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Food於2020年1月創刊,發表與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議程有關的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消費等各方面的研究和評論。該期刊的總編輯Anne Mullen對迄今發表的一些關鍵主題進行了反思。
Anne於2019年1月加入Nature Research。她在人類營養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並對科學傳播充滿熱情。作為乳業委員會的營養主任,她委託研究並向專業和非專業受眾傳達有關乳品、人類營養和健康的知識。她曾在倫King’s College London擔任營養科學講師,並領導了代謝症候群中營養素可調節炎症的研究,特別是對HIV的管理有著濃厚的興趣。她合作開展了一項針對營養不良的烏幹達成人HIV陽性患者的即食食療幹預措施,並作為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員,調查了微量營養素強化粥對接觸HIV的尚比亞嬰兒的炎症和營養的影響。Anne接受過營養師培訓,並在Trinity College Dublin獲得分子營養學博士學位。Anne目前在倫敦辦公室工作。
糧食系統日益地被全球化。James Bentham及其同事在1月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過去50年全球糧食供應模式的一體化,在同一期上, Sharon Friel及其同事的一篇評論探討了影響全球糧食系統形成的國際貿易協定,以及這對營養和健康的影響。
總編輯Anne Mullen強調營養是Nature Food的一個直接主題,"這是一個我們意圖是在公共衛生和政策層面取得進展,有爭議的領域"。Dariush Mozaffarian在1月號上發表的一篇綜述,討論了營養科學的進化,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政策重點,以及營養建議的性質轉變--在5月號上Mike Gibney及其同事的評論中強調了決策者需要了解營養研究的不確定性。Albert-László Barabási小組發表的一篇備受關注的文章可能會極大地推動營養研究,通過使用機器學習來探索"營養的暗物質",即營養學界使用的食物成分資源之外隱藏的複雜。
根據Mario Herrero及其同事在5月號上發表的一篇遠景評論,糧食系統的轉型將取決於創新和技術進步。在創新領域發表的文章中,Philip Lessard及其同事提出轉基因玉米可替代抗菌素預防家禽腸道疾病,Tom Ben-Ayre及其同事提出以植物為基礎的養殖肉框架,Ratan Chopra 及其同事展示了菥蓂作為一種可成為油料作物的雜草的快速馴化。
在5月期刊中,Jessica Fanzo及其同事在評論中介紹了"糧食系統儀錶盤",這是一個數據工具,供政策制定者評估、評價並指出其國家糧食系統的變革槓桿。總編輯Anne Mullen提到:"Nature Food著眼於在2021年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的籌備過程中,發表對糧食界有用的研究和評論。"COVID-19大流行使食品供應鏈的彈性和糧食安全問題在2020年急劇成為焦點,Christopher Barrett和Philip Garnett及其同事的評論表明,這種對食品系統的衝擊很可能成為全球食品系統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在展望Nature Food的未來時,施普林格自然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計劃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