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片來源: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自19世紀後期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曉,當加熱時,所有物質都會發出可預測波長範圍內的光。而3月23日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在加熱時發出的光似乎超過了自然法則設定的限度。
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首次用數學方法描述了輻射模式,並以能量只能存在於離散值的假設開創了量子時代。就像壁爐裡的撥火棍會發出熾熱的紅光一樣,不斷增加的熱量會導致所有材料發出更強的輻射,隨著熱量的增加,發射光譜的峰值會轉換為更短的波長。根據普朗克定律,沒有什麼能比完全吸收能量的假想物體,即所謂的「黑體」,釋放出更多的輻射。
這一新材料由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Shawn Yu Lin發現,無視普朗克定律的限制,發出雷射或發光二極體產生的類似相干光, 但不需要昂貴的結構來產生受激發射的這些技術。
除了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光譜學研究外,Shawn Yu Lin還在《IEEE光子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成像研究。兩者都顯示出約1.7微米的輻射峰值,這是電磁光譜的近紅外部分。
「這兩篇論文提供了『超普朗克』輻射在遠場存在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Shawn Yu Lin說,「這並不違反普朗克定律。這是一種產生熱發射的新方法,一個新的基本原理。這種材料,以及它所代表的方法,開闢了一條實現超高強度、可調的Led類紅外發射器的新途徑,可用於熱光電和高效能源應用。」
在這一研究中,Shawn Yu Lin建立了一個三維鎢光子晶體——一種可以控制光子特性的材料——有六個偏置層,結構類似於鑽石晶體,頂部有一個光學腔,進一步細化了光線。光子晶體將材料發出的光譜縮小到大約1微米。光學腔繼續將能量壓縮到大約0.07微米的範圍內。
自從Shawn Yu Lin在2002年創造了第一個全金屬光子晶體以來,他已經為進一步研究努力了17年,這兩篇論文代表了他所進行的最嚴格的測試。
「在實驗上,這是非常可靠的,作為一個實驗主義者,我堅持我的數據。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還沒有人有理論能完全解釋我的發現。」
在成像和光譜學研究中,Shawn Yu Lin將他的樣品和黑體控制——在材料上垂直排列的納米管塗層——並排放在一片矽襯底上,消除了樣品測試和控制之間可能會影響結果的變化的可能性。在一個實驗真空室中,樣品和對照品被加熱到600開爾文,大約620華氏度。
在《自然科學報告》中,Shawn Yu Lin介紹了隨著紅外光譜儀的孔徑從充滿黑體的視圖移動到其中一種材料而在五個位置進行的光譜分析。 在1.7微米處出現峰值發射,強度是黑體參考的8倍。
IEEE光子學雜誌的論文展示了用近紅外常規電荷耦合裝置拍攝的圖像,這是一種能夠捕捉材料預期輻射發射的照相機。
最近的一項無關的研究表明,在距樣品不到2個熱波長的處也有類似的影響,但是當從30釐米的距離(約200,000個波長)處測量時,Shawn Yu Lin的材料是第一種顯示超普朗克輻射的材料,結果顯示了光從材料表面完全逸出。
雖然理論不能完全解釋這種效應,但Shawn Yu Lin假設光子晶體層之間的偏移使得光可以從晶體內部的許多空間中發射出來。發射出的光在晶體結構的範圍內來回反射,這就改變了光的性質,使其傳播到表面以滿足光學腔的需要。
「我們相信光線來自晶體內部,但晶體內部有很多平面,很多表面充當振蕩器,有很多刺激,所以它的表現幾乎像人造雷射材料。」 Shawn Yu Lin說,「這不是一個常規的表面。」
新材料可用於應用程式(如能量收穫,軍事紅外線對象跟蹤和識別、生產效率高在紅外光學來源由廢熱或當地加熱器,研究需要環境和大氣和化學在紅外光譜,和在光學物理般的熱排放國。
這種新材料可用於許多領域,例如能量收集,基於軍事紅外線的物體跟蹤和識別,在由廢熱或本地加熱器驅動的紅外線中產生高效光源,需要紅外線的環境、大氣和化學光譜學的研究等。
原文來源:https://phys.org/news/2020-03-advanced-super-planckian-material-led-like.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