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成世界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2020-12-04 河北新聞網

我國建成世界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可用於地震預測

據新華社武漢1月12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裡,探測深度達十公裡,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

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極低頻探地工程」近日通過國家驗收。

該工程是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在沒有國外同類項目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推進的。

除了設計並建成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該工程還在首都圈和南北地震帶南端,建成了首個可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的地震監測臺網。同時,攻克了極低頻電磁信號組網接收、數據處理反演等關鍵技術,實現對不同地層電性結構的三維探測;建立了極低頻數據工程中心,為資源探測、地震預測和其他前沿技術研究搭建了高性能的數據計算、共享服務平臺。此外,還開展了地震預測及地下礦產、油氣資源探測、大陸架探測等探索性科學試驗研究,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為「深地、深海、深空」等相關領域的前沿科技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平臺。

「項目驗收通過,標誌我國又一項創新科學平臺誕生。」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新華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我國建成可覆蓋領土和領海的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新華社武漢1月12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裡,探測深度達十公裡,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極低頻探地工程」近日通過國家驗收。該工程是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在沒有國外同類項目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推進的。
  • 科技周報|我國建成世界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央視春晚將採用5G、8K等技術
    我國建成世界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裡,探測深度達十公裡,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極低頻探地工程」近日通過國家驗收。該工程是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在沒有國外同類項目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推進的。
  • 中國建成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4、中國建成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入榜理由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裡,探測深度達十公裡,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中國自主建設的首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商用16. 字節跳動闢謠2019年營收超1400億元17. 2019我國共處置網絡有害信息1113萬條18. 2020中國軟體產業年會召開19.
  • 極低頻探地工程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9月1日,中國船舶集團在北京組織召開極低頻探地(WEM)工程科技成果鑑定會。由多位院士、教授組成的鑑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工程成果匯報,審閱了相關技術資料,對該項目進行了質詢和討論,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 極低頻探地工程(WEM)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為測地震預測提供服務
    "極低頻探地(WEM)工程"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學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用於資源探測和地震預測及其他前沿科學研究。極低頻電磁波能夠穿透較厚的地層和較深的海水,可以用於地層結構、地下資源和海底資源的探測、地震預測等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 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將併網發電—新聞—科學網
    作為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金風、GE、海裝、太重等8家國內外廠商的14臺大型風機將在此同場競技,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海況風況的最優機型。這意味著從福建海上風電基地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創新提升製造水平 「一晚都沒敢睡覺,事實證明我們的施工和風機質量都非常可靠。」
  • 電磁波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根據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業務,對整個無線電頻譜進行劃分,共分9段:甚低頻(VLF)、低頻(LF)、中頻(MF),高頻(HF)、甚高頻(VHF)\特高頻(uHF)\超高頻(sHF)\極高頻(EHF)和至高頻,對應的波段從甚(超)長波、長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釐米波、毫米波和絲米波(後4種統稱為微波)。見下表。
  • 低頻電場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嗎?
    請關注——低頻電場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嗎? 近年來,常有媒體曝出高壓電線、移動通訊基站甚至是LED燈產生的電磁環境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白血病,引起了人們的恐慌。那麼,實際究竟如何,有關專家給出了答案。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國際電磁場計劃』,即針對低頻場的健康風險評估;針對射頻場的致癌性證據評估也已於2011年完成。
  • 歷史| 蘇聯1958年提出在我國海南島建「長波電臺」,為何被拒絕?
    第二個方案是在中國的海南島和印度各建一個長波發射臺。赫魯雪夫否決了印度方案,但對於海南島方案,他認為不僅是可行的,而且不會存在任何困難。 再回到此前的這個話題,蘇聯海軍當時向赫魯雪夫提出的方案,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在蘇聯本土建設一個長波發射電臺,一個是在我國的海南島和印度各建一個發射臺。
  • 全球首個!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團隊已經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論文。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形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2020年06月11日02時31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 威力巨大的高能量電磁波
    其功率達到 1.7G 瓦特,相當於世界上最大商用電臺功率的 7萬多倍,會對電離層造成巨大危害和破壞,被稱為比核彈還恐怖的地球物理武器。這個打著「和平研究」幌子的東西,實際上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瘋狂的武器之一。 冷酷的「臭氧殺手」。
  • 科學生活:低頻電場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嗎?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國際電磁場計劃』,即針對低頻場的健康風險評估;針對射頻場的致癌性證據評估也已於2011年完成。評估顯示,公眾通常遇見的極低頻,即0—100千赫茲(kHz)電場水平,不存在實際健康問題;高水平磁場,即顯著超過100微特斯拉(μT)的會導致神經和肌肉的刺激,但從長期影響來看,高水平磁場與兒童白血病等關聯證據是弱的,為此要求制定低暴露限值的政策沒有根據。」
  • 中國建成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
    打破世界紀錄 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以下資料來自央廣網)  在超導體系,該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高精度脈衝控制和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多體純糾纏,並通過層析測量方法完整地刻畫了10比特量子態。
  • 歷史性任務:SpaceX「龍」號首個載人艙抵達發射臺
    歷史性任務:SpaceX「龍」號首個載人艙抵達發射臺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SpaceX利用本公司的轉運設施,將「龍」號太空船的一個載人艙,從卡納維納爾角的空軍基地轉運至NASA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臺,
  • 射頻電磁波譜
    圖 從甚低頻到X射線的電磁波譜(射頻區為100kHz~300GHz)  極低頻(ELF:Extremely Low Frenquency)中包括了交流電力線頻率以及其他25~100 Hz的頻率。甚低頻(VLF:Very LowFrequency)區緊接ELF區,但是大多數專家標定VLF區為1O~100kHz。低頻(VLF:Low Frequency)區為100kHz~1MHz。中波(MW:Medium Wave)或者中頻(MF:Medium Frequency)區頻率為1~3MHz。
  • 江蘇首個民用陀螺儀檢定校準實驗室落戶南京
    手機導航、運動記步,甚至測出你今天爬了幾層樓,VR眼鏡真實再現三維世界,無人機進行空中懸停……這些功能的實現都基於設備內部的一個組件——陀螺儀。
  • 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建成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衛星成功入軌後,與2018年9月7日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 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高景一號雙星發射 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建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今天(1月9日)11點24分,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景一號03、04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與同軌道的高景一號01、02星組網運行。這是2018年我國首次航天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正式建成。  2016年12月,高景一號01、02星發射成功。相比01、02星,高景一號03、04星進行了星地一體化的圖像質量優化設計,圖像幾何質量將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