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歷史氣象恢弘 涼州文化豐富多彩
——《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果綜述
張國才
《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錄了2019年9月在武威舉行的「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提交的26篇論文。反映了隋唐時期武威是維繫隋唐王朝經營河西、西域的重要基地,同時,以涼州為核心的河西地區,也是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與重要貿易節點,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橋梁,中西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河西文化。
該論文集內容涵蓋隋唐時期的涼州與河西地區的考古、經濟、民族與多元文化,涼州的地位和影響,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等方面,體現了涼州文化研究的最新水平。既有宏觀的整體論述,又有具體的文獻考證,對積極推進涼州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提高涼州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意義重大。論文集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研究內容廣泛。基本涵蓋了隋唐時期涼州及河隴地區的各個發展階段,突出了武威在隋唐時期的重要地位和經濟、文化繁榮的面貌。二是研究視野廣闊。立足涼州,關注唐朝乃至絲綢之路的歷史發展全貌,將武威置身於隋唐與絲路文明發展的宏大背景之中,對涼州文化進行了多層次、系統性的解讀與論述。三是研究領域拓寬。展現了一些新材料、新觀點和新課題,且緊扣隋唐史研究的前沿領域,對隋唐時期河西的歷史和絲路文化等進行了多視角、跨學科的學術解讀。四是研究目的明確。切實踐行了學術研究服務國家治國理政、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責和使命擔當,為多方位挖掘武威歷史文化內涵,凝聚區域人文精神,提升地域文化品牌,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學術支撐。五是老中青三代結合。既體現出隋唐史研究的深厚底蘊,也體現出涼州歷史文化研究的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論文集學術觀點鮮明,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武威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涼州是河西重鎮,為歷代所重,唐朝尤甚。從敦煌文書中的許多記載看,涼州在唐代具有高出河西其他地區的政治和法律地位,成為漢唐時期我國西北地區除長安之外最大的城市和政治、軍事、商業、交通中心。二是武威的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安史之亂前的涼州,在隋唐一百多年的直接經營下,形成了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融合了多民族與多元文化的絲路大都會。三是武威是多民族融合的熔爐。涼州是中國古代多民族融合的熔爐,也是最著名的西域粟特胡人的聚居地。涼州文化對整個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有著重要意義。要以更寬廣的胸懷,跳出涼州說涼州,給涼州在中華文化發展中以更高的定位。
根據研究方向,這些論文大致可以分為四組。第一組是關於隋唐時期涼州重要地位的概觀性文章,既有對涼州及河西走廊的重要作用及貢獻的闡釋,又有對涼州文化特質的發掘;第二組是關於隋唐時期涼州多元民族文化的探討,展示了隋唐時期涼州作為絲綢之路重鎮的多元化意義;第三組是關於隋唐時期河西地區官府廢置等相關文章,進一步夠勾勒出河西地區行政建構的基本面貌;第四組是關於涼州及河隴地區宗教、祭祀、交通方面的內容。這些研究成果基本涵蓋了隋唐時期河西的各個發展階段,展示了河西歷史文化的繁榮與多元性。
張國才,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黨組書記、院長,甘肅省社科院武威分院院長(兼),副研究員。《涼州文化研究》雜誌主編。主編出版了《涼州文化概覽》《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武威》《涼州文化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涼州文化論叢》等學術專著,在《植物檢疫》《社科縱橫》《發展》等中文核心期刊、省級期刊雜誌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參與完成省級以上課題5項。
《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學研究中心、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編
中西書局出版社
2020年10月出版
ISBN:978-7-5475-1750-5
內容簡介
《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2019年「交流與融合:隋唐河西文化與絲路文明」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結,收錄了相關論文30餘篇。河西是絲綢之路的主幹道,是歐亞大陸交通的重要橋梁,尤其是在陸上絲綢之路高度繁榮之時,絲路上的商人和使節攜帶了大量的貨物、書籍、技術等往來,極大地促進了中外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也在隋唐時期的河西地區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整體面貌。論文集所收論文涉及隋唐時期的涼州與河西歷史,河西地區的考古、文物情況,涼州在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的地位,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以及武威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等內容。
文章目錄
致辭一 柳鵬
致辭二 田波
河西走廊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與貢獻簡論 李並成
法典、城居、西秦:敦煌文書涼州資料舉隅——兼評「白衣為主」祥瑞說 黃正建
遊牧與農耕交錯、東西與南北交通視野下的河西走廊——以隋及唐前期的涼州為例 孟彥弘
隋唐時期涼州文化特點研究 張頤洋
武威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初探 王守榮
西北生態變遷之見證——《鎮番遺事歷鑑》及其史料價值 潘春輝
銅奔馬的身份與位置 單繼剛
涼州胡睦伽陀的種族與唐初河西局勢 馮培紅
武威粟特康氏與涼州薩寶之職再探——以出土墓誌《康阿達墓志銘》為中心 張國才
涼州與長安之間——新見《唐故左羽林軍大將軍康太和墓誌》考釋 雷聞
涼州安氏粟特人在安史之亂中的政治傾向 李元輝
中古吐谷渾王族婚姻略考 陳麗萍
唐朝吐蕃統轄河西政教方略探析 程對山
唐代沙州升為都督府時間考定——以《唐會要》版本考察為中心 劉安志
唐代武威郡望小考 梁繼紅
隋唐涼州州鎮長官拾補 劉琴麗
《涼州府志備考》「隋朝職官」訂補 楊琴琴
唐代涼州縣官略考 劉婷
河西節度使楊休明補考 劉子凡
再論張議潮時期歸義軍與唐中央政府之關係 李軍
五代前夜:秦岐置州所見唐末「地緣政治」 張達志
唐乘恩涼州本《大乘百法論卷下》臆測 馬德
唐代驛路與券食之制 牛來穎
文武垂範:唐代武廟建設背後的政治權衡 王博
唐代涼州的賽神風俗兼王維入涼淺探——以王維的兩首詠涼詩為例 柴多茂
唐宣宗大中初年涇州復置佛寺問題探磧——以甘肅省涇川縣高峰寺《高公佛堂碣》為中心 黃樓
後記
作者工作或學習單位
來源:涼州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自駕武威■
在武威,走街串巷找美食■
春天裡的自駕遊,在武威是這樣的■
在春天裡踏青,遇見沙漠的詩意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原標題:《張國才:隋唐歷史氣象恢弘 涼州文化豐富多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