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蠅如何找吃的?

2021-02-23 果殼

2015年菠蘿化學獎頒給了來自浙江大學的王立銘教授研究組,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種與果蠅覓食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章魚胺。為什麼這樣的研究都可以發表?它又是憑什麼能獲得菠蘿科學獎呢?這篇解讀將會揭曉答案。

坐在上午最後一節課的教室裡,飢腸轆轆坐立不安恨不得一步衝到食堂;肚子咕咕叫的時候,翻箱倒櫃找出藏在角落的半塊巧克力……這樣的切身經歷,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

吃飯不僅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科學家們也對其中的種種過程頗感興趣。生物學上把飢餓時候「上窮碧落下黃泉」尋找食物的行為叫做覓食行為,然而覓食行為到底由身體的哪一部分控制、有著怎樣的生物化學基礎,這一點卻一直沒有清晰的答案。

而我們的研究團隊,就是為「吃」而生的——說得通俗一點,研究課題無非就是「為什麼吃」、「吃嘛好」以及「吃多少」。為了解答「動物如何找飯吃」 這個好玩也重要的問題,我們就在實驗室裡擺弄起了小小的果蠅。


想看更多解讀視頻?請關注優酷(ID:youku)回復「菠蘿」獲得。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如果小果蠅一段時間吃不到食物,它們就不再顧得上安靜地思考「蠅生」,而是開始在小管子裡面著急地四處「飛奔」,試圖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甚至一直奔跑到餓死為止(像不像飢餓版的阿甘?)。

接下來,如果這些瘋狂尋找食物的果蠅們吃到了新的食物,它們又會重新恢復平靜。哪怕是只有味道、實際不能提供營養的「食物替代品」,似乎也能讓它們暫時獲得安慰。由此看來,這種「焦急奔走」的狀態,確實就是果蠅們在餓肚子時本能的覓食反應了。

那麼,這種反應背後,究竟有怎樣的化學物質基礎呢?我們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種神經信號分子上,那就是章魚胺(Octopamine)。這種分子最早在章魚的唾液腺中被發現[2],它是去甲腎上腺素的「無脊椎動物版」,在昆蟲的神經系統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用遺傳學方法阻斷了果蠅體內章魚胺的合成之後,這些果蠅的覓食行為也會隨之消失——即使斷了糧,這些具有基因缺陷的小果蠅也不會燃起找食物的鬥志,它們依然會像吃飽的果蠅一樣表現出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不過,這些「懶」果蠅還沒有忘了「飯來伸手」的基本生存技能。如果把食物擺到它們嘴邊,這些「懶」果蠅依然會狼吞虎咽地吃個肚圓,飯量絲毫不比其他餓肚子的果蠅差,這不僅讓人想起了民間故事裡脖子上套餅的懶漢。而且,這些果蠅對食物的選擇也和其他果蠅一樣——在餓肚子時,它們都更偏愛熱量高的食物,即使面對兩種味道相似的食物,也可以從中挑出更能補充體力的那一種。只不過,缺少覓食動力的果蠅們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選擇。

這個發現也說明,「找東西吃」與「吃東西」這兩件事儘管看起來一氣呵成,但它們其實是兩個不同的過程,它們背後的生理機制也有差異。那麼,究竟飢餓如何分別激活了「找東西吃」和「吃東西」的機制,又保證動物們能夠足夠機智,在有吃的時候放開肚皮吃飯,沒吃的時候邁開腳步覓食呢?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進行探索了。(編輯:窗敲雨)

研究團隊工作照。圖片來自:news.zju.edu.cn

題圖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果蠅研究揭開「吃」的奧秘
  • 櫻桃裡吃出小肉蟲?專家:這蟲叫果蠅,對人體無害
    浙江在線06月19日訊時下正是吃櫻桃的季節,最近微博上有關大櫻桃的帖子就很火,原因就在於,不少網友在大櫻桃裡吃出了像在楊梅裡看到的小肉蟲,俗稱「果蠅」。有市民對這果蠅很反感,它看上去肉肉的,像蛆蟲一樣,不僅髒,而且不知道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對此,記者特意買來大櫻桃做實驗,發現並沒有用鹽水泡出果蠅。
  • 小果蠅 大文章
    小果蠅
  • 「老牛吃嫩草」的果蠅實驗
    千萬不要小看果蠅,果蠅的種類有1000多種,爛水果攤上經常有果蠅在上空盤旋,但是他與蒼蠅不一樣,並不喜歡咬人。無聊到研究「果蠅」在世界上有一群天才的科學家來研究果蠅,雖然說人家非常無聊,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4年,他們獲得了菠蘿科學獎。
  • 炎炎夏日,讓人困擾的不有蚊子,還有小飛蟲果蠅
    昨天吃了幾個桃子,桃核扔到垃圾桶偷懶沒倒掉,今天抖動了一下垃圾袋,萬萬沒想到,垃圾桶裡飛出來一群小飛蟲——果蠅。這些果蠅是從哪裡來的呢,水果放冰箱裡,放到爛也沒發現有果蠅,而拿出來一晚上就多了一群果蠅,是在外面飛進來的還是水果上自己生出來的呢?
  • 沒有GPS 果蠅或借「內部羅盤」找食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果蠅如何在沒有GPS、視覺地標等的情況下找到目的地或伴侶呢?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3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果蠅或藉助包括氣味在內的「內部羅盤」找到食物或伴侶。由於果蠅的感覺器官和嗅探方式與其它動物類似,因此最新研究有望回答動物尋找食物如何影響更廣泛食物生態與環境等問題。研究團隊目前正研究動物的神經系統、肌肉與身體的互動以及環境如何影響其行為等,希望獲得答案。在最新研究中,德雷塞爾大學科學家將果蠅對氣味做出反應的神經細胞(嗅覺神經細胞)轉換為感光細胞,以詳細繪製出果蠅尋找食物、離開並試圖返回食物的路徑。
  • 做果蠅實驗的人每天都在想些什麼
    果蠅科普請點擊《那些果蠅和子墨先森不得不說的一些事》1. 和師妹討論早餐吃什麼;2.
  •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摘要:怎樣消滅果蠅,果蠅有一定的危害性,這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
    怎樣消滅果蠅,果蠅有一定的危害性,這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果蠅喜歡生活在果蔬生長和儲存的地方,但不是存在於果蔬中,而是當果蔬有變質腐爛以後會吸引果蠅去產卵,從而產出小果蠅。清掃乾淨家裡的垃圾將水果、蔬菜都洗淨裝入食品袋放入冰箱。將花盆內撒入殺蟲劑。
  • 小果蠅身藏大密碼
    小科這就帶你去看看!                                     三位榮獲諾獎的科學家分別是Jeffrey C.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Young,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機制。晝夜節律機制即控制生物何時睡覺何時醒來,如何讓生理節律和太陽周期同步的機制。
  • 夏季原來你吃的這些水果都有果蠅幼蟲,教你一舉消滅它(實用)
    不介意的吃了點下肚也沒事介意的,就先用鹽水(一盆水中加半調羹鹽)把果蠅幼蟲泡出來然後用淨水(冷開水)清理一遍再吃這些小肉蟲根本扛不住胃酸,進了人的胃就會死亡>那您最好是什麼水果都別吃了!和大多數人一樣,當你看到一大群果蠅,第一反應就是拍打它們。可是,果蠅體積很小,難以拍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自制黏性蒼蠅拍。找一片泡沫塑料板,噴上厚厚一層不粘鍋噴油。
  • 櫻桃內吃出蠕動小白蟲 其實是「果蠅幼蟲」對身體無害
    然而,自己剛吃第一顆時,竟發現櫻桃內部已腐爛,有一條白色小蟲子在蠕動。「為了搞清楚白色小蟲子到底是什麼,我接著又吃了第二顆,同樣存在上述問題。」韓小姐告訴記者,她又將剩餘的櫻桃全部用手掰開,結果令她嚇了一跳。一盒共20多顆櫻桃,竟然有五六顆內部藏著白色小蟲子。從外表來看,這些小蟲子就像「蛆蟲」,看著就令人噁心,更別說吃下肚子。
  • Luca這隻小果蠅,憑什麼成為科學隊長的吉祥物?
    提起科學隊長的標識——Luca,大家都不陌生:大大的眼睛、敏銳的觸角、可愛的翅膀,組成了一隻聰明機靈的小果蠅。
  • 秋冬季讓人煩惱的果蠅!
    這種令人煩惱的小飛蟲看似是蒼蠅的縮小版,但是其實跟蒼蠅還是有區別的,那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1、體型:果蠅和蒼蠅同屬雙翅目昆蟲但果蠅的個體與蒼蠅相比就小多內了。所以他們是屬於同目容但不同種屬的生物,兩者的生活習性有很大差異。
  • 果蠅何來?
    【一】您也許會碰到如下困惑1、滅蟲燈上多起了很多小紅眼的蒼蠅,找不到原因。2、餐廳作業臺上散落數隻不知名的飛蟲,實在困惑,影響本餐廳的形象與聲譽。3、幾日不歸,怎麼家裡多起了那麼那麼那麼多多多小蒼蠅啊。4、呀,怎麼葡萄、楊梅、櫻桃、木耳等等等等等等上面也停留呢。。。。
  • 怎麼樣誘捕果蠅,用碗捕捉果蠅教程
    雖然這個方法不如紙漏鬥有效,但做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果蠅吸引到洞口很小的陷阱,讓它們難以離開。2在中碗或大碗底部放一些甜誘餌。誘餌類型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分量。碗底至少要有2.5釐米高的甜液。下面的甜液很適合作為誘餌: 放一片剝了皮的舊水果,比如橙或香蕉,再倒入一些義大利香醋。 試一試將白酒和芫荽子混在一起。這似乎很有效。再加少許白酒醋,使混合液的味道更刺鼻。
  • 楊梅有蟲不能吃?解讀:果蠅幼蟲無害 可用鹽水浸泡
    王乃玲圖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曾昊然 通訊員李琪彬)又到了吃楊梅的季節,楊梅汁水豐富,酸甜可口。不過每當我們要大快朵頤的時候,常會想起「楊梅生蟲不能吃」的傳言。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楊梅怎麼吃才健康呢?
  • 楊梅裡的小白蟲可以吃?專家:果蠅幼蟲,是一種優質蛋白
    夏天來了,又到了水果豐收的季節,各色各樣的水果都紛紛上市,這些水果都甜滋滋的,雖然美味,但是吃多了難免會膩。這時候若是來一些口味不一樣的水果,那就更加滿足了。楊梅也就因此順利出道,酸酸甜甜的楊梅既不會讓人覺得膩,反而讓人思之垂涎。
  • 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今天,賽業小編為您推薦「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詳情如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嚴冬研究組,與美國哈佛大學Norbert Perrimon研究組合作,以Xio is a component of the Drosophila
  • 果蠅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01果蠅是發酵水果的跟隨者果蠅包括果蠅科(Drosophilidae)中的許多小蠅,例如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櫻桃果蠅(亞洲果蠅)(Drosophila suzukii)。這些昆蟲非常小(約2至4毫米長),顏色從黃色到棕色到黑色不等。它們遍布在世界各地,尤其在潮溼的熱帶地區更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