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3D眼球」問世,比人眼成像更清晰,口碑目前兩極分化

2020-08-09 奈落堇夢

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 竺可楨

生命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科學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峰。探索的道路上荊棘密布,無數的困難接踵而至。心中的信念如果未曾磨滅,人們一定能得償所願。

2020年,中國香港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明了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科研人員自信地表示這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還要清晰。3D人工眼球的出現給無數的人帶來了希望,這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可以幫助數百萬人重新看到光明。

無光世界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於人類來說,眼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器官,只有擁有眼睛的人才有機會欣賞外面繁華的世界。眼睛雖然美好,卻十分脆弱,它會因為輕微的撞擊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一個失去眼睛的人便失去了感受美好的資格。

眼睛的內部結構複雜多變,儘管視網膜負責成像,可是只有眼睛將自己看到的信息傳送到大腦,大腦接受指令之後我們才能夠看到圖像。因為眼球結構複雜,神經眾多,所以眼部的疾病治療一直是當代醫學十分重視卻又十分難解的題目

現實世界中的人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失明,簡單的眼部疾病人們可以通過移植眼角膜來修復,然而如果涉及到大腦,眾多醫術高超的人也無能為力。正當失明的人一籌莫展之際,新的曙光來臨了。

香港的研究人員發布消息稱他們設計出了一種3D人工眼球,而這種3D人工眼球也是世界首例。最初人們打造3D人工眼球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那些身處黑暗的人重新見到光明。3D人工眼球果真如此神通廣大嗎?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

真理無限

3D人工眼球其實是模仿人的眼睛的結構製造而成的,因為3D人工眼球本質上是一種機器,所以它不能通過自身的能力成像,於是就需要藉助各種器械。

科學家們在3D人工眼球上安裝了微型的傳感器,它們與人的眼睛中的感光細胞類似,可以創建圖像。3D人工眼球上的感光器不斷轉換,這些已經創建完成的圖像就可以到達3D人工眼球的視網膜上。

不僅如此,這種人工視網膜對於可見光譜內所有頻率光都敏感,同時它在接受光刺激後的短短19.2毫秒內作出響應,然後在23.9毫秒內恢復無效狀態,比人眼視網膜中感光細胞40-150毫秒的響應和恢復時間要短許多。

3D人工眼球是一個半圓形,它的長度大約為2cm。3D人工眼球上布滿了模擬人類視網膜的結構,它們與人類眼球大小相當,因此將3D人工眼球放入人類的眼眶中並不會有異樣的感覺。

在人們看來,3D人工眼球即使是科學技術的產物,也始終無法與人類自己的眼睛相比,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按照科學家的預測,因為3D人工眼球布滿了各種精密的傳感器,所以它創造的圖像的解析度應該比人類的眼睛看到的圖像的解析度高,正因如此,3D人工眼球看到的圖像也比人眼看到的更加清晰。

科學家們對3D人工眼球的運用充滿了信心。3D人工眼球的成功發明無疑給那些失明的人增加了信心,可是科學家們的理想卻遠不止於此。3D人工眼球其實是一種仿生的產品,它甚至對於解決人類的近視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3D人工眼球也是一種可以提高視力的高科技產品。

爭議與未來

人們對於3D人工眼球的評價一直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一些人十分支持3D人工眼球的發展,他們認為3D人工眼球是數百萬人重見光明的希望,因此人們都躍躍欲試。目前3D人工眼球已經在動物身上展開了相關的實驗,科學家們預計在5年之後就可以推廣。

然而一些人卻對3D人工眼球持有懷疑態度。儘管目前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已經研製成功,但是它僅僅只是停留在實驗品的階段。一個產品從內測到最終投入使用需要經過漫長的修改與測試,科學家們預測5年的時間似乎有些激進。

因為人的眼球從成像到傳輸到大腦需要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人們甚至覺得3D人工眼球投入使用的可能性很小。眼睛成像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光電轉化,人們並不能確定3D人工眼球在處理這一步驟的時候沒有紕漏。

即便3D人工眼球能夠完成光電轉化,編碼也是它無法逾越的鴻溝。編碼是眼睛成像最為複雜的過程,它需要建立起與大腦的通信聯繫,與此同時,眼睛還需要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解碼,解碼之後的電信號被傳送給大腦,大腦做出反應之後才能夠呈現最終的圖像。

光電轉化與編碼都是眼睛成像過程中最複雜的步驟,3D人工眼球目前存在著眾多未知,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不能正常運行,那麼讓百萬人重見光明只能算是一紙空談。

儘管外界議論紛紛,但是3D人工眼球的成功發明卻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目前3D技術迅猛發展,他們幾乎可以創造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其中也包括人體器官。人類既然可以創造出3D人工眼球這樣十分精密的器官,必定也可以創造出人類的其他器官。

目前因為種種原因人類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各種身體器官的衰竭甚至會威脅生命。人類完全可以依靠3D列印技術創造出其他的機械器官,在人類原有的器官被淘汰之後,通過接受新器官的移植而維持生命。

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即便3D人工眼球頗受爭議,可是人們依舊心懷期待。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痛苦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那些失明的人對光明的渴望也超乎人們的想像。人們虔誠地等待著3D人工眼球實驗成功的瞬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就在此刻。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或比人眼更清晰!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問世:數百萬人重見光明
    5月24日,據媒體報導,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3D人造眼球,或將比人眼成像更清晰。如果一切進展順林,預計五年內可以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報導稱,人造眼球通過各種微型傳感器來創建圖像,這些微型傳感器模擬了人類眼球的光檢測感光細胞。而傳感器被包裝成鋁膜和鎢膜,形成一個直徑超過2cm的半球形,模仿人類視網膜。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教授介紹,仿生眼大小與人眼相當,仿生眼結構也與人眼高度相似,當對單個納米線進行電尋址時,具有實現高成像解析度的潛力。
  • 視力障礙者的希望,世界首個3D人造眼球問世,或比人眼更清晰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些人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卻給你關上了另一扇窗,有些人因為先天或者後天的原因導致眼睛失明。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眼已經出現了,5月24日消息稱:香港科技大學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視力障礙者看到了希望。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成像解析度可超過人眼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25日 消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盲人們能夠「重見光明」了,最近香港科技大學設計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其理論上成像解析度可以超過人眼。
  • 香港科大: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問世,比人眼看得更遠更清晰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 世界首款人造3D眼問世
    世界首款人造3D眼問世專家稱,世界首款3D人造眼球有望在五年內幫助許多部分或完全失明的人重見光明,這種人造眼球在某些方面比人眼還要好。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模擬人眼結構和性能的電化學眼球。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寫道,該設備的設計結構與人眼高度相似,當對單個納米線進行電尋址時,具有實現高成像解析度的潛力。除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外,專家稱這項技術可能還有助於創造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技術領域的仿生光敏設備。
  • 香港科大設計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看得更遠更清楚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這一切,還要從眼球的結構說起。 不是所有的人工眼,都能讓人看清世界要了解人工眼,先要了解真正眼球的結構。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某些方面可以勝過人眼,或將在五年內成熟
    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某些方面可以勝過人眼,或將在五年內成熟  Connor Feng • 2020-05-25 11:00:55 來源:前瞻網 E6442G0
  • 香港科大設計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看得更遠更清楚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令人好奇的是,人造眼球真的能讓盲人像正常人一樣看清世界嗎?它又是怎樣工作的呢?這一切,還要從眼球的結構說起。
  • 首個復現人眼的人工眼誕生
    首個復現人眼的人工眼誕生 2020-07-24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首個完全復現人眼的仿生眼問世,港科大造出半球形人工...
    5月20日,Nature發布了一項香港科技大學和UC伯克利的聯合研究成果:採用仿生半球形視網膜結構的電子仿生眼EC-EYE。   EC-EYE的外觀和內部都和人眼高度相似,同樣具有透鏡(晶狀體)、離子液(玻璃體)、感光陣列(視網膜)、導線(視神經)等關鍵結構。
  • 港科大首創半球形人造視網膜,首個完全復現人眼的仿生眼問世
    EC-EYE和人眼之間的整體結構相似性使得它擁有100°的寬廣視野。相比之下,靜態人眼的垂直視場大約為130°。關鍵創新:人工半球形視網膜人類的球形視網膜結構自然地減少了穿過晶狀體的光的散射,從而使焦距更加清晰。這種結構還可以直接補償來自於彎曲焦平面的像差,降低光學系統的複雜性。這是相機的平面成像結構無法比擬的優勢。
  • 研發仿生眼球 可望供優於人眼視力
    作者:DIGITIMES陳明陽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仿生(Biomimetic)電子眼球模擬人眼結構,仿生視網膜密布納米尺寸的光傳感器,功能相當於人眼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部分視覺能力已跟人眼相當,若能解決光傳感器數據傳輸接線問題,視力表現更可望優於人眼。
  • 3D人工眼球或在五年內應用,「半生化人」時代不遠了?
    文/東方亦落近日,香港科技大學與美國的科學家團隊聯合開發出了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這款仿生眼是全球首個可以將人工視網膜製造成半球形狀的技術,外觀上完全仿造人眼的設計,其中大量的納米傳感器可以模仿人眼中的光感受器,達到實時捕捉並傳遞圖像的作用,理論上甚至可以實現超過人眼的高解析度成像。港科大團隊領頭人範志勇表示:「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的話,那麼該技術有可能在5年內落地應用。」
  • 首個復現人眼的人工眼誕生,感光時間比人眼更短
    圖片來源:顧雷雷、奇彩動畫科技有限公司撰文 | Sophie Bushwick翻譯 | 張玉人類的眼睛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光線穿過眼球前方彎曲的晶狀體,經過眼球內部粘稠的玻璃狀液體,到達感光的視網膜——視網膜上的細胞能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送到大腦。近十年來,工程師們一直試圖複製這種眼球結構。
  • 首個復現人眼的人工眼誕生,感光時間比人眼更短
    近十年來,工程師們一直試圖複製這種眼球結構。最近,研究人員製造出了一種新的人工眼,成功模仿了人眼的球形結構,相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上。研究人員希望這一成果能催生出更敏銳的機器人視覺和人工假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電氣工程師Hongrui Jiang說:「當你試圖給某物成像時,透鏡後形成的圖像是彎曲的。如果電子光傳感器是平的,那麼圖像就不能清晰地聚焦。」相比於人類彎曲的視網膜,而這一傳感器通常是剛性且平坦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範志勇等人先將軟鋁箔做成半球形。然後用電化學方法處理這種金屬,把它轉化成一種氧化鋁絕緣體。
  • 港科大3D人工眼球問世,未來我們能看到多遠?
    港科大3D眼球的優勢與需要解決的問題港科大這次發布的是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的3D電化學眼球(EC-EYE),大小與人眼相當,當然可以根據不同人眼球大小進行私人定製。,該球形狀視網膜完全仿造人體設計也能讓失明患者更加清晰看到世界。
  • 神奇:仿生眼問世,給盲人帶來了福音。重磅:超越人眼睛不是夢!
    最近,一則大好消息在網上被炒的是沸沸揚揚,頗有大博眾人眼球之意,這就是美國與香港範智勇團隊,共同研發的仿生眼取得了成功。據介紹,該團隊打造了這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而來的電化學眼鏡(EC-EYE),直徑約為2cm,與人眼大小相當。這也是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這項研究成果,是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自然》學術期刊上的。
  • 《瘋狂的外星人》狂破6億,這個原因,導致口碑兩極分化!
    寧浩瘋狂系列第三部《瘋狂的外星人》如期上映,首日斬獲4.04億,躋身影史單日票房榜TOP7,由於競爭影片較多的緣故導致單片單日票房並未刷新紀錄,但是卻是寧浩黑色幽默喜劇票房之最,而這僅僅只是首日票房,次日票房繼續迅猛增長,一舉突破6億大關,當初的《瘋狂的石頭》,寧浩、黃渤還不是很有名,但是卻足夠用心
  • 香港科大設計出3D人工眼球,比人眼還清楚?並看的更遠
    不過近期,香港大學設計出了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此項設計瞬間引來多方關注!通過展示的圖片可以看到,這顆閃亮的眼球幾乎完美地複製了人眼所有的內部結構,它的出現或許會為失明人士,視覺障礙者以及一些視覺機器人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亮相:完全複製人眼結構、視網膜媲美人類
    很多科學家一直都想設計出人工眼睛,而這個工作挑戰還是很大的,畢竟人眼的結構及其複雜。據最新消息,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從眼球的結構和視覺形成過程來看,人造眼球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