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市直各醫療衛生單位、各有關單位:
根據自治區衛生系列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區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桂衛職辦〔2020〕14號)、桂林市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市職稱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市職辦〔2020〕1號)精神,結合桂林市衛生系列職稱評審工作實際,現就做好2020年度全市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落實
(一)為開展好2020年度我市衛生系列高級職稱推薦評審工作,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領會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申報評審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加強領導,周密組織,嚴格申報審議推薦程序,嚴把評定標準,按章辦事,做到規範、客觀、公正,全面做好本年度資格評審申報工作。
(二)桂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成立桂林市衛生系列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及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衛生系列職改辦),領導小組組長由市衛生健康委主要領導擔任,常務副組長由市衛生健康委分管人事工作副職領導擔任,副組長由市衛生健康委其他副職領導、黨組成員擔任,成員為辦公室、人事科、黨辦(紀檢監察)、財務科、醫政醫管科、疾病預防控制科、中醫藥民族醫藥管理科、基層衛生科、婦幼健康科、綜合監督與職業健康科等有關科室科長(負責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桂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人事科,具體負責全市衛生系列職稱改革組織實施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常務副組長兼任。
二、高級職稱申報評審範圍、對象
符合廣西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申報條件的以下在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均可申報:
(一)在桂林市內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從事醫療衛生(醫、藥、護、技)工作的。
不在桂林市內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從事醫療衛生(醫、藥、護、技)工作,但其戶口在桂林或人事檔案託管在桂林市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一年以上的。
(二)除符合相關文件規定並按照審批程序辦理了延長退休年齡手續者以外,申報職稱時已辦理退休手續或已達到規定退休年齡的人員不得申報;取得職稱時已辦理退休手續或已達到退休年齡的,所取得職稱不作為崗位聘任的依據。
(三)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人員)不得參加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因機構改革退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其專業技術人員在國家或自治區規定的過渡期內可以參加職稱評審。
三、申報評審條件
(一)申報條件按自治區職改辦《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的通知》(桂職辦〔2020〕38號)執行。
(二)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等6廳委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關於改進和加強援外醫療隊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桂衛對外發〔2019〕4號)精神:援外醫療隊隊員(1年期及以上)在援外期間及回國1年半內在職稱晉升、崗位聘任時享受一次優惠政策,可提前1年晉升高級職稱,援外期間的工作業績可作為職稱晉升的指標;援外時間視同到基層工作時間;援外期間可通過在受援國醫院和醫學院校講課等靈活方式參加繼續教育,對國內繼續教育學分不作硬性要求;申報高級職稱,通過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專業能力考試(援外醫療隊員在國外執行援外任務期間的免試),符合評審條件的,經職稱評審委員會審核認定,直接取得相應的高級職稱。
(三)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特崗全科醫師,可提前1年申報,享受基層衛生高級職稱評審政策。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全科醫師,職稱晉升時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等對待。
(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及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可提前1年申報高一級職稱。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聚焦一線貫徹落實保護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措施的通知》(國發明電〔2020〕10號),一線醫務人員是指疫情防控期間按照政府統一部署、衛生健康部門調派或醫療衛生機構要求,直接參與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線工作,且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觸的接診、篩查、檢查、檢測、轉運、治療、護理、流行病學調查、醫學觀察,以及直接進行病例標本採集、病原檢測、病理檢查、病理解剖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四、申報評審程序
(一)桂林市各企事業單位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通過其人事勞動關系所在單位申報,由所在單位審查推薦,並經縣(市、區)、市級衛生健康人事(職改)部門和人社職改部門逐級審核後,報送至相應衛生系列高級評審委員會。
不在桂林市內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桂林市各級人才市場辦理檔案託管的,可經所在單位同意並填寫基層單位考核推薦意見後,通過桂林市各級人才市場推薦申報。
(二)申報人身份性質應根據其申報時人事勞動關系所在工作單位確定,不得選擇不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分支機構作為申報單位參評。
(三)中直、區直駐桂林的單位或外市駐桂林企業分支機構(分公司、辦事處等)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根據本單位(系統)統一渠道申報職稱,同一年度不得多種渠道申報。如選擇通過桂林市衛生系列評委會申報的,由該單位所屬的中直、區直單位組織人事部門或外市駐桂林企業總公司(總部、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就駐桂林單位申報渠道問題出具書面意見,並報桂林市職改辦備案後方可申報。
(四)市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按規定條件通過委託評審方式到桂林市評審高級職稱的,應由申報人所屬市級職改管理部門出具委託材料,並經桂林市職改辦審核同意後推薦到桂林市衛生系列評審委員會評審。
(五)專業技術人員不得在同一年度申報評審兩個及以上同級別職稱。同一年度申報兩個及以上同級別職稱的,該年度所有評審結果無效。
(六)桂林市申報衛生系列正高級職稱的評審,由自治區衛生系列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自治區衛生系列職改辦)組織開展。
(七)桂林市已組建衛生系列副高級評審委員會,負責全市所屬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衛生系列各專業副高級職稱的評審工作和申報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的評審工作。
五、個人申報
(一)申報流程。
1.申報系統使用的劃分
實行職稱申報評審網絡化。為保持網絡化職稱申報評審系統使用連貫性,2020年桂林市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申報評審繼續使用兩套網絡申報系統。即:
(1)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技術人員平臺,登陸網址為Http://zcps.lzsrsj.com,適用於申報衛生系列正高級職稱。
(2)廣西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服務平臺,登陸網址為https://www.gxrczc.com/,適用於申報衛生系列各專業副高級職稱和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
2.申報衛生系列正高級職稱流程:
(1)由申報人所在單位的人事(職改)部門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技術人員平臺(Http://zcps.lzsrsj.com),在「單位登陸」註冊,按要求上傳材料,取得本單位密鑰。
(2)申報人應向本單位人事(職改)部門獲取本單位密鑰後,方可登陸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技術人員平臺(Http://zcps.lzsrsj.com)進行網上註冊、申報。
3.申報衛生系列各專業副高級職稱和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流程:
申報人登陸廣西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服務平臺(個人用戶)(https://my.gxrczc.com/)進行網上申報,在系統中選擇「衛生系列桂林市高級評審會」。具體申報流程和操作方式可參閱網頁上的連結《廣西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服務平臺操作說明(個人版)》。
4.個人申報材料提交後,申報人需隨時關注申報系統的審核反饋消息,經審核申報人申報材料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各級審核部門將告知申報人需要補充的內容。申報人逾期未補充的,視為放棄申報。
5.申報人在申報系統相應欄目如實填寫、上傳材料,並對個人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作出承諾,勾選承諾書。因申報個人上傳材料出現漏報、錯報或未放指定位置導致的後果,由申報個人承擔。
(二)個人基本信息。
1.錄入的個人相片須為近期2寸免冠正面彩色證件照,以清晰為準,照片人物不能扭曲變形。
2.申報人身份證號碼應準確填寫,如因申報人填寫錯誤導致相關關聯材料無法查詢,由申報人自行承擔相應後果。如申報人存在身份證號碼非正常升位(變動),且出現不同身份證號碼關聯的證明材料的(如學歷、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等),應在申報材料中提供戶籍管理部門關於兩個身份證號碼屬於同一人的證明材料,掃描上傳至「個人基本信息」欄目的指定位置。
3.無職稱申報應符合自治區無職稱申報有關規定的條件和範圍。國家機關分流或交流到企事業單位人員無職稱申報限於副高級職稱。
4.破格申報應符合自治區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的破格條件要求,不等同於無職稱申報或越級申報。破格申報的,申報人應如實填寫《廣西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破格申報審批表》(附件2)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上傳至申報系統,隨同申報材料逐級審批,最終經申報的評委會組建單位所在職改辦審核同意後方可評審。
5.援外醫療隊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需將援外派出證明材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員情況確認表》(附件3)上傳到「個人基本信息」欄目的指定位置。
(三)學歷情況。
1.國有企事業單位參評人員學歷真實性由單位負責核實,申報人員在「學歷情況」欄目中按要求如實填寫學歷信息即可,無需上傳證書。
2.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社會組織參評人員,在教育部學信網能夠查詢到學歷的,不再提供學歷證書相關材料,由申請人所在單位根據學歷證書編號等信息在學信網上予以核實,申請人也可將查詢結果截圖上傳至「學歷情況」欄目指定位置;教育部學信網不能夠查詢到學歷的,則需提供學歷證書原件、查檔材料或學歷認證機構出具的學歷認證等相關材料,掃描上傳至指定位置。
(四)現職稱證書。
1.申報正高級職稱人員,其持有的副高級職稱證書在廣西人才市場職稱網在線審驗通過能夠實現查詢共享的,不需要提供職稱證書材料,在「個人基本信息」欄目完成正確的姓名、身份證號錄入後,在「現職稱證書」欄目中點擊「查詢」,可自動生成證書信息,無需手動填寫及上傳證書圖片。如暫時無法查詢到證書信息,則需手動填寫證書信息後,將證書原件掃描上傳至指定位置。
2.申報副高級職稱人員,通過在廣西境內參加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的中級職稱證書的,不需要提供職稱證書材料,在「個人基本信息」欄目完成正確的姓名、身份證號錄入後,在「現專業技術資格」欄目中點擊「查詢」,可自動生成證書信息,無需手動填寫。暫時無法查詢到證書信息的、在外省參加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中級職稱證書的、2001年之前評審方式取得中級職稱證書的申報人員,則需手動填寫證書信息後,將證書原件掃描上傳至指定位置。
(五)執業證書。
為了嚴格從業準入制度,醫療機構需持執業註冊證上崗的,原則上申報專業應與執業範圍一致,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範圍,現從事壯醫專業技術工作的,可申報壯醫高級職稱;申報臨床、中醫、口腔、公衛類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申報單位應與執業地點、主要執業機構相一致,多點執業的,應與主要執業機構相一致;申報護理主任或副主任護師,申報單位應與執業地點相一致。
1.申報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需掃描上傳《醫師資格證書》與《醫師執業證書》,必須掃描上傳執業地點、執業範圍內容頁面,2018年啟用的新版執業證書,還需掃描上傳主要執業機構內容頁面。
2.申報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需掃描上傳《護士執業證書》,必須掃描上傳執業地點、註冊有效期頁面。
(六)高級職稱專業能力考試合格證。
1.已通過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專業能力考試的申報人,不需要提供考試合格證書,在「個人基本信息」欄目完成正確的姓名、身份證號錄入後,在「高級職稱專業能力考試合格證」欄目中點擊「查詢」,可自動生成考試合格的信息,無需手動填寫。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合格線的合格成績只能用於申報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
2.具有壯醫執業範圍申報壯醫高級職稱的、援外醫療隊隊員(1年期及以上)在援外期間或回國1年半內申報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的,可免試進行申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申報同系列高一級職稱時可免試1次進行申報。
(七)繼續教育情況。
1.掃描上傳《衛生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匯總表》(附件4)或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網導出並經單位主管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證書》,申報全區通用、縣級高級職稱的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累計完成取得現職稱以來的繼續醫學教育I類學分25分、Ⅱ類學分50分以上學分(I類學分與Ⅱ類學分可相互補充,所補充比例不得超過該類別學分總值的50%),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累計完成取得現職稱以來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75分以上學分(不對I類學分、Ⅱ類學分進行劃分);申報鄉鎮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的,累計完成取得中級職稱以來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50分以上學分(不對I類學分、Ⅱ類學分進行劃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參加疫情防控經歷視同完成2020年度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人員25分,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20分)。
2.完成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規定的2020年公需科目《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知識》學習任務,申報時無需提供紙質證明,在完成個人基本信息錄入後,點擊「查詢」,可在「公需科目」項目內自動生成考試合格證明。
(八)國內外學習、培訓、進修經歷。
提供從業以來累計1年或任現職以來累計半年進修、培訓學習經歷有關證明,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即符合申報要求:
1.從業以來累計滿1年的進修經歷;
2.從業以來累計滿1年的培訓、學習經歷;
3.從業以來進修、培訓、學習等三種方式相加累計滿1年;
4.從業以來取得的醫學相關類第二、第三學歷;
5.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以來累計半年的進修經歷;
6.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以來累計半年的培訓、學習經歷;
7.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以來進修、培訓、學習等三種方式相加累計滿半年。
(九)任現職以來論文、著作情況。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破除「四唯」的重要講話精神,對申報人員提交的論文、文獻綜述做如下規定:
1.申報全區通用正高級職稱的:只需提交取得副高級職稱以來獨著或以第一作者(含並列第一作者,限前2位)在公開發行期刊上發表的論文2篇(其中至少1篇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文獻綜述1篇(不含增刊);申報縣級正高級職稱的:只需提交取得副高級職稱以來獨著或以第一作者(含並列第一作者,限前2位)在公開發行期刊上發表的論文1篇或在公開發行的期刊、報刊發表本專業科普文章5篇(每篇不少於1500字),文獻綜述1篇(可不發表)。
2.申報全區通用副高級職稱的:只需提交取得中級職稱以來獨著或以第一作者(含並列第一作者,限前2位)在公開發行期刊上發表的論文1篇或在公開發行的期刊、報刊發表本專業科普文章5篇(每篇不少於1500字),文獻綜述1篇(可不發表);申報縣級副高級職稱的,對論文、綜述不作要求,如確有論文及綜述,也可提供。
3.申報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的:對論文、綜述不作要求,如確有論文及綜述,也可提供。
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申報同系列高一級職稱的,對論文及綜述不作硬性要求。
5.個人撰寫的決策諮詢類信息被自治區級以上黨委、政府採用的可以替代論文,按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
6.在期刊發表的論文(掃描轉化成圖片格式上傳到指定位置)必須同時附上該期刊封面、目錄、版權頁及全文,正文原稿的word文檔,需轉化成PDF文檔上傳。提供期刊校對文章清樣、錄用證明等均無效。如論文以外文發表的,須同時提供期刊名稱(含有效查詢方式)、自治區醫學科學信息研究所或大學院校圖書館的檢索收錄證明及論文的譯文;網絡版的SCI論文或文獻綜述,需提交經自治區醫學科學信息研究所或大學院校圖書館下載並加蓋公章的全文。SCI論文等同於核心期刊。
7.論文發表在非法刊物不能計為參評論文。
8.以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不能作為代表作參評,只可作為申報全區通用正高級職稱的第2篇論文參評;以通訊作者發表文獻綜述,不能作為參評的文獻綜述。
9.在評審階段,申報正高級職稱的人員還須經過衛生系列相應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組織的答辯程序,對所提交的代表作論文和綜述進行答辯。
(十)病案或技術工作報告。
1.申報臨床執業類別相關專業(除全科醫學、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孕產保健、營養等專業外)的醫師、中醫執業類別相關專業(含中西醫結合、壯醫)的醫師、口腔執業類別相關專業的醫師,必須提供3份不同年度的完整原始住院病歷或個案病例分析報告,個案病例分析報告的年度計算以病例資料收集的最後時間為準。
病歷要求:包括病案首頁、入院記錄、病程記錄、疑難、危重病例討論記錄、會診記錄、手術和分娩記錄、麻醉記錄、住院搶救記錄、交(接)班記錄、轉(出、入)科記錄、術前小結、術前討論記錄、術後記錄(術後小結)、階段小結、長期(臨時)醫囑、出院記錄(死亡記錄)、與本次住院疾病有關的陽性化驗檢查報告單等。病案時間以出院時間為準,每份病案首頁必須複印並加蓋病歷保管部門或單位公章後,連同病歷的其他頁面掃描轉化成1個完整的PDF文檔上傳;電子病歷的非病案首頁部分可直接轉化成PDF文檔,連同複印並加蓋公章的病案首頁生成一個完整的PDF文檔上傳。
2.申報全科醫學、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孕產保健、營養等臨床執業類別專業的醫師及公共衛生執業類別相關專業的醫師,以及申報護理學、醫療技術類、衛生管理等專業的人員,既可提供3份不同年度完整原始住院病歷或個案病例分析報告,也可提供3份不同年度的技術工作報告(每份3000字以內,附實驗室檢測檢查、現場調查等有相關原始資料,掃描的複印件要有單位審核),技術工作報告的年度計算以病例資料收集的最後時間為準。
技術工作報告要求:必須是任期內不同年度體現申報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及取得的效益或成果的工作報告。技術工作報告的形式包括專題技術應用報告、調查報告及案例分析,不能以自我鑑定、述職報告、年度工作總結、工作日誌等替代,也不能寫成流水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的申報,將疫情防控中的臨床救治情況、病案病例、診療方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成果、流行病學報告、病理報告、藥物疫苗研發情況、試劑檢測設備產品研發應用情況、工作總結、心理治療和疏導案例等均可作為成果申報參評。
個案病例分析報告與技術工作報告需經申報人所在科室的負責人審核籤字,並加蓋單位職能主管部門公章或單位公章。
(十一)任現職以來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
1.申報人員根據自身崗位性質、實際工作情況填寫並掃描上傳《任期內獨立解決重大或複雜技術問題的病例量化表》(不超過30例)、《任期內主持完成疑難危重病人會診和救治工作病例數的量化表》(不超過30例),如實際工作中未有過上述經歷而無法提供的,可不用提供。
2.申報中醫(含中西醫結合)類別的醫師,填寫並掃描上傳《任期內優勢病種診治病例數的量化表》(不超過30例),非申報中醫(含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無需填寫。
3.所有申報人員應填寫並掃描上傳《開展的本專業技術量化表》。
(十二)主要經歷。
填寫並掃描上傳《專業技術人員任期內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工作時間記錄表》。
(十三)科研成果及科研獎項。
申報全區通用正高級職稱,必須提交科研成果或科研獎項內容,其他申報人員不作要求。
(十四)各種榮譽獎項。
申報全區通用正高級職稱,未能提交科研成果或科研獎項內容的,如有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白求恩獎章」、「南丁格爾獎」等榮譽稱號,符合全區通用正高級申報條件。
(十五)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二級、三級公立醫院(不含衛生健康系統單位)、婦幼保健院的申報人員申報副主任醫師的,需提交符合要求的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的《廣西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工作考核卡》,或《廣西醫療機構醫師可不作要求到基層服務審批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參加疫情防控經歷視同滿一年的基層工作經歷。其他申報人員無需提供。
(十六)社保繳費記錄。
民營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組織申報人員,在「個人基本信息」欄目完成正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填寫後,進入「社保繳費記錄」欄目點擊「查詢社保信息」,可顯示申報前連續6個月以上(不含申報當月)個人社保繳費記錄。申報人工作經歷應與社保繳費記錄一致,且應有在申報單位連續6個月以上(不含申報當月)個人社保繳費記錄。
(十七)申報材料清單:如缺少標註為「不可缺少」的硬體材料中的任何一項,其申報材料不予提交評委會。
1.身份證信息(不可缺少)。
2.申請破格的,需提交破格申報材料(不可缺少)。
3.學歷情況(不可缺少)。
4.現職稱證書情況(不可缺少)。
5.申報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需提供《醫師資格證書》原件掃描件(不可缺少)。
6.申報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需提供《醫師執業證書》原件掃描件(不可缺少)。
7.申報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需提供《護士執業證書》原件掃描件(不可缺少)。
8.符合學分分值要求的《衛生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匯總表》或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網導出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證書》(不可缺少)。
9.符合申報要求的從業以來累計1年或任現職以來累計半年進修、培訓學習經歷證明(不可缺少)。
10.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的申報、縣級副高級職稱及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的申報可不作硬性要求外,其他申報人員須提交符合相應高級職稱級別申報要求及數量要求的論文、綜述(不可缺少)。
11.符合申報要求的3份不同年度病案或技術工作報告(不可缺少)。
12.1《在任期內獨立解決重大或複雜疑難技術問題的病例量化表》,工作中有此業績內容,可提供,如無此業績內容,可不提供。
12.2《主持完成疑難危重病人會診和救治工作的病例數的量化表》,工作中有此業績內容,可提供,如無此業績內容,可不提供。
12.3《任期內優勢病種診治病例數的量化表》,此表僅針對申報中醫(含中西醫結合)專業的人員,工作中有此業績內容,可提供,如無此業績內容,可不提供。
12.4《開展的本專業技術量化表》。
13.符合申報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任期內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工作時間記錄表》(不可缺少)。
14.申報全區通用正高級職稱,必須提交符合申報條件的科研成果或科研獎項內容,或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白求恩獎章」、「南丁格爾獎」等榮譽稱號(不可缺少)。
15.二級、三級公立醫院及婦幼保健院的申報人員,申報副主任醫師的,需提交符合要求的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的《廣西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工作考核卡》,或《廣西醫療機構醫師可不作要求到基層服務審批表》(不可缺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隊員參加疫情防控經歷視同滿一年的基層工作經歷。
16. 民營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組織申報人員的社保繳費記錄(不可缺少)。
(十八)對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工作相關內容的補充說明。
1.受上級部門委派下鄉開展扶貧工作的時間,視為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時間。
2.2015年及之後入學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也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其攻讀研究生學位經歷,可視為評審條件中的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時間。
3.部分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同時也進入醫療機構從事臨床工作的,可在其導師、所在研究生學院、攻讀學位期間所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醫療機構等三方共同出具申報人攻讀學位期間也在從事臨床工作證明的情況下,其在校攻讀學位期間時從事臨床工作的時間 ,視為評審條件中的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時間。
4.產假、病假在家休養的時間,不能計為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時間。
5.管理工作崗位,是指本單位黨政、行政正副職領導崗位、黨辦、院辦、人事科、醫務科、科教科、護理部、總務科及其他具有管理職能部門的崗位。
六、衛生系列鄉鎮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考核認定
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於深化人才發展機制體制改革精神,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改革完善全科醫師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8〕125號)精神,從申報當年往前推算執業範圍註冊為全科醫學專業滿10年,取得中級職稱後在2017年之前確定為廣西54個貧困縣和非貧困縣的邊境縣(市、區)、少數民族自治縣農村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的執業醫師,經自治區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評委會考核認定,可直接取得衛生系列鄉鎮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
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考核認定的申請材料:
(一)《醫師資格證書》;
(二)《醫師執業證書》;
(三)《專業技術職稱證書》;
(四)從申報當年往前推算,提交連續10年的年度考核材料。
申請認定材料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技術人員平臺(Http://zcps.lzsrsj.com)申報,申請人註冊、登陸後,選擇評委會--衛生系列,進入「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考核認定」,按要求填寫申請內容,上傳各項申請材料後提交,由本單位、縣衛健局職改(人事)部門、市衛健委職改(人事)部門、自治區衛生系列職改辦逐級審核推薦,上報至自治區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評委會考核認定。
七、審核推薦
(一)單位審核推薦。
1.申報人所在單位人事職改部門應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規定,開展本單位申報審核工作,明確審查責任人,籤署承諾書,明確審核責任。
2.各單位的審核責任人,登陸網絡申報系統對本單位申報人員信息進行審核。
(1)審核衛生系列正高級職稱申報人員材料時,登陸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技術人員平臺(Http://zcps.lzsrsj.com)註冊本單位信息,獲取本單位密鑰,並下發給本單位申報人員。
(2)審核衛生系列副高級職稱和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申報人員材料時,登陸廣西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服務平臺(單位用戶)(https://dw.gxrczc.com/),具體操作方式可參閱系統網頁上的《廣西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服務平臺操作說明(單位版)》。
3.審核推薦採用「接收一個,審一個,上報一個」的方式,在完成本單位的每一位申報人員的材料審核後,即刻提交上一級職改部門,無需批量報送。審核工作中,要隨時關注本單位申報人員的材料被退回的情況(在申報系統「消息提醒」欄中顯示),並督促申報人員按要求完善申報材料後再次上報。
4.各單位對申報人的學歷、資歷、專業技術經歷、業績成果、論文著作等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審核原件、核實真實性後在申報系統中如實填寫核實結果,對材料真實性負責,嚴禁將材料弄虛作假、不符合評審條件規定的材料推薦上報,否則按相關規定予以追責處理。如申報人辦理檔案託管的,申報人所在單位與檔案管理部門應根據各自所掌握申報材料的情況,分別對上述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把關,並承擔相應責任。
5.各單位應對所有申報人員的申報情況、申報材料情況在本單位內張貼從申報系統導出的公示公告一覽表及其他補充材料進行公示,並明確告知可查詢申報人申報材料的具體方式。公示完成後,如果申報人申報情況及申報材料發生變更的,各單位應對變更情況進行補充公示。公示和補充公示時間不得少於5個工作日。未經公示的申報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6.各單位應認真按照評審程序審查、組織審議推薦,並出具單位推薦意見。對所有申報人員,各單位應在審議前組織面試答辯,申報人的業績成果、論文、著作、病案或技術工作報告、各專業技術量化內容均可作為答辯內容,在審議答辯的基礎上,確定推薦意見,推薦意見應對申報人在「思想品德、工作成績、專業水平、業務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給予評價,審議推薦意見表經審議推薦小組組長籤字後,掃描上傳至指定位置。各單位的審議推薦小組,一般由行政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5人或7人組成,專業技術人員不得少於小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參加審議推薦小組的專業技術人員,原則上應具有相應及以上級別的職稱。單位審議推薦人員達不到有關規定的,可外請專家或委託符合相關規定的單位進行面試答辯推薦。未經答辯的申報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7.需要委託答辯推薦的縣(市、區)、單位(部門),應在2020年7月15日前向市衛生健康委提交書面申請,由市衛生健康委根據申報專業類別分別委託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婦女兒童醫院、市中醫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審議推薦小組負責申報人員的答辯和審議推薦。
(二)主管部門審核。
單位主管部門要按權限對單位審核推薦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審核和糾錯,加強對單位的推薦程序、推薦材料真實性和填報材料規範性等方面的審核並承擔審核責任。
(三)職改部門審核審查。
各級職改部門登陸網絡申報系統(單位登陸),在相應層級負責審查申報單位、主管部門履職情況,重點審核推薦程序、材料完整性和規範性、推薦對象基本條件等,嚴禁將程序不規範、材料不完整、推薦對象基本條件不符合等報送評委會評審。
八、時間安排
7月31日前:個人提交申報評審材料,單位審核材料,單位公示申報人評審材料,單位答辯、審議推薦,單位將申報材料按管理權限報送至縣(市、區)衛生健康局、縣(市、區)職改辦(或市直各部門)、市衛生系列職改辦。
8月1日至8月20日:市衛生系列職改辦審核、匯總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部門)申報評審材料。
8月21日至8月28日:市衛生系列職改辦將全市衛生系列申報評審材料報送市職改辦審核。
8月29日至9月15日:市衛生系列職改辦、市職改辦將全市衛生系列申報材料分類整理,分別報送至具有評審權的市相關部門職改辦或自治區衛生系列職改辦。9月15日後,網絡申報系統停止接受申報材料。
9月15日至11月30日:市、自治區各相關部門職改辦審核材料、組織及完成評審、組織覆核並進行二次公示,之後將評審結果報自治區職改辦。
桂林市衛生系列職改辦地址:桂林市臨桂區鼎晟大廈8樓0810室。
聯繫電話:0773—2821622。
九、評審收費
根據自治區物價局、財政廳《關於調整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費收費標準的通知》(桂價費〔2006〕359號),職稱評審收費標準是:正高級職稱評審費450元/人、副高級職稱評審費380元/人。
經審核符合參加評審的申報人員,在申報系統彈窗出現可進行繳費的提示後,進入系統首頁的繳費流程自行使用微信掃描繳費,開評前未及時繳費的申報人員,其申報材料不予提交評委會。
十、其他評審相關問題
(一)職稱評審工作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大、敏感度高,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履行職責。各級評委會要規範評審程序和嚴肅評審紀律,加強雙向激勵,建立健全倒查追責機制,一經查實,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單位提供虛假材料的,將失信情況書面通報並向社會公開。個人申報材料造假的,按照現行有關規定嚴格落實黑名單制度,建立健全全區通用的失信平臺,實現全區數據共享。
(二)加大對惡意舉報的查處力度。單位或個人對評審結果有異議的,可向評委會所在職改部門舉報,舉報材料應署真實姓名和聯繫方式。對於虛假告發、惡意信訪、意圖陷害他人,經核查認定為誣告陷害行為的,按誣告陷害行為人身份和管理權限,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三)全面實行職稱電子證書。通過評審取得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的人員,可登陸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官網、廣西「數字人社」網上服務大廳、「廣西人社」APP、「廣西人社服務」微信公眾號證等渠道自行下載、列印職稱電子證書,職稱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表明持證人具有相應級別職稱,可作為我區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任或執業註冊的有效憑證。
本通知未盡事宜,按照國家、自治區、桂林市職改管理部門現行有效的職稱政策執行。工作過程中,如遇其他重大政策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
附件:1.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
2.廣西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破格申報審批表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員
情況確認表
4.衛生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匯總表
5.任期內獨立解決重大或複雜技術問題的病例量化表
6.任期內主持完成疑難危重病人會診和救治工作病例數
的量化表
7.任期內優勢病種診治病例數的量化表(中醫)
8.任期內開展的本專業技術量化表
9.專業技術人員任期內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時間記錄表
10.廣西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規定
11.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
學副高級職稱考核認定辦法
桂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6月19日
附件1
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
西醫內科高級職稱評委會:
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血液病、傳染病、風溼病、腫瘤內科、普通內科、結核病、老年醫學、精神病、全科醫學、心電圖、心理學
西醫外科高級職稱評委會:
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燒傷外科、整形外科、小兒外科、腫瘤外科、麻醉學 、疼痛學、男性科
中醫中藥高級職稱評委會:
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中醫眼科、中醫骨傷科、針灸科、中醫耳鼻喉科、中醫皮膚科、中醫肛腸科、推拿科、中西醫結合內科、中西醫結合外科、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壯醫、中藥學、全科醫學(中醫類別)、中醫腫瘤學、中西醫結合婦科、中西醫結合兒科
西醫綜合高級職稱評委會:
口腔醫學、口腔內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眼科、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皮膚科、放射腫瘤治療、病理、放射醫學、核醫學、超聲醫學、康復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高壓氧、急診醫學、重症醫學、藥學(臨床)、介入治療、神經電生理
西醫婦產科、兒科高級職稱評委會:
婦產科、計劃生育、兒科、婦幼保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孕產保健
衛生防疫高級職稱評委會:
營養、職業病、職業衛生、環境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校衛生與兒少衛生、放射衛生、傳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寄生蟲病控制、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毒理、微生物檢驗技術、理化檢驗技術、病媒生物控制技術、消毒技術、公共衛生、衛生管理、衛生信息、病案信息、輸血、地方病控制、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護理高級職稱評委會:
護理
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評委會:
含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各衛生專業
附件2
廣西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破格申報
審批表
單位:
姓名
性別
現專業技術職稱
身份證號
現專業技術職稱取得時間
符合的
破格條件
(並附有關證書及材料)
申請人籤名:年月日
單位
意見
(蓋章)
年月日
附件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員
情況確認表(式樣)
姓名:張××
身份證號:45000000000000000
申報人
所在單位
廣西××醫院
是否為廣西派遣的援鄂醫療隊員
□是☑否
從事疫情防控工作時的所在單位
廣西××醫院
從事疫情防控工作時的所在崗位
重症醫學科(ICU)隔離病區
從事疫情防控的具體工作內容: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觸的☑接診、□篩查、□檢查、□檢測、□轉運、☑治療、□護理、□流行病學調查、☑醫學觀察,直接進行病例□標本採集、□病原檢測、□病理檢查、□病理解剖。
直接接觸的確診或疑似病例數:4例
直接接觸的確診或疑似病例的ID號
0000001
0000002
0000003
0000004
直接接觸的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天數:5天
是否符合領取疫情防控直接接觸確診或疑似病例臨時性工作補貼標準(單位填寫):☑是□否
單位疫情防控主管部門審核意見:
審核人:(部門蓋章)
年月日
本表已在單位公示5個工作日,群眾無異議。
單位人事(職改)部門
負責人:(部門蓋章)
年月日
單位審核意見:
(蓋章)
年月日
備註:1.本表用於申報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與廣西援鄂醫療隊員的身份確認。2.疫情防控工作天數計算,當日累計工作超過4個小時,按一天計算;4小時及以下,按半天計算。3.援鄂醫療隊員,可不用填寫病例ID號。
附件4
衛生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匯總表
單位:年月日
姓名
性別
身份證號碼
何時取得
現任專業
技術資格
申報何專業技術資格
一類學分
時間
項目名稱
學分
二類學分
時間
項目名稱
學分
小計
小計
所在
單位
核實
意見
教學管理部門負責人:部門蓋章
年月日
注:填寫任現職以來的學分。附件5
任期內獨立解決重大或複雜技術問題的
病例量化表
(式樣)
單位:廣西××醫院
2020年月日
姓名
張××
身份證號
450103000000000000
序號
患者
姓名
病 案 號
診斷
獨立解決的重大
或複雜技術問題
完成
時間
1
李××
×××××
冠心病
經皮冠脈成形術與支架置入術
2015.3.2
2
陳××
×××××
風溼性心臟病
經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擴張術
2015.5.21
……
所在單位核實意見
所在科室負責人:
年月日
注:可續頁
附件6
任期內主持完成疑難危重病人會診和救治工作
病例數的量化表
(式樣)
單位:廣西××醫院
2020年 月 日
姓名
張××
身份證號
450103000000000000
序號
患者姓名
病 案 號
疑難危重病人診斷
工作內容(會診/救治)
完成時間
1
李××
×××××
多臟器功能障礙症候群
全院大會診
2016.3.21 2015.3.11.
2
王××
×××××
重症胰腺炎
會診
2016.3.22 2015.3.12.
3
趙××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大搶救
2016.3.23 2015.3.13.
4
陳××
×××××
急性肺栓塞
救治
2016.3.25 2015.3.14.
所在單位核實意見
所在科室負責人:
年月日
注:可續頁
附件7
任期內優勢病種診治病例數的量化表(中醫)
(式樣)
單位:廣西××醫院
2020年月日
姓名
張××
身份證號
450103000000000000
序號
患者姓名
病 案 號
優勢病種
診治時間
1
李××
×××××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
2015.3.至2015.4.
2
王××
×××××
石水病(原發性膜性腎病)
2015.3.至2015.5.
3
趙××
×××××
腎風(IgA腎病)
2016.2.至2016.4.
4
陳××
×××××
水腫(原發性腎病症候群)
2016.5.至2016.7.
所在單位核實意見
所在科室負責人:
年月日
注:可續頁
附件8
任期內開展的本專業技術量化表
(式樣)
單位:廣西××醫院
2020年 月日
姓名
張××
身 份 證 號
450103000000000000
序號
本專業技術項目(內容)
完成量(例)
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100
2
經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擴張術
120
3
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100
4
心臟射頻消融術
120
所在單位
核實意見
所在科室負責人:
年月日
注:可續頁
附件9
專業技術人員任期內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
工作時間記錄表
(式樣)
單位:廣西××醫院
2020年月日
姓名
張××
身 份 證 號
450103000000000000
現專業技術資格
副主任醫師
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時間
2012年12月
年份
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工作(周)
2013年
52
2014年
52
2015年
52
2016年
52
2017年
52
2018年
52
2019年
19
2020年
15
累計
346
所在單位
核實意見
所在科室或人事部門負責人:
年月日
附件10
廣西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規定
一、學分要求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要求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一)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每年達標標準為25分,當年內的I類跟II類學分可以相互補充,補充比例不得超過該類別學分的50%。其中一類不低於2.5分,II類不低於7.5分,總分不低於25分。五年內通過參加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獲得的學分數不得低於10學分。
(二)縣級及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每年達標標準為20分,取消縣級及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I,II類學分的劃分。
(三)鄉村醫生每年獲得的學分數不低於8分。
(四)取消「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獲得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不超過10分」的規定。
(五)經單位批准,到外單位進修(含出國培訓、援外)6個月及其以上,經考核合格者,視為完成當年規定的25學分(按I類學分5分,Ⅱ類20學分計算,學分所屬年度歸屬進修時段最長的所在年度);不足6個月的,按每一個月授予II類學分3分計算。
(六)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師培訓、累計培訓6個月及以上考核合格者,可視為當年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合格。
二、學分分類
繼續醫學教育的學分分為Ⅰ類學分和Ⅱ類學分兩類。
(一)Ⅰ類學分。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自治區(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可授予I類學分。
1.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和公布的項目。
(2)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舉辦,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項目。
2.自治區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廣西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和公布的項目。
(2)自治區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舉辦,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評審公布的項目。
(3)中華醫學會、中華口腔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護理學會等一級學科學會及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批准的遠程醫學教育機構向廣西壯族自治區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備案的項目。
(二)Ⅱ類學分。
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科技成果和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授予Ⅱ類學分。
三、學分授予標準
(一)I類學分計算方法。
1.參加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3學時授予1學分;主講人每學時授予2學分。
2.參加自治區(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6學時授予1學分。每天最多按10學時計算學分,不包括學員籤到和撤離時間。主講人按每學時授予1學分。
3.上述1、2中每個項目所授學分最多不超過10學分。
(二)Ⅱ類學分計算方法。
1.自學。自學是繼續醫學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凡自學與本學科專業有關的知識者,應制定出自學計劃,經本科室領導同意後執行。並寫出綜述,經審核,每2000字可授予1學分,但每年最多不超過5學分。
2.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或廣西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制定或指定的雜誌、音像、光碟等形式的有關四新的自學資料,學習後經考核,按委員會規定的學分授予標準授予學分,每年最多不超過5學分。
3.在刊物上發表論文和綜述,按以下類別計算學分:
刊物類別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第三作者
餘類推
國外刊物
10
9
8
具有國際標準刊號(ISSN)國內統一刊號(CN)的刊物
6
5
4
省級刊物
5
4
3
地(市)級刊物
4
3
2
內部刊物
2
1
4.科研項目:
已批准立項的科研項目,在立項當年按以下標準授予學分:
課題組成員排序
餘類推
課題類別
1
2
3
4
5
國家級課題
10
9
8
7
6
省、部級課題
8
7
6
5
4
市、廳級課題
6
5
4
3
2
5.科研成果:
(1)國家級成果獎 第1-第7完成人(餘類推)
一等獎 25-19(最低10分)
二等獎 20-14(最低8分)
三等獎 18-12(最低6分)
(2)省(部)級成果獎 第1-第5完成人(餘類推)
一等獎 15-11(最低6分)
二等獎 10-6(最低5分)
三等獎 8-4(最低3分)
(3)廳級成果獎 第1-第5完成人(餘類推)
一等獎 10-6(最低5分)
二等獎 8-4(最低4分)
三等獎 6-2(最低2分)
6.出版醫學著作,每編寫1000字授予1學分。
7.出國考察報告、國內專題調研報告,每3000字授予1學分。
8.發表醫學譯文每1500漢字授予1學分。
9.由單位組織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技術操作示教、手術示範、新技術推廣等,每次主講人可授予2學分,參加者授予0.5學分,全年所獲得的該類學分,最多不超過8學分。臨床病理討論會、多科室組織的案例討論會、大查房,每次主講人可授予0.5學分,參加者授予0.2學分。參加者全年所獲得的該類學分,最多不超過8學分。
10.學術會議以下類別計算學分:
會議類別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第三作者
餘類推
國際會議
8
7
6
全國會議
6
5
4
行政區級會議
5
4
3
省級會議
4
3
2
在會上宣讀論文者,按上述標準給分,書面展出和摘要等的作者,授予總分2學分,僅列標題者授予總分1學分。
Ⅱ類學分由單位主管繼續醫學教育部門負責審核,各地市衛健委負責監督。
(三)現代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
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的授予按該項目所屬項目級別及其授分標準執行;編制遠程教育課件的項目,按該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所屬級別及其授予管理規定授分。
四、學分驗證
(一)廣西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對全區內醫療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獲得的國家級和區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含遠程項目)學分進行驗證,核實學分是否真實有效。
(二)各地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負責對所轄區內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學分進行驗證,核實學分是否真實有效。
(三)繼續醫學教育證書的驗證每年進行一次,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轄區內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當年學分驗證工作。
(四)年度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統計起止時間為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審核工作截止時間為次年的1月31日,超時不得再進行修改和審核。
附件11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考核認定辦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和《「健康廣西2030」規劃》精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及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供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部署要求,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健康廣西建設任務,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立足基本區情,借鑑先進經驗,創新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制,為廣西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可靠的全科醫學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機制,解決突出問題。深化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制改革,健全完善激勵機制,全面提升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執業,著力解決「引不來」「下不去」「留不住」的問題,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二、考核對象及條件
從申報當年往前推算執業範圍註冊為全科醫學專業滿10年,取得中級職稱後在2017年之前確定為廣西54個貧困縣和非貧困縣的邊境縣(市、區)、少數民族自治縣農村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的執業醫師。
三、考核辦法
經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考核認定,達到相應要求的,直接取得副高級職稱。
四、職稱適用範圍
取得的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限定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任,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至退休後,可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醫療衛生機構流動時,應取得上級醫療機構相對應的高級職稱。
五、申報材料
(一)《醫師資格證書》;
(二)《醫師執業證書》;
(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四)從申報當年往前推算,提交10年的年度考核材料。
六、申請認定流程
申請認定材料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專業技術人員平臺(Http://zcps.lzsrsj.com)申報,按要求填寫申請內容,上傳各項申請材料後提交,由本單位、縣衛健局職改(人事)部門、市衛健委職改(人事)部門、自治區衛生系列職改辦逐級審核推薦,上報至自治區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評委會考核認定。
七、其他事項
申報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學副高級職稱考核認定的人員,不得同時申報衛生系列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副高級職稱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