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愛智康聯合《雪人奇緣》聚焦大美中華 激揚文化自信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9月28日,融合了電影IP+趣味地理知識的創新主題課程「大美中華地理小課堂」將在愛智康APP、學而思APP等正式上線。該視頻課程由學而思旗下聚焦中小學個性化教育的品牌「學而思·愛智康」(以下簡稱為「愛智康」)攜手跨國家庭娛樂公司東方夢工廠共同打造,學而思輕課聯合出品。課程內容圍繞將於10月1日上映的動畫電影《雪人奇緣》展開,將主人公「雪人大毛」在中華大地的奇幻旅程和地理知識巧妙融合,讓孩子在充滿東方魅力的旅程中,深入了解大美中華的自然地貌,學習地理萬象,培養愛國愛家的美好品格。 

  愛智康始終秉持「激發動力,培養能力」的教育理念,希望通過本次合作打造愛國主義趣味文化課程,加深青少年對中華民族文化成就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將其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愛智康攜手《雪人奇緣》,展現美麗中國自然地貌與人文景觀 

  在北京和上海,愛智康邀請數百位家長、孩子、教育行業的專家、媒體老師們參加了線下地理趣味課堂X《雪人奇緣》的點映活動。觀影前,結合電影中涉及的地理知識,愛智康老師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寓教於樂的大美中華地理課程。 

  愛智康通過創意趣味的方式,將地理課堂搬到電影中。主人公每到一個地方,老師都會引導學生了解這個地方的地勢地貌、風土人情。影片中,「雪人大毛」飛到黃山時,老師會告訴學生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魅力、宛若仙境的黃山雲海是如何形成的;而到了樂山大佛,則會和學生們分享這座世界現存最大的摩崖石像誕生的故事。樂山處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水勢兇猛,事故頻發。歷時90年才修建完成的樂山大佛,因工匠們把修建大佛的時開鑿出的石頭扔進江水裡,填補了複雜多變的河道,讓河道變得平穩,減緩了水勢,所以大佛修建好了之後,這裡發生的水患也好了很多。直至今天,這座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歲月的大佛,依然保存完好,風採不減當年……

  

電影定製版地理課程將課堂搬到電影院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在人類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所以我們的課程便從這一點入手,通過人文歷史、自然風光等不同維度,展現大美中華的無限魅力,加深青少年對民族文化成就的了解,提升民族自豪感,培養文化自信。」談到課程的內容,課程主講人、愛智康文科產品負責人田起表示。

  

田起老師線下地理趣味課堂場景式教學寓教於樂 

  愛國愛家,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點映活動結束後,有家長表示:「終於有部動畫電影展現出了大美中華,更讓人驚喜的是,電影中蘊含了濃鬱的中國文化,『雪人大毛』離家越近魔力越強,因為對中國人而言,家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而媽媽、奶奶對於小藝的嘮叨,實則是中式家庭成員之間含蓄地愛意表達;更不用說小藝將自己對已故父親的思念寄託於琴聲中,無言卻深情。這種正向、細膩的情感表達,對孩子的意義深遠。」 

  教育專家湯維女士表示:「無論是電影還是線下地理趣味課堂,圍繞『用愛教育,創造可能』這一主題,展現了中國當代青少年勇敢自信、愛家愛國的美好品格。好的教育就應該是這樣,除了文化知識的傳遞,更要傳承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塑造優秀的品格。」

  

湯維老師組織愛智康8人班的孩子們玩「解扣」遊戲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愛智康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中華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更多的青少年讀懂山川河流的淵源來歷,熱愛它們,保護它們,喚醒青少年的民族自豪和驕傲,堅定他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新時代,加強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建設,是奠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基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重要保證。未來,愛智康將持續發揮在探索個性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為青少年提供內容積極向上、形式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服務,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蔣檸潞)

相關焦點

  • 《雪人奇緣》入圍多倫多電影節 中國浪漫獲盛讚!
    《雪人奇緣》入圍多倫多電影節 中國浪漫獲盛讚!電影《雪人奇緣》將故事背景設置在當代中國,講述了三位中國都市少年與一個擁有魔力的喜馬拉雅雪人「大毛」相遇、相知、共同成長、穿越中國開啟冒險之旅的故事。
  • 傳說中的珠穆朗瑪峰雪人長什麼樣?竟然有點萌…
    而由萬茜配音的女博士扎拉是一位對神秘的珠峰雪人有著濃厚興趣的動物學家,在財閥波先生的資助下對雪人大毛展開了一系列動物學研究。讓人一直糾結她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影片近日在南寧等40座城市,舉行了「奇幻之旅 · 大美中華」國慶超前觀影親子專場活動,數百名大小觀眾提前與雪人大毛踏上中華奇妙冒險之旅,成功引爆親子觀影熱潮。
  • 《雪人奇緣》出現「九段線」中國地圖,遭美國反華記者嘲諷
    中美合拍的動畫電影《雪人奇緣》在全球陸續上映,但由於影片中出現了畫有「九段線」的正確中國地圖,遭到了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抗議。結果昨天(10月23日),美國知名國際時事刊物《外交政策》一位專注反華的記者以此為引,寫了篇文章嘲諷好萊塢,字裡行間透露出這樣的意味: 誰讓你們為了中國市場裝啞巴來著,被「反噬「了吧?那幾個抵制影片的東南亞國家,才是在反抗「中國霸權」啊!
  • 夏慧君:中華宗教康養文化旅遊產業領路人
    原標題:夏慧君:中華宗教康養文化旅遊產業領路人文/龍依依 夏熙2016年7月9日-10日,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光彩杯·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多名部委領導以及來自全國的400多名管理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襄盛舉。
  • 價值觀與倫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
    「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傳承中華民族的國脈,構建國民的精神家園,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並對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將起到重要作用。
  • 學而思牽手北大,網友:機構的「好未來」,還是學生的「好未來」
    提到學而思,幾乎所有人迅速聯想到的就是奧數培訓、課外補習。2013年,學而思宣布將沿用了10年之久的集團名稱從「學而思」更改為「好未來」。更名後,好未來集團形成由學而思、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智康1對1、學而思網校、摩比思維館、E度教育網等7大子品牌組成的「集團軍」,形成涵蓋多學科、多年齡段的數十個教育品牌。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幾乎都起源於大江大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江河文明。」1月5日,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溯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是關鍵,他同時表示,「中華文明連續五千年不斷代,根本原因是形成了穩定的文化基因。」
  • 文化自信是理論自信之根(思想縱橫)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蘊涵並彰顯此「三度」,所以成為理論自信之根。  我國傳統文人常用「腹有詩書氣自華」顯示自信。從文化自信與理論自信的關係看,「腹有詩書」是基礎,「氣自華」或「『論』自華」是自信的結果和表現。文化範圍像大海那樣寬廣,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等。中國人愛喝茶,俄國人喜飲酒,美國人放不下槍,諸如此類,統屬文化。
  • 「一個班有十五個艾莎」給孩子起英文名字引發的「文化自信」思考
    一位英文老師發出的感嘆「是這樣的, 截止到冰雪奇緣下映,我們班15個女生都改了英文名字叫Elsa,上課不能喊英文名字了」底下的網友們紛紛跟貼。隨著冰雪奇緣這部動畫電影的爆紅,艾莎公主的形象在孩子裡是絕對的深入人心。有些網友認為電影中的艾莎公主獨立自信勇敢善良的特質,小姑娘們喜歡她,並選用這個英文名字,會對她們將來成長的性格有正面楷模作用。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新華社記者周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鍊、崢嶸歲月的磨礪、偉大實踐的鍛造,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鬥。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多形態傳承文化魅力 愛奇藝持續以優質內容弘揚傳統文化
    環球趨勢大會是由環球時報、環球網聯合主辦,環球網承辦的年度重要會議,今年是第三屆。2020環球趨勢大會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和「ESG發展」兩大主題舉辦兩場高峰論壇,50餘位發言嘉賓圍繞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投資者如何應對國際格局變化,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做好「十四五」開局,聚焦自身發展發表了精彩演講。
  • 《冰雪奇緣2》不朽的「雪寶」奧拉夫,融化後會變成什麼樣?
    自從喬什·蓋德配音的奧拉夫在《冰雪奇緣》初次登場以來,這個可愛的小雪人,就獲得了眾多迪士尼粉絲的喜愛。在初次登場時,這個可愛的雪人唱了一首有關夏天的歌,從歌聲中我們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夏天的雪人。有趣的是,這個小雪人卻並沒有意識到,熱量是會讓雪融化的。考慮到奧拉夫是一個如此令人喜愛的角色,迪士尼製作的《冰雪奇緣》短片,就探討了奧拉夫融化後會發生什麼。在《冰雪奇緣》的短片《雪寶的冰雪大冒險》( Olaf’s Frozen Adventure)中,奧拉夫決定走訪阿倫黛爾每一個居民的家庭。在這個短片中,奧拉夫參觀的最後一個房子中,他問一個名叫奧肯的人。
  • 在文化自信的歷史坐標中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一再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種場合、多個重要講話中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先後六次提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堅持文化自信是對未來文化建設的生命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高度肯定和樂觀態度。
  • 絲綢大亨跨界美妝,傳遞出國產品牌怎樣的文化自信?
    被稱為絲綢之府的杭州,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曾在古代對外貿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將以絲綢和龍井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傳遍世界。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現為中國最大的絲綢文化創意集團性企業——萬事利集團也在此孕育、壯大。傳承中國幾千年的絲綢文明,萬事利致力於深耕絲綢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保持著技術領先的自信。
  • 道德教化之德慧智教育在大同
    一方面,道德文化復興之初,應勢在中華大地誕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德慧智教育。時間進入了2018年7月,在2017年9月第一次來古交取經而開始嘗試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將近一周年之際,仍然在康老師的關切傳遞下,他們由李一忠局長帶領共98人參與了在浙江嘉興嘉善開展的」第三屆全國教育局長、校長、園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論壇。
  • 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廖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和結語如是宣示。  血脈,生命的傳承;家園,精神的寄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強大基因與永恆歸屬。
  •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民族向心力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最重要的就是有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做支撐。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文化支撐和文化自信,才能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鑄就中華民族之魂,讓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   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構建一個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社會。
  • 青春星光閃爍 激揚四海青春
    海澱萬人合唱季「走進世界合唱」國際大師公開課青春激揚,四海一家,正在進行中的第九屆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季這些活動在讓海澱群眾充分感受世界多元藝術魅力的同時,也通過中外青年的深入對話交流,助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