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獨生子女已經在做父母的年代,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跟誰姓一直是個較為敏感的話題。
現在的年輕人對生二胎的積極性又不高,很多家庭都是「2+1+1」的模式,兩家人很可能因為孩子跟誰家姓的問題撕破臉,夫妻間生嫌隙不說,導致婚姻破裂的也有很多。
一直以來,人們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往往先入為主地站在父親和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這個問題,有這方面顧慮的父親們一般也會在孩子出生前做足功課,試圖讓媽媽們放棄孩子的冠姓權。
他們的理由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側重權利和義務的對等,認為媽媽們不能在要求父親們盡養家餬口義務的同時卻剝奪了父親應有的冠姓權,女性爭取孩子的冠姓權是「偽女權主義」的表現;
第二,側重孩子跟父親姓對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參與度本來就低,如果孩子沒跟父親姓,父親更難與孩子親近、更容易成為不負責任的父親,反過來母親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第三,側重父親和孩子的感受,認為沒有得到孩子冠姓權的父親會很「窩囊」、很沒尊嚴,孩子會受人嘲笑,缺乏自信等等。
除此以外也有很多,比如:孩子跟父親姓是古今中外的傳統,人國外很多地方女人嫁人後都要跟丈夫姓吶;父親沒有孩子的冠姓權就會在家庭中失去話語權,叛逆期的孩子會很容易地忽視掉父親的作用;有尊嚴的男人都不會接受孩子不跟自己姓……
其實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也能在目前的大眾觀念中站住腳。
只是自始至終,人們往往更關心孩子跟母親姓之後,父親和孩子失去了什麼,卻沒幾個人真正去關心母親到底從中得到了什麼,即便有所得也能被人認為是得不償失。
這裡便從母親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那麼,孩子跟母親姓後,母親到底能從中得到什麼?媽媽們有何感受,是不是真的「得不償失」呢?
這個問題或許由爭取到孩子冠姓權的「過來人」回答比較合適。
本文收錄了幾位孩子隨自己姓的媽媽的回答,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90後媽媽,育有一女,上海人
「我覺得還好啊,孩子跟我姓,我跟媽媽姓,媽媽跟我奶奶姓,我家一直都是這樣的,我這邊蠻多家庭也都是這樣的。我老公開始的時候也不願意,可是後來也看明白了,她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知道孩子跟我姓對孩子更有利。
我得到了什麼其實我無所謂,如果你家有皇位能繼承,我也不反對孩子跟你姓,都是為孩子考慮吧!」
02、Smile:80後二胎孕媽,大的是個兒子
「其實我不介意孩子跟不跟自己姓,只是我爸比較看重這個,好在我老公還算理性,沒有因此影響到我們的夫妻感情。
我爸當時挺霸道的,算是「恃強凌弱」,這件事確實傷害到我老公,我也能看出來他想兒子跟自己姓,我也不是不知趣的人,所以哪怕生孩子很疼養孩子很累,我現在也主動堅持生個二胎,我不想讓他有遺憾。
如果非得問我孩子跟我姓我自己得到了什麼,可能只是緩解了我跟強勢父親的關係,他很滿意,也沒少疼我兒子。」
03、家有漂亮菇
「別的我不說,我只是不認同男人養家餬口就得有冠姓權的說法,現在有幾個女人是靠老公養活的?
我老公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上門女婿」,但他也看清了現實,大家憑實力說話。
孩子隨我姓,我自己確實沒得到什麼實際的利益,但我覺得這很公平。」
04、xiaohexia:39歲媽媽,一個兒子,離異後一直單身
「當初因為孩子跟我姓,確實讓前夫很不舒服,不過我們離婚的原因不在這件事上,它最多算是個導火索。離婚後最難的時候我曾經也後悔過,但自始至終我都不覺得孩子跟他姓就能改變他什麼。
現在想想,當時還是太年輕,挺傻的,自己倒是掙到了,可回頭來看,還是在幫我父親掙。總的來說,我沒真正得到什麼,也沒因為掙冠姓權失去了什麼,孩子也沒有為此而被人嘲笑什麼的。
我不後悔,但還是勸年輕女孩兒一句:大環境如此,我們很難跳出局限,如果你的另一半太在乎這事,並且嚴重影響到你所珍視的夫妻感情,讓給他你也不會失去什麼。」
說來說去,得出的結論是:孩子隨母親姓,媽媽好像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的東西,只不過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得不償失」。
說到底,孩子跟誰姓的問題對剛出生的孩子來說也似乎沒有選擇權,而夫妻關係卻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如果因為孩子冠姓權的問題影響到夫妻關係,還是得細細斟酌,好好協商,再不濟也要考慮到孩子,選擇對孩子更有利的一方。
綜合來看,在目前的主流觀念下,想讓父親和母親擁有真正平等的冠姓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對於孩子跟母親姓,媽媽到底能得到什麼,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您剛好是「過來人」,也請說說您的感受!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己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