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已經證實抑鬱症與腦內白質的結構有關

2021-01-13 網易科技

2017-08-20 12:03:43 來源: 《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

舉報

作者: DAVID NIELD

抑鬱症患者中腦內的白質發生了變化。

科學家們已經證實抑鬱症與腦內白質的結構有關聯,白質區域負責連接灰質,確保我們能恰如其分地處理情緒與想法。

這項研究的價值在於為治療與控制抑鬱症提出了新的方法,前提是能夠弄清楚白質改變如何影響情緒與焦慮。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來自英國生物資料庫3461名成人的數據進行分析,如此大規模的樣本數據使得這項研究更有分量,然而實驗結果與先前關於腦實質和抑鬱症的相關研究並不一致。

來自研究團隊的Heather Whalley說,「該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迄今為止最大的單樣本庫,結果顯示抑鬱症患者腦內白質的連接發生了改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被稱為「彌散張量成像」的技術來比對不同個體的腦內白質區域,這項技術基於磁共振成象(MRI),使研究學者可以更好地構建腦內纖維模型。

掃描結果顯示具有抑鬱症狀的患者腦內白質的完整性(即白質質量)顯著下降,而無抑鬱症狀的人,則並沒有白質異常。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結果可能是由抑鬱症引起腦內活動模式差異導致的,但若要對其內在機制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這項研究為預測抑鬱症患病風險與進一步了解白質完整性對抑鬱症的防禦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各年齡段共超過300萬人正飽受抑鬱症的煎熬。目前,抑鬱症已被視為全球主要疾病,人們也感受到抑鬱症帶來的問題愈發嚴重。

目前,科學家們致力於探究抑鬱症與腦內神經連接的關係。磁脈衝作為一項發展中的創新療法,正應用於改變大腦迴路與其作用方式。

與此同時,腦內一些特定的區域也與抑鬱症問題聯繫在一起,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失落和自卑情緒與眶額皮質的功能相關,這個腦區負責調控感覺整合、期望與決策。

雖然我們不能根據這項新的研究得出任何明確的結論,但這為我們在理解抑鬱症對大腦的影響和找到阻止抑鬱症新方法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為抑鬱症提供治療方法迫在眉睫,進一步了解抑鬱症的機制會給我們開發新的更有效的治癒方法帶來機遇。」 Whalley說。

作者DAVID NIELD

翻譯 葛鵬

審校 董堃

本文來源:《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 責任編輯: 郭浩_NT5629

相關焦點

  • 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腦磁共振研究進展
    自殺未遂抑鬱症患者背外側前額葉、眶額回、前扣帶回、顳上回、頂枕葉和基底節灰質體積縮小,額葉-紋狀體-邊緣網絡(fronto-striato-limbic network)灰質密度明顯下降,這些結構異常可能構成了自殺未遂抑鬱症的解剖學基礎。對老年男性的VBM研究發現,自殺未遂遲發性抑鬱症患者額、頂、顳葉灰質體積減少,島葉、豆狀核、中腦和小腦白質體積減少。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昨天是第八個「世界預防自殺日」,自殺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五大死亡原因,而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百分率佔所有自殺者總數的10%-30%,高於一般人口的50倍。  川大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龔啟勇、賈志雲博士和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等專家,通過利用先進的影像醫學技術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等腦區的特徵性異常和神經通路受損可能與抑鬱症自殺行為有關。  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大腦  黃雲(化名)是成都人,兩年前與丈夫離婚後,黃雲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
  • 為何抑鬱症會感到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呢?
    在那期節目中,沒有抑鬱症的人會想當然覺得抑鬱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馬薇薇卻把抑鬱的痛苦完整講述出來,很多人非常吃驚。紛紛表示「原來抑鬱症並非只有不開心,還有這麼多可怕症狀啊!」微博上有這麼一篇文章《抑鬱症的第1571天》。文章中寫道:「今天睡了三個小時,那三個小時睡得很好,什麼都想不了,什麼都看不見,挺想就這麼死去就好了,可惜還是醒了過來」。
  • 你以為抑鬱症只是情緒出問題?最新研究:抑鬱症還會讓人「頭大」
    在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這種異常就表現在偏向於負性情緒和消極想法的網絡活躍,而偏向於快樂情緒和積極想法的網絡功能降低,外界的正面刺激已經很難傳達到患者的意識層面,就好像一直有一個人在耳邊不停重複著讓人絕望和自卑的言語。
  • 別再讓女性背鍋了,劍橋腦科學家揭秘腦的結構和功能
    雖然我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吐槽的心情,但在腦科學家眼中,我們的腦子是真的會進水;除了腦子進水,我們的腦子還會面臨縮水。英國生物學博士亞歷克西斯.威利特和神經科學家珍妮佛.巴內特採訪了劍橋大學的多位腦科學專家,將腦科學大咖們講述的有關腦科學的知識集結成書,給我們帶來了一本趣味性極強的大腦科普類書籍:《我們的腦子夠用嗎?》。
  • 科學家在抑鬱症腦影像和認知方面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抑鬱症往往伴隨較低的遺傳度,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表觀遺傳因素在抑鬱症(MDD)中有重要作用。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成為了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為此,美國、歐盟和日本先後啟動了大型腦研究計劃,而中國也並不打算落後,即將啟動自己的「腦計劃」。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心和理解腦科學研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的一群腦神經科學家合力撰寫了一本科普圖書《大腦的奧秘》,幫助讀者去探尋腦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 什麼是可逆性腦後部白質病變症候群?
    入院血壓220/120mmHg,CT與MRI提示分布於雙側基底節區、頂葉、枕葉片狀病灶,可診斷為可逆性腦後部白質病變症候群(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子癇。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肝酶升高和血小板減少,診斷HELLP症候群。▎診斷:可逆性腦後部白質病變症候群、子癇、HELLP症候群。
  • 03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重度抑鬱症患者述情障礙的腦結構相關性研究
    然而在隨訪期內,基線時的抑鬱症狀預示著更高的端粒侵蝕發生率(β=-.201,p = .016)和更大的mtDNA-cn增幅(β= .190,p = .012)。基線時細胞衰老的標誌物不能預測抑鬱症狀的後續變化。此外,將應激性生活事件的計數納入分析並未改變原有發現。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狀可以單向預測細胞衰老及功能障礙方面的改變。
  • 科學家完成人類腦白質微觀結構圖集—新聞—科學網
    最近,一由歐洲多個國家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宣稱,他們利用其開發的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歷時三年,完成了人類大腦白質微觀結構圖集
  • 談血管性步態異常:灰質和白質怎麼了?
    腦小血管病嚴重程度可利用全腦和區域的白質高信號體積、腔隙性腦梗死和腦微出血進行量化。大腦澱粉樣蛋白負擔是澱粉樣蛋白相關神經退行性病變病理學的公認標誌,可使用匹斯堡複合物B(PiB)-PET進行評估。作者利用錐體和錐體外系量表來衡量患者的步態功能,包括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和殘疾評估指南中的特定項目。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脊髓和腦的結構及其功能
    脊髓的結構及其功能     脊髓位於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與第一腰椎下緣平齊。脊髓是腦與軀體、內臟之間的聯繫通道。     (1)脊髓的結構     從脊髓的橫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質和白質兩部分。灰質在中央,呈蝶形;白質在灰質的周圍。
  • 一對基因相同的同卵雙胞胎姐妹 一個得了抑鬱症 一個健康活潑...
    這個謎題至今無解,但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人們會患抑鬱症,也許不一定是腦子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腸子出了問題。  浙大一院有兩個研究團隊,近年來陸續發表論文,證實某些抑鬱症確實和人們腸道裡的菌群是否失衡關係密切。
  • 計數能力強弱和什麼有關?或與腦迴路有關係
    科學家們至今還在研究之中。  1歲的孩子就能「識數」?  在報導中,研究人員與嬰兒玩捉迷藏遊戲。他們給14月齡和18月齡的嬰兒看了4件玩具,然後把這些玩具藏在一個盒子裡。嬰兒看不到盒子的內部,但可以伸手把玩具拿出來。當把玩具放到玩具箱後,告訴嬰兒有4件玩具的時候,嬰兒們之後會拿更多的玩具;而用「這隻」或取名代替數字的時候,嬰兒不會去拿多件玩具。
  • 腦分享 | 腦結構、腦工作原理最詳細圖解
    中腦與視覺,聽覺,動作控制,警覺性,體溫控制有關,還有一堆其他的事情。科學家們知道身體是由細胞製成的,但是在19世紀末期,義大利醫生Camillo Golgi 才想出如何使用染色方法來看到什麼是腦細胞。結果令人驚訝:
  • 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外科醫生會把酒精,倒在病人大腦上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如何開始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前後又有什麼不同?  最早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在19世紀90年代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在50年之內,醫生們就開始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進行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1世紀,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被認為是古老和野蠻的,而歷史也見證了可怕的後果。通常情況下,病人就像流口水的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完成日常事務。
  • 躁狂抑鬱症可能與間腦功能紊亂有關
    躁狂抑鬱症是以情感、活動過分高漲或低落為基本症狀的精神疾病,其臨床特徵為單相或雙相發作性的躁狂狀態或抑鬱狀態反覆出現,間歇期精神狀態正常,好發於青壯年,一般預後良好。目前對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與間腦功能紊亂有關。外傷、血管病變和腫瘤等腦部器質性病變都可能會引起類似於躁狂抑鬱症的精神障礙。
  • 這應該是腦結構、腦工作原理最詳細的圖解了
    中腦與視覺,聽覺,動作控制,警覺性,體溫控制有關,還有一堆其他的事情。科學家們知道身體是由細胞製成的,但是在19世紀末期,義大利醫生Camillo Golgi 才想出如何使用染色方法來看到什麼是腦細胞。結果令人驚訝:
  • 科學家完成人類腦白質微觀結構圖集
    該圖集的完成,將大大推動科學家對人類大腦白質的研究,對於未來神經科學和醫學的研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一由歐洲多個國家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宣稱,他們利用其開發的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歷時三年,完成了人類大腦白質微觀結構圖集。
  • 先兆子癇對腦結構和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PE的臨床特徵是胎盤形成的異常血管反應,導致包括大腦在內的多個器官系統廣泛的內皮功能障礙。PE的發病機制與廣泛的內皮功能障礙有關,其特點是促血管生成蛋白和抗血管生成蛋白失衡,並且某些妊娠激素可以在神經元水平上重塑孕婦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