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成世界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
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可用於地震預測
據新華社武漢1月12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裡,探測深度達十公裡,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
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極低頻探地工程」近日通過國家驗收。
該工程是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在沒有國外同類項目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推進的。
除了設計並建成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該工程還在首都圈和南北地震帶南端,建成了首個可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的地震監測臺網。同時,攻克了極低頻電磁信號組網接收、數據處理反演等關鍵技術,實現對不同地層電性結構的三維探測;建立了極低頻數據工程中心,為資源探測、地震預測和其他前沿技術研究搭建了高性能的數據計算、共享服務平臺。此外,還開展了地震預測及地下礦產、油氣資源探測、大陸架探測等探索性科學試驗研究,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為「深地、深海、深空」等相關領域的前沿科技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平臺。
「項目驗收通過,標誌我國又一項創新科學平臺誕生。」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新華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