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 竺可楨
生命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科學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峰。探索的道路上荊棘密布,無數的困難接踵而至。心中的信念如果未曾磨滅,人們一定能得償所願。
2020年,中國香港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明了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科研人員自信地表示這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還要清晰。3D人工眼球的出現給無數的人帶來了希望,這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可以幫助數百萬人重新看到光明。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於人類來說,眼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器官,只有擁有眼睛的人才有機會欣賞外面繁華的世界。眼睛雖然美好,卻十分脆弱,它會因為輕微的撞擊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一個失去眼睛的人便失去了感受美好的資格。
眼睛的內部結構複雜多變,儘管視網膜負責成像,可是只有眼睛將自己看到的信息傳送到大腦,大腦接受指令之後我們才能夠看到圖像。因為眼球結構複雜,神經眾多,所以眼部的疾病治療一直是當代醫學十分重視卻又十分難解的題目。
現實世界中的人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失明,簡單的眼部疾病人們可以通過移植眼角膜來修復,然而如果涉及到大腦,眾多醫術高超的人也無能為力。正當失明的人一籌莫展之際,新的曙光來臨了。
香港的研究人員發布消息稱他們設計出了一種3D人工眼球,而這種3D人工眼球也是世界首例。最初人們打造3D人工眼球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那些身處黑暗的人重新見到光明。3D人工眼球果真如此神通廣大嗎?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
3D人工眼球其實是模仿人的眼睛的結構製造而成的,因為3D人工眼球本質上是一種機器,所以它不能通過自身的能力成像,於是就需要藉助各種器械。
科學家們在3D人工眼球上安裝了微型的傳感器,它們與人的眼睛中的感光細胞類似,可以創建圖像。3D人工眼球上的感光器不斷轉換,這些已經創建完成的圖像就可以到達3D人工眼球的視網膜上。
不僅如此,這種人工視網膜對於可見光譜內所有頻率光都敏感,同時它在接受光刺激後的短短19.2毫秒內作出響應,然後在23.9毫秒內恢復無效狀態,比人眼視網膜中感光細胞40-150毫秒的響應和恢復時間要短許多。
3D人工眼球是一個半圓形,它的長度大約為2cm。3D人工眼球上布滿了模擬人類視網膜的結構,它們與人類眼球大小相當,因此將3D人工眼球放入人類的眼眶中並不會有異樣的感覺。
在人們看來,3D人工眼球即使是科學技術的產物,也始終無法與人類自己的眼睛相比,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按照科學家的預測,因為3D人工眼球布滿了各種精密的傳感器,所以它創造的圖像的解析度應該比人類的眼睛看到的圖像的解析度高,正因如此,3D人工眼球看到的圖像也比人眼看到的更加清晰。
科學家們對3D人工眼球的運用充滿了信心。3D人工眼球的成功發明無疑給那些失明的人增加了信心,可是科學家們的理想卻遠不止於此。3D人工眼球其實是一種仿生的產品,它甚至對於解決人類的近視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3D人工眼球也是一種可以提高視力的高科技產品。
人們對於3D人工眼球的評價一直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一些人十分支持3D人工眼球的發展,他們認為3D人工眼球是數百萬人重見光明的希望,因此人們都躍躍欲試。目前3D人工眼球已經在動物身上展開了相關的實驗,科學家們預計在5年之後就可以推廣。
然而一些人卻對3D人工眼球持有懷疑態度。儘管目前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已經研製成功,但是它僅僅只是停留在實驗品的階段。一個產品從內測到最終投入使用需要經過漫長的修改與測試,科學家們預測5年的時間似乎有些激進。
因為人的眼球從成像到傳輸到大腦需要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人們甚至覺得3D人工眼球投入使用的可能性很小。眼睛成像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光電轉化,人們並不能確定3D人工眼球在處理這一步驟的時候沒有紕漏。
即便3D人工眼球能夠完成光電轉化,編碼也是它無法逾越的鴻溝。編碼是眼睛成像最為複雜的過程,它需要建立起與大腦的通信聯繫,與此同時,眼睛還需要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解碼,解碼之後的電信號被傳送給大腦,大腦做出反應之後才能夠呈現最終的圖像。
光電轉化與編碼都是眼睛成像過程中最複雜的步驟,3D人工眼球目前存在著眾多未知,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不能正常運行,那麼讓百萬人重見光明只能算是一紙空談。
儘管外界議論紛紛,但是3D人工眼球的成功發明卻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目前3D技術迅猛發展,他們幾乎可以創造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其中也包括人體器官。人類既然可以創造出3D人工眼球這樣十分精密的器官,必定也可以創造出人類的其他器官。
目前因為種種原因人類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各種身體器官的衰竭甚至會威脅生命。人類完全可以依靠3D列印技術創造出其他的機械器官,在人類原有的器官被淘汰之後,通過接受新器官的移植而維持生命。
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即便3D人工眼球頗受爭議,可是人們依舊心懷期待。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痛苦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那些失明的人對光明的渴望也超乎人們的想像。人們虔誠地等待著3D人工眼球實驗成功的瞬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就在此刻。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