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跟誰姓,最後都是男權的姓

2020-11-23 騰訊網

| 永 遠 別 對 生 活 冷 感 |

這不是男女第一次為冠姓權掐架了。

一位女性博主,因為公開述說自己「因為冠姓權跟老公離婚」的經歷,突然被推上風口浪尖。她說她試圖給孩子改姓,但遭到家裡所有人包括自己親媽的反對,後來跟前夫協商離婚。這是因為女權意識的覺醒,她說。

原本我覺得這舉動過分像一個姿勢了,她的生活似乎過分被主義指引。但看著留言的魔幻評論,男人女人在集體嘲笑她的憤怒:老公都那麼優秀了還挑事,你把姓這事看得太重了。

▲ Comme des Gar ons, 1980s-1990s.

甚至人們將這發展成一場女權的獵巫。大家都指著她的鼻子,說,你看,女拳就是這麼無理取鬧,沒事找事。終究嘲笑的不是她,而是女權的概念。

我很想替她說兩句話。

如果對姓氏無所謂,那麼改了姓也沒關係才對。

到底是女人把姓氏看得太重,還是大眾把姓氏看得太重?她的老公,因為沒同意改姓才和女人離婚。他對姓氏的看重,也不會弱於女方。

她和她丈夫愛情破裂了,我不太相信只是姓氏的故事。

▲ Katherine Lam

這跟她老公是不是高材生,是不是有錢,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見過好多傳統定義的好男人,性別觀特別糟糕。包括有一些男性知識分子,一談起男女關係來立刻讓我幻滅。就連拿過諾貝爾獎的大江健三郎,作品裡常有對女性充滿戒備的奚落。

我們似乎越來越接近平等了。現在雙胞胎的孩子,也有好些一個隨父、另一個隨母姓的例子,現代都市逐漸習慣這種潮流。可主流社會從來沒把隨母姓作為主流選項。隨母姓的孩子必然遭遇猜測,是不是離異了,是不是家中有什麼變故?老爸是不是不行?

但要是真接近平等了,應該可隨父,亦可隨母才是。飲食男女,不該想性(別)什麼性什麼,想姓什么姓什麼嗎?

姓氏確實都是符號,但符號也是有意義的。

有時它是權力的博弈。

和我的朋友聊起她隨母姓的媽媽,竟然聊出一種人類學研究的意味。縱觀我周遭那些少有的隨母姓的例子,大多並非源於先鋒意識,不過另一種陳舊的烙印。無論隨父還是隨母姓,到底還是隨著男權的姓。

▲ Silke Otto Knapp, German, 1970

比如我朋友Y的媽媽,是隨母姓的。

Y外公是地主的兒子,在那年是件頂壞的事情。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由於成分不好,一直到接近三十還沒找到對象,當時算超大齡光棍,最後只好入贅到Y的外婆家當上門女婿。外公家曾家大業大,後來家道中落,外婆是獨生女,家裡沒有男丁,所以當年一心要求女婿入贅。

外公的失勢算是時代的意外。殘忍點講,在婚戀市場上,由於「地主家的兒子成分不好」+「大齡」長期處於劣勢,外公處於下風。

所以,Y媽媽隨外婆姓陳。但這姓陳,不是出於外婆的意願。而是外婆的父親、家族,強烈繼承姓氏的意志。可能是為了照顧外公面子,幾姐妹生活中常用的還是隨父姓邱,在生活中應用得還更廣些。但在戶口簿身份證,印著都是陳的姓氏。

▲ Jarek Puczel, 1965, Poland

那年的入贅,不是對父權社會的反制,並不是外婆作為女性的勝利,而是宗族與宗族之間的博弈之間,Y的外公家族失勢,使他丟失了談判的籌碼。

這類入贅、隨母姓不過是順從父權體系的扭曲產物。Y的外婆也不是權利意識的女權先鋒,歸根到底是為了延續香火的繁殖需要,只不過延續的是邱氏的香火。

前人改來改去,爭來爭去。但再爭來爭去,其實也跟女性沒什麼關係。這終究是男權的天,男權的地。哪個姓氏都是男的姓氏。不管姓氏如此,財產與資源亦如此。

這背後是一套陳腐的規矩:只有男人的姓氏,才應當繼承的。用男人的姓氏來定義血緣親疏、地位高低,人歸屬於誰。似乎同一個姓氏才算是最親的人。到底是一套吃人的體系。在一個更平和的體系,應該隨誰姓都沒有關係。當所有人都跑來說,隨母姓就是女人胡攪蠻纏、不守本份的這個邏輯,這才最讓人震驚。

有時姓氏的意義就在放棄這個符號之時。

▲ 「Excursion into Philosophy」,Edward Hopper, 1959

另一位朋友,她姓宋,但她本來不姓這個。她用與本名毫無關係的名字活躍著,出席媒體活動,寫詩,又或者以後出書,她都會用新的姓名。姓氏這玩意被她後天消解掉了。

又或者說她在身體力行地用另一個名字蓋去以往的印記。她的家裡發生過什麼事情我並不清楚,但我們太知道的是,她不要姓氏的姿勢,是對原生家庭的決裂聲明。放棄符號是一種有意義的手勢。她通過這種手勢來宣布:你沒有再管理我人生的權力。

▲ 「Found Drowned」, GF Watts, 1848-1850

蒙古族人是沒有姓的。他們不屬於爸爸,也不屬於媽媽。或許對遊牧民族來說,他們屬於大地、太陽、月亮。所以他們的生死也特別單純,死去的人會回歸到大地裡去的。

世俗社會因為有太多遺物,太多財富,反而太複雜了,在東方他們建構了一種宗族體系,西方也是相似的。他們規定繼承父姓,繼承財產,定義誰才有捧著父母骨灰的資格。姓氏是與資源、地位、權力相掛鈎的。它在現實的種種倒錯,都鉤連著利益,也劃分血肉親疏。

▲ Michael Andrews, 1928, UK

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冠姓權,九十年前,先驅們已經討論過了,但是語境大不相同,九十年前討論的是已婚婦女要不要冠夫姓——1930年4月,國民政府在南京特地討論了姓氏問題。

也有博主說「最近幾年北美很流行用夫妻倆的姓加連接符組成一個新的姓氏,然後一家三口一起改成這個新的姓,我有幾對朋友都這麼做的,也挺有意思,像是開創了一個新的部落一樣。」

如果我以後有孩子的話,我願意把更名權還給他/她。

▲ Mamma Andersson, Sweden, 1962

我小時候並不太喜歡我本名。覺得太無聊了,一點也不酷。我喜歡的人大多有個很利落的名字。比如繆搴人,我的不夠乾脆。但後來我老母親說,最後一字是取鋒利,利落的意思,突然又覺得對應起來。如果不是,我或許會去改個名。

成年以後,你會不斷給自己尋找新的名字。與姓名無關。你只是想在本名以外再重新找一個社會憑證,我們在新的名字裡塑造新的可能與未來,這與父母無關,這是你的主觀意志。

我有過好多筆名。最終用的是頂上這個,這與我本名並無任何關係。它不帶我本來血緣印記。F是自己取的,朋友說那單詞是西班牙語裡幸運的意思。

都市將宗族意義降得很低,反正沒有什麼百億家產或香火要繼承,姓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它不解釋我的為人。只要你想,你可以將原名的效用降至最低。你可以塑造一個新的名字。培養一個新的名字。這是我的故事。所以姓既然沒有多少意義,那為什麼孩子不能從父母的姓中挑一個,又或者自己另外取一個。

▲ Milton Avery

如果覺得沒有必要,就可以不用爭取。但總是有人想要爭取的。這不是毫無意義的手勢。比如最開始的那個故事裡,這是她對丈夫家庭做出的反抗的手勢。哪怕這手勢做得誇張了些。

正如淡豹所說,無論姓誰的姓,最後都是男權的姓,在公司裡爭取同工同酬,多一塊錢,少一塊錢,最後也是男權資本主義制度的奴隸。

但如果想爭一爭,為什麼不呢?

▲ Katherine Lam

如果以後真的打算結婚,我想我不會強硬要求一定會隨母姓。但我會特別在意,男人,是不是非得要孩子要隨他姓。這是他對我們關係的手勢,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宗族、榮譽凌駕於我們的合作關係之上,還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更重要。至於到底姓什麼,真的沒有關係。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F小姐MissF」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靈感

我是F小姐,專欄作家

在這兒,跟你分享好物、藝術和生活之美

業餘觀察繁華世象

相關焦點

  • 化解「孩子跟誰姓」糾紛,需要來一場觀念更新運動
    據媒體報導,因為在孩子跟誰姓的問題上達不成共識,浙江三門縣一對結婚3個月、孩子尚未滿月的年輕夫婦訴至法院後協議離婚,孩子由父親撫養,但其姓氏問題仍未解決。婚後喜得貴子,本是大喜之事,然而,對於年輕夫妻、特別是當下很多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妻來說,孩子跟誰姓,常常造成困擾,有的為此爭吵不休,有的甚至因此夫妻反目,比如浙江三門這對夫妻最終就以離婚收場。應該說,夫妻爭著孩子跟自己姓,大部分是為了滿足上一代的意願,向父母盡孝。但為了盡孝,讓感情出現裂痕,讓婚姻出現危機,既違背了孝道的本意,也是雙方父母不想看到的結果。
  • 大一學生因獨特的名字走紅,或是全國唯一,不跟爸姓也不跟媽姓
    初一看人家還以為這孩子姓「春秋」,名「戰國」呢?這樣一想,這名字取得還挺好。其實,這孩子既不跟爸姓,也沒跟媽姓,自成一派了!更神奇的是,這位叫「春秋戰國」的學生還有一位多年的同學叫「長弓莫及」,長弓莫及也並非父親或者母親姓長弓,而是父親將自己的姓「張」拆開後反寫了,「莫及」是指父母希望孩子長大無人能及。話說,他們倆這是什麼樣的緣分啊?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祖先是誰?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姓,張姓是怎麼得姓的呢?祖先又是誰呢?目前,各地的張姓家譜有以下幾種說法:得姓祖:張揮多數《張世家譜》認為張姓的得姓祖是張揮,但關於張揮與黃帝之間的關係,有黃帝之子和黃帝之孫兩種不同的說法:嘉靖年間的《張氏統宗世譜》中的《得姓郡望》說:「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
  • 孩子跟母親姓,媽媽到底得到了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叛逆期的孩子會很容易地忽視掉父親的作用;有尊嚴的男人都不會接受孩子不跟自己姓…… 其實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也能在目前的大眾觀念中站住腳。 01、90後媽媽,育有一女,上海人 「我覺得還好啊,孩子跟我姓,我跟媽媽姓,媽媽跟我奶奶姓,我家一直都是這樣的,我這邊蠻多家庭也都是這樣的。我老公開始的時候也不願意,可是後來也看明白了,她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知道孩子跟我姓對孩子更有利。
  • 認識15天就閃婚,婚後八年恩愛如初,兩兒子一個跟爸姓一個跟媽姓
    他倆認識15天就閃婚,婚後八年恩愛如初,兩兒子一個跟爸姓一個跟媽姓 閃婚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話題,兩個情侶之間到底應不應該閃婚,閃婚以後會不會幸福,等等問題,都是很多人不敢閃婚的原因,包括娛樂圈也有很多閃婚並不幸福例子,比如說高曉松和兩任妻子基本上都是閃婚,可是最後也都分手了,不過並不是所有閃婚的人都過得不幸福
  • 大秦賦已接近尾聲,始皇帝到底跟誰姓,真相只能從這裡大白於天下
    5真相只有一個 最後,皇帝到底跟誰姓,真相只能從秦始皇陵這裡大白於天下,但由於目前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秦始皇陵無法進行勘探和發掘,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總有一天會揭開這一層迷霧。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始皇帝到底跟誰姓?評論下方留下你的觀點,看真相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天,你是否先知!
  • 免貴姓姓。啥?沒想到吧!姓和氏都是姓氏!
    姓氏的起源我們其實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從我們古代很多姓都是女字旁的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氏是指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姓和氏就分不清了,但是你知道麼?「姓」和「氏」其實都是姓氏,而且在歷史上也出過很多厲害的人物。
  • 復旦大學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
    「想讓寶寶隨我姓,公公婆婆會怎麼看?」近幾年來,網絡上頻頻發起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雙方都是獨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誰姓引發了爭論。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
  • 一家三口共用一個名字,不用糾結隨父姓還是母姓,一舉兩得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自古以來,我國孩子的名字幾乎都是隨的父姓。這與我國的社會思想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孩子隨父姓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這位網友和妻子是青梅竹馬的同學,巧的是這兩個人的名字一模一樣,都叫做「張萌」。當時上學的時候,同學們和老師就經常因為名字而將兩個人搞錯。更巧的是,這兩個人的年紀也一般大。這種緣分幾乎是上天特意賜給他們的,而這兩個人也沒有辜負上天的眷顧,在接觸的過程中對彼此迸發了愛意,成為了戀人。
  • 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
    《百家姓》原本收集了411個姓氏,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姓氏的起源。 姓氏起源 姓氏的起源與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有關。在原始社會中,圖騰、族名和祖先名通常一致。
  • 夫妻都是獨生子,雙胞胎兒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婆家爽快答應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出來應該是跟父親的姓的,子隨父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自古以來大家都是這麼辦的,然而就是有這麼一家,違背老祖宗的規矩,但他們的做法卻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點讚和支持。故事發生在鹹陽一家醫院的婦產科,因為丈夫小王和妻子小李都是獨生子女,現如今小李檢查出懷的是雙胞胎,娘家人就想著能不讓一個孩子跟著他們家姓,沒想到婆家很爽快地答應了。結果小李生了兩個兒子,真的就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了。孩子姓什麼真的有那麼重要?是的!
  • 哪個姓的人數最多?王姓5人,李姓6人
    這些人中誰的姓氏最多?王姓五人,李姓六人。你知道這些將軍是誰嗎?比如著名的政治工作型開國將軍王平,是湖北陽新人。當初,他的名字叫王明。因為他覺得和一個臭名昭著的傢伙重名不太好,就把名字改成了王平。還有一位開國將軍叫王震。他是湖南瀏陽人。他常被稱為王虎子。他是一個不太注重形象,但能打仗,愛軍人的好將軍。
  • 錢姓源於彭姓 起源和錢有關
    錢姓和錢有關?  《百家姓》裡第二個姓是錢。錢姓的起源還真和錢有關。據《史記·楚世家》記載,五帝之一顓頊有個曾孫叫陸終,他有6個兒子,其中老三就是壽星彭祖。彭祖姓籛名鏗。在商朝,他就當官,官名是守藏史。
  • 北京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一姓是天子後代,第四姓更了不起
    北京人口第六姓,楊姓。楊姓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其歷史十分悠久,形成於春秋時期。主要源自姬姓等,屬於西周王族、黃帝之後。最早發祥於今山西洪洞縣一帶。春秋時期,周襄王封伯僑在楊地,稱楊侯,建立楊國。後人遂以國名為姓氏。楊姓最早在山西境內,歷史上,無論楊姓怎麼遷徙繁衍,華北一代始終是楊姓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以女性為中心形成了若干母系氏族部落,為了區分不同血緣的部落,各個部落都產生了自己特有的標誌和符號,這就是最原始的姓。  當時,部落成員進行族外群婚,子女出生時知母不知父。中國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媯、姞、全部從「女」字旁,也恰恰反映了「姓」應該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  「氏」則是從「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現於父系氏族社會。
  • 復旦大學一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引爭議
    「想讓寶寶隨我姓,公公婆婆會怎麼看?」近幾年來,網絡上頻頻發起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雙方都是獨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誰姓引發了爭論。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到底跟誰姓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縣)貴族。宋的始祖是微子啟。微子啟卒,由弟微仲即位。大概微仲就是傳說中可查的孔子遠祖。宋國和魯國毗鄰。孔子五代祖木金父因其父孔父嘉在宮廷內證中被殺而從宋國避禍奔魯。孔子父親叫叔梁紇,自微仲到叔梁紇共計十四代,其中較著名的只有四人,即弗父何、正考父(甫)、孔父嘉和叔梁紇。一、弗父何是孔子第十代祖先。
  • 無姓之人
    《無姓之人》作為一部科幻片,涉及到很多科學理論,比如宇宙爆炸、宇宙坍縮、鴿子實驗等。在下一期,作者將從科學理論的角度對這部電影進行詳細分析。
  • 29個稀有姓有哪些 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根據《帝王世紀》記載,榆罔是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神農氏政權的最後一任君主,後被軒轅部落的黃帝打敗。 問(wēn)姓 問姓讀音作wēn,不可讀作wèn。今安徽省淮南地區,陝西省渭南市,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河北省圍場地區,甘肅省徽縣,浙江省餘姚市,湖北荊州,山西省汾陽市、交城市等地區,均有問氏族人分布。
  • 中國最特殊4個姓,其中一姓僅17人,另外2姓女性用了會羞於說出口
    說的是皇帝跟炎帝的姓氏,後來又有記載:姬民出自軒轅。這裡就說明了,姓是代表有共同學院關係種族的稱號,在最開始的時候姓和氏是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的名字,他是嬴姓趙氏人。不過從秦朝開始,姓氏合二為一。發展到了現在,在文獻上有記載的姓氏就有5662個,這些還是不包括元清居住中原的人改的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