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在京發布

2021-01-09 中國建設新聞網

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輪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城市大腦已經成為前沿科技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重點,有近500個城市宣布開展或已經開展城市大腦建設,有數百家科技企業進入到泛城市大腦的建設領域,數百億元的資金投入到城市大腦的建設中。

2020年12月23日,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組、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了世界首份《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詳細闡述了城市大腦的起源、發展、現狀和趨勢,並發布了相關理論基礎和構建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的九個研究方向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與會專家表示,《報告》的發布將極大地促進全球城市建設和智能產業的深入發展,有望使中國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位置。更為重要的是,它將幫助人們構建一個全球統一的類腦智能支撐平臺,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協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技術基礎。

據悉,早在2015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就提出了「城市大腦是網際網路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複雜智能巨系統」這一結論。城市大腦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複雜問題、更好地滿足城市各成員的不同需求。

在產業與城市建設領域,自2016年杭州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建設城市大腦以來,上海、北京、鄭州和福州等數百個城市也開始了城市大腦的規劃和建設。在城市大腦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方面,中國目前處於世界領先位置。

《報告》指出城市大腦的產生和建設不僅僅是工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基礎科學研究問題。2007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提出: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網際網路正在逐步從簡單的網狀機構向類腦架構演化。包括城市大腦、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孿生等技術的產生和爆發都與網際網路的這一重大變化密切相關。

《報告》指出,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在當前城市大腦的建設中面臨著部門孤島、行業孤島、企業孤島和地區孤島等問題。無論是城市內部還是城市之間都很難形成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例如,一個城市的垃圾運輸車一旦駛入其他城市管轄區就很難被跟蹤到。

《報告》依託網際網路大腦模型理論,提出了建設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的九個研究方向,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標準是:

一是建立世界統一的城市神經元節點標準,以對應城市中的每個人、物和系統。這些城市神經元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實現城市中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因為不同城市、不同國家的人、物、系統都按統一的標準建設城市神經元,萬物互聯由此可以真正實現。

二是為規範城市神經元之間的協作關係建立標準。既要規劃城市大腦內部的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管理與協調關係,也要解決不同城市、不同國家的城市神經元協同工作問題。《報告》提出了城市神經元之間的管理權限規則、中心化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等解決方案。

三是建立城市雲反射弧標準,以解決城市面臨的各種問題。這主要是模仿大腦的神經反射弧機制,將城市神經元有機地組合起來,在城市內部、城市之間、國家之間進行信息交互。例如當傳感器發現重大火災時,將把警報發送給城市管理者和消防機器人,消防機器人則迅速到達現場滅火,而城市管理者則要決定是否增加救援力量,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城市雲反射弧案例。

《報告》主筆人劉鋒博士表示:「城市大腦不局限在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內部,當世界各國的城市大腦走向成熟、實現連接之後,世界範圍的城市大腦最終會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神經系統』。近50年來,IT相關智能產業有三次重要的標準制定機遇。第一次是TCP/IP協議的制定,規範了硬體設備之間的通信活動;第二次是W3C規則的制定,規範了網際網路上信息展示與數據傳輸活動;第三次應該是城市大腦到世界腦規則制定(WWNS-R),將在應用層規範人、物和系統的交互與協同。」

中科大腦CEO李浩浩認為,跨城市、跨區域的城市大腦之間如何連通、協作值得深思。城市大腦標準的研究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報告》的發布是十分良好的契機,在城市大腦理論研究日趨完善的基礎上,將不斷推動業務成果轉化,促進城市大腦邁向新的臺階。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團隊發布《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
    為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助力中國乃至全球智慧城市發展,12月23日,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組、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數字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世界首份《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該發布會由中科大腦承辦。
  • 中科院等機構提議儘快統一「城市大腦」建設標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團隊在京發布了《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表示,當前城市大腦的發展面臨標準尚未統一等問題,未來三至五年,當不同城市、不同國家需要實現城市大腦的互聯互通時,當前城市大腦建設方式的弊端將會凸顯,有可能會使相關各方陷入困境甚至被迫重新建設。
  • 國家信息中心聯合佳都科技發布城市大腦研究報告
    11月17日,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於上海白玉蘭廣場隆重開幕。在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袂發布《城市大腦建設目標選擇、方法與路徑一一城市大腦規劃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旨在探索智慧城市經濟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其內涵和外延業界還未形成統一共識的階段,通過報告向外界傳達雙方對城市大腦的思考與實踐,為地方政府、企業單位開展城市大腦研究建設提供有益工作參考和經驗借鑑,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 佳都科技: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城市大腦研究報告 新一輪智慧城市...
    來源:發布易11月17日,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於上海白玉蘭廣場隆重開幕。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佳都科技(600728)聯袂發布《城市大腦建設目標選擇、方法與路徑——城市大腦規劃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
  • 德清城市大腦2020報告發布
    近日,德清城市大腦2020報告發布,一份數字德清建設的最新答卷也讓我們看到數字給德清帶來的巨大變化。報告介紹,2018年承辦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期間,德清縣就率先在全市建成城市大腦平臺。自此以來,城市大腦在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環境監管、政府運行等方面升級加碼,不斷發揮作用,為我們繪製出更豐富、更生動的智慧城市生活圖景。
  • 2018年全球腫瘤權威統計報告發布
    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針對於癌症的研究和治療是現今醫學的重要熱點內容。全球和中國腫瘤報告發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流行病學數據,對我們進行預防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今年發布了有關全球癌症狀況的研究數據。
  • 經濟學人智庫發布2017年全球最宜居城市報告
    編者按:2017年全球最宜居城市報告新鮮出爐,旨在評選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天災人禍恐襲戰亂,有移民和留學想法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今天,研究和諮詢公司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發布2017年全球最宜居城市報告(The Global Liveability Report 2017),澳大利亞墨爾本連續第七年成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 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12月26日,「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發布會暨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八月瓜在會上發布了「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
  • 最新研究報告:全球科研城市北京排名第一
    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會上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數據表明,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再次位列第一,第2至5位分別為紐約、波士頓、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戴維·斯文班克斯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 」研究成果,通過追蹤獨立精選的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數的表現。根據研究數據,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南京、武漢、廣州和合肥四個城市也進入了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其中,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合肥第20。
  •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①對標最高標準的指標體系如何構建
    (二)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與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的區別現有主流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是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這一報告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從企業「生命周期」的視角出發,對企業在「開辦、擴建、經營和破產」這四個環節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費用」進行評估。
  • 《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發布 新冠病毒研究入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圍繞信息與電子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2020年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從技術供給和國家需求兩方面開展前瞻研判。
  • 阿里NASA計劃:城市大腦成智能研究第一平臺
    ACM Multimedia(簡稱ACM MM),論文研究成果將用於智能判斷交通事故、人流軌跡,同時將解決研究過程中交通數據樣本不足的等問題。三篇論文的同時入選,證明了將城市作創新平臺的城市大腦,已經成為智能研究的第一平臺。據了解,ACM MM今年共收到675篇論文,經審慎的多重評選,最具價值的論文才有機會受邀參加大會,其中僅7.5%的論文可在大會上做口述報告。城市大腦入選的其中2篇論文已獲口述報告資格。
  • 科爾尼發布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排名與報告,解讀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
    城市排名結果揭示了在日益變化的環境下,城市全球地位和未來前景的激烈競爭與區域性分化特徵2020年11月18日(北京)——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今日發布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全球城市潛力排名》)。
  • 《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北京2015年12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5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今日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全方位對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調研和展示,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城市發展難題進行開創性的探索。
  •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在京發布
    中國園林網12月14日消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發布《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指出,可持續消費逐漸成為中國綠色經濟轉型的關鍵,更多措施可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記錄中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白皮書發布(全文+現場PPT)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109/637104.shtml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發布《全球清潔能源開發與投資研究系列報告》...
  • 第十一期山東幹部講堂開講,王堅圍繞「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作報告
    第十一期山東幹部講堂開講,王堅圍繞「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作報告 2020-07-26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在京正式發布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在京正式發布清華新聞網12月24日電 12月20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以下簡稱「規劃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發布會暨人類發展政策論壇在北京鳳凰國際媒體中心舉行。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
  • 《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發布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經濟學研究哪家強?這個令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如今又有了新的註解。12月23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首次面向社會發布《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