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建設工程項目也越來越多,高層建築、大型公共建築拔地而起,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造型之複雜,設計之新穎,絕非過去所能比擬。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越來越明顯的成為影響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一、建設項目的內容和主要環境問題
建設項目從環境影響源的角度分時段(施工、運營、廢棄期)描述項目組成,一般包括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等。另外,對工程投資未包括但必須配套的建設項目也應有所描述,並說明是否存在主要環境問題和擬採取的「以新代老」措施。
在按環境要素描述環境保護目標時,需要特別注意:
1、需特別保護的地區:指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確定的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如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重點文物、歷史文化保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等。
2、生態敏感區:天然溼地、珍稀動植物棲息地、天然林、特殊生態環境等。
3、社會關注區:文教、衛生以及具有歷史、科學、民族、文化意義的保護地。
另外,建設工程項目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及其他工程在實施的不同階段(施工、運營、恢復期)分別產生什麼環境影響,程度和範圍如何,當地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麼,項目建設是否會加重這些環境等都要做出詳細描述。
二、建設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消除和減少建設工程對環境因素的影響,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ISO14000系列標準,通過有效的、系統的管理手段來預防,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促進經濟協調發展,讓人類社會和經濟增長沿著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前進。
1、施工階段;施工噪音、建築垃圾、灰塵,所用建築材料的放射性,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
2、運營階段:工業項目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及生活垃圾,對周圍環境的汙染。
3、廢棄期:破舊廠房、破舊住宅自身不美觀,及拆除過程中的粉塵、噪聲等,都對環境造成汙染。
三、建設工程項目的可行性
1、符合產業政策:按照國家發改委和行業管理部門的有關文件要求執行,對那些國家明令禁止的、限制的、堅決不許建設,國家鼓勵、允許建設的項目,大力支持。
2、規劃、選址符合要求:擬建項目的選址要符合總體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等相關要求,並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3、環境保護措施:一是搞好可行性研究報告,對該項目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做出研究分析,看該項目是否可行。二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要求進行環境評價,環境評價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方可建設。另外,採取切實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對生態環境減緩、恢復、補償的有效辦法,並對擬採取的環保對策和措施是否進行了技術處理及合理性論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怎樣,確保在項目實施的各階段,有效地控制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四、建設工程項目環境評價具體要求
1、環境影響報告書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全面、詳細評價。
(1)原料、產品或生產過程涉及的汙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或毒性大、難以在環境中降解的建設項目;
(2)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結構重大變化、重大生態功能改變,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的建設項目;
(3)可能對脆弱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或可能引發和加劇自然災害的建設項目;
(4)容易引起跨行政區域環境影響糾紛的建設項目;
(5)所有開發區建設、流域開發、城市新區建設、舊區改造等區域開發活動或建設項目。
2、環境影響報告表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汙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1)汙染因素單一,而且汙染物種類少、產生量小或毒性較低的建設項目;
(2)對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有一定影響,但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3)基本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
3、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1)基本不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惡臭、噪聲、震動、熱汙染、放射性、電磁波等不利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
(2)基本不改變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3)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
五、建設工程項目實施環境保護的意義
建設工程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項規模浩大、曠日持久的頻密生產生活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改變了自然環境,還將不可避免的對環境造成汙染和損害。研究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產生汙染的原因和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就是竭力控制它的汙染程度,並採用組織的、經濟的、技術的和法律的手段將不可避免的汙染予以處理,從而使環境得以改善,把對人類的危害降到最低。使環境永遠為人類社會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是人類及其生存環境和自然環境共同作用下一起發展起來。人類的生存環境既不是單純的自然環境,也不是單純由建設工程所建立的人為環境,而是在自然背景的基礎上,經過人為改造和加工形成的自然人為環境,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正體現人類平衡利益的工作。
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是處理建設工程的實施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掌握有關發展規律,調控建設工程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尋求解決矛盾的途徑和方法,以改善環境質量,造福人類,防止人類與環境關係的失衡,促進協調發展,促進人類社會更加繁榮昌盛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