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男性才能傳承家族基因,這種說法不對。不過,如果僅僅想靠「隨母姓」來提升女性地位,不見得會取得明顯效果。
在安徽長豐縣,新生兒若隨母親姓的家庭,可獲得1000元獎勵,「獎勵是為淡化姓氏觀念」,「家裡生了孩子想跟誰姓就跟誰姓」。這則新聞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贊成者
贊成者稱「破除傳統觀念,實現男女平等」、「如果真能有助於改善男女比例不平衡的情況,那是好事一樁,也是很新穎的制度創新」等。
反對者
反對者則認為,「史上最無聊試點改革」、「吃飽了沒事幹」、「難道金錢真的是萬能的」、「明顯增添家庭矛盾」、「團兩個紙團抓鬮」、「先領一千元,回頭再改過來」等。「姓氏改革」,豈是千元獎金改得了的?反對者認為,無論是從文化角度還是從生理角度來說,只有男性才能傳承家族基因。
專家:女性傳載的遺傳信息量其實更大
那麼,什麼算(家族)基因?其定義是什麼?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只有男性才能傳承家族基因,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媒體採訪請教了浙江省人民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舒靜。
「人類共有2.1萬餘個基因,絕大多數分布在細胞核內23對(46條)的染色體上(稱核基因),少部分分布在細胞質線粒體上(稱線粒體基因),所有這些基因對個體的體格、體貌、智力、疾病的易感性都有決定作用,都具有遺傳性,都是家族烙印的傳載體,因此都是所謂的『家族基因』。」舒靜教授表示,首先醫學上沒有特指家族基因的說法,自然也就沒有關於它的定義。
「只有男性才能傳承家族基因,這種說法不對。」
舒靜介紹,人類的2萬餘個基因分布在不同的染色體、線粒體上。在第1對至第22對染色體上,男性和女性沒有區別(稱常染色體),承載的基因量是一樣的。在第23對染色體(稱性染色體),男性是X和Y染色體,而女性是兩個X染色體。Y染色體比X染色體小得多,攜帶的遺傳基因也比X染色體少得多,主要是一些決定男性性特徵的基因。X染色體除了包含與性別相關的基因外,還包含了較多的其他基因,包括與智力相關的許多基因就位於其中。
因為Y染色體相對較小,缺乏許多與X相匹配的基因,單一的X染色體上基因缺乏就會致病。而女性攜帶兩個X,一個X染色體有缺陷而另一個X染色體基因正常,常可以彌補缺陷而不至於發病,因此X連鎖的隱性遺傳病發生概率明顯低。
舒靜說:「另外線粒體的基因遺傳方式是純母系遺傳,只有母親的線粒體基因才能傳給下一代。從這個角度上說,女性傳載的遺傳信息量其實更大。」
只有母親的線粒體基因才能傳給子代
舒靜介紹,隨著遺傳學飛速進展,人們對基因的遺傳方式已非常清楚。23對染色體在生殖細胞分裂時,每對染色體對中的兩條染色體分離,隨機分配到生殖子細胞中,因此基因也隨染色體的分離隨機分配到生殖子細胞中。與另一個生殖子細胞結合後,來自兩個家族的染色體重新組合,基因也就兩兩配對了。
「線粒體基因的遺傳就不是隨機分配、父方和母方各佔半邊天的了,而是母方一枝獨秀。卵母細胞的體積遠遠大於精子,她的細胞漿內含有大量的線粒體,線粒體基因就存在在線粒體內。而精子細胞漿本身很少,含有的線粒體也很少,而且受精時偶帶入的線粒體會被卵母細胞內的酶分解掉。」舒靜表示:因此只有母親的線粒體基因才能傳給子代。
「隨母姓」能解決男女失衡?
根據經驗,如果隨母姓真有那麼大的人口糾偏作用,那麼是不是說,只要今後全中國的新生兒都跟隨母姓,中國男女失衡的情況就可以解決,甚至出現女多於男的情況呢?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能保證男女平等嗎?
從已有的經驗來看,真正影響甚至決定一個社會男女平等程度的,其實還是相關法律及制度的安排。比如,切實保障女性作為社會成員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和自由,同時,充分顧及女性的生理特點和哺育後代等因素,給予其相應的特殊權利。然而就目前中國的實際狀況,恰恰是在這些方面做得非常不夠,不僅在求學、就業上存在各種針對女性的或明或暗歧視,而且女性生育以及在公共場所哺乳等權利也常常得不到保障。
所以,還是在如何在制度和現實層面推進男女平等的實現方面多下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