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福利:關註解螺旋微信號,回復關鍵詞「11月」,可索取11月資源包:5分文獻講解及TCGA資料庫挖掘教程。
轉自:北大生科微信公眾號
2015年11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燦課題組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科研成果,首次發現了動物磁感應受體基因,並提出了動物感知地球磁場、實現遷徙導航的分子模型。該成果是磁遺傳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在理論和應用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在這個重要發現的背後,都有哪些大神的身影,又有哪些難忘有趣的故事呢?近日,「北大生科」微信公眾平臺採訪了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11級博士研究生覃思穎同學。現在讓我們走進她的世界,看大神是如何練成的!
教育背景
2007. 09-2011. 06 北京理工大學 生物工程 本科
2011. 09-今 北京大學 生物物理學 直博
獲獎情況
2014-2015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
2013-2014 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
2011. 06 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理工大學優秀畢業生
2009-2011 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學生、優秀團員
發表文章
Siying Qin, et al. A magnetic protein biocompass, Nature Materials, 2015, doi:10.1038/nmat4484
Fangwei Leng, Hang Yin, Siying Qin, et al. NLRP6 self-assembles into a linear molecular platform following LPS binding and ATP stimulation. (Submitted)
Dong-Mei He, Imdad Kaleem, Siying Qin, et al. Biosynthesis of glycyrrhetic acid 3-O-mono-β-D-glucuronide with enhanced bond selectivity in an ionic liquid/buffer biphasic system,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0, doi:10.1016/j.procbio.2010.03.015
Q:師姐你好,首先祝賀你發表了這麼高質量的科研論文。現在大家在之前的報導中對你們的工作已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你可以再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課題嗎?
A:我的課題是磁感應機理研究。動物遷徙、築巢和遠距離飛行的研究一直離不開磁感應,目前已知的與磁感應相關的蛋白分子是Cryptochrome,我們提出一個新的分子模型,有另一個蛋白MagR與Cryptochrome相互作用,並且我們認為MagR是真正感應磁場的蛋白分子。
Q:對於低年級研究生,課題的選擇應該是他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當初你是如何選定做這個課題的?
A:選擇實驗室的時候其實就選擇了不同的領域。我的導師是謝燦老師,我加入實驗室的時候,實驗室剛剛建立起來不久,實驗室的主要課題的選擇也算是正在進行中。當時也是有一個契機,謝老師關注到了磁感應這個領域,並且提出了一些想法,當時我覺得這個課題比較有意思,就決定接手這個課題。其實當時我的手頭上不止這一個課題,而磁感應這個課題是我比較感興趣的,而且是我自己親手做起的,後來這個課題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所以之後的大部分時間就放在了這個課題上。
Q:師姐在科研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瓶頸,很困惑的地方?
A:當然有啊。最大的困難,就是對自己的懷疑,懷疑自己的想法,懷疑這個課題能不能順利進行到最後。這個課題在研一下學期的時候就開始做了,在課題剛剛進行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我們懷疑課題的可行性不大,曾經想放棄這個課題。後來覺得既然已經開始了,就接著做下去,如果真的拿不到結果,再放棄也不遲。也就是這一次的堅持,實驗才有了關鍵性的突破。所以在遇到瓶頸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再嘗試一下,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Q:那師姐你覺得科研中有什麼特別需要和大家分享的?科研和生活應該如何平衡吶?會不會很難協調?
A:在低年級的時候,實驗基礎方面可能要更要注重一些,比如學習一個新的技術時,一定要先自己去學習它的原理、大概的步驟和要注意的細節,這樣上手就會快很多了。我個人做實驗比較有條理,喜歡做計劃,小到每一個小實驗的計劃,大到整個課題的幾個月或半年的計劃,這樣自己的心裡比較有底,知道下一步該進行到哪一步,對整個課題進程有一個大概的把握。關於科研和生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要儘量做好安排儘量去平衡。
Q:我們知道,科研工作一般上會以一個課題組幾個成員的形式來進行,那麼在你們這個課題研究中有多少人參與呢?在科研過程中你們是以怎樣的方式來相處的?在日常生活中呢?
A:一開始這個課題是我一個人在做,後來有了突破性進展之後,就慢慢加入了新的成員,現在這個課題組大概有6個學生。我們平時交流還是很多的,有問題都隨時交流,實驗出現問題或者有結果時也會及時和謝老師交流。所以整個實驗的進展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大概的把握,這個對於課題的開展和進行都是很重要的。總的來說,課題組成員之間多交流,和老師多溝通是很重要的。
Q:目前你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那麼你對現在、對未來有怎樣的規劃?對於一個快畢業的博士生來說,科研還是工作,如何選擇,師姐有哪些建議或看法嗎?
A:如果還想繼續做科研,繼續深造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找工作的話,我覺得到企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些師兄師姐到高中做老師的,甚至轉行做風投、諮詢的。對於我個人而言,可能會考慮比較多的因素,現在還沒有確定。我覺得沒有哪一條是最好的路,畢竟每個人的興趣和職業規劃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要更多的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而不是去迎合他人的想法。
本文作者:張櫻臘 馬翠豔 陳煥義 何充 郭新陽
採訪時間:2015年11月5日13:00-14:00
採訪地點: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陽光大廳
謝燦課題組覃思穎博士將做客解螺旋,分享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的磁感應蛋白文章!想和大神交朋友,快加入解螺旋微信群吧!
時間:11月24日(周二)晚7點-8點半
地點:解螺旋SCI微信群
入群請加解螺旋.小編為好友提出申請,小編微信號:helixlife6
掃上方二維碼,加小編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