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ST段改變,有什麼臨床意義嗎?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2021-01-08 奕煦美食養生

心電圖ST段改變,有什麼臨床意義嗎?你的理解真的對?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ST段的改變是什麼?心電圖圖形是由好幾部分從而組成的,其中包括P、QRS、T、PR以及ST等。其中ST就是其中的一部分,ST段一般正常情況之下是和基線平行,不抬高當然也不壓低,長短也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當出現某些疾病的時候,ST段的改變。

其實在臨床的心電圖報告之中非常的常見,許多的人也都會拿著心電圖問醫生,這個ST段改變到底是什麼意思哪?

其實所謂的心電圖ST段,指的是QRS波群J點至T波開始之間的那一部分,ST段是心室復極的一個初始階段,心電圖ST段也改變包括ST段抬高、壓低、ST段縮短以及延長。

其實這樣說的太過專業了,因為心電圖本來就是專業人士看得,一般的醫生都看不懂或者是看得不夠懂。

所以,我們老百姓沒有必要知道更加詳細的什麼ST改變,和我們本身的關係並不大,這也是醫生或者是專業醫生的職責。

我們只需要聽到醫生說,有沒有病,身體有沒有什麼問題,是什麼問題,要不要吃藥,需要注意什麼事項就可以了,而並不是糾結ST。

ST比較常見的改變其實就是ST段抬高或者是壓低,先看疾病從而導致的,比較常見的ST抬高,其中包括急性的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相關的情況。

但是診斷一個疾病,我們不能單純地靠心電圖,我們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相關症狀、病史、高危因素以及化驗檢查,繼續的複查心電圖等,才可以進一步的診斷一個疾病。ST段壓低,最為常見的其實就是心肌缺血。

所以很多的人看到壓低就直接的診斷心肌缺血,可是診斷心肌缺血不但需要結合相關的症狀,還需要看心電圖動態的改變,這其實也就是難受的時候心電圖和不難受的時候心電圖不一樣,這樣才可以診斷心肌缺血。

那麼心電圖ST段的變化都有哪些意義哪?

ST段抬高壓低改變多見於心肌缺血,如果當心電圖ST段抬高的時候,往往提示患者或許會出現心梗,早復級,心肌炎以及心肌病等相關的情況!

ST段壓低則多提示冠心病這一可能,當然或許也會出現在心衰、高血壓、心律失常甚至是正常的人群!ST延長和縮短則提示心肌復極時間的長短!

除了這些比較常見的心臟病,ST改變還可能會出現在瓣膜病,心包炎、急性腦梗死以及急性的腦出血等;低鉀、高鉀、洋地黃藥物、心室肥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等或許都會引起ST段的改變。

那麼ST段出現變化之後應該怎麼辦?

心電圖提示ST段的改變,多數的時候需要結合患者自身的症狀,如果沒有出現症狀,大多數ST改變也不是全部都在提示冠心病!

而如果症狀比較的明顯,再加上心電圖的變化,那麼提示心肌缺血冠心病的機率或許就會大大的升高!

所以,發現改變之後問診結合症狀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當然,還有一些變化可見於冠心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就需要根據心臟的彩超,心臟造影以及心肌酶等輔助檢查進行確診了!

所以,我們不可以單純的根據ST改變就說是心肌缺血就說是心臟病。看病需要綜合,看病則要看人,不能單純地依賴機器!

相關焦點

  • 心臟T波改變,到底是什麼意思?你的理解真的對嗎?看專家的理解
    很多的人在體檢或者是門診常規檢查之中,發現心電圖報告有「T波改變」的這一診斷,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哪?這是代表心肌缺血或者有冠心病嗎?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首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造成T波改變的原因也真的是太多了,比較常見的有呼吸與進餐的影響、電解質的影響(比如:低鉀血症)、植物神經的功能紊亂、其他心血管類的疾病(比如:高血壓、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脫垂、心肌病等)、心律失常(比如: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症候群等)、神經系統類的疾病(比如:腦血管意外、腦腫瘤、腦外傷等)等。
  • 心電圖講座:ST-T 改變的臨床意義
    臨床上, ST..T改變在異常心電圖中最多見。一般綜合性醫院所查出的各種異常心電圖中, ST-T改變約佔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復極過程,任何影響心室復極的因素都能引起心電圖ST-T發生異常改變。
  • 你對心電圖 ST 段抬高的理解也許錯了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碰到心電圖提示 ST 段抬高的情況,但是,並非所有 ST 段抬高都意味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 Wang 博士等在 Medscape 上報導了一例心電圖 ST 段抬高的病例。
  • 心電圖 ST 段讀圖四步法
    不用費心的去尋找,因為心電圖等電位線實際上並不專指那一段。等電位線是一個抽象的定義,有點類似於海平面的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絕大多數心肌細胞處於靜息狀態時在心電圖上描記的理想線段。一個心肌細胞除極和復極的動作電位的電流很微弱,心電圖探測不到。我國有 10 多億人口,心臟大約也有十多億個心肌細胞,其中心室的心肌細胞數量佔到 90% 以上。
  • 心電圖各波、段異常改變的標準及臨床意義
    看心電圖主要就是看各波段的異常改變,通過異常改變分析該圖的臨床意義,繼而對臨床醫生提供臨床診療的依據。 R波V5>2.5mV(5大格)、aVF>2.0mV(4大格),左心室肥大 QRS波群正向波與負向波振幅絕對值相加在肢體導聯都<0.5mV,胸導聯都<0.8mV,為低電壓 病理性Q波:時間>0.04s(1小格),振幅>1/4 R波,表明心肌梗死及其他 電軸:目測法看Ⅰ
  • 陳舊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是什麼?
    那麼,如果一個病人很明確的既往有過心肌梗死,如果還能從心電圖上看出來些蛛絲馬跡,心電圖上還會遺留下那些痕跡呢? 1.典型標記——病理性Q波 在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演變中,教材中也是這樣介紹和講解的。在陳舊期,抬高的st段和T波逐漸恢復正常或T波持續倒置、低平,趨於恆定不變,殘留下壞死型的Q波。所以,如果真的還能看到既往心梗的典型標記,那麼久非「病理性Q波」莫屬了。
  • ST段抬高不一定是心梗,這8張心電圖必須鑑別!
    該欄目邀請北京朝陽醫院劉興鵬教授和田穎教授,精選有教學價值的案例進行解讀,每半月更新一次,於層層剖析中掌握臨床「讀心術」,於抽絲破繭中練就診療「真功夫」,旨在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幫助臨床醫生提升診療水平。我們先來重溫一下ST段的基礎概念:ST段是指QRS波終末(J點,或ST交界點)至T波起點的間期。ST段對應的是心室肌動作電位的平臺期。
  • 千呼萬喚,心電圖下篇來啦……心梗、心肌缺血心電圖這麼看!
    老鐵們儘量看懂機制吧  看不懂就記憶特點就行  我們知道  心室除極方向是心內膜→心外膜  根據一般的理解先除極的應該先復極  但是 但是 心肌偏偏是個奇葩  因心外膜有脂肪組織包圍,溫度較高壞死型改變  缺血型改變 看 T波  (高聳或倒置)  損傷型改變 看ST段  (ST段抬高或壓低)  壞死型改變 看Q波  (異常Q波)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 鹼和小蘇打的區別是什麼?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看相關專家的理解
    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知道,如今面點的市場相對比較的火,尤其是早餐之中的一些麵食,類似於包子或者是饅頭之類,這些其實利潤都相對比較的高,只要可以做好這些面點的味道,基本上是不愁沒有客人來吃的。那麼鹼和小蘇打的區別是什麼?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在麵粉的選擇上面,以及添加劑的比例上面,這些其實都是做好麵食的關鍵所在,在我們的正常家庭之中,可能以為麵團的發酵其實就是加上一些酵母粉,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大的誤區。另外還有就是這兩種才是面點成敗的關鍵所在,那就是食用鹼和小蘇打,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它倆各自的特點以及用處。
  • 從觀看到理解:照片的時間意義
    有鑑於此,伯格用了一個很新穎的形象來定義照片,他說,照片如果是所見之物的記錄,與其把照片看作是藝術作品,倒不如將其看作是心電圖。這個比喻作何解釋?以我們觀看年輕時候的照片為例,當年拍攝的時候是十年前,此刻我們在觀看這張照片,換句話說,觀看這張照片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想起了從拍照時候起,到此刻這10年的光陰流動。這就是心電圖的意義所在。用伯格的話說,在被照片記錄下的瞬間和人們正盯著照片看的瞬間之間,有一道鴻溝,而這道鴻溝就是照片的意義所在,就是我們需要填補的空白。
  • 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看專家的理解
    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結腸炎,通俗點的說其實就是結腸發炎了,發炎了或多或少都會引起自身的疼痛。疼痛的位置也要看是身體哪一段的腸管。如果是升結腸炎,會出現身體右側腹部的疼痛。如果是橫結腸炎,可以是上腹部的疼痛,當然也可是臍周的疼痛。所以結腸炎的疼痛部位是需要具體的看是哪一段結腸發病。
  • 經常性的頭痛,到底是什麼原因?你的理解真的對嗎?看專家的理解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之中,有過頭痛經歷朋友一定有很多,其中包括我也是有過頭痛的經歷,那種感覺真的是無比的難受。而且,有相關的研究數據甚至是稱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頭痛的朋友甚至已經佔到了2/3左右。那麼引起頭痛的原因到底都有什麼哪?
  • 主任教你心電圖怎麼讀,「粗、細、結合臨床」
    如走紙速度改變,在計算時應相應換算。 定標電壓 定標電壓常規為10 mm/mV,即每mm為0.1 mV,依此計算各波、段的電壓,如定標電壓改變,在測算中應做相應換算。
  • [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四)
    ——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診斷中的應用[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一)[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二)[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三)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診斷是動態心電圖功能的兩大領域
  • 心電圖解析:臨床易被忽略和誤診的P波改變
    1 心電圖表現心電圖上看不到P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時心房電活動完全消失,這在臨床上較常見,本文不作介紹;另一種是P波與QRS波群、ST段或T波重疊,因而不易辨認。搜尋隱沒的P波對診斷心律失常至關重要。
  • 有的人說香椿含致癌物,這是真的嗎?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有的人說香椿含致癌物,這是真的嗎?你的理解真的對?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其實關於這個說法只是一種謠傳,所以各位不必過於的擔心,完全是可以食用的。去年的時候就有網上一直在流傳著吃香椿芽致癌的這一種說法,導致現在還有很多的人都在擔心,到底香椿還可以不可以進行食用。
  • 老年人腳出現浮腫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老年人腳出現浮腫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的理解真的對?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生活之中,我們或許會經常地發現一些老人會出現腳腫的這一情況,下面相關專家總結了一些關於老人下肢浮腫的原因,僅供各位進行參考:1、動脈血液沒有辦法很好地流回心臟:人老了之後,腳腫為多見的一種現象,主要還是因為腳距離我們人體的心臟比較遠,由動脈流來血液不而已很好地回到自己的心臟之中
  • 學會這13步,原來讀懂心電圖可以如此簡單
    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心電圖判讀的基本步驟: 第1步:看心電圖而不能只看心電圖 當我們拿到一份心電圖時,首先要學會結合病史來分析心電圖,並進行整體把握;同時要與之前的心電圖進行對比分析,並關注心電圖的動態變化;結合其它化驗檢查來分析心電圖,有時還需結合腔內電生理的檢查結果
  • 心電圖的臨床應用㈦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介紹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步驟心電圖的定性分析分析定性是基礎,適用於大部分比較單純的心電圖的判斷首先要先將各導聯大致看一遍,遵循「寬、窄、快、慢」四字原則(寬、窄指QRS波群時限,快慢指心率),要先初步了解心率和心律情況
  • 經常飲用黃芪泡的水,對身體而言有什麼好處和壞處?看專家的理解
    黃芪,屬於一種中藥材,具有養生保健的功效,不少的人都用黃芪來泡水飲用,這種方法是否真的正確呢?下面我們酒來具體的了解一下黃芪泡水的好處以及壞處:在腎病患者之中也是廣為流傳的,「傳說中」,黃芪可以利尿、降低蛋白尿、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這些說法都有所依據嗎?對腎友真的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