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號》評測:彗星來的那一夜+恐怖遊輪,略顯平庸的小眾科幻

2020-12-05 凌宇晨

前言

《Observation》中譯《觀測號》,是一款科幻恐怖遊戲,玩法以解謎為主。玩家將通過國際空間站的人工智慧山姆,輔助女主艾瑪進行各項太空人作業,一步步揭開破損空間站的原因和任務的真相。劇情一言以蔽之,《彗星來的那一夜》+《恐怖遊輪》,只不過舞臺換在了太空站。腦洞十足卻不乏平庸的劇情,以及匆匆收尾毫無邏輯的結局,實在難以讓玩家滿意,總體質量一般。

恐怖?懸疑?+解密?

雖說是一款恐怖遊戲,但通關後發現離能達到「恐怖」標籤的及格標準也還差點。從第一次「第三類接觸」,玩家通過飛球的視角第一次觀察到,或許可以稱得上是更高文明造物的深黑規整正六邊形——混雜的噪聲,輕微的抖動,以及孤零太空站黑暗中閃爍的儀錶盤燈,帶有詭異符號的指示——仿佛來自深淵的呼喚,確實有種不可名狀的恐怖氛圍。啥?你說克蘇魯?打住,別克蘇魯了,八竿子打不著。自此,遊戲嚇人手段黔驢技窮,後面無非重複幾次同樣的過程,硬加上劇情來看勉強算個懸疑吧。

懸疑的自然就是從開頭就開始吊玩家胃口的問題:發生了什麼?女主艾瑪昏迷中醒來,空間站功能壞了大半,同事基本 gg ,開窗一看媽哦都到土星了。艾瑪和人工智障薩姆兩兩相覷,都一臉懵逼。於是一半為真相一半為求生,艾瑪開始了空間站的修復工作並收集錄音記錄等線索,尋找真相。其實仔細想想,無外乎兩種原因:

1. 超自然的力量

2. 內鬼

相信大多玩家玩到大概一半就有了答案,這裡就不劇透可以五十字概括的遊戲的貧瘠劇情了。要說劇情能自圓其說那便是差強人意了,不過這結局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形態升階?意識融合?整了半天的多維宇宙結尾就這?

遊戲的玩法主要以小遊戲為主,通過劇情串起來。遊戲類型,互動電影談不上了,有點 jrpg 的味道,一直做任務推劇情。如果劇情長一點還好,這麼短加一堆小遊戲,好好的劇情弄得七零八落,確實很影響整體體驗。

遊戲最大弊病

此外,遊戲指引做得非常差,你可以看作是為了更加真實的體驗而犧牲了大量的遊戲性。遊戲裡大部分時間都是操作飛球和攝像頭,可以說相當於人工智慧山姆的「眼睛」,通過它可以觀察,找東西,然後互動來完成任務目標。攝像頭還好,上下左右調整焦距輕鬆操作;讓人想死的就是這飛球操作了,別說 3d 眩暈了,這都整到 6d 眩暈了——前後左右移動 3 方位,視角轉動 3 方位。尋找艙室地圖上沒有標記,需要玩家手動操作找路,加上部分任務指示曖昧不清,難度陡升。手柄操作會比鍵鼠更好一些,但還是難以消除一種無引力狀態下沒有基準的不適感。如果不是對這種尋路玩法輕車熟路的話,操作飛球找路過程就會輕鬆剝奪玩家的遊戲樂趣。

總結

遊戲中的太空站不乏真實感,屏幕上的各種 UI,鏡頭的波動和模糊效果較為真實的再現物理儀器,漫步在太空站內透過精細的建模能很好的體驗太空站的環境;但另一方面,為了真實感又犧牲了大量的遊戲性,如複雜的尋路和各種解密小遊戲,劇情割裂降低了遊戲的樂趣。劇情上雖不苛求有電影太空漫遊那種驚豔之感,但該作無法自圓其說的故事結局一定程度的體現了作者的黔驢技窮。整體而言,這是一部不太值的太空科幻懸疑遊戲。

為你帶來最直接的遊戲體驗,入手與否不再猶豫。原創不易,喜歡的話可點讚關注支持()

相關焦點

  • 《彗星來的那一夜》小成本的懸疑科幻燒腦神作
    《彗星來的那一夜》原片名是《coherence》直譯就是相干性。相干性經典物理中最簡單的定義就是:這是一種讓兩列波產生幹涉的性質。這個定義比中文譯名逼格高很多,也更能表達影片中所發生一切的本質。平行空間的題材並不新鮮,年份早於此片的《蝴蝶效應》《穆赫蘭道》《恐怖遊輪》等都是此類型片中的翹楚。本片在敘事和人物刻畫上都比較隨意,不同於有些一本正經的硬科幻作品,這樣的隨意反而不會束縛觀眾的想像力。平行宇宙這種已經快脫離純科學範疇的概念,更是讓觀眾有極大的遐想空間和代入感。
  • 彗星來的那一夜, 降臨及湮滅三部經典科幻片.
    一,《彗星來的那一夜》:顛覆世界觀的一部神劇。
  • 彗星來的那一夜,降臨及湮滅三部經典科幻片
    一,《彗星來的那一夜》:顛覆世界觀的一部神劇。《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恐怖遊輪》=融合了科幻、懸疑、驚悚各要素。《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一):你並不能退相干到更美好的世界。(黑暗不在頭頂,而在心中)《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二):我心即是宇宙。(認識你自己)《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上帝就是你自己=其實就是很多的可能都存在的世界,看你如何選擇自己。
  • 豆瓣高分懸疑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你真的看懂了嗎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從八個朋友的餐會開始,在一場大停電之後,所有的人際關係、甚至世界秩序都有了驚人的改變,融合科幻、懸疑及室內心理劇等各種類型元素。所以,最後我選擇了,留在那一個看似最好的版本,不惜幹掉另一個「我」。
  • 經典小成本優質燒腦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看過《恐怖遊輪》的各位朋友,一定會被《恐怖遊輪》電影中所蘊藏的各種精密燒腦的邏輯和思考,還有女主角的精湛演技所迷倒,不停為之稱讚叫好。《恐怖遊輪》是一部腦洞極其大,整部電影細節豐富,埋藏的線索也能融會貫通,那麼這部《彗星來的那一夜》,不得不說與《恐怖遊輪》一樣設計精巧,甚至在邏輯思考上,更勝一籌。《彗星來的那一夜》用很低的成本,簡單的電影鏡頭,還有簡單的故事架構,卻是在邏輯上埋下了更多細膩的伏筆,一部引起人們內心對平行空間,這個概念思考的科幻懸疑作品。
  • 一部低成本的燒腦劇情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總概《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nrence)據說這部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電影,只用了五個晚上在同一個場景拍攝,是一部低成本的燒腦劇情電影。於2013年美國奇幻電影節首映,而後獲得奇幻電影節黑鬱金香獎並且攬獲數個最佳劇本和最佳影片。
  • 科幻懸疑燒腦電影推薦:《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集合了科幻和懸疑兩大元素,看完回味無窮,會情不自禁向親朋好友們推薦。《彗星來的那一夜》原名叫「Coherence」,直譯就是「相干性」,在本片中指的是平行時空之間相互產生了幹涉,直譯名雖然不如「彗星來的那一夜」好聽,但其實更直接點名了本片的主題。
  • 《彗星來的那一夜》:年度最佳燒腦時空片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
  • 相干性——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又名《相干性》。小成本科幻片。科幻的內核是量子物理現象的其中一種解釋:平行宇宙。     從量子層面說,某個事件,或說變量,在沒有被測量之前,是各種可能性的疊加,量子既在這兒又在那兒,所以有了著名的「薛丁格的貓」,在你沒有打開門觀察它之前,它處於又死又活的疊加狀態,直到你觀察它時,才知道它是死是活。
  • 高分懸疑巨作《彗星來的那一夜》,影片的伏筆,你真的看懂了麼?
    「導讀:高分懸疑巨作《彗星來的那一夜》,影片的伏筆,你真的看懂了麼 」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文章!文/小林手記原創撰寫,轉載請註明!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部名叫《彗星來的那一夜》的高分懸疑驚悚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5分,僅次於2010上映的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禁閉島》,可以稱得上是懸疑驚悚電影中的經典作品了。
  • 《彗星來的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麼?
    八個朋友的聚會,因為那個夜晚遇到彗星天象,引發了一系列詭異的事情。彗星,被看作是太空的孤獨流浪者,它如幽靈般來去匆匆,看上去既詭異又神秘,因此自古以來,也被認為是「不祥之兆」。美國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場景基本上是在一幢房子裡,出場角色也只有八個人,但隨著一顆米勒彗星划過地球上空,這幢房子及周圍,這八個人物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一些奇怪的變化。
  • 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頓令人顛覆認知的晚餐
    今天,小編想為你們推薦一部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靠對白撐起的劇情,卻極度燒腦,細節扣的好強,值得反覆回味,是一部值得反覆揣摩反覆觀看思考的好電影。影片的主題是關於你和你自己,或者說和另一個可能存在的你之間的衝突和鬥爭。同是,這部片子使用了量子力學的多重宇宙詮釋的設定,將多個平行世界集中在一棟房子處發生相干。
  • 《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 考驗你智商的時刻來了
    《彗星來的那一夜》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大:有些人愛不釋手,為了理清劇情脈絡,二刷三刷甚至五刷;而有些人則直言無法接受這種題材
  • 《彗星來的那一夜》:當看到另一個自己時,你會怎麼做?
    《彗星來的那一夜》這是一部低成本的小眾電影,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是一部講訴平行時空發生錯亂後故事。本片也榮獲2014年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黑鬱金香獎。其實這部電影講的是平行時空,在女主開車去聚會的路上,這個平行時空就開始交叉,所以後來房子裡面出現了無數個他們,他們就開始用桌球,螢光燈來標記。其中比較驚險的是女主以為只要殺掉另一個自己,就能回到原來的世界,然後就出現女主不停的殺自己,到了第二天,平行時空結束,可能所有人都回到了不該屬於自己的世界,就比如女主的世界就有兩個她自己。
  • 看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8.0分
    導演: 詹姆斯·沃德·布柯特編劇: 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 亞歷克斯·馬努吉安主演: 艾米麗·芭爾多尼 / 莫瑞·史特林 / 尼古拉斯·布蘭登(一個都不認識……)類型: 科幻 / 驚悚這個片子題材是平行時空,核心理論很有新意也十分複雜,算是科幻驚悚片吧。我是個完全沒學過高數、對統計學和量子力學一竅不通的人,對薛丁格的了解完全來自《生活大爆炸》,解釋起來真的壓力山大啊!反正,我試著說說吧,要是說不明白請大家包涵。總之電影本身是十分推薦的了。故事發生在彗星經過地球的那一晚。
  • 90%的文科生都看不懂的科幻懸疑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2013年,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長片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 《彗星來的那一夜》遇見另一個你
    感謝關注支持影片信息:中文名:彗星來的那一夜外文名:Coherence其它譯名:相干性、相干效應製片地區:美國製片成本:5萬美元導    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編    劇:詹姆斯·沃德·布柯特,Alex Manugian類    型:科幻、驚悚主    演: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
  • 《彗星來的那一夜》|願永遠保持真我
    在彗星來的那一夜,你選擇了最好的世界,卻湮沒最好的自己。在很多時候,當我身處一個情境之中,我的腦海會不自覺有一個念頭出現:這地方我好像來過,或者這個情景好像在什麼時候出現過。導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在其自編自導的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中幫我們實現了這個幻想。《彗星來的那一夜》原片名為《coherence》,這個詞在物理學中是一個現象,指的是「量子相干性」,這部電影就是對於這一現象的戲劇化詮釋。
  • 《彗星來的那一夜》:燒腦神作!讓人頭禿的平行宇宙
    《彗星來的那一夜》豆瓣評分8.5,它以極低的成本,靠對白和設定構建了一個非常硬核的故事,家庭DVD式搖晃拍攝的手法,正合適本片想要營造的氛圍。幾位許久未聚的好友在彗星來的那一夜重聚,手機的突然碎裂、言語中奇怪的細節都被熱鬧的歡鬧掩蓋。
  • 愛情科幻劇《彗星來的那一夜2》:身穿變魂穿,張雨劍又演霸總?
    由張雨劍、魯照華主演的愛情科幻劇《彗星來的那一夜2之藍洞之戀》7.12/昨日在芒果TV開播,首播夜便突破千萬播放量,這樣的成績相較於同期大多數劇而言也算是不小的成績了。第一部VS第二部:從娛樂圈到商業圈雖然這《彗星來的那一夜》一二部皆改編自木童心的網絡愛情科幻小說《不可能的世界》,都是屬於同類愛情科幻劇,但在設定及內容皆是大有不同,而這兩部劇也是兩個獨立的故事。故即使非原班人馬也不會讓人覺得違和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