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Observation》中譯《觀測號》,是一款科幻恐怖遊戲,玩法以解謎為主。玩家將通過國際空間站的人工智慧山姆,輔助女主艾瑪進行各項太空人作業,一步步揭開破損空間站的原因和任務的真相。劇情一言以蔽之,《彗星來的那一夜》+《恐怖遊輪》,只不過舞臺換在了太空站。腦洞十足卻不乏平庸的劇情,以及匆匆收尾毫無邏輯的結局,實在難以讓玩家滿意,總體質量一般。
恐怖?懸疑?+解密?
雖說是一款恐怖遊戲,但通關後發現離能達到「恐怖」標籤的及格標準也還差點。從第一次「第三類接觸」,玩家通過飛球的視角第一次觀察到,或許可以稱得上是更高文明造物的深黑規整正六邊形——混雜的噪聲,輕微的抖動,以及孤零太空站黑暗中閃爍的儀錶盤燈,帶有詭異符號的指示——仿佛來自深淵的呼喚,確實有種不可名狀的恐怖氛圍。啥?你說克蘇魯?打住,別克蘇魯了,八竿子打不著。自此,遊戲嚇人手段黔驢技窮,後面無非重複幾次同樣的過程,硬加上劇情來看勉強算個懸疑吧。
懸疑的自然就是從開頭就開始吊玩家胃口的問題:發生了什麼?女主艾瑪昏迷中醒來,空間站功能壞了大半,同事基本 gg ,開窗一看媽哦都到土星了。艾瑪和人工智障薩姆兩兩相覷,都一臉懵逼。於是一半為真相一半為求生,艾瑪開始了空間站的修復工作並收集錄音記錄等線索,尋找真相。其實仔細想想,無外乎兩種原因:
1. 超自然的力量
2. 內鬼
相信大多玩家玩到大概一半就有了答案,這裡就不劇透可以五十字概括的遊戲的貧瘠劇情了。要說劇情能自圓其說那便是差強人意了,不過這結局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形態升階?意識融合?整了半天的多維宇宙結尾就這?
遊戲的玩法主要以小遊戲為主,通過劇情串起來。遊戲類型,互動電影談不上了,有點 jrpg 的味道,一直做任務推劇情。如果劇情長一點還好,這麼短加一堆小遊戲,好好的劇情弄得七零八落,確實很影響整體體驗。
遊戲最大弊病
此外,遊戲指引做得非常差,你可以看作是為了更加真實的體驗而犧牲了大量的遊戲性。遊戲裡大部分時間都是操作飛球和攝像頭,可以說相當於人工智慧山姆的「眼睛」,通過它可以觀察,找東西,然後互動來完成任務目標。攝像頭還好,上下左右調整焦距輕鬆操作;讓人想死的就是這飛球操作了,別說 3d 眩暈了,這都整到 6d 眩暈了——前後左右移動 3 方位,視角轉動 3 方位。尋找艙室地圖上沒有標記,需要玩家手動操作找路,加上部分任務指示曖昧不清,難度陡升。手柄操作會比鍵鼠更好一些,但還是難以消除一種無引力狀態下沒有基準的不適感。如果不是對這種尋路玩法輕車熟路的話,操作飛球找路過程就會輕鬆剝奪玩家的遊戲樂趣。
總結
遊戲中的太空站不乏真實感,屏幕上的各種 UI,鏡頭的波動和模糊效果較為真實的再現物理儀器,漫步在太空站內透過精細的建模能很好的體驗太空站的環境;但另一方面,為了真實感又犧牲了大量的遊戲性,如複雜的尋路和各種解密小遊戲,劇情割裂降低了遊戲的樂趣。劇情上雖不苛求有電影太空漫遊那種驚豔之感,但該作無法自圓其說的故事結局一定程度的體現了作者的黔驢技窮。整體而言,這是一部不太值的太空科幻懸疑遊戲。
為你帶來最直接的遊戲體驗,入手與否不再猶豫。原創不易,喜歡的話可點讚關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