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講座:ST-T 改變的臨床意義

2021-01-08 丁香園

臨床上, ST..T改變在異常心電圖中最多見。一般綜合性醫院所查出的各種異常心電圖中, ST-T改變約佔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復極過程,任何影響心室復極的因素都能引起心電圖ST-T發生異常改變。

1.ST-T改變的分類

1. 1 根據病因分類

          

1. 2 根據發生機制分類

1. 2. 1 原發性ST-T 改變 指由於心肌狀況異常, 使心室復極異常而引起心電圖ST-T發生的改變。臨床常見於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藥物作用及電解質紊亂等。

1. 2. 2 繼發性ST-T 改變 指因心室除極異常, 繼而造成心室復極異常所引起的心電圖ST-T 改變。臨床常見於心室肥大、束支阻滯、心室預激、室性激動、起搏心律等。

1. 3 根據心電圖形態特徵分類

             

2.心電圖ST-T的正常範圍

2. 1 ST段 正常的ST段多數位於基線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稱為ST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稱為ST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體導聯和胸導聯的V4 ~ V6, 不應超過0. 1mV。在V1、V2 導聯ST段抬高不超過0. 3mV, V3 導聯不超過0. 5mV。ST 段下移, 在aVR 導聯不超過0. 1mV, 在其他導聯都應不超過0. 05mV。ST 段的正常時限為0. 05~ 0. 15秒。ST段改變包括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長及縮短。

2. 2 T波

2. 2. 1 T波的形態 正常T波的雙支常常不對稱, 前支較緩慢, 後支較陡峭, 頂端較圓鈍。

2. 2. 2 T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Ⅰ 、Ⅱ、V4 ~ V6導聯直立, aVR 導聯倒置。在Ⅲ、aVL、aVF、V1、V2導聯, 可以直立、雙向或倒置, V3 導聯多為直立。若V1、V2 導聯T波倒置, V3 導聯可以出現淺倒置、低平或雙向。但V1、V2 導聯T波若直立, V3 導聯則不可以倒置, 否則異常(圖3- 1)。



2. 2. 3 T波的振幅 正常的T 波, 在Ⅰ、Ⅱ、V4 ~ V6導聯T 波不僅應直立, 其振幅也應不低於R 波的1 /10, 否則稱為T 波低平。如V1、V2 導聯T 波直立, 其幅度不應高於V5、V6 導聯。

3. ST-T改變的臨床意義

心電圖上ST 段、T波的表現超出以上範圍時稱為ST-T 改變或ST-T異常。引起ST-T 改變的病因繁多, 據Levine不完全的統計約67種。從心電圖形態特徵看, 多數ST-T 改變不具備特異性, 不能依此判斷某種疾病, 這部分ST-T 改變稱為非特異性ST-T改變; 但有部分ST-T改變的形態特徵具有一定特異性, 可提示某種病因, 能協助對某種疾病的診斷, 從而被稱為特異性ST-T 改變。顯然後者對臨床更有意義, 故下面主要就該部分做簡單介紹。

3. 1 特異性ST-T 改變 心肌缺血是引起ST-T改變最常見, 也是最重要的病因。心肌缺血所導致的ST-T改變隨缺血的嚴重程度、發生部位及持續時間的不同而呈不一樣的表現。一般說來, 心肌缺血最易導致相應導聯出現T波改變: 心內膜下心肌缺血時, T波直立;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的)心肌缺血時,T波倒置。心肌缺血除可引起T 波改變外, 還可出現損傷型ST段改變: 心內膜下心肌損傷引起ST 段下移; 心外膜下心肌損傷引起ST 段抬高。若發生心內膜下心肌損傷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時, 則引起缺血部位心外膜導聯出現ST段下移、T 波倒置。

心肌缺血所引起的ST-T 改變多數不具有特異性, 常與其他原因引起的ST-T 改變基本相同。然而, 心電圖ST-T 若出現以下特殊形態改變時, 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性則大大增加了, 故而在其ST段或T波前冠以「缺血型」、「 損傷型」之類名詞。

3. 1. 1 缺血型ST段下移 心電圖特點: ①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 05mV; ② ST 段與T 波有明確的分界點; ③ 下移的ST 段持續時間> 0. 08秒(圖3- 2)。此ST段改變多見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 故稱為缺血型ST段下移.



3. 1. 2 損傷型ST段抬高 指ST 段呈弓背向上型顯著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損傷, 見於變異性心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臟外科術後等(圖3- 3)。



3. 1. 3 缺血型T波改變 心肌缺血可使T波表現為直立高聳和倒置兩種, 前者提示心內膜下心肌缺血;後者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心電圖表現為: ①雙支對稱; ② 底部變窄; ③不論直立與倒置, 頂端變尖; ④T 波與ST 段有較明確的分界點。其中雙支對稱、底端尖銳的倒置T波稱為冠狀T 波(圖3-4), 臨床上多見於冠心病、心肌梗死。也有學者把上述兩種T波(直立和倒置)均稱為冠狀T 波。

值得注意的是, 並非所有深倒置的T 波都是心肌缺血。其他還可見於心肌病(圖3- 5)、心肌勞損(圖3- 6)及腦血管意外(圖3- 7)等。不過經仔細觀察, 這些倒置T 波要不雙支不夠對稱, 要不伴有Q-T間期延長等其他心電圖改變, 再結合臨床表現,應該不難鑑別。另一方面, 心電圖正常或無ST-T 改變, 亦不能排除心肌缺血。臨床存在有多支冠脈病變的患者, 甚至少數病例在心絞痛發作時, 心電圖卻表現正常或僅有輕度的ST-T 改變。故需正確認識心電圖對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



3. 1. 4 單向曲線 指抬高的ST 段與其前QRS波群及之後直立的T波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位於基線以上的的弓狀曲線(圖3- 8)。有學者將抬高的ST段與其後直立T 波相融合形成的圖形也稱為單向曲線, 如圖3- 3的V1 ~ V3 導聯。單向曲線見於心肌梗死急性期較早階段。



3. 1. 5 ST-T魚鉤狀改變 以R波為主的導聯ST段呈下斜型下移, T 波負正雙向或倒置, ST 段與T 波融合形成一形似魚鉤狀的波形, 且常伴有Q-T 間期的縮短。見于洋地黃類藥物作用(圖3- 9)。

                            

                          

3. 1. 6 帳篷狀T波 指T 波雙支對稱, 基底部變窄,頂端尖銳, 形似帳篷樣改變(圖3- 10)。見於高鉀血症。

3. 1.7 繼發性ST-T 改變 因心室除極異常, 導致心室復極異常, 繼而引起心電圖發生ST-T改變。即在QRS波群形態時間發生改變的同時, 出現的ST-T 改變: 以R波為主的導聯ST段下移, T波低平、負正雙向或倒置; 以S波為主的導聯ST 段抬高, T 波直立(圖3- 11)。

3. 2 非特異性ST-T 改變 指ST-T 改變超出正常範圍, 但其形態改變不具備特異性, 不能據此判斷某種疾病的ST-T改變(圖3- 12)。在心電圖ST-T改變中, 非特異性ST-T 改變佔大多數。



非特異性ST-T改變並非不重要, 但需要結合臨床其他資料及動態觀察以確定其臨床意義.


相關焦點

  • 心電圖ST段改變,有什麼臨床意義嗎?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心電圖ST段改變,有什麼臨床意義嗎?你的理解真的對?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ST段的改變是什麼?心電圖圖形是由好幾部分從而組成的,其中包括P、QRS、T、PR以及ST等。其中ST就是其中的一部分,ST段一般正常情況之下是和基線平行,不抬高當然也不壓低,長短也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當出現某些疾病的時候,ST段的改變。其實在臨床的心電圖報告之中非常的常見,許多的人也都會拿著心電圖問醫生,這個ST段改變到底是什麼意思哪?
  • 心電圖各波、段異常改變的標準及臨床意義
    看心電圖主要就是看各波段的異常改變,通過異常改變分析該圖的臨床意義,繼而對臨床醫生提供臨床診療的依據。
  • 心電圖 ST 段讀圖四步法
    J 點是在心電圖上 QRS 波群與 ST 段交界處一個突發性的轉折點(圖 1),它標誌著心室除極的結束。三、異常的 ST 段改變確定了等電位線和 ST 段測量點,我們就可以測定各個肢導聯和胸導聯 ST 段的改變幅度,下一步就可以對 ST 段的改變進行判定,但不是所有 ST 段改變都是異常的。
  • 主任教你心電圖怎麼讀,「粗、細、結合臨床」
    ,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先心病(右位心),電解質紊亂和藥物影響等心電圖改變可為診斷提供重要依據。ST-T改變是臨床最常見的心電圖改變,必須結合臨床分析其改變的臨床意義。 提早、延遲、矛盾現象分析:上述P-QRS-ST-T是對主導心律心房、心室除極和復極的分析。對提早、延遲、矛盾現象的分析即對心律失常做進一步分析,以明確伴有的心律失常情況。
  • 陳舊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是什麼?
    陳舊性心肌梗死,心電圖會不會顯示出來呢?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即使急性心肌梗死,有時候心電圖都會顯示不出來,比如不典型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心電圖解析:臨床易被忽略和誤診的P波改變
    作者:馬志豔 範平臨床醫生閱讀心電圖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
  • 高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以及研究進展|高鉀血症|心電圖|研究|濃度|T...
    近年來,對高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 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如高鉀血症時可能會出現急 性心梗樣 ST段改變及  Brugada徵、自發轉變的 房顫 、自發轉變的預激症候群、心電圖解釋軟 件雙計數心率、非衝擊性無脈寬複合性心動過速 等 。
  • 心電圖的臨床應用㈦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介紹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步驟心電圖的定性分析分析定性是基礎,適用於大部分比較單純的心電圖的判斷首先要先將各導聯大致看一遍,遵循「寬、窄、快、慢」四字原則(寬、窄指QRS波群時限,快慢指心率),要先初步了解心率和心律情況
  • ST段抬高不一定是心梗,這8張心電圖必須鑑別!
    ST段抬高的心電圖在我們的臨床工作非常常見,如何進行快速的鑑別診斷也是我們經常需要面臨的問題。「卷首語」《讀心術:學習心臟病診療的真功夫》,是「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和「哈特瑞姆心臟之聲」聯袂推出的精品欄目。
  • 你對心電圖 ST 段抬高的理解也許錯了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碰到心電圖提示 ST 段抬高的情況,但是,並非所有 ST 段抬高都意味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 Wang 博士等在 Medscape 上報導了一例心電圖 ST 段抬高的病例。
  • [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四)
    ——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診斷中的應用[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一)[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二)[CMIT2015]臨床必備:2小時學看心肌缺血心電圖(三)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診斷是動態心電圖功能的兩大領域
  • 先天性心臟病,心電圖上能看出什麼?|臨床解惑
    那麼,作為心臟病最常用的檢查,心電圖能提供哪些蛛絲馬跡呢?作者:Myelin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幾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及其常見的心電圖特徵。01 法洛四聯症法洛四聯症是最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發病率大約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不到1%。
  • 學會這13步,原來讀懂心電圖可以如此簡單
    心電圖作為一項常規檢查項目而廣泛應用於臨床,它不僅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方面顯得尤為重要,且在其他學科中也存有一定的輔助診斷價值。 病例1 76歲男性,確診肺小細胞惡性腫瘤,本次未行第2周期化療入院,入院第二天患者訴憋氣,咳嗽帶少許血絲,急查心電圖(圖1),考慮心電圖胸導聯T波改變的原因是什麼?
  • 血鉀異常的心電圖表現,最經典的在這裡!
    竇室傳導的臨床意義:往往是病情危重表現。 舉個例子,請仔細觀察圖6A、圖6B、圖6C及圖6D之間的動態變化~ 先簡要回顧一下病史,圖6是一位患有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及關閉不全、房顫10年、心衰的49歲女性患者。
  • 罕見危重症心電圖:這 8 種波形你能識別幾種?
    心電圖作為急診醫師或是心內科醫師接診患者所做的第一項無創檢查,對迅速了解患者情況,判定疾病預後具有很大的意義,然而快速解讀一些具有預後意義的危重症心電圖對於接診醫師是很大的考驗,故一些罕見的危重心電圖波形更容易被忽視,從而延誤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
  • 千呼萬喚,心電圖下篇來啦……心梗、心肌缺血心電圖這麼看!
    壞死型改變  缺血型改變 看 T波  (高聳或倒置)  損傷型改變 看ST段  (ST段抬高或壓低)  壞死型改變 看Q波  (異常Q波)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正常心電圖波形)  缺血型心電圖改變  心內膜下心肌缺血  特點:
  • 心臟T波改變,到底是什麼意思?你的理解真的對嗎?看專家的理解
    很多的人在體檢或者是門診常規檢查之中,發現心電圖報告有「T波改變」的這一診斷,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哪?這是代表心肌缺血或者有冠心病嗎?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首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實所謂的T波改變,通常指的是心電圖之中T波低平、倒置的現象,當然這也包括極少數的T波高尖的這一情況。很多的人都認為出現T波的改變,就意味著心肌缺血,甚至是戴上了冠心病的這一頂帽子,背上了多餘的心理負擔。心電圖和聽診器,在以前的時候,是心內科最倚重的兩個「設備」。
  • 變異型心絞痛的心電圖特徵
    與ST段抬高相關的心電圖改變還包括R波增高和S波減小,部分病例出現TQ段斜率上升、ST段抬高和T波深倒置的電交替。除此以外,變異型心絞痛發作時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本文回顧了正常的或無嚴重冠脈狹窄的患者變異型心絞痛的心電圖變化。
  • 高鉀血症的心電圖預警:Brugada波
    高鉀血症是臨床上最常見電解質紊亂之一,不同程度的高鉀血症在心電圖上可表現為不同形態的改變,嚴重的高鉀血症可能導致惡性心律失常,是高鉀血症最常見的死因。在高度懷疑高鉀血症存在時,心電圖上的一些指標往往具有很強的預警價值,可為臨床醫生儘早採取降鉀措施提供幫助。
  • 心電圖挑戰:艾森曼格症候群
    近日,來自美國 LSU 健康科學中心的 David 教授等在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艾森曼格症候群患者心電圖的病例,讓我們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