
輛增加
417.18萬輛,同比增長
4.7%。剛剛過去的
2017年,根據
FOURIN
對世界
88國/地區汽車銷量(乘用車
/輕型貨車
/中·大型商用車)的獨家
分析,
2017年全年同比增長
2.5%達到
9603萬輛,其中中國和美國構成
第一世界,日本、印度、德國、法國和英國等市場的銷量也輕鬆超過
100
萬輛。
圖
4-1全球汽車市場銷量走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發達國家汽車市場日趨飽和,但發
-23
展中國家由於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升級階段,帶
動全球汽車工業持續較快的增長。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國際汽車巨頭
以及本土整車企業紛紛加大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產能投資,促使發展中國
家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市場地位不斷提高,全球汽車生產中心已逐步從歐美
等發達國家轉移到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據普華永道研究報告預
測,
動全球汽車工業持續較快的增長。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國際汽車巨頭
以及本土整車企業紛紛加大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產能投資,促使發展中國
家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市場地位不斷提高,全球汽車生產中心已逐步從歐美
等發達國家轉移到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據普華永道研究報告預
測,到
2018年全球汽車產量將達到
1.08億輛,年均增幅達
5.6%。發展
中國家市場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將佔增產數量的
83%,其中中國佔
40.4%,印度佔
12.3%,巴西佔
6.8%,俄羅斯佔
4.5%。美國、日本、德
國和法國等傳統汽車強國受經濟危機影響行業波動明顯,隨著經濟的溫和
復甦,上述國家汽車行業整體發展將趨於平穩。
4.1.2中國汽車銷量及趨勢
4.1.2.1中國汽車市場現狀
在中國,
1956年第一汽車製造廠成批生產解放牌載重汽車,是中國
汽車工業的開端。
60多年來中國的汽車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相繼建立了
不少主機廠、改裝廠以及零配件廠。已能生產載重汽車、越野汽車、自卸
汽車、牽引車、大客車、小轎車等各種類型的汽車。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汽
車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國內汽車的產銷量在
2012年突破
2000萬輛以後,
一直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國內汽車年產量也屢創新高。
2018年
1月
11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
2017年全年我國汽車的產銷情況。
2017年中國
市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2902萬輛和
2888萬輛,同比增長
3.19%和
3.04%,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11.27個百分點和
10.61個百分點。
2008年-2017年
中國汽車產量詳情請見下表。
-24
表
4-1
2008-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及增長率統計表
時間年度產量:萬輛同比增長(
%)
2008年
961.55
6.49
2009年
1382.67
47.83
2010年
1865.14
31.87
2011年
1919.07
2.97
2012年
2059.9
6.31
2013年
2387.42
18.4
2014年
2389.33
7.08
2015年
2450.4
3.3
2016年
2811.9
14.8
2017年
2901.8
3.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分工體系的確立和汽車製造產業的轉移,我國汽
車工業已形成多品種、全系列的各類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在產
業規模、產品研發、
結構調整、市場開拓、對外開放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
發展,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逐步由汽車生產大國
向汽車產業強國轉變。
4.1.2.2良好的發展環境促使中國汽車持續增長
(1)經濟環境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穩定,
GDP
增長
6.9%,高於全年預期目標,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穩步增長的發展階
段。中國從
2008年到
2017年,對世界經濟增量的拉動達到
50%,是世
界經濟增長的核心,對世界經濟增長有較強的拉動。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
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經濟增長的
動力源由原來的美國變為現在的中國。
-25
圖
4-2中國
GDP變化趨勢
中國投資與消費逐年遞增,
2017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
64.1萬億元,同比增長率為
7%,消費品零售總額
36.6萬億元,同比增長
率為
10.2%。汽車消費快速增長,汽車已成為中國消費者重要的消費品,
中國汽車消費逐年提升,汽車千人保有量並在
2016年突破
140輛,這一
數據目前還在不斷提升中。
圖
4-3中國投資與消費變化趨勢圖
(2)社會環境
城鎮化會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提高消費集聚程度,
-26
因此,城鎮化具有促進消費的積極效應。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
1
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年消費支出將增加
2%。我國從
1978年改革開
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率逐年提高,進入
21世紀以來,中國城鎮化發展迅
速,
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
56.1%,城鎮常住人口達到了
7.7億。「十
三五」規劃綱要提出
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標達到
60%,汽車
行業也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推進而快速發展。
圖
4-4中國城鎮化率變化趨勢
(3)政治環境
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它涉及面廣、關聯度高、消
費拉動大。汽車產業鏈長,可以帶動鋼鐵、冶金、橡膠、石化、塑料、玻
璃、機械、電子、紡織等諸多相關產業,可以延伸到維修服務業、商業、
保險業、交通運輸業及路橋建築等許多相關行業,可以吸納各種新技術、
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可以形成相當的生產規模和市場規模,可以創
造巨大的產值、利潤和稅收,可以提供眾多的就業崗位,關係國計民生的
重要支柱產業。
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如《關於
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
-27
設獎勵的通知》,《關於
2016-2020年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
的通知》等,從更好的布局汽車產業的角度出發,積極改善汽車消費環境,
同時還加強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高汽車製造企業的公信力,規範與
促進國內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對
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也進行了大刀闊斧
的改革與嘗試,並針對
新能源汽車的後市場的發展提出了規範,促進中國
汽車產業更加快速、健康的發展。
(4)文化環境
中國汽車業還處在學習積累的過程,目前正逐漸擺脫抄襲與模仿,在
汽車外觀上體現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元素,辨識度高,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個
性的需求,朝著健康成熟的方向發展,文化也會伴隨著逐漸形成。國家通
過政策調節創造穩定的消費環境,為民族汽車文化的健康形成創建良好的
環境條件。隨著城鎮化,收入提高,消費者日常出遊增加,自駕遊文化也
由此產生,並成為生活中一項很常見的娛樂活動;汽車文化深入中國人心。
(5)消費環境
中國正在大力加大交通公路基礎建設,同時出臺《關於加強城市停車
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增設停車位。汽車營銷的手段、方式、方法、政策
以及汽車購買的購置、融資、稅收政策、支付方式以及汽車運行的硬體設
施等等亦在不斷優化完善,為汽車消費提供良好環境。
由此可見,良好的經濟基礎、政治環境等方面因素,促使中國汽車將
有一個較好的市場前景。
4.1.2.3中國汽車市場預測
我國汽車產業仍處於黃金髮展期。據預計,中國市場則有望繼續保持
平穩的增長態勢:
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
2902萬輛和
2888萬輛,同比
增長
3.19%和
3.04%;中汽協於
12月
13日在長沙,再次在
「2018中國汽
-28
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正式發布了關於明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預測報告,
對於明年的車市情況,中汽協預測,我國汽車產業將繼續延續緩慢增長的
態勢,預計增長幅度
對於明年的車市情況,中汽協預測,我國汽車產業將繼續延續緩慢增長的
態勢,預計增長幅度為
3%,整體需求為
2987萬輛。
截止到
2016年止,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
140輛,與美國的
797輛,
日本的
591輛以及韓國的
376輛還有較大差距,我國汽車保有量水平離發
達國家還有較大距離,與全球汽車保有量水平持平,總體而言我國汽車消
費市場未來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根據世界各主要國家汽車保有量的發
展規律看,未來
15年中國汽車的千人保有量將超過
300輛,屆時汽車將
年產
4200萬輛,由此可見中國的汽車產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此外,
目前中國車市的現狀是一二線城市升級換購的需求仍較大,三四線城市的
市場潛力也在逐步釋放,這些都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
撐。
另外,據業內預測,未來
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將保持
3~5%左右的復
合增速,到
2020年有望突破
3300萬輛。
4.2
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預測
4.2.1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根據《
BP2035世界能源展望》預測,能源使用增大加速碳排放的持
續走高,到
2035年碳排放達到
420億噸,其中交通業排放達到
80億噸。
2016年
9月的
G20杭州峰會上,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正是主題之一。中國
和美國兩國元首在峰會前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了氣候變化《巴黎協
定》的批准文書。作為兩個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和美國的加入將推
動《巴黎協定》的生效進程。根據《巴黎協定》,中國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
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
-29
2005年下降
60%-65%。《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了能源氣候
方面更高要求的目標指標:單位
GDP能源消耗年均累計下降
15%,單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年均累計下降
18%。「十三五」規劃是一個典型的綠
色發展戰略規劃,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踐行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
內容。這是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各行各業進
行努力,意味著未來中國將加快能源低碳綠色轉型。
按照國際
新能源的發展歷程,在電動汽車發展歷程中,混合動力汽車
就是傳統汽車向電動汽車的過渡,這中間有不同技術組合方案,不同技術
的組合趨向於純電動汽車的方向發展,並且越靠近純電動汽車節油效果越
好,所以現在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長期遠景目標和近期具體技術方案的結
合。
新能源發展的技術路徑如下所示:
圖
4-5
新能源發展的技術路徑
為了促進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制定
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
與目標,並積極推進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如下表所示:
-30
表
4-2主要汽車生產
國新能源汽車規劃目標
截至
2017年,我國電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約
70萬輛,保
有量超過
160萬輛,佔世界的一半,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中國在
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製造基本上與發達國家在同一起跑線,因此中
國在純電動汽車上大力投入,從而以實現在汽車大國到汽車製造大國的彎
道超車。中國在
EV市場新車註冊量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市場份額高於
美國。
據位於倫敦的知名市場研究公司
IHSMarkit預測,截至
2040年電動
汽車市場佔有率將達到
15%~35%,並且
50%的電動汽車車主為新用戶。
目前,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僅佔
1%,但已經是
2010年數據的
10倍,並且
仍將維持激增趨勢,主要原因在於電池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此外,
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政府大力支持及促進零排放汽車發展政策。
當今各大汽車製造商投入巨資用於電動汽車研究。比如,德國戴姆勒
-31
汽車公司計劃投資
100億歐元並且建立
EQ子品牌,計劃在下個五年到來
之際能夠擁有超過
10款純電動車型。
美國、日本、歐盟都加強了對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投入,美國投
入
50億美元,日本投入
450億日元、歐盟投入
170億歐元,他們有一個
特點,全新一體化底盤設計,集成智能網聯技術。
4.2.2中
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預測
(1)
新能源汽車銷量走勢及預測
我國國家發改委將
新能源汽車劃分為三個技術階段,
2016~2020年是
第一個階段,主要目標是減少
PM2.5,改善空氣品質,希望那時候
新能源汽車佔比達
2%;第二階段是
2020~2030年,主要目標是改變交通能源結
構,希望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
10%到
15%;第三階段是
2030年到
2050
年,主要目標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新能源汽車佔
50%。
中國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不長,但通過積極的政策支持,截止至
2017
年,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如下表所示,中
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的
成績。
表
4-3中
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走勢
年份產量萬輛比上年增長(
%)備註
2014年
12.6-
2015年
32.8
161.2
2016年
45.9
40
2017年
69
51.2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代表行業,發布了中國汽車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了到
2020年,全國汽車規模要達到
2800到
3000萬輛,創新體
系進一步完善,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建成五到六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世界知名企業。大力發展
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要達到
150到
180萬輛,
-32
累計產銷量要超過五百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要達到四百公裡左
右,整車能效接近十公裡千瓦時,燃料汽車初步具備商業化條件。
普華永道發布的中國汽車行業藍皮書
——《中國汽車市場:見證變革》
指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值轉折點。在中國政府對
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
植下,國內
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經到來,同時更具顛覆性質的智能網聯汽車
也在加速發展。在普華永道全球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
RickHanna眼中,
中國的
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同時指出中
國新能源汽車在
2015年的銷量達到
33萬臺,是上一年的
銷量將近三倍,較世界其他市場遙遙領先。政府將在今後的幾年中繼續對
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因此
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將會持續增長。而根據普華
永道的預測,
2022年中
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
185萬臺左右,也就
是說,
2015到
2022年期間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
28%。
(2)中國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
根據工信部最新下發的發布的《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
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
新能源汽車是指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
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
池電動汽車等。
①重要的電池生產國
我國發展電動汽車有相當好的基礎。生產電動汽車關鍵的三個組成部
分:電池、電機、電控。首先我國電池是僅次於日本和韓國的全球第三大
鋰電池生產國,佔全球
25%的份額。
②技術優勢明顯
在電池技術方面,中國在電池成本控制和鋰離子電池製造技術方面具
有一定的優勢,目前中國企業在電池技術某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已經成
-33
為世界最大的車用動力電池供應國,特別是深圳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比
亞迪開發出的磷酸鋰鐵電池在技術和成本上已經領先於日本和美國的公
司。
亞迪開發出的磷酸鋰鐵電池在技術和成本上已經領先於日本和美國的公
司。
③積極健康的國家扶持政策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環境的持續惡化,全國和各地政府均發
布
新能源補貼政策,以支持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影響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除了電池技術外,充電設施的發展與普及
是
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因素,我國充電設施展的目標是「到
2020年,
建成集中充換電站
1.2萬座,分散充電樁
480萬個。
」充電設施建設運營、
改造升級、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監控系統建設等相關領域設置專項獎勵資
金,對運營盈利模式進行有效探索。
通過以上敘述可以看出,
新能源汽車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市場前
景。
本項目以汽車玻璃為產品,在我國大力發展汽車產業尤其是多功能輕
量化
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本項目的實施具有非常廣闊的汽車市場前景。本
項目
2021年建成投產時,按照年產
100萬套汽車玻璃的產能測算,約佔
我國現有
2017年汽車產量的
3.4%;按照
2022年中
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
將達到
185萬臺的市場規模,約佔
55%的市場份額。
4.3項目競爭力分析
4.3.1主要競爭對手
(1)聖戈班(
SaintGobain)
聖戈班,英文名
:SaintGobain,成立時間:
1665年,公司業績
:2017
年最新《財富》世界
500強排名
225位,
2016年銷售額
432.3億美元,在
-34
全球擁有近
17萬名員工。聖戈班集團自
1985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集團
至今已在華設立了
46家企業及公司和
1家研發中心,針對不同市場分別
為以下領域服務:平板玻璃、汽車玻璃、保溫隔音材料,石膏建材、陶瓷
塑料、磨料磨具、管道系統及建材分銷。
聖戈班集團是其所在所有行業的歐洲及世界領先者,並且是世界工業
集團百強之一。聖戈班已在巴黎、倫敦、法蘭克福、蘇黎士、布魯塞爾、
阿姆斯特丹等交易所上市。聖戈班高功能產業部涵蓋磨料磨具、陶瓷材料
及玻璃纖維三大主營業務。集團在全球
66個國家設有生產企業。如今,
集團的兩大事業部活躍於中國,分別為創新材料事業部
(包括平板玻璃和
高性能材料
)和建築產品事業部。服務領域包括
:汽車玻璃、玻璃包裝、保
溫隔音材,玻璃增強纖維、陶瓷塑料、磨料磨具、管道系統及建材分銷。
(2)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耀集團(全稱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成立於
中國福州,是專注於汽車安全玻璃和工業技術玻璃領域的大型跨國集團,
於
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A股代碼:
600660),於
2015
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H股代碼:
3606),形成兼跨海內外兩大資本平臺
的「
A+H」模式。
自創立以來,福耀集團矢志為中國人做一片屬於自己的高質量玻璃,
當好汽車工業的配角,秉承「勤勞、樸實、學習、創新」的核心價值觀,
堅持走獨立自主、應用研發、開放包容的戰略路線。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
福耀集團已在中國
16個省市以及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
9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現代化生產基地,並在中美德設立
6個設計中心,全球
僱員約
2.6萬人。
如今,福耀集團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產品得
-35
到全球頂級汽車製造企業及主要汽車廠商的認證和選用,包括賓利、奔馳、
寶馬、奧迪、通用、豐田、大眾、福特、克萊斯勒等,為其提供全寶馬、奧迪、通用、豐田、大眾、福特、克萊斯勒等,為其提供全球
OEM
配套服務和汽車玻璃全套解決方案,並被各大汽車製造企業評為「全球優
秀供應商」。福耀集團是「工業
4.0」的積極
探索者和實踐者。公司以智
識引領發展,以創新為驅動,通過智能製造,為客戶提供一片有「靈魂」
的玻璃,其信息技術與生產
自動化方面位居全球同行業前列。近年來,福
耀集團先後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國家創新
示範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榮譽、資質。
福耀集團多年蟬聯《財富》中國
500強、中國民營企業
500強,多次
獲得「中國最佳企業公民」「中國十佳上市公司」
「CCTV最佳僱主」等
社會殊榮。董事長曹德旺先生從
1987年至今個人捐款累計逾
110億元,
被譽為「真正的首善」;於
2009年榮膺企業界的「奧斯卡」
——安永企
業家全球獎;於
2016年榮獲全球玻璃行業最高獎項
——金鳳凰獎,評委
會稱「曹德旺帶領福耀集團改變了世界汽車玻璃行業的格局」。
(3)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創建於
1988年,
2005年
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
板上市(股票代碼
00868HK),是全球領先的綜合玻璃製造商。產品涵
蓋優質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建築節能玻璃及超薄電子玻璃產品等領域。
國內七大生產基地分別位於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珠三角、長三角、京
津冀、西部成渝經濟帶,在深圳、東莞、江門、蕪湖、天津、營口、德陽
建有大型生產基地。為開拓海外市場,信義玻璃於
2015年在馬來西亞投
資建設大規模生產基地。公司目前總資產
233億元,年收入超過
100億港
元,總佔地面積超過
530萬平方米,員工約
1.2萬人。
信義玻璃具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其技術研發中心在
1997年被評
-36
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長期致力於節能環保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先後
開發了可鋼化、可熱彎開發了可鋼化、可熱彎的
LOW-E玻璃、
SOLAR-X熱反射汽車玻璃等新
型節能環保產品
,開發了
HUD玻璃、防水玻璃、光觸媒玻璃、超強高抗
穿透高速列車玻璃等新型產品。
信義玻璃具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公司長期致力於高技術含量及節
能環保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是國內少數幾家掌握超薄電子玻璃及超白浮法
玻璃技術的廠家之一,打破了國外對該項技術的壟斷地位。
4.3.2市場競爭力分析
多年來,「常州
亞瑪頓」專注於玻璃深加工行業,在國內玻璃深加工
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與其他同類生產企業相比,公司在成本和質量控制
能力、研發能力、客戶群、規模化生產能力等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競爭優
勢,尤其在汽車玻璃生產的技術方面擁有自己獨特的質量優勢,具體如下:
(1)技術與研發優勢
公司成立至今,先後承擔「科技型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江
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科技部火炬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
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等科技項目。公司主要產品「高透光
率光伏玻璃」、「高性能透明導電玻璃」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江
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相關產品及技術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常州
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申請專利
73件,其中授
權發明專利
23件,實用新型專利
46件,外觀設計專利
4件。企業整體通
過了
IS0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
IS014001:2004國際環境
管理體系認證。
競爭對手汽車玻璃工藝如下:
-37
圖
4-7競爭對手汽車玻璃工藝
亞瑪頓工藝如下:
圖
4-8
亞瑪頓玻璃工藝
與競爭對手技術相比,常州
亞瑪頓公司開發的汽車前後擋玻璃技術,
主要改善了曲面玻璃的成型工藝和膠合玻璃的工藝。其中曲面玻璃的成型
工藝的改進可以提升提高產品良率
20%,降低能耗
50%;冷彎曲成型的膠
合玻璃的工藝可以提升提高產品良率
20%,降低生產時間
50%,降低能
-38
耗
50%。兩項工藝改進加總可以提升產品良率
40%,降低生產時間
50%,
降低能耗
75%。
與競爭對手產品性能相比如下:
表
4-3本項目產品抗衝擊試驗和人頭模型試驗測試結果
樣品產品
1產品
2產品
3產品
4產品
5競爭手
第一玻璃
厚度
1.6mm
1.6mm
2.0mm
1.3mm
2.2mm
2.2
第一玻應
力值
75MPa
75MPa
90MPa
550MPa
50MPa
50MPa
第一玻璃
厚度
1.6mm
0.85mm
2.0mm
0.7mm
0.1mm
2.2
第一玻應
力值
75MPa
750MPa
80MPa
750MPa
950MPa
50MPa
透光率
85.39%
85.83%
85.07%
85.87%
86.11%
83.19%
彎曲深度
105mm
110mm
60mm
120mm
180mm
60mm
膠合性能無氣泡,膠合無氣泡,膠無氣泡,膠無氣泡,膠無氣泡,膠無氣泡,膠
較好合較好合較好合較好合較好合較好
抗穿透性
2260g鋼球
4米
高度衝擊,鋼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2260g鋼
球
4米高
球未穿透樣品
擊,鋼球未擊,鋼球未擊,鋼球未擊,鋼球未度衝擊,鋼
穿透樣品
穿透樣品
穿透樣品
穿透樣品
球未穿透
樣品
人頭模型
測試
10kg人頭模型
1.5米高度衝擊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樣品中心點,高度衝擊高度衝擊高度衝擊高度衝擊高度衝擊
樣品被破壞、樣品中心樣品中心樣品中心樣品中心樣品中心
人頭模型未穿點,樣品被點,樣品被點,樣品被點,樣品被點,樣品被
透、無碎片剝破壞、人頭破壞、人頭破壞、人頭破壞、人頭破壞、人頭
落
模型未穿模型未穿模型未穿模型未穿模型未穿
透、少量小透、無碎片透、無碎片透、無碎片透、無碎片
碎片剝落
剝落
剝落
剝落
剝落
能耗試驗高溫時間
70秒高溫時間
高溫時間
高溫時間
高溫時間
高溫時間
45秒85秒75秒40秒600秒以
上
樣品產品
1產品
2產品
3產品
4產品
5競爭手
第一玻璃
厚度
1.6mm
1.6mm
2.0mm
1.3mm
2.2mm
2.2
第一玻應
力值
75MPa
75MPa
90MPa
550MPa
50MPa
50MPa
-39
樣品產品
1產品
2產品
3產品
4產品
5競爭手
第一玻璃
厚度
1.6mm
0.85mm
2.0mm
0.7mm
0.1mm
2.2
第一玻應
力值
75MPa
750MPa
80MPa
750MPa
950MPa
50MPa
透光率
85.39%
85.83%
85.07%
85.87%
86.11%
83.19%
彎曲深度
105mm
110mm
60mm
120mm
180mm
60mm
膠合性能
無氣泡,膠合
較好
無氣泡,膠
合較好
無氣泡,膠
合較好
無氣泡,膠
合較好
無氣泡,膠
合較好
無氣泡,膠
合較好
抗穿透性
2260g鋼球
4米
高度衝擊,鋼
球未穿透樣品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擊,鋼球未
穿透樣品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擊,鋼球未
穿透樣品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擊,鋼球未
穿透樣品
2260g鋼球
4米高度衝
擊,鋼球未
穿透樣品
2260g鋼
球
4米高
度衝擊,鋼
球未穿透
樣品
人頭模型
測試
10kg人頭模型
1.5米高度衝擊
樣品中心點,
樣品被破壞、
人頭模型未穿
透、無碎片剝
落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高度衝擊
樣品中心
點,樣品被
破壞、人頭
模型未穿
透、少量小
碎片剝落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高度衝擊
樣品中心
點,樣品被
破壞、人頭
模型未穿
透、無碎片
剝落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高度衝擊
樣品中心
點,樣品被
破壞、人頭
模型未穿
透、無碎片
剝落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高度衝擊
樣品中心
點,樣品被
破壞、人頭
模型未穿
透、無碎片
剝落
10kg人頭
模型
1.5米
高度衝擊
樣品中心
點,樣品被
破壞、人頭
模型未穿
透、無碎片
剝落
能耗試驗高溫時間
70秒
高溫時間
45秒
高溫時間
85秒
高溫時間
75秒
高溫時間
40秒
高溫時間
600秒以
上
本項目產品另外一大技術優勢在於,將
太陽能光伏組件與汽車車頂結
合,它能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並存儲在車輛蓄電池中,達到增加電池續航的
目的,可有效提升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目前現在市場上僅有少部分高
級車輛可選配光伏車頂(天窗)。本項目的成功開發將降低車頂(天窗)
製造成本,進一步推動汽車行業內「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增加市場競
爭力,其技術遙遙領先於國內同行業企業。
(2)有效的質量管理
在產品的開發及生產過程中,注重生產過程的控制,依託先進的生產
設備和國內一流的製造工藝,採用既關注過程,又重視結果的過程方法,
-40
利用過程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統計過程控制等多種工具對生產過程實施
監控、改進,取得了一定成效,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正因對產品品質的
不懈追求,客戶滿意度不斷提高,也更好的詮釋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品
質為根」。多年來公司也多次被評為國內光伏組件廠商的優秀供應商
監控、改進,取得了一定成效,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正因對產品品質的
不懈追求,客戶滿意度不斷提高,也更好的詮釋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品
質為根」。多年來公司也多次被評為國內光伏組件廠商的優秀供應商。
2017
年,公司獲得常州市市長質量獎。
(3)較佳的成本控制
「常州
亞瑪頓」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多年的技術積累,掌握了行業
內領先的生產技術,同時公司不斷向管理要效率,對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改
進,不斷提高現場管理水平,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降低了公司各
項產品的生產成本,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的成本優勢。
(4)客戶優勢
「常州
亞瑪頓」作為國內玻璃深加工行業上市公司,在多年光伏玻璃
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與終端客戶建立了很大的優勢,具有客戶群體覆蓋面
廣、客戶群體優質、客戶合作關係穩定等特點。本項目的新產品同為功能
型玻璃,且可利用於
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中企業原有的客戶優勢即
可在新產品的市場開拓和推廣中發揮重要重用
.
(5)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優勢
「常州
亞瑪頓」擬配備擁有國際先進的生產檢測設備和流水線。本次
項目主要生產設備為國內外行業領先的先進設備。
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技術裝備有效地保證了「常州
亞瑪頓」能形成先進、
完備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極大地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6)品牌優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常州
亞瑪頓」憑藉先進的產品開發、可靠的產品
質量、快速的產品交付使「
亞瑪頓」品牌成為國內玻璃行業中的知名品牌。
-41
2012年「
亞瑪頓」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7)區位優勢:
項目建設地位處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長三角地區,原料和產品進出
暢通無阻。吳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江蘇華爾潤集團等眾多玻璃生產企業
近在咫尺,可以為企業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其他原輔材料國內外市場
均可滿足供給。
項目位於經濟發達的常州地區,有著持續提高的勞動生產率以及完善
基礎設施,無疑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地利條件。
4.4生產綱領
本項目根據國內外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結合技術分析,以及市場需
求預測和
亞瑪頓公司自身發展規劃以及技術能力,確定該項目擬建成年產
100萬片汽車前後擋玻璃,
10萬片汽車車頂發電玻璃(天窗玻璃)的生產
能力。
-42
5、項目風險分析
5.1政策風險
我
國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撐。進入
21世紀以來,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一個將發展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
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能源汽車、
生物技術、綠色低碳、
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
《中國製造
2025》也指出,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
30年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
十大重點領域之一。
除此以外,各個國家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還明確提出,為了支持
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對
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通行便利給予支持。
2017年
12月底,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四部委發布《關
於免徵
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規定:自
2018年
1月
1日至
2020
年
12月
31日,對購置的
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由此可見,本項目以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為產品,適應了國
家政策、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因此,本項目不存在政策風險。
5.2技術風險
常州
亞瑪頓公司專注於玻璃深加工行業,在國內玻璃深加工企業中處
於領先地位。本項目的產品,常州
亞瑪頓公司雖然在技術層面改善了曲面
玻璃的成型工藝和膠合玻璃的工藝,在國內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但與世界
先進水平聖戈班的技術能力存有一定的差距。況且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各
企業都在不留餘力的加大技術研發的力度,本項目的產品能在國內技術層
面領先同行多久仍未可知。
因此,本項目目標產品已研發和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對技術
-43
上風險較少,但企業仍需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創新;保持
技術領先優勢。
5.3市場競爭的風險
通過第
4章節分析,本項目覆蓋主體產品的市場良好,具有很大的市
場空間,但市場同時是在不斷變化中,競爭市場方面仍具有一定的風險。
5.4項目建設和運營風險
管理能力:常州
亞瑪頓公司,有著較強的企業管理及融資能力,經過
多年的生產管理實踐,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優秀管理能力的企業管理團隊。
長期以來,常州
亞瑪頓公司不斷進行技術優化和項目的建設,在項目前期
分析、招投標、設計、施工等方面都擁有較強的管理團隊。因此,項目在
建設、施工和後期運營中基本不存在風險。
原材料及動力漲價:本項目高端高附加值的產品具有較高的增加值,
原材料漲價對其影響較小。
5.5籌資風險
本項目固定資產投資
46872萬元中,企業自籌資金為
14615萬元(用
於建設投資
13825萬元,用於建設期利息
790萬元)
,銀行借款
32257萬
元;共需流動資金
9455萬元,其中:企業自籌
2837萬元,其餘均為銀行
短期借款。
常州
亞瑪頓公司信用等級高,多年來在信貸過程中未出現不良記錄,
與多家銀行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關係,但銀行貸款受到利率的波動影響,
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並且本項目企業自籌資金數額也較高,因此本項目
在籌資過程中,仍有一定的籌資風險。
-44
5.6自然災害風險
根據歷史記錄,本項目建設區域基本無發生重
大自然災害的可能。不
存在自然災害風險。
-45
6、物料供應及協作配套情況
6.1原材料
該項目所需玻璃是常見的工業原料,國內外均有大型企業規模化生
產。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平板玻璃行業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
發展。吳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江蘇華爾潤集團等眾多玻璃生產企業近在
咫尺,可以為企業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現在國內有多家輔材專業生產商,市場供應充足,可以保證公司的需
求。
本項目所需原輔材料可通過公司現有成熟的供應渠道獲得。
6.2協作配套件
本項目產品生產所涉及備料、切割磨邊、清洗、強化、絲印、成型工
序等多數在本項目生產車間內部製造完成,部分產品強化工序由
亞瑪頓集
糰子公司協作完成。
6.3動力供應
本項目所需的外部動力供應主要為電、水及生活用天然氣,當地的供
電部門、自來水公司和燃氣公司可以保障供應項目所需的電、水和天然氣
(天然氣主要為輔助用房內食堂使用)。
-46
7、工程設計方案
本項目總體建設方案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現有車間的升級改造:主要
利用現有廠房以及配套設施,通過對現有生產線的升級改造;生產環境以
及人員、動力供應總體變化不大;二是通過對清洋路廠區廠房的建設工程,
完成多功能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玻璃的最終冷彎成型工藝。
由於在現有廠區車間改造工程不多,本章僅對改造內容作簡單論述;
新廠區工藝及工程方案為論述重點,分為總平面布置、工藝、土建及公用
工程方案等幾部分組成,分述如下:
7.1目標和原則
7.1.1目標
①產品目標:本項目根據國內外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結合技術分析,
以及市場需求預測和
亞瑪頓公司自身發展規劃以及技術能力,確定該項目
擬建成年產
100萬片汽車前後擋玻璃,
10萬片汽車車頂發電玻璃的生產
能力,將常州
亞瑪頓公司最新的技術成果產量化。
②項目創新目標:突破傳統物理鋼化玻璃的厚度極限,率先在國際上
研發出可產業化的超薄玻璃物理鋼化技術與設備,研製出厚度
<1.6mm玻
璃強化技術,滿足汽車用玻璃標準;開發出冷彎成型工藝可編程技術與設
備,實現任意雙曲面
自動化生產;研發出大面積智能化製備微納結構多層
鍍膜材料和技術,實現具有反射
(可見光反射率≤
1.0%)、自清潔、隔音、
隔熱、透明顯示等功能,並結合光伏晶矽電池技術實現汽車用雙曲面發電
玻璃的應用與產業化。
③行業目標:本項目的建設將會帶動同行業工藝裝備、科技水平的提
-47
高。在提質增效的同時,使常州
亞瑪頓公司進一步向智能製造、綠色製造
升級,成為汽車玻璃產品的先進位造企業,同時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汽車
工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升級,成為汽車玻璃產品的先進位造企業,同時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汽車
工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7.1.2原則
(1)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按照確定的目標,制訂科學的全面
規劃,統籌生產力布局,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提出科學
合理的系統建設方案;
(2)結合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合理布局,圍繞核心業務與產品,
集中
優勢資源,形成產業優勢和領先市場的核心業務,提升企業的經濟效
益;
(3)冷靜分析研究投入產出,實行精益化投資管理,依據共用兼容
原則、運用存量原則和輔助配套原則,節約投資、提高項目經濟效益;
(4)從公司整體戰略考慮,注重公司內部各系統發展的協調、平衡,
促使各業務間協同效應最大化,公司整體價值最大化;
(5)引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的理念,使企業向智能化綠色製造工
廠邁進。
7.2總圖
7.2.1總平面設計原則
滿足城市規劃要求,總平面布置與之相適應;
滿足企業生產要求,工藝流程合理;
運輸線路短捷順暢,避免迂迴和交叉;
滿足防火、安全、衛生、環保等要求;
貫徹節約用地原則,布置緊湊合理。
-48
7.2.2總平面布置方案
本項目新建廠區位於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廠區項目總用地面積
約
88683平方米,主要建築有聯合廠房、辦公樓、配套用房以及門衛等。
廠區北臨北塘河路,西側為洋北路,南臨寧北路,東側與其他廠區相臨;
環境較好,對外交通也十分便利。
廠區主要分為兩大功能片區:生產區與辦公生活區。生產區主要包含
新建聯合廠房,是集生產和倉儲於一體的生產性大型聯合廠房,建築面積
約
161280平方米;辦公生活區主要包含配套用房、辦公大樓等,內含食
堂、辦公場地、實驗室等(辦公生活區內建築為預留建築)。新建廠區的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詳見表
7-1,具體廠區內布局方案詳見附圖。
表
7-1新建廠區的主要技術指標
序號項目本案設計數值單位備註
1用地面積
88683
m2實際用地面積為
88702.98
2總建築面積
232879
m2
其中:地上總建築面積
216444
m2
地下總建築面積
16435
m2
3容積率
2.44
4基底面積
39289
m2
5建築密度
44.3
%
6綠地率
20.1
%
7.2.3豎向布置方案
豎向設計採用平坡式,排水系統採用雨汙分流制,地面雨水經雨水井
收集後,通過暗管排入市政管網。座標系統為假設工廠坐標;高程系統為
絕對高程系。
-49
7.2.4流線分析
(1)物流分析
廠區北邊市政道路為北塘河業路,該處設置一個物流口,供原材料以
及生產需要的外協件進入廠區,成品也由該門運出廠區外。
(2)人流分析
廠區南側為廠前區,有集中停車位,供廠前區工作人員使用;另外,
辦公樓對面的市政道路寧北路設置有一個人流口,供廠區生產及辦公人員
出入。
7.2.5交通運輸
(1)運輸方式
外部運輸:原料及成品均由社會車輛解決。
內部運輸:廠區內的大部分物料配送,大部分通過運貨電梯完成,少
量採用定容、定量的工裝車,結合牽引小車或叉車,形成「公交車」式物
流配送模式,通過定時配送,或直接輸送到生產線上。
(2)車位設置
廠區內員工的車輛主要集中在廠區的入口位置,這些區域內設置了小
汽車停車位。停車場均採用嵌草磚式停車場,並植樹陣進行遮陽,同時可
美化廠前區景觀。
7.2.6道路
廠區道路採用城市型混凝土路面,聯合廠房、辦公大樓等建築設置環
形通道,主道路寬
12m以上,次要道路寬
6m以上,轉彎半徑最小
6m,
滿足行車和消防要求。
-50
7.2.7綠化、美化
廠區綠化方便採用疏密接合的方式,為增加廠房內部的光照,在廠房
四周以草坪鋪地為主,點綴部分低矮灌木,不栽種高大樹木;廠區圍牆邊
採用密植的常綠灌木和喬木,以增強廠區的安全性;辦公生活區採用草坪、
灌木和喬木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生動有趣的綠化空間。種植色彩搭配體現
季節性變化的灌木,同時種植一些耐寒的名貴樹,做到冬季有綠。
7.2.8現有廠區改造
常州
亞瑪頓現有廠區的技術改造僅對車間內生產線進行技術升級,不
涉及廠區的改造。
7.3工藝方案
7.3.1設計原則
(1)先進性。應可能米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主要從產品質量性
能、使用壽命期、單位產品物耗能耗、勞動生產率、
自動化水平、裝備
水平等方面儘量採用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或居國內領先水平。
(2)適用性。採用的技術應與建設規模、產品方案以及管理水平相
適應。適應性主要體現在採用的技術與可能得到的原輔材料和燃料相適
應,與可配置的設備(引進設備、國產主要設備及輔助設備)相適應,與
員工素質和管理水平相適應,與環境保護要求、清潔生產技術相適應。
(3)可靠性。採用的技術和設備,應經過生產、運行的檢驗,並有
良好的可靠性記錄。
(4)安全性。採用的技術,在正常使用中應確保安全生產運行。有
特殊要求的項目尤其要注重技術的安全性研究。
(5)經濟合理性。在注重技術設備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同時,應
-51
著重分析採用技術是否經濟合理,是否有利於節約項目投資和降低產品成
本,提高綜合經濟效益本,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7.3.2生產現狀
亞瑪頓公司是國內光伏減反玻璃行業的技術龍頭,主要生產在超白延
壓玻璃上鍍制具有減反射效果的減反膜,目前公司生產的光伏減反鍍膜增
透率穩定在
3%以上。遠高於同行業其他公司
2%的水平。由於鍍膜技術
的成熟,近年來公司毛利率穩定在
15%以上,鍍膜加工業務毛利率更是
達到
20%左右的水平,遠遠超越同行業其他公司。
目前
亞瑪頓公司
2mm物理鋼化玻璃現已量產成功,並率先用於超薄
雙玻組件。目前公司已在海外進行推廣,並初現成效,作為技術的先發者,
2mm物理鋼化短期存在壁壘,未來將拓展更薄鋼化技術,並以此為核心
開發其他應用領域。
作為專業生產光伏玻璃的企業,常州
亞瑪頓目前擁有
17條鍍膜玻璃
生產線,年產能超過
4000萬平方米,國內市場佔有率在
25%左右,是行
業內的絕對龍頭。
新能源汽車前擋用超薄超輕玻璃,具有超薄
(厚度≤
1.6毫米
)、低反
射(可見光反射率≤
1.0%)、自清潔、隔音、隔熱、透明顯示等功能;新能
源汽車車頂玻璃,具有超薄、強度高、超輕和光伏發電等特性。本項目根
據上述產品的特性,結合了常州
亞瑪頓現有的納米鍍膜技術、超薄玻璃鋼
化技術、自編程曲面夾膠技術和冷彎成型冷彎玻璃技術,可以實現低生產
能耗、超輕和功能鍍膜的
新能源汽車用超薄超輕前後擋玻璃和車頂發電玻
璃,並解決當前汽車玻璃在玻璃態溫度的條件生產能耗高,玻璃的膠合過
程中,由於加壓裝置和玻璃表面是點解除,容易導致夾層曲面玻璃表面受
力不均,容易導致夾層曲面玻璃整體力學性能不均,膠合強度不均、區域
-52
光畸變等問題。因此,本項目的實施,對於常州
亞瑪頓公司進一步佔領市
場,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具有重要的中用場,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具有重要的中用。
7.3.3技術方案
7.3.3.1工藝流程
目前,傳統汽車玻璃工藝為:原片玻璃
→切割
→磨邊
→印刷
→熱彎
→
合片
→高壓釜成型
→檢驗出貨;本項目產品經
亞瑪頓改進的生產工藝為:
原片玻璃
→切割磨邊
→清洗
→絲印
→強化
→冷彎成型
→檢驗出貨。
7.3.3.2主要生產工藝說明
本項目所採用的生產工藝主要功能如下:
原片玻璃:購買和我司產品相匹配玻璃原片;
切割磨邊:使用異形切磨加工線,根據客戶需求切割成符合使用要求
玻璃並對邊緣進行磨邊處理;
清洗:對玻璃進行清洗處理,使玻璃表面潔淨滿足後續工序使用要求;
絲印:根據客戶需求在玻璃表面絲印好相應油墨;
強化:對清洗後玻璃進行處理,增加玻璃強度;
清洗:對玻璃進行清洗處理,使玻璃表面潔淨滿足後續工序使用要求;
成型:將兩片玻璃原片與一片
PVB膠膜進行疊合後,放置於模具中,
通過一次成型工藝達到客戶所需規格型號前檔玻璃。
與競爭對手技術相比,常州
亞瑪頓公司本項目所採用的汽車玻璃技
術,主要改善了曲面玻璃的成型工藝和膠合玻璃的工藝。其中曲面玻璃的
成型工藝的改進可以提升提高產品良率
20%,降低能耗
50%;冷彎曲成
型的膠合玻璃的工藝可以提升提高產品良率
20%,降低生產時間
50%;
降低能耗
50%;兩項工藝改進加總可以提升提高產品良率
40%,降低生
產時間
50%,降低能耗
75%。
-53
7.3.3.3生產設備
根據項目產品方案配置所需要的工藝設備,需購置各類生產及輔助設
備如下:
表
7-2項目主要建設內容表
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臺
/套)單機功率(
KW)備註
1強化加工線
1
1
2650原有
2強化加工線
1
1
2650原有
3強化加工線
2
2
1084原有
4異形切磨加工線
1
2
40新增
5異形切磨加工線
2
2
40新增
6異形切磨加工線
3
2
40新增
7絲印
4
5新增
8乾燥爐
2
20新增
9清洗機
7
45新增
10成型機
25
13新增
11輸送線
1
50新增
12
機器人9
15新增
13
AOI
3
5新增
14模具
300新增
15檢測設備
1
40新增
16空壓機
2
80新增
17冷水機組
1
60新增
18純水系統
2
30新增
7.3.4人員與面積
本項目需在新廠區新建聯合廠房
161280平方米,並利用原有廠區現
有車間大約
78782平方米;需新增人員
473人,其中直接生產人員
420
人;另需配備技術、管理人員
53人。
7.3.5工藝投資
本項目工藝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總投資
12000萬元。
-54
7.4土建設計方案
7.4.1建築
(1)設計依據與建設地點
工藝專業提供的資料及建設方有關要求。
國家現行的設計規範
《機械工業廠房建築設計規範》
GB50681-2011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建築地面設計規範》
GB50037-2013
《屋面工程技術規範》
GB50345-2012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公共建築節能設計規範》
GB50189-2015
(2)建築物平面設計
本項目新廠區新建聯合廠房。總建築面積
161280㎡,長
200m,寬
200m,為
5層框架結構建築。
(3)建築裝修設計
建築造型與裝修設計著眼於建築物的功能,建築物外部造型簡潔明
快,與周邊城市環境相協調、與區域總體發展方向相協調。規劃將景觀與
建築相結合,通過植物的搭配,軟硬鋪裝的穿插和分配,局部重點造景,
來創造一個優美、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外牆:框架結構非承重的外圍護均採用
240厚煤矸石多孔磚。
內隔牆:框架結構非承重的內隔牆均採用
240厚煤矸石空心磚,電梯
井道處為
240厚煤矸石多孔磚。
地面:車間一層地面採用細石混凝土地面。過道採用金屬骨料耐磨地
面。
-55
樓面:二
~五層採用水磨石樓面。
屋面:採用現澆混凝土防水保溫屋面。
門窗:廠房窗為鋁合金玻璃窗,門為推拉門。辦公輔房和門衛採用鋁
合金中空玻璃門窗。
7.4.2結構
(1)設計依據
①國家現行的建築結構與施工規範、規程及行業標準
《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01)
《建築結構荷載規範》(
GB50009—2012)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GB50011—2010)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GB50010—2010)(
2015年局部修訂)
《鋼結構設計規範》(
GB50017—2003)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05—2001)
《砌體結構設計規範》(
GB50003—2011)
《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程》(
CECS102:
2002)(
2012
版)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
(GB50018—2002)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
GB50007—2011)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
JGJ79—2012)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
JGJ94—2008)
②江蘇省施行的地方規定和標準
(3)設計說明
本工程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均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
50年;抗震
設防烈度為
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第一組);屋面及樓
-56
面主要荷載取值按現行規範。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
(4)設計原則
結構設計根據建築物的受力特點,遵循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
用、確保質量的原則,同時兼顧方便施工及縮短工期的需要;廠房採用鋼
結構,附房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或磚混結構,抗震構造措施按《建築
抗震設計規範》執行。
(5)結構方案與選型
新建聯合廠房共
5層,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物總長
200m,寬
200m,縱向柱距和橫向柱距採用經濟型柱距。
本工程基礎型式: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7.5公用設計方案
7.5.1給排水
(1)設計依據
國家有關規範、標準: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
GB50015-2003)(2009年版
);
《室外給水設計規範》(
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
GB50014-2006)(
2014年版
);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範》(
GB50084-2001);
(2005年版
);
《汙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
CJ343-2010);
《皂素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
GB20425—2006);
《煤炭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20426—2006);
-57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
GB50140—2005)。
主要氣象數據
全年平均氣溫為
15.2~15.7℃
年平均降水量為
1121.5mm
(2)設計範圍
新建項目的給水、排水、循環水及消防給水系統設計。
(3)給水
現有工廠現有水源為城市自來水,水壓約
0.2MPa。由於本次新建的
廠房用水量很少,現有廠區供水管網可以滿足要求,無需增容。
新建廠區用水由常州市市政供水管網供應,要求市政管網接管點壓力
大於
0.30MPa,滿足廠區用水要求,所有給水點系統由市政管道直供。
新建廠區主要為生產用水及職工生活用水及不可遇見用水,總用水量
為
23.88萬
m3/a;生產用水為
21萬
m3/a;職工用水為
0.71萬
m3/a;不可
遇見水為
2.17萬
m3/a。
該項目由市政給水管網直供,採用環狀管網布置,不需要另設加壓泵
站。生產用水採用枝狀管網布置,由市政給水管道連接支管直接供給生產
車間以及現場辦公區。
消防給水系統採用環狀管網布置,通過消防加壓泵組供給生產車間
等建築的消防用水,包括:室內、外消火栓系統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
防給水系統說明詳見消防工程篇章。
(4)排水
新廠區建築屋面雨水經雨水管道收集後排入廠區雨水管道;廠區硬化
地面雨水經雨水口或雨水排水溝收集後排入廠區雨水管道,部分雨水經收
集處理後回用,其餘部分排至市政雨水管網;生活汙水經過小型處理設備
-58
(化糞池、隔油池等)處理後排入廠區汙水管網,再經廠區地埋式汙水處
理站集中處理後排入市政汙水管網理站集中處理後排入市政汙水管網。
7.5.2電氣
(1)設計依據
國家相關批准文件和法律法規;
當地供電部門對本工程的技術要求;
建設單位或其主管部門對本工程供電設計的要求;
相關專業(工藝、土建、水、暖及動力等)提供的用電資料;
國家主要規範和行業標準:
《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範》(
GB50053-2013)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範》(
GB50052-2009)
《低壓配電設計規範》(
GB50054-2011)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GB50057-2010)
《機械工廠電氣設計規範》(
JBJ6-96)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2013)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
JGJ/T16-2008)
《系統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術要求》(
GB14050-2008)
(2)設計範圍
現有廠區變配電系統的改造;新廠區新建建築物配電、照明;新建建
築物防雷及接地;新廠區新建道路照明、電力線路。
(3)車間配電
現有廠區變配電系統的改造:車間用電從現有廠區變配電室內引電。
新廠區擬從市電引入
10KV高壓專用電纜線路,實行雙迴路供電,接至廠
-59
區變電所,聯合廠房車間設變電所再從廠區變電所引電,負責聯合廠房各
個車間的設備供電及車間照明。個車間的設備供電及車間照明。
①車間配電電壓為
220/380V。
②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採用
TN—C—S系統。
③車間照明燈選用光效高、壽命長的高效節能型金屬滷素燈,且設有
自帶電源(鎘鎳電池)的應急照明。動力站房照明選用避免頻閃效應的白
熾燈。
④車間配電採用樹幹與放射相結合的配電方式,對於大型用電設備設
專用供電迴路,由低壓櫃至配電箱或設備電源箱的電纜線路採用橋架或母
幹線敷設,由配電箱到設備的配電支線一般採用暗管敷設。
(4)防雷與接地
①車間廠房屬於三類防雷建築,按三類防雷考慮防雷措施,具體作法
利用鋼屋面作避雷帶,柱內主筋或鋼柱作防雷引下線,建築物基礎作接地
裝置。
②建築物內電氣裝置接地、計算機網絡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一個接
地裝置,其接地電阻
R≤1Ω。建築物內外露可導電部分均與
PE線可靠
連接;辦公用房除壁掛空調插座外一般插座均裝設漏電保護裝置。
③電氣設備過電壓保護:按照防護級別設置過電壓保護裝置。
(5)廠區高低壓線路及廠區照明
廠區高低壓線路採用
YJV22型鎧裝
交聯電力電纜,敷設方式採用排
管敷設方式。
廠區道路照明採用高壓鈉燈,路燈採用現場自動控制,廠區道路照明
線路採用
YJV22型鎧裝電纜直埋敷設方式。
-60
7.5.3暖通
(1)設計依據:
《潔淨廠房設計規範》(
GB50073-2013)
《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
GB50019-2003)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2)設計內容
新廠區聯合廠房內淨化車間空調系統設計,辦公區的空調設計,車間
的機械通風設計。
(3)通風
①衛生間設機械通風,換氣次數
12次/h
②淨化設備及通風機屋面安裝並設減振措施;排風管為塑料風管
(PVC),風管設電動密閉閥,防止室外氣流倒灌,排風量多少最終由工
藝確定。
③潔淨廠房設置事故排風系統,該系統設有自動和手動開關,手動控
制開關應分別設在潔淨室及潔淨室外便於操作的地點。潔淨廠房疏散走廊
設置機械防排煙設施,潔淨室機械防排煙系統與通風、淨化空調系統合用,
並採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
(4)潔淨空調通風設計
①空氣淨化區域範圍及要求
根據生產工藝,本項目新廠區成型車間需要進行空氣淨化,淨化空調
面積約為
9000平方米;空氣淨化等級百萬級,溫度
25~28℃,溼度
50~80%,
空調總冷負荷約為
1300kW。
②空調配置
該項目廠房空調系統採用
FFU+新風獨立調溼的方式,中央空調製冷
-61
主機為螺杆式冷水機組。
風機過濾單元:
FFU是
FanFlilterUnit(風機過濾單元)的簡稱,具
有系統非常靈活,可以隨時根據工藝要求調整位置、出風均勻穩定、節能、
節省安裝空間、負壓密封、不會對潔淨區形成汙染的特點。
新風獨立調溼:室內由
FCU(風機盤管)承擔顯熱,以幹工況狀態
運行,潛熱則由獨立新風系統來承擔。這樣,室內溫度、溼度可以分別獨
立調節,避免了傳統全空氣系統二者無法完美兼顧的弊病。
空調製冷主機:該項目擬選用開利
30HXY/30HXC螺杆式冷水機組,
以其無氯(對臭氧層完全無消耗)、高效(消耗更少的電力為減輕大氣溫
室效應做出貢獻),以及可靠性高,易於維護,低運行成本等特點集於一
身。其壓縮機具有以下特點:
a、可現場維修的,專門針對
HFC-134a設計的雙螺杆壓縮機;
b、半封閉電機與壓縮機並列布置,通過齒輪增速,結構緊湊,體積
小巧;
c、全新概念轉子齒形採用計算機優化設計,主要部件加工精度達到
微米級,壓縮機效率高,洩漏量極小;
d、製冷劑冷氣電機,電機運轉溫度低,無內部損失;
e、獨立設計內置消音裝置,有效降低排氣氣流脈動。
7.5.4動力
(1)設計依據
各專業提供的動力消耗量資料。
總圖專業提供的總平面布置圖。
《工業金屬管道設計規範》(
GB50316—2000)(
2008年版)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62
《壓縮空氣站設計規範》(
GB50029-2014)
(2)動力設計方案
本項目生產所需壓縮空氣量較少,可按照需要配置可移動式空壓機,
設在車間內。新廠區需預留天然氣管道,為後續配套用房的食堂留有接口。
(3)動力管道
動力管道主要有淨化壓縮空氣管道。
室內動力管道主幹管原則上均採用沿牆或柱架空敷設,壓縮空氣管道
以枝網狀結合方式布置,其他管道以枝狀方式布置。
所有壓縮空氣主幹管均採用無縫鋼管,採用焊接或法蘭連接。
室內動力管道均按國標要求塗色別標誌。
-63
8、環境保護
8.1設計依據
(1)《煤炭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20426-2006(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095-2012(3)《皂素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
GB20425—2006);
(4)《煤炭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20426—2006);
(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
GB/T50087-2013
(6)《機械工業環境保護設計規範》
GB50894-2013
(7)《聲環境質量標準》
GB3096-2008
8.2廠址環境與生態現狀條件
8.2.1自然環境
(1)空氣品質
常年影響常州市區環境空氣品質的首要汙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空氣
環境汙染類型從煤煙型演變為煤煙型和光化學氧化型複合汙染。環境空氣
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三項主要汙染指標的年平均濃度均
符合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095-1996)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
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持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濃度均有所下降。
(2)水環境質量
常州市區水環境質量總體得到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好。長江
常州段水源地水質保持良好,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
100%。市
區主要河流為長江、京杭運河及其支流,監測表明水質總體較好,且較上
年有所改善。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
90%,工業廢水重複利用率為
-64
81.
2%。
(3)聲環境質量
目前常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
54.4分貝,達到國家二類標準。
較上年下降
0.3分貝。功能區噪聲狀況總體良好,與去年相比有明顯改善。
主要噪聲源依次為生活、交通、工業、施工噪聲和其它噪聲,交通幹線噪
聲平均值為
67.4分貝,較上年有所下降。
(4)聲環境質量
市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較好,生態環境質量指數為
69.78,屬於良好
等級。但生物多樣性較低、植被覆蓋質量不高、土地利用強度大,建設與
環境的矛盾仍較突出。
(5)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汙染控制狀況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進一步
拓寬固廢處置途徑,積極扶持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危險廢物處置率繼續保持
100%。
8.2.2生態環境
(1)活動人群:項目擬建地區周圍的活動人群有工業園區其他企業
的職工數千人。
(2)生植物: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所在地區氣候溫暖溼潤,土
壤肥沃,植物生長迅速,種類繁多,但因地處長江三角洲,人類活動歷史
悠久,開發時間較長,開發深度較深,因此自然植被基本消失,僅在零星
地段有次生植被分布,其他均為人工植被。區域自然陸生生態已為工業
生態所取代。人工植被中,多為「四旁」植樹、河堤溝路綠化等。其中
四旁綠化以槐、榆、樸、櫸、樟、楊、柳等鄉土樹種為主;林網以水杉、
池杉、落羽杉等速生、耐溼樹種為主;此外還有較多的草木、灌木與藤
-65
木類植物。家養的牲畜主要有雞、鴨、狗等傳統家畜,野生動物有昆蟲類、
鼠類、蛇類和飛禽類等。
區內外河網密布,但水質汙染較重;水生動物有田螺、龍蝦等。河塘
窪地主要的水生植物有菱、荷、茭白、水蔥、水花生等
鼠類、蛇類和飛禽類等。
區內外河網密布,但水質汙染較重;水生動物有田螺、龍蝦等。河塘
窪地主要的水生植物有菱、荷、茭白、水蔥、水花生等。
8.2.3項目建設地環境容量
擬建項目位於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區域內地勢坦蕩,建設地周
圍均為工業企業。項目區域內環境容量較大,擬建項目生產廢水和生活汙
水可納入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可以滿足項目的順利進行。
8.3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8.3.1項目項目建設期對環境的影響
8.3.1.1施工期主要汙染物分析
本項目施工面積較大,建設期間,各項施工活動、運輸將不可避免地
產生廢氣、粉塵、廢水、噪聲、固體廢棄物等,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定
的影響。建設期產生汙染的環節主要是配製混凝土及水泥砂漿、土建施工
等。主要汙染物質是施工人員生活汙水、施工廢水、作業粉塵、固體廢棄
物以及施工機械排放的煙塵和噪聲等,其中以施工噪聲和粉塵的影響較為
突出。
8.3.1.2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現場開挖時,應對作業面和土堆適當噴水以減少揚塵;開挖的
廢棄的土石方和建築垃圾必須及時清運,防止其表面乾燥而起塵;施工現
場的道路採用水管噴淋澆溼,防止車輛來往產生灰塵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
生活。
(2)施工現場的砂石料等建材統一堆放,必要時應採取遮蓋、密閉
-66
措施;運輸過程中儘量減少搬運環節,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中的揚塵。
(3)因建設施工、拆除產生的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等廢棄物應當單
獨堆放,所有建築垃圾全部送往城市指定垃圾填埋場填埋。
(4)運輸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的車輛應當密閉運輸,不得沿途拋撒
滴漏,不得車輪帶泥行駛。
(5)對產生噪聲、振動的施工機械,採取減震、限時施工等有效措
施,減輕建築施工噪聲危害,儘可能減少對周邊敏感點的影響。
(6)妥善處理泥漿水,未經處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設施;防止
廢油、廢液等汙染周圍環境。
8.3.2項目運營期對環境的影響
8.3.2.1加強汙染物治理,嚴格執行「三廢」減排及達標排放標準
(1)廢
水治理廠區內實行「雨汙分流」,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網;生產過程中
產生的少量生產廢水排入汙水管網,進入工業廢水處理廠處理;員工日常
生活汙水匯入青龍東路城市汙水管網,進城市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2)固體廢棄物治理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後及時運往垃圾中轉站集中處理或直接交由環衛
部門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玻璃邊角料及玻璃屑由供貨商回收綜合利
用。固廢處理處置率
100%,固體廢物排放不直接排向外環境。
(3)噪聲汙染治理
該項目的噪聲汙染,主要來自生產裝置中的機械設備,如風機、空壓
機等。根椐目前的技術條件,在多數情況下還難於採用從噪聲源入手降低
噪聲,以達到環境標準的措施,只能在噪聲傳播途中採取控制措施,如消
聲、隔聲、減震、隔離等。該項目設計中,將考慮通過設備的縝密選型和
-67
工藝設計,儘可能減輕現場噪聲汙染對操作人員的危害。噪聲防治擬採用
一下措施:一下措施:
①設備選優:在滿足生產要求的前提下,儘量選用低噪聲設備。
②合理布局:將高噪聲設備儘量布置在廠區中間,遠離廠界,通過距
離衰減減輕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項目設備距離廠界的最短距離為
40m。
③隔聲措施:將高噪聲設備布置於車間或廠房內,項目使用的各種機
床均布置於室內。對於可產生的噪音源設置隔音罩,有效控制噪音的影
響。
④綠化措施:加強綠化,廠房周圍設置綠化帶,廠界四周布置綠化帶,
綠化樹木採用比較高大的喬木和灌木,增加對噪聲的阻尼作用,有效降
低噪聲強度。
⑤加強管理:平時加強對各噪聲設備的保養、檢修與潤滑,保證設備
良好運轉,減輕運行噪聲強度。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將廠界噪聲降低到排
放標準。
8.3.2.2加強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
(1)建議項目建設單位設置環境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環保人員
1-2
人,經培訓後、負責全廠的環境監管工作。
(2)建立環保管理制度,對汙染治理設施和管理必須與生產經營活
動一併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建立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和管理臺帳。
(3)建立環保獎懲制度,對愛護環保設施,節能降耗、改善環境者
給予獎勵;對不按環保要求管理,造成環保設施損壞、環境汙染和資源能
源浪費者予以重罰。
(4)制定環境監測計劃,委託有資質監測部門對各排汙口進行定期
-68
監測,做到胸中有數,及時調控。
8.3.2.3落實清潔生產
該項目清潔生產包括清潔的生產過程、清潔的產品及清潔的能源三方
面,按照源頭削減、廠內循環、末端治理的次序,遵循先廠內後廠外的
原則加強清潔生產管理。
該項目通過選用先進成熟的生產工藝,
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先進設備,
降低人力消耗、物耗和能耗;在各道生產工序中針對產生的汙染物特性,
採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以落實清潔生產的要求。
8.3.2.4綠化
該項目廠區已經實施了立體綠化,綠化不僅具有較好的調溫、調溼、
吸灰、吸塵、改善小氣候、淨化空氣、減弱噪聲等功能,而且對美化廠區
環境、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工人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有一定的作
用。特別是對防治汙染減弱噪聲,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一項可靠有效的環保措施。
8.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大氣汙染物排放對周圍大氣影響較小;水汙染物最
終併網進入市政汙水廠處理,對周圍環境無直接影響;固體廢棄物能夠合
理處置不排放;設備噪聲經採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後,對周圍環境影響
較小。
綜上所述,本項目在加強環境管理和落實汙染物防治措施後,對周圍
環境影響較小。
-69
9、職業安全衛生
9.1設計依據
(1)《機械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範》
JBJ18-2000
(2)《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
GB/T50087-2013
(3)《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GB50057-2010
(4)《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
GB5083-1999
(5)《電氣設備安全設計導則》
GB/T25295-2010
(6)《建築採光設計標準》
GB50033-2013
(7)《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2013
(8)《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9)《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GB50011-2010
9.2勞動安全
(1)防機械傷害及運輸安全
本項目選用的生產設備,均選用具有勞動部門頒發給合格證的專業制
造廠產品,並帶有安全裝置。
工藝平面布置時,考慮安全因素,設備朝向和間距,人行通道等均按
標準要求設置。所有操作運行工位≥
2m高處均設置防滑平臺、爬梯和防
護欄杆;關鍵設備工作場所設置必要安全標誌和操作規程牌。
(2)電氣安全
新廠區內的建築物均屬三類工業建築物設置防雷裝置,並儘量利用建
築物的金屬體作接閃器引下線。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型式為
TN-C-S系統。
防雷接地、保護接地、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及弱電系統的接地等均共用一
個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
R≤1Ω。建築物內外露可導電部分均與
PE線
-70
可靠連接。
車間配電電壓為
380V/220V,照明電壓為
220V,配電方式採用放射
式與幹線式相結合,局部照明和危險場所照明電壓為
24V,照明燈具採用
高效金屬滷素燈。
(3)抗震設防
按(
89)建抗字第
586號文件《新建工程抗震設防暫行規定》,地震
基本烈度
6度和
6度以上地區所有新建工程都必須進行抗震設防。常州市
地震基本烈度為
7度。本項目新建廠房土建工程按
7度設防,並按
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範(附條文說明)(
2016年版)進行設計。
9.3職業衛生
(1)粉塵控制
普通車間採用自然通風和機械排風的方式排至室外,降低作業場所
煙、粉塵含量,使室內煙、粉塵濃度滿足衛生標準要求。潔淨車間通過淨
化空調系統控制空氣潔淨度。
(2)噪聲控制
本項目的噪聲主要來自機械設備,該生產型噪聲可通過選用性能優
良、運行噪聲小的設備,再藉助建築物的遮擋及距離衰減作用,減輕對環
境的影響。達到《城市區域環境噪聲Ⅲ類標準》
(GB3096-2008)和《工業
企業廠界噪聲Ⅲ類工業區標準》
(GB12348-2008)即:晝間
65[dB(A)],夜
間
55[dB(A)]。
(3)防暑降溫
按《機械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範》的要求,對車間的夏季溫度加
以調節控制。高溫場所以自然通風為主,輔以機械通風,如加設壁扇和崗
位風扇,改善勞動條件。
-71
(4)生活輔助設施
各廠房內設置男、女廁所,男、女更衣室,廠區食堂與浴室設有淋浴
室。
(5)勞動用品配備
各工種根據工作場所性質定期發放勞動用品,企業定期進行勞動檢
查,平時注意教育職工樹立安全生產意識。
-72
10、消防
10.1設計依據
(1)《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50016-2014
(2)《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GB50057-2010
(3)《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
GB50140-2005
(4)《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範》
GB50187-2012;
(5)《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2013。
10.2消防設計原則
遵照國家規範,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注意減少火災發生的可
能性,並備有必要的消防措施。
10.3工程性質
本項目設計新建聯合廠房火災危險性類別為戊類,依據《建築設計防
火規範》第三章第二節第
3.2.1條表
3.2—1確定按二級耐火等級設計。
10.4消防措施
(1)在設計中考慮按功能分區,並按物流短捷、順暢,體現工藝流
程合理性及消防安全等進行合理布局。
(2)廠區內道路採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建築物四周道路呈
環形布置,確保消防車輛在廠區內暢通。
(3)新建廠房按規範要求設置滅火器,室外消防利用廠區已有的室
外消火栓供水。車間室外消防用水量按
30L/s設計,車間室內消防用水量
按
10L/s設計,火災延續時間按
2h。
-73
(4)消防給水系統:室外消防給水管與生活、生產給水系統合用。
室外消火栓布置間距小室外消火栓布置間距小於
120m,距路邊小於
2.0m。
(5)室內消火栓布置滿足兩支水槍的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室內任何部
位。各建築物根據火災種類及危險等級配置建築滅火器。
-74
11、節約能源及合理利用能源
11.1設計依據
11.1.1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4)《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5)《節約用電管理辦法》。
11.1.2指導性文件
(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
(2)《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
[2006]28號;
(3)《國務院關於發布促進產業
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通知》;
(4)《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通知》;
(5)國家發改委、國家經貿委、建設部《關於固定資產投資工程項
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節能篇(章)」編制及評估的規定》;
(6)《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
2006年)》;
(7)《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國家發改委
2005.04.21);
(8)《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國家發改委
2004;
11.1.3國家、行業標準及規範
(1)《機械行業節能設計規範》
GB50910-2013;
(2)《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GB17167-2006;
-75
(3)《綜合能耗計算通則》
GB/T2589-2008;
(4)《企業節能量計算方法》
GB/T13234-2009;
(5)《評價企業合理用電技術導則》
GB/T3485-1998;
(6)《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導則》
GB/T3486-1993;
(7)《供配電系統設計規範》
GB50052-2009;
(8)《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設計規範》
GB50264-2013;
(9)《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
GB/T15587-2008。
11.2合理用能和節約能源
(1)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和國家技術標準的內容要求進行設計;
(2)工程設計符合國家、省、市產業政策,不得採用國家、省、市
已公布的限制(或停止)生產的產業序列、規模,或行業已公布的限制(或
停止)的舊工藝翻版擴產增容及選用淘汰產品;
(3)根據建設項目節約能源的有關規定,堅持合理用能、節能降耗
等原則;
(4)貫徹執行國家關於能源應「開發和節約並重」的方針,通過技
術進步,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等獲得節能效果,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獲
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廠區總平面布置及各車間工藝平面布置要求工藝流程合理,物
流暢捷,避免倒運。新增及替換的生產設備,在工藝布局上儘量減少內部
運輸,理順物流,節約能源。
(6)工藝設備選型,均採用國家推薦的高效機電一體化節能設備,
大力採用成熟的節能工藝和技術,使綜合能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76
11.3項目概況
本項目現有廠區屬於技術改造項目,主要對現有廠房內新增生產線;
另外在新廠區建設一聯合廠房,建築面積約
161280平方米,布置產品冷
彎成型生產線。
11.4項目主要能耗概況
根據項目組成內容、工藝生產需要以及生產輔助設施情況,本項目能
源消耗種類為:電力;耗能工質:新水、壓縮空氣。
項目擬建廠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經濟開發區,園區內給排水、供電、
供氣等配套設施完善,項目能源供應充足。
11.4.1電能消耗
本項目電耗包括生產設備電耗、公用輔助設備電耗、照明及插座電耗,
具體如下:
(1)生產設備用電
本項目生產設備包括強化加工線、異形切磨加工線等,總數為
61臺
(套),總裝機功率為
6657KW,年用電量為
2886萬
KW·h,具體用電
量計算如下表所示:
表
11-1本項目生產設備用電耗量計算表
序號設備名稱
數量(臺
/套)
單機功率
(KW)
總功率
(KW)
需要
係數
工作時
間(
h)
負荷系
數
用電量(萬
KW·h)
1強化加工線
1
1
2650
2650
0.7
6000
0.8
890.4
2強化加工線
1
1
2650
2650
0.7
6000
0.8
890.4
3強化加工線
2
2
1084
2168
0.7
6000
0.8
728.448
4
異形切磨加工
線
1
2
40
80
0.7
6000
0.8
26.88
5
異形切磨加工
線
2
2
40
80
0.7
6000
0.8
26.88
-77
序號設備名稱
數量(臺
/套)
單機功率
(KW)
總功率
(KW)
需要
係數
工作時
間(
h)
負荷系
數
用電量(萬
KW·h)
6
異形切磨加工
線
3
2
40
80
0.7
6000
0.8
26.88
7絲印
4
5
20
0.7
6000
0.8
6.72
8乾燥爐
2
20
40
0.65
6000
0.8
12.48
9清洗機
7
45
315
0.65
6000
0.8
98.28
10成型機
25
13
325
0.75
6000
0.8
117
11輸送線
1
50
50
0.65
6000
0.8
15.6
12
機器人9
15
135
0.65
6000
0.8
42.12
13
AOI
3
5
15
0.6
6000
0.8
4.32
合計
2886
(2)公用輔助設備用電
本項目公用輔助設備包含淨化貨梯、淨化空調系統、以及貨梯等小
型用電設備,總裝機功率為
485KW,年用電量為
168萬
KW·h,具體用
電量計算如下表所示:
表
11-2本項目公用輔助設備用電耗量計算表
序號設備名稱
數量(臺
/套)
單機功率
(KW)
總功率
(KW)
需要
係數
工作時
間(
h)
負荷系
數
用電量(萬
KW·h)
1檢測設備
1
40
40
0.6
6000
0.8
11.52
2空壓機
2
80
160
0.6
6000
0.8
46.08
3冷水機組
1
60
60
0.6
6000
0.8
17.28
4純水系統
2
30
60
0.6
6000
0.8
17.28
5淨化空調系統
1
175
175
0.8
6000
0.8
67.2
6
其他(如貨梯
等)
1
100
100
0.3
6000
0.5
9
合計
168
(3)照明及插座用電
照明電耗用電採用單位面積用電指標法進行測算,照明用電指標參
考蘇建科
[2015]171號江蘇省綠建要求,插座用電參照車間實際情況進行
估算,照明及插座年用電量為
825.5萬
KW·h,具體用電量計算如下表
-78
所示:
表
11-3本項目照明及插座用電耗量計算表
序號項目名稱
建築面積
m2
負荷指標
W/m2
需要
係數
負荷
係數
工作時
間(
h)
用電量(萬
KW·h)
新廠區
1照明
128760
9
0.8
0.75
6000
417.1824
2插座
128760
15
0.4
0.75
6000
347.652
現有廠區
3照明
10220
9
0.8
0.75
6000
33.1128
4插座
10220
15
0.4
0.75
6000
27.594
合計
825.5
(4)用電損耗
用電損耗包括線損和變壓器損耗,一般按照以上用電量的
1.5%估算,
為
58萬
KW·h。
(5)年用電量
根據上述生產設備、公用輔助設備、照明辦公生活設備裝機容量計
算項目總用電量為
3938.5萬
KW·h。
11.4.2用水消耗
本項目用水主要包含生產設備用水、職工生活用水、不可預見用水,
其中:
(1)生產用水
本項目生產設備用水主要為異形切磨加工線、清洗機等設備,根據
生產性質進行估算,年用水量約為
21萬噸。具體用水量計算如下表所示:
-79
表
11-4本項目生產設備用水耗量計算表
設備名稱
數量
(臺
/套)
單機耗水
(噸
/小時)
需要
係數
工作時間
(h)
用水量
(萬噸)
異形切磨加工線
1
2
2
0.7
6000
1.68
異形切磨加工線
2
2
2
0.7
6000
1.68
異形切磨加工線
3
2
2
0.7
6000
1.68
清洗機
7
4
0.7
6000
11.76
冷水機組
1
10
0.7
6000
4.2
合計
21
(2)職工生活用水
本項目職工用水主要來源於工作人員的辦公生活,該項目配置人員
473人,用水量按照
50L/人·d計算,年工作
300天,年用水量
0.7萬噸。
(3)其他不可預見用水
不可預計年用水量按上述年用水量之和的
10%計,為
2.2萬噸。
(4)總用水量
根據以上分析,本項目總用水量為
23.88萬噸。
11.4.3動力消耗
本項目用動力主要為壓縮空氣,採用空壓機提供,其空壓機用電已在
11.4.1章節計入用電能耗;新廠區辦公樓以及輔助用房採用天然氣,為預
留建築,天然氣用量暫不考慮。
11.4.4能耗分析
(1)項目綜合能耗數據
本項目主要使用的能源為電、水,折算成標煤,等價值計耗能為
13019tce/a;當量值計耗能為
4840ce/a;電能為主要能耗品種,佔總
能耗的
99.835%,用水量僅佔總能耗比例
0.165%。
-80
能源品種
實物量折標煤
/tce
單位數值當量值當量值等價值等價值比
電萬
KW·h
3938.5
4840
100%
12997
99.841%
自來水萬
m3
23.88
—
—
21
0.159%
合計
4840
100%
13018
100%
(2)單位工業總產值能耗指標
本項目達產年的產值為
48500萬元,單位產值能耗指標如下:
①
單位產值電耗量:
812kW·h/萬元;
②單位產值水耗量:
4.92m3/萬元;
③單位產值綜合能耗量:
0.100t標煤
/萬元(當量值);
④單位產值綜合能耗量:
0.268t標煤
/萬元(等價值)。
(3)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
本項目達產年的工業增加值為
19040.81萬元,單位增加值能耗指標
如下:
①單位增加值電耗量:
2068kW·h/萬元;
②單位增加值水耗量:
12.5m3/萬元;
③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量:
0.254t標煤
/萬元(當量值);
通過對項目整個能耗的分析可以看出,電耗量佔了整個項目能耗的
99.841%,因此,在項目設備選型時,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應注重選
用國內外先進的低能耗設備,從而取得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
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4)能耗指標分析
根據江蘇省「十三五」節能規劃,到
2020年,江蘇省地區萬元國內
生產總值能耗需下降到
0.38噸標準煤(按
2010年不變價),比
2015年
下降
17%,目前本項目的能耗水平為
0.100噸標煤
/萬元(當量值),低
-81
於國家以及江蘇省的能耗標準,所以本項目符合國家能源政策。
11.5主要節能措施及效果
11.5.1生產工藝和裝備節能措施
本項目設計採用高效、節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採用先進的生產工
藝,合理地工藝流程,專用高效的生產線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節省
了工件生產周轉時間以及能源消耗。如通常汽車曲面玻璃都先將普通平板
玻璃加熱到玻璃軟化溫度,通過重力成型或加壓成型來獲取曲面玻璃,然
後再將曲面玻璃和夾膠膜進行層疊,加熱至中間夾膠膜能夠軟化的溫度進
行膠合,從而獲得夾層曲面玻璃。由於上述玻璃的成型是在玻璃軟化溫度
的條件下進行,需要將玻璃加熱到
700度左右,整個工序時間長,能耗高。
本項目採用冷彎成型工藝,減少了將玻璃加熱的環節,有效降低了汽車曲
面玻璃的生產能耗。
新增及替換的生產設備,在工藝布局上儘量減少內部運輸,理順物流,
節約能源;多採用
自動化生產設備,提高了節能效果。
11.5.2總圖節能措施
本項目總圖布置按照《機械工業廠房建築設計規範》(GB50681-2011)
等相關標準進行布置。整個生產區物流依照工藝流程的先後順序,基本按
照工件的生產流程布置,注重了物流設計,縮短物料的運輸、倉儲、工序
間的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的轉運和存放,流向合理,方便生產作業,減
少了物流交叉和倒流造成的資源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工序和產
品單耗。
-82
11.5.3建築節能措施
(1)本項目建築嚴格實施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做好建築、採暖、通
風、空調及採光照明系統的節能設計;
(2)新建建築採用高效保溫材料複合的外牆和屋面,採用保溫牆體
防火、防潮、防裂技術。
(3)新建建築採用綠化遮陽、通風散熱、反射隔熱等技術。完善倒
置屋面、架空屋面、種植屋面與反射屋面等技術。
(4)廠房建築強化自然通風,廠房四周設有高位氣窗,儘量減少機
械通風排氣裝置。廠房建築強化自然採光設計,節約電能。廠房及辦公樓
的牆體、屋面採用輕質空心砌塊等新型節能保溫材。
11.5.4電氣系統的節能措施
(1)該項目設備選用當前
技術領先的設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電
耗。
(2)風機、水泵均採用變頻控制,可提高節電效果
(3)變壓器選用銅芯低損耗的變壓器,將變壓器靠近大容量用電設
備布置,儘可能縮短電纜長度,減少電能損耗。
(4)電纜選擇時考慮到敷設方式,防火等因素影響電纜載流量,採
用綜合係數法選擇電纜截面,使電纜流量有足夠的餘度,以減少電能消耗;
(5)採用發光效率高的螢光燈、金屬滷化物為主的光源,照明燈具
選用反射率高、光效率高的節能燈具;
11.5.5節水措施
(1)冷卻水系統採用循環水方式,選用高效的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
保持循環水較高濃縮倍率,減少水資源浪費。
-83
(2)用水系統和設備配置計量水錶,採用高質量的水泵、閥門,法
蘭墊片材料採用柔性石墨等新材料,減少洩漏。蘭墊片材料採用柔性石墨等新材料,減少洩漏。
(3)生產車間及輔助用房設備、給水龍頭、生活輔助間及辦公室用
水設施均採用節水型,降低水資源無效消耗。
(4)制定用水管理制度,根據主要用水設備、工序的實際水平,制
訂全面的用水定額。進一步加強用水、節水管理,結合企業標準由各班組
節能員負責監察用水量,及時調節水閥門,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的量化管理,
儘量減少跑、冒、滴、漏現象。
11.5.6通風與空調技術
(1)新建聯合廠房不設置採暖,節約能源。
(2)新建聯合廠房儘量採用自然通風,天然採光,以節約廠用電。
-84
12、企業組織及勞動定員
12.1企業組織
常州
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
受董事會的委託,全面負責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質量等管理工作。
公司下設
11個部門,詳見下圖。
企業組織機構圖
本項目建成後,在管理體制和組織結構等方面的構想或規劃如下:
現有廠區的組織機構繼續沿用原有的組織;新建廠區設子(分)公司,
子(分)公司負責人對母公司(常州
亞瑪頓公司)負責人負責,實行垂直
管理,以此為基礎確定企業管理的基本框架。
12.2勞動定員
本項目採用「按崗位計算定員」,投產後共需定員
473人,其中直接
生產人員
420人;另需配備技術、管理人員
53人。
-85
根據本項目的行業類型和生產過程中連續性的特點,擬定該項目年工
作作日
300天(超出國家規定工作日部分,需從內部統籌按排;節假日加
班,按規定發放加班工資),生產一線工人正常每天三班,管理人員一般
實行單班制生產,每班八小時。
12.3人員及培訓
(1)培訓重點
重點提高設計人員的開發設計水平及技術工人掌握新工藝、運用新技
術的生產技能水平。
(2)培訓方式
①工程技術人員:通過技術交流、國內外考察及技術講座等方式,使
工程技術人員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知識,了解並掌握國內外同
類產品的研發技術和製造工藝技術。
②生產工人:對生產工人進行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本
崗位工序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知識以及所使用設
備的維護及故障排除技能,實行持證上崗。
③管理人員培訓:對管理人員進行現代管理知識培訓,掌握現代化管
理方式,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3)崗前培訓
為確保項目安全運行,要求生產一線運行管理人員要有較高的文化素
質和業務水平,對幹部和管理人員進行現代管理知識培訓,掌握現代化管
理方式,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生產人員在上崗前進行崗位培訓一個月以上。培訓按各個崗位要求分
別進行,對於重要設備的維護維修人員,除要求必須進行培訓外,還要求
參加設備調試。重點提高設計人員的開發設計水平及技術工人掌握新工
-86
藝、運用新技術的生產技能水平。
(4)生產期培訓
每年要對職工分期、分批進行基礎技術培訓、專業技術培訓、生產設
施應用培訓、規章制度培訓以及勞動安全教育培訓等,培訓期由公司根據
實際工作情況安排。
-87
13、項目實施計劃
13.1進度安排原則
按照國家關於加強建設項目工程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本項目要嚴格
執行建設程序,確保建設前期工作質量,做到精心勘測、設計,強化施
工管理,並對工程實現全面的第三方監理,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項目
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制定詳細的總體進度計劃和專業工程計劃,分項實施;
2、項目實施的前期各項準備工作要到位;
3、抓好設計、建築施工、設備交貨及安裝調試等各環節的銜接,合
理規劃,制訂詳細的施工方案,避免相互幹擾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力求工
期合理,質量保證。以保證實施計劃順利進行,按期投產;
4、充分考慮項目開發的特點,結合施工能力、資金到位等諸因素合
理安排進度;
5、項目實施過程中認真做好項目進度報告,及時了解進展情況,針
對報告所指出的問題採取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並對可能發生的問題盡
早採取預防措施。
13.2總體進度安排
根據以上要求,並結合實際情況,本項目建設期擬定為
12個月,包
括從項目前期準備、工程勘察設計、項目實施到竣工驗收的過程。在進度
安排上,將配套制定設備使用計劃、勞動力安排計劃、材料進場計劃等,
合理布置立體交叉作業及流水作業,對施工進程實施動態管理。項目的總
體計劃安排見表
13-1:
-88
表
13-1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表
序號內容
月進度
2
4
6
8
10
12
1項目前期
2工程設計
3土建工程
4設備採購
5設備安裝調試
6職工培訓
7試生產
為保證計劃進度的有效實施,需抓好下面主要環節:
1、建設資金及時到位,以滿足施工進度要求。
2、做好採購設備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詢價、必要的考察、以及談
判和籤訂設備供貨合同等。
3、設備供貨廠商應及時提供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所需的基礎資料,
並保證這些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4、設備供貨廠商必需按時交貨並保證設備質量可靠。
5、抓好設計、建築施工、設備交貨及安裝調試等各環節的銜接,以
保證實施計劃順利進行,按期投產。
-89
14、投資估算及投資融資方案
本項目新增總投資
56327萬元,其中:建設投資
46082萬元,建設期
利息
790萬元,流動資金
9455萬元。
14.1估算範圍及依據
14.1.1估算範圍
本項目產品方案所需的建築、機器設備和相應的公用配套設施,投資
估算僅包括項目範圍內的建築工程、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費,以及按規定
必須考慮的有關費用。
14.1.2估算依據和方法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
法與參數》(第三版);
(2)土建工程投資根據當地現行建築材料價格和定額費用水平,以
及建築結構形式,按建築面積和單方造價指標估算;
(3)國產設備原價根據合同價格和供應商報價,並計入設備運雜費;
設備安裝費、設備基礎等按有關估算指標編制;
(4)公用及環保工程費用根據本項目的需要估算;
(5)其他費用和地方建設規費根據項目所涉及的各項費用估算。
14.2建設投資估算
14.2.1建築安裝工程費
項目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共計
26892萬元。
-90
14.2.2設備購置及安裝費
(含設備基礎
)
本項目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為
12000萬元。
14.2.3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並結合承辦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主要有:
工程保險費、聯合試運轉費、辦公及生活家具購置費:依據原機械工
業部頒發的機械計
[1995]1041號文「關於發布《機械工業建設項目概算編
制辦法及各項概算指標》的通知」並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計列;
建設單位管理費:依據財政部頒發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財建
[2002]394號規定並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計列;
勘察設計費按照國家計委、建設部計價格
[2002]10號文規定計列;
監理費:依據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發改價格[
2007]670號」文並
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計列;
招投標代理費:依據原國家計委「計價格[
2002]1980號」規定的
費用標準計算;
環境影響評價費:依據原國家計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計價格
[2002]125號規定的費用標準計列;
本項目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合計為
7190萬元。
14.2.4建設投資構成
本項目建設投資為
46082萬元,詳見表
14-1:投資估算表;
項目建設投資構成見表
14-2。
14.3流動資金估算
本項目採用分項詳細估算法計算流動資金的需要量。項目達產後共需
流動資金
9455萬元,項目鋪底流動資金
2837萬元。
-91
詳見表
14-3:流動資金估算表。
14.4融資方案與建設期利息估算
14.4.1融資方案
在固定資產投資
46872萬元中,企業自籌資金為
14615萬元(用於建
設投資
13825萬元,用於建設期利息
790萬元)
,銀行借款
32257萬元。
本項目共需流動資金
9455萬元,其中:企業自籌
2837萬元,其餘均
為銀行短期借款。
14.4.2建設期利息估算
本項目建設投資計劃貸款
32257萬元,建設期固定資產貸款利息根據
規定列入固定資產投資,按最新貸款年利率計算。
14.5投資及其構成分析
本項目新增總投資
56327萬元,其中:建設投資
46082萬元,建設期
利息
790萬元,流動資金
9455萬元。
14.6投資計劃與項目資本金配比
14.6.1投資計劃
本項目所需資金共分
4年投入。建設投資在建設期內根據工程建設進
度按比例投入;項目流動資金根據各年生產負荷情況在
2年至
4年分批投
入。
詳見表
14-4:項目總投資使用計劃與資金籌措表。
-92
14.6.2項目資本金配比
本項目資本金合計為
17452萬元,佔項目報批總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
+
鋪底流動資金
)的
35%,符合國發〔
2015〕51號「國務院關於調整和完善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的通知」對項目資本金的比例要求。
-93
15、財務分析
15.1財務評價說明
15.1.1目的、範圍及方法依據
本項目財務評價的目的是從項目的角度出發,依據國家現行財稅制
度,在產品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的基礎上,系統分析、計算項目範圍
內的財務收益和費用,分析項目的投入可能產生的財務效果,以及盈利能
力和清償能力,評價本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能性。
本項目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方法與參數》
(第三版
)和當前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發布的財政、稅務、財
務、會計等政策進行項目的經濟評價。
計算期內項目的產品成本和銷售價格等數據除個別情況外,均按基期
價格計算。
15.1.2計算期及其構成
本項目計算期為
12年,其中:建設期
1年,生產經營期
11年。
15.1.3投產後生產負荷安排
項目第
2年開始投產,第
4年開始滿負荷生產。
15.2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
15.2.1營業收入
本項目各種產品的銷售價格均以市場價格為依據。本項目正常年營業
收入
90000萬元(不含增值稅)。
-94
各年營業收入估算詳見表
15-1: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和增值
稅估算表。
15.2.2成本費用
(1)成本費用估算說明
產品成本費用的估算依據《工業企業財務制度》、《建設項目經濟評
價方法與參數》
(第三版
)及當地和該企業的有關規定進行。產品總成本費
用由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由原材料及外購件、燃料動力、工資成本及製造費用組成。
①原輔材料及燃料動力
原輔材料及燃料動力成本以企業提供的成本資料進行測算。
②工資成本
本項目設計定員為
473人。參照當地及企業目前工資標準計算。
③折舊及攤銷費:本項目固定資產折舊按照分類折舊,採用直線法計
算,房屋建築物按
20年折舊,設備按
10年折舊,殘值率均按
5%。
本項目新增固定資產投資
46872萬元,其中轉入固定資產
43319萬元,
轉入無形資產及攤銷費用
3553萬元。
本項目利用原有固定資產淨值
9065.70萬元。
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詳見表
15-3。
④修理費按當年固定資產原值的
2.5%估算。
⑤其他費用估算
其他製造費用按當年銷售收入的
3.0%計算;
其他管理費用按當年銷售收入的
1.5%計算;
其他銷售費用按當年銷售收入的
1.0%計算;
⑥利息支出由生產期項目借款利息和流動資金借款利息兩部分組成,
-95
均按銀行最新貸款利率和預計發生額計算。
(2)總成本費用與經營成本
本項目達產當年年總成本為
71309.56萬元,其中:固定成本
14729.56
萬元,可變成本
56580萬元。達產當年年經營成本
66917.28萬元。
各年總成本及經營成本估算詳見表
15-2:總成本費用估算表。
15.2.3稅金及附加
(1)增值稅
本項目執行現行稅法的有關規定,產品進、銷項增值稅稅率分別為
17%。項目正常年增值稅為
5681.4萬元。
(2)營業稅金及附加
本項目按現行國家和地方稅法的有關規定,營業稅金及附加的稅
(費)
率見下表:
營業稅金及附加稅
(費)率表
序號稅別計算基數稅率
1城市維護建設稅增值稅
7%
2教育費附加增值稅
3%
本項目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為
568.14萬元。
營業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詳見表
15-1: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
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
(3)所得稅
本項目所得稅稅率為
15%。
15.2.4利潤與利潤分配
本項目達產後正常年份年利潤總額為
18873.42萬元。項目按所得稅
稅後利潤的
10%計提法定盈餘公積金。剩餘部分為企業可供分配利潤。
-96
各年利潤及利潤分配詳見表
15-4。
15.3盈利能力分析
15.3.1項目投資盈利能力
本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計算詳見表
15-5。評價結果見下表:
項目投資
(融資前
)指標表
序號指標名稱單位
指標
所得稅前所得稅後
1財務內部收益率
FIRR
%
28.24
24.59
2財務淨現值
FNPV(ic=10%)萬元
65942.92
50525.11
3投資回收期
Pt(含建設期
)年
4.89
5.28
項目總投資收益率
總投資收益率
(ROI)=息稅前利潤
/總投入資金
(固定資產投資
+流動
資金
)×100%
=19161.42/(46872+9455)×100%
=29.3%
經測算,本項目所得稅前的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高於行業基準收益
率,本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所得稅前投資回收期在投資方設定的期限
內,項目能較快收回投資。
15.3.2項目資本金盈利能力
(1)動態分析指標
本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計算詳見表
15-6。項目資本金
(融資後
)財務內
部收益率為
34.8%。
(2)靜態分析指標
項目資本金淨利潤率計算
-97
資本金淨利潤率
(ROE)=年淨利潤
/項目資本金×
100%
=15403.96/17452×100%
=58.09%
項目主要經濟數據及指標詳見表
15-11。
15.4償債能力分
15.4.1建設投資借款償債能力
本項目建設投資向銀行申請項目借款
32257萬元,按最大償還能力計
算,借款償還期為
3.82年(含建設期),借款償還資金主要為企業淨利
潤、折舊和攤銷費用。借款償還計算詳見表
15-7:借款還本付息表。
根據測算,項目計算期第
4年的資產負債率為
28.48%,達產以後逐
年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較強;項目資產和負債情況詳見表
15-8:資產
負債表。
15.4.2流動資金借款償債能力
項目計算期第
4年的流動比率為
130.17%,速動比率為
100.8%,以
後逐年提高,企業具有較好的流動負債償還能力,說明本項目在計算期內
的財務狀況較好。
15.5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考察項目在計算期內的投資、融資和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各種現澆流入
和流出,判斷項目的財務生存能力。經計算、分析,本項目每年均有一定
的盈餘資金,整個計算期累計盈餘資金為
158592.69萬元,說明本項目具
有較好的財務可持續性,詳見表
15-9: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
-98
15.6不確定性分析
15.6.1盈虧平衡分析
本項目總的生產能力的盈虧平衡分析以達產年份為例,分析如下:盈
虧平衡圖見圖
1。
本項目生產能力的盈虧平衡計算如下:
生產能力利用率
(%)BEP
=年固定成本
/(年銷售收入
-年變動成本
-年營業稅金及附加
)×100%
本項目完成後,生產負荷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
44.84%,項目即可保
本,超過此數,項目即可盈利,表明本項目具有較高的邊際安全性。
15.6.2敏感性分析
選取產品銷售價格、產品經營成本、建設投資三個因素,作一定幅度
的單因素升降變化,分別考慮它們對本項目所得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
(FIRR)的影響程度,計算它們對財務內部收益率
(FIRR)的敏感度。分析結
果詳見表
15-10:敏感度係數與臨界點分析表;敏感性分析見圖
2
-99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這三個敏感性因素中,對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所
得稅前)和投資回收期影響最大的是產品銷售收入,當產品銷售收入下降
5%時,項目內部收益率降至
22.24%,允許銷售價格下降的最大幅度為
15.49%;其次是產品經營成本,當產品經營成本上升
5%時,項目內部收
益率降至
23.77%,允許經營成本上升的最大幅度為
20.72%;項目建設投
資額的變化影響較小,當投資額上升
10%時,項目內部收益率為
26.13%。
結果表明,本項目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15.7財務分析結論
通過靜態與動態計算、分析,可以看出:
(1)項目建成達綱後,從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及上繳稅金來看,說明
項目的經濟效益是好的。
(2)財務「三率一期」指標均高於行業指標,說明項目投資經濟效益
是好的。
(3)從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等指標看,說明項目償債能
力強,資金保障程度高。
-100
(4)從盈虧平衡和敏感性指標來看,項目抗風險能力較強。
綜上所述,本項目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較強的償債能力,並具有財
務生產能力和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因此,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
項目主要數據和指標匯總見表
15-11。
-101
16、工程招投標
16.1概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第九號令,建設項目可行性
研究報告需增加招標內容,並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與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同送交項目審批部門審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規定,在我國境內進行下列工
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有關的重要
設備、材料的採購,必須進行招標:
(1)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係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
目;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或者國家融資的項目;
(3)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
16.2發包方式
招標的工作範圍即指招標文件中約定承包方完成的工作內容,工作內
容可以由一個承包方完成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施工、試運行等全
部工程內容,也可以由不同的承包方完成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工程內容。前
者稱為工程項目的建設內容總承包,簡稱總承包;後者稱為單項工程內容
承包。
本項目建議採取單項工作內容發包,具體分包方式可考慮採取以下方
式:
項目的勘察、設計和監理:考慮到這些工作的專業性很強,應分別發
包,即分為三個包進行招標。
工程施工:考慮到土建施工與設備安裝施工需要穿插進行,建議合併
-102
為一個包進行招標,以免土建承包商與安裝承包商相互推卸責任,影響工
程進度和工程質量。程進度和工程質量。
設備採購:因採購的設備種類較多,技術性專業性強,建議委託專業
設計公司按照收取固定管理費率模式協同業主進行設備招標。
16.3招標組織形式
招標的組織形式有自行招標和委託招標兩種形式。招標人具有編制招
標文件和組織評標的能力,可以自行辦理招標事宜;凡不具備條件的業主
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建設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辦理招標事宜。本項目的
業主將按招標規定進行招標,並按照《工程建設項目自行招標試行辦法》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令第
5號)的規定向項目審批部門送報書面材料。
16.4招標方式
招標方式分為公開招標、邀請招標。
(1)公開招標
公開招標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
組織投標,由投標人按照法定程序,在公開出版物上發布或者以其他方式
發布招標公告,所有符合條件的承包商都可以平等的參加投標競爭,招標
人從中擇優選擇中標者。公開招標又稱無限競爭性招標,是指招標單位通
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發布招標公告,凡具備相應資質,符合投
標條件的單位不受地域和行業限制均可以申請投標。
(2)邀請招標
邀請招標是指招標人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
組織投標,接到投標邀請書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才能參加投標,其他潛在
的投標人則被排除在投標競爭之外。邀請招標亦稱有限競爭性招標,是指
-103
業主向預先選擇的若干家具備相應資質、符合投標條件的單位發出邀請
函,將招標工程的情況、工程範圍和實施條件等作出簡要說明,被邀請單
位同意參加投標後,從招標單位獲取招標文件,並按規定要求進行投標報
價。
函,將招標工程的情況、工程範圍和實施條件等作出簡要說明,被邀請單
位同意參加投標後,從招標單位獲取招標文件,並按規定要求進行投標報
價。
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均要通過招標、開標、評標、決標程序,優選實
施單位,然後籤定承包合同,而議標則不設開標、評標程序,招標單位與
投標單位分別進行協商,與某一投標單位達成一致即可籤定合同。此外,
前兩種招標方式規定,投標截止日期後投標單位不得對所投標書再作實質
性的修改,而議標儘管也要求投標單位遞交投標書和報價,但在協商談判
過程中允許雙方就合同條件、合同價格、付款方式、材料供應條件等諸多
內容討論修改,對此沒有任何限制。
本工程建議採用單項工程內容發包方式,針對不同的單項工程應採取
不同的招標方式。具體說明如下:
勘察設計、監理:由於本次工程的專業性較強,尤其是設計與監理需
要有專門的技術能力才能圓滿的完成工作,因此,這部分工程建議採用邀
請招標或直接委託方式。
建築及安裝工程、重要材料:可以在委託的專業管理承包公司的協助
下進行公開招標。
設備:由於設備供應商較多,業主為了能取得有競爭力性價比高的合
同,該部分工程建議通過專業管理公司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
-104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