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納米催化劑能在可見光下快速分解水

2020-12-06 人民網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16日(北京時間)報導,中美科學家攜手,以氧化鈷納米粒子為催化劑,首次採用可見光,快速地將水分解成了氫氣和氧氣,簡單快捷且能源轉化效率較高。相關研究發表在周日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絡版上。

  該研究領導者、美國休斯敦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學院副教授包季明(音譯)表示,儘管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但新研究發現了氧化鈷這種新的光催化劑,並證明納米技術在改變物質屬性方面的潛力。來自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中國科學院、四川大學、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也參與了這項研究。

  包季明說,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光催化劑進行水分離實驗。新實驗是科學家們首次使用氧化鈷,並首次在可見光下將中性水分解,能源轉化效率也很高,而且不需要其他催化劑。

  他們使用飛秒雷射燒蝕法和機械球磨法這兩種方式來準備納米粒子,兩種方式得到的納米粒子在實驗中的表現一樣好。他們也使用了各種不同的光源——從雷射到模擬太陽光來進行實驗,並認為使用自然太陽光,實驗結果也會一樣好。

  包季明說,一旦將納米粒子添加到反應中並使用光線照射,水幾乎立刻就會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得到的氫氣的體積為氧氣的2倍,與水(H2O)中氫氧的組成比一樣。

  這項有望為人們提供可再生燃料的研究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包季明指出,最新實驗中,太陽光—氫的轉化效率約為5%,而轉化效率達到10%左右才適合進行商業化生產。

  而且,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決,包括降低成本並延長氧化鈷納米粒子的壽命等。科學家們發現,在大約經過一小時反應後,氧化鈷基本上就失去了活性。他們將繼續解答一些關鍵問題,進一步釐清氧化鈷的化學和電學屬性。

  總編輯圈點

  40年前,光催化劑開始走進科學家的視野——以「光」作為條件,讓催化反應有了隨時隨地發生、走向千家萬戶的可能。事實也的確如此——家裡搞過裝修、買過建材的人對商家大肆宣傳的「光觸媒技術」一定不會陌生。新研究把催化條件設定在了幾乎無處不在的「可見光」,並瞄準了能源製備,「野心」不小。一旦實現,勢必會對目前的能源結構帶來顛覆性變革。不過,如果一味將水視作可再生能源,相關應用又不加限制的話,此類技術給人類和地球帶來的興許不是福音。

相關焦點

  • 光催化劑可快速分解水 或創造新可再生能源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來自休斯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利用陽光從水中快速產生氫的催化劑,這可能會創造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12月15日報導。他們在研究中使用氧化鈷納米粒子把水分解成氫和氧。該研究論文當天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站上。
  • 新型納米材料可在陽光下分解水以獲得氫氣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由金屬氧化物納米片和吸光分子構建的混合材料,用於在陽光下分解水分子以獲得氫氣(H2)。由於H2可以作為無碳燃料使用,該研究為清潔能源的生成提供了相關的啟示。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
  • 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新型催化劑,讓陽光分解水更高效
    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新型催化劑,讓陽光分解水更高效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有效催化人工模擬天然光合作用的關鍵步驟——利用陽光分解水,有望提高氫氣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 日本設計出陽光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劑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有效催化人工模擬天然光合作用的關鍵步驟——利用陽光分解水,有望提高氫氣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低成本生產氫氣是實現「氫經濟」的基礎。理想方案之一是模擬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藉助陽光分解水。
  • 澳洲高校研發更便宜催化劑 可快速分解水制氫供氫動力汽車使用
    現在,澳大利亞高效研發了一種鎳鐵催化劑,能夠快速制氫。蓋世汽車訊據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領導的一個科學家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更便宜、更可持續的方法以製造氫氣,為氫動力汽車提供動力。至今為止,人們普遍認為「水分解」過程中的標準催化劑是貴金屬釕、鉑和銥,而現在地球上儲量豐富的鐵和鎳將能夠取代此類貴金屬。新南威爾斯大學化學系教授Chuan Zhao表示,在水分解的過程中,兩個電極將對水施加電荷,讓氫氣從水(水由氫與氧構成)中分離出來,成為燃料電池的能量來源。
  • ...雙功能電催化劑、自組裝金屬聚合物、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片
    最近,LDH納米片已被證明對於使用水作為還原劑將N2光催化還原為NH3非常有效。在此,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張鐵銳課題組證明了,用NaOH水溶液對ZnCr-LDH、ZnAl-LDH和NiAl-LDH納米片進行簡單的預處理可以大大提高納米片中氧空位的濃度和低配位金屬中心,從而顯著增強了它們的光催化活性——在紫外線-可見光下將N2還原為NH3(無需添加犧牲劑或助催化劑)。
  • 導電MOFs納米片——一種能夠在可見光下高效、高選擇性光催化還原CO2的助催化劑
    與此同時,由於CO2是一種直線型非極性氣體,將其活化需要很高的勢壘且還原過程中會存在眾多副反應,因此如何實現在可見光激發下,高效高選擇性的轉化CO2成為了該領域中熱門課題。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是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團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形成的具有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
  • 高嶺土複合光催化劑的製備及最新研究進展
    (2)機械力化學法  機械力化學法是指利用機械能誘發化學反應從而誘導材料的組織、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以製備新材料或對材料進行改性處理的一種方法。  王旭明等以三乙醇胺為分散劑,將TiO2漿體與高嶺土懸浮液進行混合溼磨。超細粉體界面間發生粘接附著、範德華吸附或晶界重組等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界面結合良好的複合粒子。
  • 雙金屬分解水制氫催化劑:Ti3C2 MXene+1T-WS2
    而利用太陽能通過半導體光催化分解水產生氫氣(H2)被認為是解決上述問題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在各種半導體光催化劑中,TiO2因活性高、反應條件溫和、反應過程無毒無害、製備成本低、可循環使用、適用性廣泛等優點,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半導體光催化劑。然而,由於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複合使得TiO2的應用受到限制,因此大量的工作(如表面修飾、助催化劑負載和異質結構建)致力於促進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分離。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1980年,日本信州大學超材料研究計劃教授、東京大學教授堂免一成 (Kazunari Domen)發表了第一篇用鈦酸鍶(SrTiO3)來催化光分解水、產生氫氣的論文。當然,太陽光中強度最高的部分是可見光,並非紫外線。鈦酸鍶因此很難真正進入大規模應用。不過,作為一種模型,堂免一成團隊的結果令人鼓舞,提出的改進效率設計也可能適用於可見光光催化劑。光催化劑改進氫燃料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它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有水。把這個反應逆轉過來,就是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其中,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是典型的人工模擬光合作用,在過去近半個世紀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然而,以甲醇等生物質衍生物作為犧牲試劑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反應不僅包含C-H鍵活化,還包含了水解離過程,兩者反應活化能都很高且需依賴不同的活性位,加之制氫過程會產生少量有毒的CO氣體,從而導致目前廣泛使用的含Pt助催化劑的制氫體系普遍存在催化劑成本居高不下、催化活性不佳以及穩定性較差的痛點問題。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清潔能源「點金石」:高效光解水催化劑問世
    倘若有一種神奇的催化劑,能夠只依靠太陽光完全分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那麼人類也許可以永遠擺脫能源危機的陰影。而如今,休斯頓大學包吉明教授的團隊又朝著目標前進了一大步——他們發現氧化鈷納米晶可以高效催化水在太陽光下的分解反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本周的《自然-納米技術》上。催化光解水是一項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被廣泛關注的領域。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李燦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他們的研究就是把光催化劑做成納米顆粒分散到水裡,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解就可產生氫氣和氧氣。不過,據記者了解,這種制氫方式目前要想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仍然面臨挑戰。創建大規模工業應用之路「氫農場」體系的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超過1.8%,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分解水體系太陽能制氫效率的最高值(此前最高紀錄是1.1%)。這是否意味著該項技術已趨向成熟,很快就可以推廣?
  • 樸玲鈺Nano Today: 水來做催化劑
    近年來,雖然有文獻報導水可以作為甲酸分解的催化劑,但主要是圍繞理論計算和分子層面的熱催化反應開展的初步探究,無法確證水在真實光催化甲酸分解過程中的作用。近日,納米科技領域知名刊物《Nano Today》上刊發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團隊在水作為助催化劑用於光催化分解甲酸的研究成果,論文題為「Water as a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from formic acid」。
  • P摻雜g-C3N4納米片的功能自組裝及其高效穩定可見光催化制氫
    均勻分布的廉價、穩定且高電子遷移率的n-型金屬氧化物能夠對g-C3N4產生的光生電子進行快速提取和傳輸,在低Pt/無Pt負載情況下實現高效穩定分解水制氫。背景介紹近年來,氫能利用技術(如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不斷成熟加大了氫能的需求量,發展高效清潔的制氫技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共識。
  • 美國科學家研發技術定期重組催化劑 可提高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為了大量生產氫氣,有些科學家正在研究水分解(將水分解成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從而產生氫燃料和可供呼吸使用的氧氣。 據外媒報導,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理學院(Virginia Tech College of Science)的研究人員正專注於能量存儲和能量轉換研究,解決了電化學水分解工藝的一個基本障礙。
  • 北京大學利用MOF納米陣列模板構建高效全電解水催化劑獲進展
    電化學分解水被認為是一項最有希望應用於大規模產氫的技術,但它需要研發高效的電催化劑,以應對由陰極氫析出反應(HER)和陽極氧析出反應(OER)的緩慢動力學引起的高過電勢。最近,北京大學齊利民課題組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納米陣列作為模板,通過原位轉化製備得到具有獨特結構的釕-鈷氧化物((Ru-Co)Ox)中空納米片陣列,並將其作為雙功能催化劑應用於高效的鹼性全電解水(圖1)。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