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態工藝及深冷處理TiZr基非晶複合材料的研究

2020-11-02 特鑄雜誌

大塊非晶合金(BMGs)中原子無序排列,不存在位錯、空位、晶界等缺陷,因此具有高強度、高硬度、大的彈性模量、耐腐蝕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但無序排列的原子結構限制了原子間的滑移,一旦剪切帶萌生,便迅速擴展,導致單相BMGs往往以脆性斷裂的方式破壞,大大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應用。

目前,對於BMGs的改性主要集中在以內生法或外加法製備含有晶體相增韌的非晶複合材料(BMGCs)。

其中,非晶複合材料(BMGCs)不僅具有非晶合金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能,而且通過引入強韌的第二相,能夠阻止單一剪切帶的快速擴展,誘發多重剪切帶,改善了非晶合金的脆性。但是,BMGCs尺寸小、形狀簡單的難題仍然制約著應用。

金屬在凝固過程中具有剪切變稀的流變特徵,半固態鑄造技術利用壓力代替傳統鑄造的重力使高黏度金屬液迅速填充型腔。填充時無湍流,不易捲入空氣,並保持了金屬漿液中球形的球形晶粒,因此,克服了傳統鑄造的氣孔、疏鬆、枝晶無法消除等缺陷,使材料力學性能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目前,學術界及相關企業關於各種工藝參數對半固態製備非枝晶合金及其形成機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將半固態工藝、深冷處理結合在一起製備TiZr非晶複合材料的研究現有報導。

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上南昌大學楊湘傑教授、全國半固態材料加工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將帶來「深冷及半固態工藝對TiZr基非晶複合材料微觀組織及力學性能的影響」的報告。該報告將闡述「塊體非晶合金(BMGs)具有很高的斷裂強度,但是BMG在承力時,高度的局部剪切行為使BMG在沒有明顯宏觀塑性的情況下會直接斷裂。這嚴重限制了BMG在工程材料領域的應用,因此提升BMG塑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工程應用價值。本報告主要研究深冷處理及半固態處理對TiZr基非晶複合材料微觀組織及性能的影響。研究發現,深冷處理的影響效果不明顯,力學性能及熱性能幾乎沒有變化;半固態處理工藝不會改變Zr54.0Ti13.2Nb4.8Cu7.8Ni6.2Be14.0合金材料的相結構,但微觀組織形貌由樹枝晶變為球晶。材料的韌性相體積分數和宏觀塑性提升,微觀硬度降低。其中體積分數和宏觀塑性分別提升84%和152%,晶體相硬度降低56%,非晶基底相硬度降低48%」。


大咖簡介

楊湘傑,男,1960年出生,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南昌大學共青學院院長,專業是機械設計及理論 材料加工工程。國際合金與複合材料半固態加工學術會議委員會委員、原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半固態材料加工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西省高性能精確成形重點實驗室主任。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才,省高校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鑄造學會理事長。

研究方向:鋁、鎂、銅、鈦合金及半固態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研發,研究過冷熔體中球晶生成機理,材料半固態精密成形與裝備,材料表面防腐與保護,CAD/CAE與智能加工,流體輸送理論與優化。


課題組或部門研究成果簡介

主持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50餘篇),成果獲江西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


2020年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


會議簡介

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將於2020年11月18~21日在江蘇無錫·瑞廷西郊酒店召開。本屆年會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中國兵工學會材料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雜誌社(武漢)共同主辦,由蘇州三基鑄造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和德輕量化成型有限公司、洛臣化工(蘇州)有限公司、珠海潤星泰電器有限公司、壓鑄周刊、重慶市鑄造行業協會等協辦。此外,會議還得到了中鑄科技、FSC跨國鑄造採購平臺、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網、鑄造產業網、亞洲汽車底盤系統產業聯盟、中國壓鑄網、DeburringTec去毛刺&表面精加工技術展覽會、中國鑄造界、鑄造快訊等眾多媒體夥伴的支持!從2001年開始,近20年,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已經召開了九屆,共有近4000代表參與會議,1500篇論文,對推動學術、技術交流,推動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成形技術的產業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年回報名通道已正式開啟,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會!


參會費用

(1)會務費 正式代表 2200元/人,11月13日前交費2000元/人,學生代表1800元/人(憑學生證,在職除外),優秀論文疊加優惠。


匯款帳號:《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雜誌社(武漢),3202002809000074976,工商銀行中山大道支行】


(2)住宿費①高級大床房:380元/(間·天)(含早餐);②高級雙床房:380元/(間·天)(含早餐)。


報 名 通 道


1. 在線註冊(推薦)

請掃描在線報名小程序,填寫註冊資料


2. 回執表填寫

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回執附件。附件填寫完成後請發至郵件 tzzz@special-cast.com

相關焦點

  • 擠壓鑄造工藝製備中低體積分數鋁基複合材料研究
    鋁基複合材料具有強度高和質量輕的優點,在汽車、航空航天及軍事領域的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增強相在鋁基複合材料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傳統的鋁基複合材料通常採用陶瓷顆粒作為增強相,但增強效果有限。石墨烯是一種具有優異力學性能的單原子層材料,其拉伸強度高達130GPa,楊氏模量達1TPa,在常溫下的載流子遷移率約為15000cm2/(V•s)。
  • 【學術論文】金屬材料深冷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摘 要:深冷處理作為一種有效提高材料性能的工藝,其研究已經從黑色金屬領域走向有色金屬。綜合現有文獻,總結了金屬材料及其合金深冷處理的研究進展,簡述了深冷處理技術的工藝和機理,並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提出了一些展望。
  • 《熱加工工藝》王永善工作:無毒無貴重元素Ti基和Ti-Cu基大塊非晶合金的研究進展
    與同組分的金屬晶體材料相比,非晶合金具有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的力學性能。另外,非晶合金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蝕、生物相容性以及軟磁性能等。正是由於具有這些優異的性能,非晶合金在航空、航天、機械、電子等眾多領域中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玻璃形成能力較高的Ti基或Ti-Cu基非晶合金中普遍的含有有毒元素Be或貴金屬元素Pd,這類非晶合金在工業應用中也相應地受到了限制。
  • 深冷處理工藝對熱處理產品性能的影響
    而未進行深冷處理的刀剪產品, 翻新後壽命會顯著降低。深冷處理不僅應用於刀剪產品,而且能應用於製作刀剪產品的模具 上,同樣可以使模具壽命顯著提高。並且使晶格內部應力增加,嚴重影響到 金屬性能,深冷處理一般能使殘餘奧氏體降低到 2 %以下,消除殘餘奧氏體的影響。
  • 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但是,增強纖維僅僅是高性能複合材料的關鍵原材料之一,要實現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綜合性能的全面提升,還需要從複合材料界面、樹脂基體、複合材料製備工藝等多方面開展系統研究。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開始了雙馬來醯亞胺樹脂基複合材料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以5405和QY8911為代表的第一代韌性雙馬來醯亞胺T300級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和以5429,5428和QY9511,QY9611為代表的第二代韌性雙馬來醯亞胺高強型碳纖維(T300級和T700級)複合材料體系,也成功開發了第三代韌性水平的AC631高韌性雙馬來醯亞胺樹脂高強中模碳纖維複合材料,AC631/CCF800H
  • 汙泥處理新發現!中科院教授研發出新型綠色水泥基複合材料
    近期,中科院的教授們研製出一種新型綠色水泥基複合材料雖然汙泥在市政汙泥處理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利用成型汙泥生物炭(SB)產品卻極具挑戰性。此次研究開發了一種新穎、可持續的方法,將汙泥生物炭的衍生生物炭納入水泥基複合材料中,為此類廢物的回收提供一種經濟、高效的方法。
  • 戰略研究丨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通過合理的設計,金屬基複合材料可以發揮出增強體和基體各自的性能優勢,獲得「合金」材料所不具備的特殊性能,如比強度、比剛度、低膨脹、高導熱、耐高溫等,但在塑性等指標方面有所損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1963年首次研發了金屬基複合材料。界面反應控制、製備工藝是金屬基複合材料的關鍵技術。新一代裝備技術的提升,對基礎材料的性能要求愈加苛刻。
  • 鋯基非晶合金在不同鑄型中的流動形為與形成能力
    正因如此,塊體非晶合金的零件成形製備技術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目前,非晶合金的成形技術主要包括鑄造、熱塑性成形、粉末燒結和增材製造等。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上燕山大學馬明臻教授將帶來「鋯基非晶合金在不同鑄型中的流動形為與形成能力」的報告。
  • 航空發動機用理想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該工藝的優點是製備過程中纖維損傷較小,製備的陶瓷基體純度高、晶型完整,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較高,但是製備工藝較為複雜、成本高、周期長、製備的複合材料孔隙率高。聚合物浸漬裂解法聚合物浸漬裂解法以聚合物液相先驅體(或溶液)為浸漬劑,通過多循環交聯固化、高溫裂解,獲得緻密化的複合材料。該工藝的優點是處理溫度低,近淨成型,能夠製備複雜大尺寸構件,其缺點是陶瓷收率低、製造周期長、材料孔隙率高。
  • 【行業資訊】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但是,增強纖維僅僅是高性能複合材料的關鍵原材料之一,要實現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綜合性能的全面提升,還需要從複合材料界面、樹脂基體、複合材料製備工藝等多方面開展系統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與高強中模碳纖維匹配的液體成型環氧樹脂基體、定型劑和預定型織物研究,複合材料力學性能和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研究,具備了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液體成型複合材料穩定批量生產能力,形成了液體成型高強中模T800級複合材料技術體系。
  • 應用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促進電子變壓器的小型化探討
    由於它的性能優異,生產工藝簡單,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研究開發和應用的重點,不僅研製出用於電子工業的軟磁材料,而且還開發出其他用途的合金材料,如釺焊材料、催化劑、結構材料等。80年代未期,材料學者又在非晶化基礎上研製出納米晶軟磁合金材料,該材料具有更優異的軟磁性能。
  • 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最近,德國開姆尼斯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突破了能夠大規模生產的生物基複合材料的關鍵技術,使生物基複合材料作為玻纖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替代品又進一步。同時石化產品在自然環境中無法分解,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垃圾焚燒處理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填埋處理又會破壞土壤環境。如由塑料和高性能纖維製成的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輕量化結構設計,但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廢棄處理仍是全球性難題。
  • 【中國科學報】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國產化之路
    一個多月前,高分十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金屬基複合材料發揮了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太空飛行器對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輕量化就是其中一項指標,金屬基複合材料恰好符合需求。金屬所研究員馬宗義帶領團隊,致力於高性能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研究,近5年來,為遙感、風雲、高分、嫦娥、北鬥、東風、天宮、龍舟等十幾個關鍵型號,提供複合材料產品百餘批次、萬餘件。
  • HRL 實驗室發表陶瓷基複合材料3D列印新工藝
    HRL 確定了最耐用的陶瓷基複合材料處理範圍。圖為HRL 3D列印的陶瓷複合材料噴嘴。目前已有陶瓷基增強材料,最著名的例子是使用長陶瓷纖維增強材料的陶瓷基複合材料(CMC),例如碳化矽/碳化矽(SiC / SiC),其韌性達到>30 MPa m1/2。傳統上,這些陶瓷基複合材料是由經過多次陶瓷前驅體聚合物浸潤和熱解步驟的剛性纖維預成型件製成的。
  • 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型工藝優缺點簡析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成型技術有著幾十年的經驗,較為常見的有熱壓罐成型、拉擠成型、纏繞成型等,這些傳統成型工藝成熟度高、應用廣泛,本文博實碳纖維帶大家對它們做個簡單的了解。一、熱壓罐成型熱壓罐成型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碳纖維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成型工藝,其成型原理是利用熱壓罐內的高溫壓縮氣體對鋪放好的預浸料進行加熱及加壓處理,將產品固化成型。
  • 非晶及納米晶--崛起中的高端製造核心材料
    這種非晶合金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由於它的性能優異,從 80 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非晶合金種類繁多,從組成材料來看,可分為 Pd 基(鈀基)、Mg 基(鎂基)、稀土基、Ti 基(鈦基)、Fe 基(鐵基)、Cu 基(銅基)、Ni 基(鎳基)、Zr 基(鋯基)、Al 基(鋁基)等多種非晶合金體系。從形態來看,非晶合金可以分為塊狀非晶(厚度>1mm)、非晶板帶材、非晶絲、非晶粉末、非晶鍍層等。再詳細劃分來看,僅從力學性能看,塊狀非晶又包含至少三種不同類型:1.
  • 樹脂基結構/透波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一類是不對稱結構的雙酚B型、雙酚E型氰酸酯,此類結構氰酸酯的突出特點是常溫下為低黏度液態樹脂(η<400mPa.s),適於室溫樹脂傳遞模塑(RTM)成型工藝,也可以作為其他結晶型氰酸酯的改性劑。第二類是耐高溫酚醛型氰酸酯(PT),隨分子量不同呈現液態、半固態等物理狀態,可根據工藝需要設計合成;固化後樹脂Tg可達350℃以上。瑞士洛桑高性能材料公司(Lonza Inc.
  • 非晶合金帥呆了!用它做穿甲彈威力不輸「準核武器」貧鈾彈
    而在軍事上,很多國家正在研究將非晶和金作為彈芯材料,製造穿甲彈等破甲武器,替代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貧鈾彈。  那麼,非晶合金究竟有啥特別之處?用它做成的穿甲彈又是怎樣的存在?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下。
  • 商務部:對日美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反傾銷調查
    中國證券網訊 11月18日從商務部獲悉,商務部於2015年9月25日收到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國內鐵基非晶合金帶材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決定自2015年11月18日起對原產於日本和美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 中國初裁美日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在華傾銷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石巖)中國商務部18日發布公告,稱原產於日本和美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在華存在傾銷,將對其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當日公布的反傾銷調查初裁決定顯示,原產於美日兩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決定對該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初裁決定,進口經營者在進口上述來源的該產品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其中,涉案日本公司保證金比率為25.9%,美國公司保證金比率則達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