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孩子跟誰姓」糾紛,需要來一場觀念更新運動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據媒體報導,因為在孩子跟誰姓的問題上達不成共識,浙江三門縣一對結婚3個月、孩子尚未滿月的年輕夫婦訴至法院後協議離婚,孩子由父親撫養,但其姓氏問題仍未解決。

婚後喜得貴子,本是大喜之事,然而,對於年輕夫妻、特別是當下很多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妻來說,孩子跟誰姓,常常造成困擾,有的為此爭吵不休,有的甚至因此夫妻反目,比如浙江三門這對夫妻最終就以離婚收場。應該說,夫妻爭著孩子跟自己姓,大部分是為了滿足上一代的意願,向父母盡孝。但為了盡孝,讓感情出現裂痕,讓婚姻出現危機,既違背了孝道的本意,也是雙方父母不想看到的結果。

雖然在傳統觀念裡,「子隨父姓」天經地義,但如今隨著獨生子女夫妻群體的壯大,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願意墨守成規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孩子跟誰姓,不僅牽涉到家庭地位問題,也折射出了男女平等問題。更何況,婚姻法和即將施行的民法典均規定子女可隨父姓也可隨母姓,由夫妻平等協商而定。換言之,在孩子跟誰姓這個問題上,夫妻雙方的決定權是對等的。然而,正因為雙方勢均力敵,才會互不相讓,乃至引發「內戰」。

這對夫妻反目,孩子跟誰姓僅是一個引爆點,折射出夫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平、自尊、面子等問題。如果夫妻雙方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交流和理解,多一些寬容和禮讓,到面對孩子跟誰姓這個問題時,總會和諧許多。古語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獨生子女,應想到同為獨生子女的另一半,也有孝敬父母的同樣心情。因此,夫妻雙方換位思考,互相體諒,能讓家庭更和諧、更溫暖。

安徽省長豐縣作為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別平等項目試點地區,曾掀起一場意在推動性別平等的「姓氏革命」,倡導新生兒可以隨父姓、隨母姓,或隨父母雙姓,對隨母姓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並用村規民約的形式予以固定,從而慢慢淡化唯父姓意識。可見,要化解孩子跟誰姓的糾紛,還是需要來一場深刻的觀念更新運動。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無論跟誰姓,最後都是男權的姓
    包括有一些男性知識分子,一談起男女關係來立刻讓我幻滅。就連拿過諾貝爾獎的大江健三郎,作品裡常有對女性充滿戒備的奚落。 我們似乎越來越接近平等了。現在雙胞胎的孩子,也有好些一個隨父、另一個隨母姓的例子,現代都市逐漸習慣這種潮流。可主流社會從來沒把隨母姓作為主流選項。隨母姓的孩子必然遭遇猜測,是不是離異了,是不是家中有什麼變故?老爸是不是不行?
  • 孩子跟母親姓,媽媽到底得到了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在這個獨生子女已經在做父母的年代,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跟誰姓一直是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叛逆期的孩子會很容易地忽視掉父親的作用;有尊嚴的男人都不會接受孩子不跟自己姓…… 其實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也能在目前的大眾觀念中站住腳。
  • 最高法證監會發文全面推進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發布消息稱,最高法和證監會在總結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全國聯合開展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工作,建立、健全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的和諧健康發展
  • 海南立法提高多元化解糾紛權威性
    據了解,《條例》共五章四十九條,總結海南長期以來化解糾紛的實踐經驗,順應海南自由貿易港糾紛化解的新要求,是一部符合海南省情、體現矛盾糾紛化解規律、具有海南特色的化解糾紛法規,助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升級版,為營造國際一流的自由貿易港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
  • 法官工作前移 化解醫患糾紛
    該醫院醫務部副主任說:「一線醫生的工作壓力很大,醫院、病人及社會對於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救10000人可以,但是出一點事故不行,在強大壓力面前,加上醫患糾紛的無形壓力,導致很多醫生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再從事醫療行業,有些醫生攤上醫患糾紛事情後,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心思正常工作。」
  • 堅冰融化 33年的心結一朝被化解
    村民老王和老趙不停地表達著內心的感激之情,一場33年的鄰裡矛盾糾紛一朝化解。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家住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的一對鄰居,83歲的老王與67歲的老趙,一見面就像仇人一樣,指桑罵槐,互不相讓。1987年,王家與趙家因宅基地發生糾紛,33年來兩家人從不打交道,矛盾也由父輩轉移到兒女甚至孫子身上。
  • 夫妻都是獨生子,雙胞胎兒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婆家爽快答應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出來應該是跟父親的姓的,子隨父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自古以來大家都是這麼辦的,然而就是有這麼一家,違背老祖宗的規矩,但他們的做法卻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點讚和支持。如今到了他們結婚生子的年齡,雙方父母都只有一個孩子,女方父母自然就希望能有一個孩子跟著自家姓了,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與古代的封建社會不同,當代社會一直在提倡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不論是在工作生活中,這一想法都得到了體現。那麼對於孩子隨誰姓的問題上,也是會有一個新的突破,出現上文這種情況,也許可以說得上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
  • 復旦大學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
    「想讓寶寶隨我姓,公公婆婆會怎麼看?」近幾年來,網絡上頻頻發起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雙方都是獨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誰姓引發了爭論。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
  • 安徽蚌埠:以「方」化解醫患糾紛 以「法」梳理社會毛細血管
    醫調委解決醫患糾紛、平時對人民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活動都是綜治工作的組成部分,目標就是創造出一個和諧、平安、美好的社會。」蚌埠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趙同全向記者說道。   醫調委為醫患糾紛開「處方」   「自2011年7月份醫調委成立以來,已經受理1900多件醫患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6%。賠付到位率100%。
  • 孩子之間糾紛小學生被同學父親衝進教室殺害!
    江西上饒警方發布通報稱,其行兇原因為「其小孩與劉某宸發生糾紛,該家長持刀將劉某宸刺傷,後經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事發原因源於兩個孩子間的糾紛根據知情該校一位教師講,事發原因系三年級某班學生劉某宸與何某璇發生糾紛,班主任已經著手在解決這件事了,並於 10 日早上邀請雙方父母來學校面談解決此事。但劉某宸家長並未來到學校。
  • 大一學生因獨特的名字走紅,或是全國唯一,不跟爸姓也不跟媽姓
    其實,這孩子既不跟爸姓,也沒跟媽姓,自成一派了!更神奇的是,這位叫「春秋戰國」的學生還有一位多年的同學叫「長弓莫及」,長弓莫及也並非父親或者母親姓長弓,而是父親將自己的姓「張」拆開後反寫了,「莫及」是指父母希望孩子長大無人能及。話說,他們倆這是什麼樣的緣分啊?就因為名字太有個性,說不定還是全國僅此無二,所以這倆男孩一上大學就迅速走紅。
  • 街道社會治理研究院「專解麻雀」 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法
    東柳街道全年矛盾糾紛調解總量達5000起以上,建立起了綜合領域、專業領域和社會組織三大平臺,分類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柳安」社會治理研究院將立足於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案例,研究其中的共性,總結經驗,為基層治理提供專業的見解和標準化的流程。近年來,東柳街道不斷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方法。「我們在11個社區設立了調解工作室,今年6月還在寧波市第六人民醫院建立了分站點。」
  • 安徽某縣隨母姓獎勵1千元 你家孩子隨誰姓?
    不過,如果僅僅想靠「隨母姓」來提升女性地位,不見得會取得明顯效果。 在安徽長豐縣,新生兒若隨母親姓的家庭,可獲得1000元獎勵,「獎勵是為淡化姓氏觀念」,
  • 復旦大學一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引爭議
    「想讓寶寶隨我姓,公公婆婆會怎麼看?」近幾年來,網絡上頻頻發起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雙方都是獨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誰姓引發了爭論。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
  • 深圳調解中心:不斷深化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
    隨著資本市場不斷成熟,投資者保護與糾紛調解工作的重要性愈發顯現。作為境內資本市場第一個獨立糾紛調解機構,深圳證券期貨業糾紛調解中心(簡稱「深圳調解中心」)近年來不斷深化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在專業性提升、服務能力增強、管理方式創新等多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 「法官+律師」解紛者聯盟 糾紛化解加速度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追求公平正義的徵途必然有鮮花也有荊棘  攜手  才能更好地前行  近日,一起涉及兩個家庭五個成員的土地使用權租賃糾紛案件,在潢川法院少年家事審判法庭負責人肖豔茹和案件代理律師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圓滿解決,雙方息訴止戈,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 新蔡縣公安局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毛甜甜)為進一步加強轄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全力做好轄區維穩工作,連日來,新蔡縣公安局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確保轄區社會治安秩序持續穩定。
  • 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這位基層民警有「調解三寶」
    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這位基層民警有「調解三寶」 2020-12-04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完善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將矛盾解決在源頭
    晨報融媒體訊(於淑傑 首席記者 張建華)12月2日,記者從東安區了解到,近年來,東安區人民法院通過建立一站式非訴訟糾紛調解中心、規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告知程序等多元化解機制,努力將社會矛盾解決在源頭。據了解,東安區人民法院積極與各行政部門合作,在院內設立集勞動仲裁調解工作站、道路交通糾紛調處工作室、消費維權巡迴法庭工作站、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工作站等於一體的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該中心是多功能多元解紛中心,負責保護婦女兒童權益、道路交通肇事、消費者維權等案件的調處工作。2020年,中心共調處案件131件,調解成功104件,同比上升均超過50%。
  • 離婚後子女姓名更改糾紛案件的審理
    2009年,王某替兒子報讀小學時,私自將兒子姓改為王姓。2012年,李某回國得知上述事實,起訴要求恢復兒子本來姓名,並拒絕支付扶養費。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離婚後子女姓名糾紛,對於本案的處理主要存在兩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