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科大設計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看得更遠更清楚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創造出媲美人類的視網膜,實現真正的仿生視覺。不過,由於球形人眼的曲面太難模仿,目前在醫院使用的由平面集成電路晶片實現的人工眼睛只能模擬部分人類視網膜,以提供模糊的視覺效果。
-
香港科大設計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看得更遠更清楚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令人好奇的是,人造眼球真的能讓盲人像正常人一樣看清世界嗎?它又是怎樣工作的呢?這一切,還要從眼球的結構說起。
-
香港科大: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問世,比人眼看得更遠更清晰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
港科大3D人工眼球問世,未來我們能看到多遠?
港科大3D眼球的優勢與需要解決的問題港科大這次發布的是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的3D電化學眼球(EC-EYE),大小與人眼相當,當然可以根據不同人眼球大小進行私人定製。>光感受器完美的安裝到視網膜的半球形狀上,這是世上首次實現,以前因為種種技術原因都是將人工光感受器安裝在一個平面上,而眾所周知人眼是要聚焦的,該球形狀視網膜完全仿造人體設計也能讓失明患者更加清晰看到世界。
-
香港科大研發3D人造眼球,5年內有望讓盲人重見光明
近日有媒體報導,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公布,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這款人工眼球和以往的人工義眼完全不同,如果順利的話,5年之內,可以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由於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加上人工模擬人眼成像複雜,在仿真眼球方面一直沒有突破。
-
3D人工眼球或在五年內應用,「半生化人」時代不遠了?
文/東方亦落近日,香港科技大學與美國的科學家團隊聯合開發出了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這款仿生眼是全球首個可以將人工視網膜製造成半球形狀的技術,外觀上完全仿造人眼的設計,其中大量的納米傳感器可以模仿人眼中的光感受器,達到實時捕捉並傳遞圖像的作用,理論上甚至可以實現超過人眼的高解析度成像。港科大團隊領頭人範志勇表示:「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的話,那麼該技術有可能在5年內落地應用。」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成像解析度可超過人眼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25日 消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盲人們能夠「重見光明」了,最近香港科技大學設計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其理論上成像解析度可以超過人眼。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某些方面可以勝過人眼,或將在五年內成熟
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某些方面可以勝過人眼,或將在五年內成熟 Connor Feng • 2020-05-25 11:00:55 來源:前瞻網 E6442G0
-
或比人眼更清晰!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問世:數百萬人重見光明
5月24日,據媒體報導,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3D人造眼球,或將比人眼成像更清晰。如果一切進展順林,預計五年內可以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報導稱,人造眼球通過各種微型傳感器來創建圖像,這些微型傳感器模擬了人類眼球的光檢測感光細胞。而傳感器被包裝成鋁膜和鎢膜,形成一個直徑超過2cm的半球形,模仿人類視網膜。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教授介紹,仿生眼大小與人眼相當,仿生眼結構也與人眼高度相似,當對單個納米線進行電尋址時,具有實現高成像解析度的潛力。
-
香港科大範志勇教授:人類可能距世界首個「超級人眼」約五年
該團隊成功地製作了「超級人眼」的原型,一種人工視覺系統,該系統使用球形仿生電化學眼睛和半球形視網膜(由高密度鈣鈦礦納米線陣列製成)。研究的論研究小組描述了眼睛的發育以及與人類眼睛相比的狀況。在這項新的工作中,這個人造眼睛,它是根據人眼建模的,包括其各個部分的形狀。
-
視力障礙者的希望,世界首個3D人造眼球問世,或比人眼更清晰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些人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卻給你關上了另一扇窗,有些人因為先天或者後天的原因導致眼睛失明。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眼已經出現了,5月24日消息稱:香港科技大學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視力障礙者看到了希望。
-
世界首個「3D眼球」問世,比人眼成像更清晰,口碑目前兩極分化
2020年,中國香港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明了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科研人員自信地表示這個3D人工眼球比人眼還要清晰。3D人工眼球的出現給無數的人帶來了希望,這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可以幫助數百萬人重新看到光明。
-
5年內讓人復明,港科大的人造眼有啥不一樣?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團隊在Nature上發布的一款3D人工眼球給盲人帶來了新的福音。該團隊打造了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而來的電化學眼睛(EC-EYE),直徑約為2cm,與人眼大小相當。這也是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
-
研發仿生眼球 可望供優於人眼視力
作者:DIGITIMES陳明陽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仿生(Biomimetic)電子眼球模擬人眼結構,仿生視網膜密布納米尺寸的光傳感器,功能相當於人眼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部分視覺能力已跟人眼相當,若能解決光傳感器數據傳輸接線問題,視力表現更可望優於人眼。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亮相:完全複製人眼結構、視網膜媲美人類
很多科學家一直都想設計出人工眼睛,而這個工作挑戰還是很大的,畢竟人眼的結構及其複雜。據最新消息,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從眼球的結構和視覺形成過程來看,人造眼球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視網膜。
-
港科大「人造眼」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反應速度比人眼更快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種儀器,那它無疑是最精密的。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嘗試複製眼睛的結構。如何構造球型的人類眼球,特別是半球形的視網膜,一直是一個難題。的顧磊磊、範智勇等人成功研製出一款新型的人造眼,其結構類似於真實的人眼。
-
Nature:首個完全復現人眼的仿生眼問世,港科大造出半球形人工...
5月20日,Nature發布了一項香港科技大學和UC伯克利的聯合研究成果:採用仿生半球形視網膜結構的電子仿生眼EC-EYE。 EC-EYE的外觀和內部都和人眼高度相似,同樣具有透鏡(晶狀體)、離子液(玻璃體)、感光陣列(視網膜)、導線(視神經)等關鍵結構。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亮相:完全複製人眼結構、視網膜媲美人類!
很多科學家一直都想設計出人工眼睛,而這個工作挑戰還是很大的,畢竟人眼的結構及其複雜。
-
人造眼不再科幻:港科大革命性研究登Nature,部分能力比人眼更強大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澤南、魔王、杜偉「人造眼」把大量納米級光傳感器整合到半球形視網膜狀組件中,這套設備的一些能力已經與生物眼相當了。科學家們還表示,理論上這種設計可實現比人眼更高的解析度。這些線模擬連接人眼和大腦的神經纖維。液態金屬線和納米線之間的銦層可以改善兩者之間的電接觸。將人造視網膜放進由矽聚合物做成的眼窩中,確保金屬線和納米線之間完美對齊。結合了人工虹膜的晶狀體被放置在該設備的前端,就像人眼一樣。背側的視網膜和前端的半球形殼體結合起來,形成球形電離室(即「眼球」),前側的半球形殼體由鋁和鎢膜製成。
-
人工眼球仿生腿?這不是科幻片這是當前的真實世界
這款由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研究人員共同研發的特殊設備被稱為EC-EYE(EyeroChemicalEYE),是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這款3D人工眼球直徑約2釐米,與人眼大小相當,同時又有比人眼更清晰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