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智人徵服世界

2021-01-07 堤契諾的老男孩

當絕大多數人類,對人類的神聖深信不疑,相信人類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或者人本身就是最高的準則時,也有人質疑,人類的神聖之處,到底在哪裡?追溯根本,「人類神聖」的論斷來自發展至今的核心宗教——人文主義,作為主導世界數百年的意識形態,作者提出,這個追求不死、快樂和神性的人文主義夢想,會導致人文主義自身的崩塌。

01人類統治的世界

人類突破了地球上各個生態區之間的阻礙,讓全球各種生物打破距離和地理的界限,不斷交流融合。然而這種界限的打破,也帶來了其它種族的滅絕,早在幾萬年前,智人的祖先就消滅了其他人類物種、澳大利亞90%大型動物、美國75%大型哺乳動物、全球大約50%大型陸上哺乳動物。人類祖先並非處心積慮想要消滅大型動物,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因為其滅絕過程十分緩慢。人類壽命僅僅七八十年,但整個滅絕過程卻花了好幾個世紀。

隨著人類不斷需要穩定的居所與糧食供給,當人類開始農耕畜牧之後,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對於幾乎所有物種來說,這都是全新的苦難,是超越山洪海嘯的折磨。因為重點不在於它們死亡的方式,而在於它們活著的方式。

你能想像一隻豬的一生嗎?被鎖在轉不過身的狹小籠子裡,從生到死就是等待變成餐桌上的豬肉。人類馴養自己需要的動物,例如,人類喜歡吃豬肉,就開始飼養無窮無盡的豬。人類為了加快豬的繁衍與生長速度,讓小豬出生後就與母豬分離,完全無顧它們的痛苦。

而事實上,作為哺乳動物,無論人類還是其他任何動物,在幼兒時代都需要與母親在一起,吸吮其身上的營養,強烈的母嬰聯結與母愛情結是所有哺乳動物共同的特徵。

進化壓力已經讓野豬,成為擁有高度智慧的社會化動物,它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加上難以遏制的交往、閒逛和探索周圍環境的衝動,野豬已經具備較高智慧水平,然而現在它們卻只能生活在擁擠的養豬場。

那麼我們能說豬是痛苦的嗎?這種痛苦是真實的,還是聖母心想像的呢?

科學家認為,生物就是算法組成的。算法指的是: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的一套有條理的步驟。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99%的決定都是由各種進化而成的算法來處理,我們把這些算法稱為感覺、情感和欲望。而所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也是由同樣的算法和控制,但這一切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在基礎的情感聯結仍有相似之處。

在人類控制的農場裡,所有的豬都遵循著一樣的進化邏輯。豬這種具有較高智慧水平的生物,儘管已經失去了主動生存繁衍的能力,其主觀感情仍然儲存在身體之中,所以說肉腸廠的豬是痛苦的,肯德基的雞是痛苦的,這種情感能力,是哺乳動物與生俱來的生物算法所決定的。於是,無論畜牧業還是奶品業,都是以打破哺乳動物,最根本的情感聯結為基礎。

這種殘酷在畜牧場中的幾十億動物身上輪番上演,因此人類為了自利與避免自責,相信貓狗是有感情的,但是豬牛沒有或者說其感情沒那麼重要。而在基督教中,更是闡釋上帝只給了人類永恆的靈魂,動物是沒有的。因此,人類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就是:非人類的生物為人類的利益而存在。

家畜只是人類統治世界的一個小小縮影,人類用鋼筋水泥,鋪滿地球的土地,將開採能源的航船開向每一片海域,捕獲每一種瀕臨生物來研究利用。農業革命讓人類有了確保家畜生存與繁衍的能力,卻忽視了家畜的主觀需求。因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這個世界的其他生物都應為己所用。這種自大的態度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疊加至今的理所應當,面對全球變暖、生態汙染,聯合國等組織開始倡導保護我們最後的家園,但作為統治者的人類,對長期被奴役的生物族群,無論從心態還是從事實上,都難以真正踐行永續的保護。

02人類為什麼身居高位

在農業時代,所有的宗教與「農耕、豐收」密切相關,無論祭壇還是寺廟,神像前永遠供奉著祭品,是牛羊雞鴨。人是農業生產的主導者,為了祈求風調雨順,而獻祭其他動物,是神的代理人。

我們常常認為有神論的宗教知識,賦予諸神以「神格」,但實際上在蓬勃興起的有神論中,宗教同時也將人「神格化」了,人被從所有動物種類中單獨拎出來,成為宇宙圍繞的中心角色。而有神論中的神,則需要解釋,人類為什麼佔據主導地位——因為神選中了人類,給予我們這項權利。例如基督教認為,上帝只給了人類永恆的靈魂,而動物沒有,所以它們只能擔當人類世界的配角。

也就是說,人類,與人類創造的「神」,談成了一場「農業交易」。

所有農業宗教都認為,神負責在人類和生態系統之間進行調解。其中,人類就是高出一等,剝削利用其他生物屬於正當行為。這些宗教都聲稱有一種自然的階層結構,賦予人類控制和使用其他動物的權力,唯一的條件就是人類要遵守一定限制。

譬如印度教雖然認為,牛是神聖的動物並且禁吃牛肉,但仍然聲稱牛是慷慨的生物,願意與人類分享產奶,所以乳品業仍然發達。這樣所謂的農業交易,就是基於宗教幻想,所做的冠冕堂皇的藉口,人類被賦予某種「宇宙力量」,因此獲得控制其他動物的權力,條件是人類要對神、自然以及動物本身履行某些義務,將動物從有情感、值得尊重的生命降格,降格為人類的資產。

此外,不僅僅限於牛羊豬雞,還有不同等級的人類。在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古代,都曾將人類當做奴隸。於是,農場也就成為新社會的原型,有目空一切的主人,有低等可以利用的生物,有可以消滅的外部野獸,有偉大的神對自己安排與祝福。

現代科學和工業的興起,帶來了人與動物關係的第二次革命。破解了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無聲的法則,人類自認為已經掌握了,整個宇宙的運作規則,可以為所欲為。科技讓現代產業對待禽畜的方式,比傳統農業社會飼養嚴苛得多,因為流行病和抗生素的秘密已經破解,我們發明了疫苗、藥物、急速、殺蟲劑、自動餵食機,豬肉、牛奶和雞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生產。

在這場人與動物關係的第二次革命中,神的角色退向幕後,人類自己就是世界的尺度,可以自己為自己謀求幸福。

科技研發人員也有自己的神話故事,例如,蘋果樹下的牛頓。自然定律讓蘋果落在了牛頓頭上,牛頓的好奇心讓人類進一步了解宇宙。因此,全球無數課堂上都在傳頌著牛頓的神話,因為牛頓在故事中就是神的角色——只要人有好奇心,整個世界都會為人類讓路,任其利用與開創更廣闊的天地。

農業革命時代,人們以為自己是上帝所造萬物的頂峰,科學家則要讓所有人類都進化升級為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宗教逐漸顯露弊端,農業革命促成了有神論宗教,而科技革命則催生了人文主義宗教: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論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義者則是崇拜人。我們已經不需要神,就可以賦予自己無限權力,這種人文主義進一步夯實了,科學對「造神」的倫理基礎。

因為人文主義認為,人生而平等,人生而自由,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人文主義的誕生,更讓人類堅定這種信念: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就是神」。

人類逐漸成為世間萬物的主宰,從而將地球上甚至宇宙的一切,都視為自己的資產。探索宇宙?尋找外星文明?不如說是在為人類進一步統治宇宙開疆闢土。人類通過科學與人文主義,讓「人是萬物的尺度」成為符合倫理尺度,與科學論證的核心論點,並理所應當地站上生物鏈的頂端,繼續統治這個世界。

但是,人類怎麼能夠肯定:自己就是絕對特殊,擁有絕對的主宰能力呢?人類又怎樣能夠確定,人工智慧無法擁有這種特殊能力?人類究竟如何變得如此強大,非人類的實體又有多大可能超過我們?

下一部分我們將討論人類的第三種現實——即人類最開始促成廣泛合作,所向披靡的重要基石。讓我們明天一起探索其中的奧秘。

03感悟

人類改變了遊戲規則,而且想進一步重組遊戲系統。生物原本是有機化合物的組成,如今人類不斷探索將生命形式,從有機領域延伸到無機,用智能設計取代自然選擇。

人類最開始是與所有動物和諧相處的,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智人只是更具有使用工具能力的生物,但是為了成為世界的主宰,智人開始利用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甚至死亡,來鑄造新的地球,重新塑造了人類世界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未來,如果人類所製造的人工智慧,或人類改造出的超人類終於誕生,又將誕生怎樣的未來?

這個問題並不遙遠,想像這個世界幾十年前,還沒有手機和網際網路,我們也無法想像幾十年後的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如果我們真的創造出超過人類現有物種水平的新物種,恐怕人類的統治地位,不會像今天這樣穩固。

相關焦點

  •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未來人類的終極命運將往何處?
    要讀懂《今日簡史》就不得布提到尤瓦爾的另外一部作品《未來簡史》。本文就《未來簡史》一些簡單的探討。《未來簡史》出版於2016年,如同今天的《今日簡史》一般,《未來簡史》的出版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颳起了討論人工智慧AI的思潮。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的觀點,更是被包括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凱文凱利在內等頂尖的人士所認同。
  • 《未來簡史》:智神覺醒
    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以及人類持續為生命賦予意義的能力,我們終將迎來人類被「智神」(或者說是「神人」,一種被賦予超自然能力的新物種)取代的未來。「智人」要被「智神」所取代,是這樣的新物種嗎?智神的世界,已經在HBO的劇集《西部世界》被虛擬了。
  • 尼安德特人大腦比智人還要大,智人是如何打敗他們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小腦子的智人是怎麼打敗大腦子的尼人的呢?智人(左)與尼人(右)頭顱對比01技術代差考古發現,尼安德特人雖然大腦比智人大,但石器製造技術比不上智人。該骸骨年代為距今5~7.5萬年前,當時尼人還沒有這種武器,而智人已經有了,因此兇手必定是智人。這時候,智人剛剛走出非洲,正在與尼人爭奪中東地區。尼人的長矛(左)與智人的投擲標槍(右)而3.6萬年前,在法國發現的另一具尼人殘骸,其死因是頭部被投擲武器擊中,兇手顯然也是智人。當時智人已經將戰爭前線推進到尼人的老家——西歐了,尼人消亡在即。
  • 人類的起源:從動物到智人,語言的出現只是一種偶然的基因突變
    ####人類簡史1:從動物到智人,語言的出現只是一種偶然的基因突變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老牟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本新書,這本書在前兩年非常的火,他講述了整個人類的演變過程,這就是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後來由於這本書太火了,所以有了第二部叫做未來簡史,之後還有第三部今日簡史。以後我們都會講到。
  •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這部21世紀的腦洞大作,一起來看看!本期讀書《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被稱為21世紀的腦洞大作,大致講述的是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也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將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
  • 讀《人類簡史》,看智人崛起
    除了我們自稱為「智人」的人種,同時還有有一群叫做「尼安德特人」的人類生活在歐洲和西亞;一群「直立人」生活在亞洲;既然人類的物種這麼多,為什麼最後只剩下「智人」這一種了呢?智人是大概15萬年前就生活在東非,到了7萬年前,才開始向阿拉伯半島擴張,很快將歐亞大陸收入囊中。
  • 進擊的智人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一種人
    其實,「人類」這兩個字的確切含義指的應該是「人屬」,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個世界上本來是生活著各種各樣人屬之下的奇怪人類的,但是大約在距今7萬到6萬多年間時,人屬之下有一種人類在東非的肯亞突然崛起,他們殺出非洲之後,在極短的時間裡消滅了人屬之下其他所有的人類,成為整個星球唯一的主宰。
  •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
    :上次我們聊過了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回想請您聊聊他的《未來簡史》。我覺得遺憾的是,赫拉利似乎對目前當下的世界形勢,中國和西方的意識形態衝突沒有預見到,或者說預見到了而故意避開?實際上,現在的中國和西方呈現出一個巨大的分裂。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的前20年,我們看到的是冷戰的結束,包括反恐戰爭在某種程度上的勝利,所以他預言由意識形態所引發的戰爭在未來應該不會是人類的一個主要的威脅了,未來的衝突不再是意識形態的衝突,而是一個後科技時代和一個新人種之間的衝突。
  • 未來的人類社會,將會是什麼樣的?
    內容簡介 《未來簡史》講述了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 「神人」。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是大部分人被淘汰,「智神」站在金字塔頂嗎?AI會毀掉大批人的生機嗎?意識與智能會分離嗎?外部的大數據會不會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人類將何去何從?所以說,他站在了一個我們達不到的高度,看整個人類世界,簡史不簡。NO.2出版社這本「簡史」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譯者林俊宏。可以說,在譯、注等方面做得很不錯了,值得仔細品味。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速讀分享
    概括人類過去,審慎智人如何成為地球統治者未來幾千年的思考,人類最後如何成為神,智能和意識最終又會走向什麼樣的命運《今日簡史》是對當今人類全球性大問題的思考之書動物到上帝人類從哪裡來?智人到智神人類往哪裡去?
  • 《人類簡史》6:認知革命,突破鄧巴數字的智人!
    如同是歌曲《智人》的rap結語,大約七萬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正式徵服了世界。在大約到3萬年期間,船隻,油燈,弓箭,針線,相繼被發明出來,也有了確切的證據表明出現了宗教,商業和社會分層。大多數學者相信,這些前所未有的重要成就,是來自於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
  • 世界讀書日,《人類簡史》推薦——講述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的書
    現在,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閒著沒事,正好今天又是世界讀書日,我們真的應該停下來看看書,嘗試著淨化自己的人格,升華自己的靈魂。或許有人會很茫然不知該看什麼書,那麼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人類簡史》。《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的青年歷史學家,到目前,他出版了三部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
  • 未來簡史:大部分人類將淪為無用階層
    人類未來面臨的新議題如果說《人類簡史》是關於我們從哪裡來,那麼《未來簡史》就是關於我們人類的未來命運。赫拉利提出,幾千年來,人類面臨著三大重要的生存課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如今,世界上已經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饑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饑荒。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就算一個人沒了工作、丟了全部家當,也不太可能活活餓死。
  • 一組圖看懂智人擴散世界的時間|人類進化史10:走向世界
    回顧智人走向世界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從東非走向世界用了近19萬年。智人究竟是如何戰勝環境、天敵以及不同人種的競爭者?智人可以有效地組織起社群一起工作,同時他們也學會了組織家庭的能力,男女雙方可以共同承擔養育後代的責任,他們可以通過想像來聚集成百上千的同類去共同實現一件事情。一個人的力量被族群放大,就這樣我們開始徵服全球。
  • 【院長「薦書」我來讀】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
    《未來簡史》是一本放眼未來的書,作者回望歷史,站在21世紀,對不遠的將來或者更遠的未來展開設想,提出新議題。現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而且很有可能無意識高智能的AI算法,比人更高效更穩定。未來的人與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本書《人類簡史》對此提出了三大議題:永生、幸福快樂、進化為神。這三個議題也許不像科幻電影裡面的奇思妙想,更像是科學與哲學的一場促膝而談。
  • 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聰明,為何最終卻敗給智人?
    自身弱小無疑是內因,只要認識到自身的缺點,然後加以鍛鍊,這個內因或許會慢慢地被消除。至於外因,這才是最大的阻礙因素。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外因千變萬化,難以捉摸,一不小心就會中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是恐龍滅絕了。作為中生代陸地上最強大的生物,地球上難逢敵手,站在食物鏈的巔峰,結果一場橫禍從天而降,直接導致整個種族的滅絕。而且這種情況還關係到人類的起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人類的進化之路,我們的祖先智人是如何打敗其它競爭對手的?
    早在10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種人類存在,而最後我們的祖先智人脫穎而出,成功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並進化成了現在的人類!如果當時我們的祖先被打敗,現在可能會是另外人種的天下!讓我們把時間回溯到10萬年前,非洲出現了最早期的智人,他們是所有人種的祖先。
  • 《未來簡史》:從人文主義到數據主義,赫拉利重新解讀算法
    他的《人類簡史》一出版就成為超級暢銷書,赫拉利本人還被稱為現象級暢銷書作家,所謂的「現象級」這歌詞翻譯自phenomenal,用來表示超級優秀。作者借著《人類簡史》的這股熱度,接連出版了《未來簡史》、《今日簡史》,其高產令人乍舌。對於赫拉利的作品,評論也是兩極分化。以《人類簡史》為例,在序言中,北大歷史系教授高毅評價說:這一看,我就立刻「著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幾乎是一口氣讀完。
  • 世界通簡史:20萬年前,能人智人的文明,如何演化變遷
    她是所有智人物種即現代人類的初始祖先。我們稱她是「非洲夏娃」。正是對她的DNA分析,證實了這一點,並且確認和完善了一些科學家基於骨頭化石所得出的結論。DNA是細胞中的化學編碼,它為有機生命提供了藍圖。研究其相似與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生命形式之間的聯繫多麼緊密。突變以一個相當平穩的速度發生和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