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超普朗克輻射光,終於被製造出來!

2020-11-30 騰訊網

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當加熱時,所有物質材料都會以可預測的波長光譜發出光。現在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材料,它在受熱時會發光,但似乎超過了自然規律設定的限制。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首次在數學上描述了一種輻射模式,並在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值存在的情況下,開啟了量子時代。

就像壁爐的火柴發出紅光一樣,不斷增加的熱量會導致所有物質材料發出更強烈的輻射,隨著熱量的持續上升,發射光譜的峰值會移動到更長的波長。根據普朗克定律,沒有什麼能比一個完全吸收能量的假想物體,也就是所謂的「黑體」發出更多輻射。

這一新材料由主要作者、倫斯勒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肖恩·雨霖發現:這種新材料打破了普朗克定律的限制,發出類似於雷射或LED產生的相干光,但沒有產生這些技術所需的昂貴結構。

(上圖所示)「超普朗克」材料在加熱時發出類似LED的超普朗克輻射光。

除了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的光譜學研究外,之前還在IEEE《光子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成像研究,兩者都顯示出約1.7微米的輻射峰值,這是電磁光譜的近紅外部分。這兩篇研究提供了遠場『超普朗克』輻射最令人信服的證據。

這並不違反普朗克定律,這是一種產生熱發射的新方法,這是一種新的基本原理。這種材料及其所代表的方法,為實現超強、可調諧的類似LED紅外發射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用於熱光電和高效能源應用。

在研究中,建造了一種三維鎢光子晶體(這是一種可以控制光子性質的材料)有六個偏移層,結構類似於鑽石晶體,頂部有一個光腔,進一步細化了光。光子晶體將材料發出的光光譜縮小到大約1微米跨度,空腔繼續將能量壓縮到大約0.07微米的範圍內。自從2002年創造了第一個全金屬光子晶體以來,肖恩·雨霖已經為建立這一進步而努力了17年,這兩篇研究論文代表了他進行的最嚴格測試。

肖恩·雨霖表示:在實驗上,這是非常可靠的,作為一名實驗者,我堅持我的數據,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還沒有人有一個理論來完全解釋我的發現。在成像和光譜研究中,準備樣品和黑體對照(材料頂部垂直排列的納米管塗層)並排在一塊矽襯底上,消除了測試樣品和對照之間可能會影響結果的變化可能性。在一個實驗真空室中,樣品和對照被加熱到600開爾文。

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當紅外光譜儀的孔徑,從充滿黑體的視野移動到其中一種材料時,在五個位置進行的光譜分析。峰值發射的強度比黑體參考值大8倍,出現在1.7微米處。

而IEEE《光子學》期刊上的研究展示了用近紅外傳統電荷耦合裝置拍攝的圖像,這種相機可以捕捉到材料的預期輻射發射。在距離樣品不到2個熱波長的地方也有類似效應,但新研究的該材料是第一個顯示出超普朗克輻射的材料。

當從30釐米(約20萬個波長)的距離測量時,這一結果表明光已經完全從材料的表面逃逸出來。雖然理論不能完全解釋這種效應,但研究人員假設,光子晶體各層之間的偏移,能讓光線從晶體內部的許多空間中射出。發射的光在晶體結構的範圍內來回反彈,這改變了光的性質,因為它傳播到表面以滿足光學腔。研究認為光來自晶體內部,但結構內有如此多的平面,如此多的表面充當振蕩器。

如此多的激發,以至於它的行為幾乎就像一種人造雷射材料,這不是一個傳統的表面。這種新材料可用於能量採集、軍用紅外目標跟蹤和識別、由余熱或局部加熱器驅動的紅外產生高效光源、需要紅外中的環境、大氣和化學光譜的研究,以及作為類似雷射熱發射器的光學物理應用。

博科園|研究/來自:倫斯勒理工學院

參考期刊《科學報告》《光子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會有新的光存在嗎?超普朗克輻射光,終於被製造出來!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當加熱時,所有物質材料都會以可預測的波長光譜發出光。現在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材料,它在受熱時會發光,但似乎超過了自然規律設定的限制。
  • 宇宙中一種新的光?「超普朗克」材料發出的光超過了規律的極限
    宇宙中會有新的光嗎?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認識到,當受熱時,所有材料都會以可預測的波長譜發出光。如今,研究展示了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加熱時發射的光,似乎超出了自然法則規定的限度。為了研究,Shawn Yu Lin建立了一個三維鎢光子晶體,這種材料可以控制具有六個偏移層的光子的特性,其形狀與鑽石晶體相似,頂部有一個光學腔以進一步完善光。光子晶體把從物質中放出的光譜縮小到大約一微米的範圍。空腔繼續把能量壓縮成大約0.07微米的跨度.
  • 一種神奇材料無視普朗克定律的限制 加熱時表現出類似LED光
    圖片來源: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這兩篇論文提供了『超普朗克』輻射在遠場存在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Shawn Yu Lin說,「這並不違反普朗克定律。這是一種產生熱發射的新方法,一個新的基本原理。這種材料,以及它所代表的方法,開闢了一條實現超高強度、可調的Led類紅外發射器的新途徑,可用於熱光電和高效能源應用。」
  • 科學家發現新光,超出目前我們對光的認知
    宇宙中會有新的光嗎?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加熱時,所有材料都會發出可預測波長範圍內的光。今天發表在《 自然科學 報告》上的研究 提出了一種材料,該材料在受熱時會發光,看起來似乎超過了該自然法則所設定的極限。
  • 未來的某一天,宇宙中的氫被消耗太多,還會有新的恆星出現嗎?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著大量的熱量,在太陽的內部,每一秒都有400萬噸的質量轉化為能量,以光線和熱量的方式被釋放了出來。宇宙中恆星內部都在進行著聚變反應促使氫聚變為氦,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的氫元素可能會越來越少,當氫元素的消耗到一定程度後,還會有新的恆星出現嗎?
  • 同步輻射光 繼雷射後又一划時代技術
    裴元吉:同步輻射光有很多其他光無法企及的優點。我覺得最重要的優點首推它亮度極高 (其亮度比x射線要高100萬倍)。用x光機拍攝晶體的原子排列缺陷照片,一般需要一兩周的感光時間,而同樣的工作換成同步輻射光來做,只需要十幾秒或者幾分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几萬倍。  波長覆蓋面大是同步輻射光的另一個優點。
  • 7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建議:建設世界級同步輻射光「武漢光源」
    同步輻射光源是通用型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在基礎研究及產業研發中作用巨大,國內需求旺盛,但武漢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卻無世界級同步輻射光源中心。近日,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等7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建議案:希望在漢建設世界級同步輻射光「武漢光源」。  韓進說,同步輻射光源不僅為基礎學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術支撐,同時也是推動智能製造、精準醫療、新藥研發等高新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其質量與數目已成為體現國家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目前,世界上已運行的同步輻射光源有70多處,大多位於發達國家。
  • 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當人類第1次跨出地球的大門,就想著如何運用宇宙中的資源,在地球上,各國都時時刻刻在強調資源緊張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人類科技的發展和地球上的能源息息相關,如果地球資源瀕臨枯竭,那麼人類科技也寸步難行。因此科學家們自己的想要利用地球之外的資源,這並不能說明人類是一種貪心的生物,而是在為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 光在夜空中會達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的解釋豁然開朗
    人類對光也充滿了好奇,特別是小時候,兒童喜歡用手電筒朝著夜空照射,仿佛一根巨大的金箍棒直指太空,我們的內心便有了很多疑問,我的這一束光束會達到哪裡,會不會到達宇宙的邊緣,會不會照射到外星人,我們對這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是的,對於光是否能夠到達宇宙邊緣,這一切取決於運氣。
  • 地球可以被壓縮嗎,宇宙中的緻密天體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還是按照宇宙中一些天體比例來衡量其密度?首先應該否定的是,人類沒有辦法壓縮地球,因此這個人為壓縮到多小不成立。迄今為止,宇宙中還沒有發現比人類更聰明一點的生物或者文明,甚至最低等的生物在地外也還沒被發現。雖然不能因此否定有地外生物和文明的存在,但它們有能力壓縮地球嗎?誰也不知道。
  • 宇宙中存在一種新的宇宙張力,導致宇宙變得比以往認識宇宙更稀薄
    宇宙開始顯得有些奇怪。幾年來,宇宙學家一直對宇宙膨脹速度的差異感到困擾。他們知道它應該以早期宇宙的古老光為基礎,但顯然現代宇宙已經加快了速度——科學家可能忽略了宇宙的基本成分之一,或者這些成分是如何攪拌在一起的。
  • 宇宙中的物質從何而來?真的是「無中生有」嗎?
    銀河系中存在千億顆恆星,每顆恆星都有屬於自己的恆星星系,而在銀河系本身和其他49個星系共同組成了「本星系團」,在本星系團外還存在「超星團」「超星團複合體」等更加巨大的宇宙結構。
  • 在絕對零度的環境中,光會被凍結嗎?
    引言:宇宙最低溫度是多少?人類能創造出最低溫度環境嗎?在最低溫度環境下,光將呈何種形態?它是否形如冰棍?宇宙最低溫度是多少?看到這個問題,相信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答案,有人認為宇宙最低溫度在零下100攝氏度左右,這是以地球情況為參照進行推測的。有人認為宇宙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1000攝氏度甚至更低,因為宇宙最高溫度超過1萬攝氏度。那麼,宇宙最低溫度到底是多少?
  • 尼古拉·特斯拉:太陽系是被製造出來的嗎?
    有很多科學家和哥白尼一樣,為了科學和自己的理論,付出了一生進行研究,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地位和尊重,幸運的是歷史不會忘記這些人的貢獻,他們的付出會被後人銘記。,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特斯拉認為太陽系是被「設計製造」出來的,這是真的嗎?
  • 科學家從未找到質子衰變證據,它是宇宙中的永恆力粒子嗎?
    自19世紀發現放射性以來,人類終於意識到:宇宙中沒有永恆的東西,一切都會消失。放射性不僅限於鈾,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元素和同位素,包括比元素周期表中的鉛重的每個元素,還有粒子中底部或頂部的夸克,μ子和τ子, 甚至中子。
  • 金屬生命體在宇宙中會存在嗎?
    我們基本上都看過美國大片《變形金剛》,其中有著以擎天柱為代表的汽車人陣營和以威震天為代表的霸天虎陣營,但實際上不管是哪種陣營,它們本質上都是屬於外星人的範疇,而且是文章最開始的所提到的一種特殊生命體——金屬生命體。那麼金屬生命體在宇宙中真正的會存在嗎?宇宙中真的會誕生變形金剛這樣的生命體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
  • 世界上有黑色的光嗎?黑色不是一種顏色,但光可以消除
    有一個同學向我提問:世界上有黑色的光嗎?這是一個比較中二魔幻的問題,但也是個好問題,我們來聊聊這個問題吧!眾所周知,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是電磁波中相當窄的一個區間,我們一般把從紅到紫之間的光稱為「可見光」,也就是說存在很多不可見的光,也就是紅光之外的紅外線和紫光之外的紫外線。當我將一個屋子的燈關掉,一片漆黑,是不是就沒有光了呢?其實並非如此,整個房間都充滿著紅外線,只要有溫度的物體都會釋放紅外線。而每個物體釋放出的紅外線也在無時無刻被其它物體吸收著,它們形成了一種動態平衡。
  • 蟲洞可能潛伏在宇宙中,新的研究正在提出尋找蟲洞的方法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一些新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方法。黑洞和蟲洞是愛因斯坦方程式的特殊類型的解決方案,當時空的結構因引力而強烈彎曲時出現。例如,當物質非常稠密時,時空的結構會變得如此彎曲,對黑洞來說,以至於甚至光也無法逃脫。由於該理論允許時空的結構被拉伸和彎曲,因此可以想像各種可能的配置。
  • 《三體》關一帆與程心的聊天,讓程心對宇宙和黑域有了新的理解!
    導言:《三體》關一帆與程心的聊天,讓程心對宇宙和黑域有了新的理解!在關一帆與程心再次去灰星,為了確定之前不明的飛行器到底是什麼的路上,關一帆向程心聊起了他的冬眠。關一帆說,他們在宇宙中尋找可以定居的世界的航行中,因為他是科學家,不需要值勤,為了以後,他一直在冬眠。後來找到了「一號世界」,但是因為主要是為了拓荒和農耕建設,開始建一個小城鎮。因為當時的環境和條件,沒有辦法開展科學研究,所以關一帆依舊繼續冬眠。但是等他再次醒來,距離他們到達這個一號世界已經兩個世紀了。
  • 尼古拉·特斯拉:太陽系是被製造出來的?
    據說特斯拉還說過「太陽系是被製造出來的」,他還製造過和冥界通訊的設備,這些都是真的嗎? 特斯拉:太陽系是被製造出來的嗎?而且從地球上看可以看到整個宇宙,但在遠離太陽系的飛船上看,既看不到太陽也看不到星星,因為太陽的光線無法傳送到120億千米外!迄今為止我們所有看到的宇宙,都是經過蟲洞傳入120億千米以內的: 1、太陽系的三十億到一百億公裡的地方有很大的學問 2、到達一百二十億到二百五十億公裡,太陽風也會被阻擋在此處,成了雞蛋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