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4日),是安徒生的逝世紀念日,2020年,他已離開了我們145年,這位出生在丹麥菲英島的童話大王曾給予了全世界最美好的禮物:童話。
世界上有一些書是可以從小讀到老的,安徒生的作品就具有這種獨特魅力。每個人都會告別童年長大成人,但每個人心中也都會留下屬於他自己的安徒生童話。
從安徒生的第一篇童話發表,到今天每位小朋友手裡的故事書,一篇篇童話繪出的夢境,從安徒生的筆端開啟環遊,在每顆純真的童心中自由生長。安徒生逝世後的這些年裡,我們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懷念。
小的時候,我們都喜歡讀童話,童話具有強大且神奇的魔力,撫慰人心的力量,讀到就能感受到快樂和溫暖。
公主是美麗而尊貴的、王子是勇敢而正直的、騎士帶著劍去擊殺惡龍、仙子揮動翅膀施展魔法。在童話裡,儘管過程可能會很艱難,但是好人會得到好報,壞人會得到懲罰。
但是長大以後,我們發現,好像,世界不是這樣的。
公主可能邪惡而殘暴、王子可能狡猾而投機、善良的仙子變成了女巫、屠龍的騎士變成了惡龍。
我們開始帶著懷疑的眼光回看小時候的那些故事。在其中,最受到質疑的就是安徒生童話,有很多人說,不知道自己小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發現,安徒生童話也能算童話嗎?這麼殘忍的故事,小朋友讀真的沒問題嗎?
我想說,覺得安徒生沒有在講童話的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讀懂過安徒生。
「我的生平就是一段可愛的童話,快活而且充滿了意外之遇」,安徒生是這樣評價自己的一生的。
就像《海的女兒》一樣,安徒生的所有童話,都蘊含著成人世界的道理,「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說的其實就是他這樣的人。
安徒生的人生,像極了他童話故事裡那隻醜小鴨,從卑微中出發,執著於自己的天賦之路,最終一躍成為天鵝。
安徒生的母親,用他自己的話說:「有一顆充滿愛的心靈,對生活的世界卻一無所知」。所以家庭雖然窮困,安徒生卻不乏愛的滋養。
「每當散步回家,她都要帶回一大捧樺樹枝放在擦亮的爐子後面,還總是把帶葉的小樹枝插在屋梁的縫隙裡,用它們的生命來標記我們生命的生長。」安徒生的媽媽會把亞麻床單、窗簾漿洗得雪白,在廚房牆上掛滿各種小畫,如同一個小小的畫廊。
也許正是因為在這種家庭裡成長,安徒生從小便熱愛藝術,並相信自己具有藝術天賦。14歲那年,小安徒生收拾行囊,獨自前往哥本哈根闖蕩。
離家之前,安徒生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幾乎一個單詞也拼不對」。他嘗試過唱歌、跳舞和演戲,卻一一失敗。但即便被嘲弄、被辜負,安徒生還是不斷尋找著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終於,皇家劇院的經理科林注意到了他,在科林的幫助下,安徒生獲得了一筆國王獎學金,並專注於寫作。在30歲那年,安徒生發表了長篇小說《即興詩人》,這部小說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然而,時至今日,知道《即興詩人》講了什麼的並不多。因為在那一年,他還出版了一部童話集。相較於《即興詩人》,大家更熟悉的是那部童話集中收錄的四部作品——《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公主》《小意達的花兒》。
所幸,這四篇童話讓安徒生找到了人生方向。當時的安徒生在一封信裡提到,「我現在要開始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你要知道,我要爭取未來的一代。」
正如他的一位好友——物理學家奧斯忒所說,如果他的長篇小說能使他出名,那麼他的童話將使他不朽。
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其實能看到很多童話故事的影子,醜小鴨沒有放棄,它最後成為了白天鵝,見證了人性醜惡的拇指姑娘堅持善良和勇敢,最後她嫁給了和自己一樣的王子,柔弱的公主艾麗莎為了救出哥哥,默默織出了11件鎧甲。
他的人生並不幸運,也並不順利,這不妨礙他是一個溫柔、細膩的人,他性格矛盾而複雜,但他書寫人性、書寫在惡中掙扎而又發光的善。他告訴人們的永遠是:世界很殘酷,但要嚮往溫柔和堅強,告訴人們要相信,要相信,這就是他偉大的地方。
安徒生的童話,是一生可以讀兩次的童話。
一次在孩童時代,那個時候我們天真無邪,對世界無比好奇,對真善美無比相信,它構建了我們對世界的期待。
一次在成年時代,這個時候我們飽受現實的折磨,明白童話是虛構的,世界是殘酷的,但它依然給我們勇氣,它告訴我們,一定要把那些好的東西,堅持下去。
那些聽著安徒生童話入睡的夜晚,讓你擁有了多少甜美夢境。終會變成白天鵝的醜小鴨,渺小卻依舊追夢的豌豆公主,默默付出真愛的海的女兒…你還記得讓你受用最深的安徒生童話裡的奧秘嗎?如今你還會和孩子共讀安徒生童話嗎?說說童話集裡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