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病」!這種癌症其實可以避免,只要...

2020-12-05 澎湃新聞

很多人認為,相比老人和小孩,年輕人身體素質似乎更好,就不會患癌,就可以大肆揮霍健康「本錢」。其實,如今二三十歲罹患癌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了。

看看這些年紀輕輕就得胃癌的患者經歷!這些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醫生總結3位年輕胃癌患者的典型病例

消化科醫生杜林松在「胃腸病」公號上分享了三位年輕胃癌患者的典型病例:

病例一:男,26歲,胃角低分化腺癌

小王,男,26歲,某公司業務經理,因持續胃痛半年餘來診。

碳14呼氣試驗:陽性++;

胃鏡:胃角巨大深在性潰瘍;

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細胞癌。

以下是問診記錄:

「你抽菸嗎?」

「抽,每天2包。」

「你喝酒嗎?」

「喝,幾乎每天都喝。」

「你熬夜嗎?」

「基本沒有1點前睡的。」

「你吃燒烤嗎?」

「經常吃。」

「胃痛多長時間了?」

「半年多了。」

「為什麼不做胃鏡檢查?」

「我以為是小毛病,就沒去醫院…」

談話到了這裡,小夥子好像明白了什麼,沮喪地垂下頭。

不過,這位小夥子值得慶幸的是,分期還不算晚,經過外科手術和綜合治療會有不錯預後。

病例二:女,21歲,在校學生,晚期胃癌

女性,21歲,大二學生,胃痛、納差一年餘;近期納差、噁心,胃脹、疼痛,體重下降嚴重,貧血。

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陽性++;

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67g;

大便潛血+++;

胃鏡可見:賁門至胃體小彎側,多處潰瘍樣病變,質脆易出血,胃體呈結節樣改變,蠕動差;

病理回示:晚期低分化腺癌

這是最令我心痛的病例,剛上大二,確診後四個多月,因多發臟器轉移,最終去世了。

她的父親介紹,女兒自小胃都不好,吃飯也很挑剔,早飯幾乎沒吃過;愛吃麻辣燙、辣條等。

一年前開始胃痛,就隨便買點小藥吃,往往還能奏效;去年暑假,有一次痛的劇烈,才幾年來第一次到醫院看,當時醫生建議胃鏡檢查,被拒絕了。

無奈,醫生只好給開了治療潰瘍的藥物,吃了後好轉一些。但不久後,疼痛得更加頻繁,而且急劇消瘦,不得已,才來檢查。可惜,已經是晚期,回天乏術。

病例三:女,29歲,公司白領,早癌

29歲女性,某大公司財務人員,無症狀查體,有腫瘤家族史。

碳13呼氣試驗:HP(幽門螺桿菌)陽性+

胃鏡發現:胃體中部前壁一處直徑約1.0cm的淺凹陷病變;

病理回示:黏膜慢性炎,固有膜內見少許印戒細胞,考慮印戒細胞癌。

圖片上圓圈裡就是早癌。

了解得知,該患者的父親在46歲確診胃癌,並在3年後去世。

平時生活節律,無不良嗜好,注意體檢和鍛鍊。

這次查出來早癌,實屬萬幸也是必然;假如她不注意體檢,或者體檢了不做胃鏡,那麼這個早癌肯定不能被發現;要等到出現典型症狀再做胃鏡,恐怕已經病入膏肓了。

胃印戒細胞癌的惡性程度較高,預後較鱗癌、腺癌差,自然病程為3~6個月。即不對胃印戒細胞癌患者進行幹預其存活期僅為3~6個月。

印戒細胞癌雖然兇險,但在早期手術效果很好,而晚期的5年生存率幾乎為0。

一般來講,45歲~50歲是胃癌的高發年齡。然而,近些年來,胃癌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

在2014年北京國際胃腸腫瘤高峰論壇暨CGOG年會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陸明提到,當前30多歲前來就診的患者也比較多,而且臨床上,我們見過的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十幾歲,並且病情非常嚴重。

為什麼年紀輕輕會得胃癌?

胃癌是種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連的癌症,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長期熬夜都是誘發胃癌的「元兇」。

這些年輕的胃癌患者,他們都幹啥了?追溯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防病意識,不難發現,都有這些問題:

1. 不良飲食習慣,愛吃燒烤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症。」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外科主任孫浩2017年也曾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在臨床中,發現30歲到40歲的胃癌患者中,過半的人都愛吃燒烤或麻辣燙。尤其是有些地區的人們口味重,喜歡吃燒烤,但食物經過燒烤或煙燻後,容易產生如3-4苯並芘和環芳烴類物質,這些都是明確的致癌原。

除了燒烤,高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世衛組織規定的是,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為6克,超過了這個量,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也容易誘發胃癌。

2. 不重視體檢,有病忍一忍

陸明醫生表示,早期胃癌的症狀非常隱匿,很容易被忽視。比如很多年輕人不把胃痛當回事,認為忍一忍或隨便吃幾片藥就好了。然而,這種做法很不可取。

「早餐沒空吃、午餐湊合吃、晚餐應酬吃、宵夜地攤吃。」這樣生活的年輕人,若常有脹氣、泛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要當心,這也許不是消化不良或胃炎,而是胃癌信號。不少年輕胃癌患者由於就診晚,檢查時已到中晚期。

因此建議,如果一旦發現胃部不舒服,消化不良,突然胃脹,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要儘快去正規醫院做胃鏡檢查。

3. 壓抑焦慮,不良情緒影響

壞情緒也是誘癌因素!

海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宋少軍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心理因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常有壓抑情緒、過度焦慮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研究表明,胃癌、肝癌甚至顱內惡性腫瘤等,與易怒、「小心眼」、過度壓抑自己情緒有關。保持愉悅心態,嘗試用語言緩解情緒,嘗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是防癌「良方」。

4. 習慣熬夜,透支身體

在刷爆朋友圈的《凌晨三點的北上廣,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一文中:的哥夜班人已經習慣了被迫熬夜,高級白領開完會已是凌晨三點,廣告公司客戶經理為了讓客戶滿意拼命加班……以為自己年輕健康、拼命透支身體的人,太多了!

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魏少忠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熬夜會使胃得不到必要休息,胃黏膜自我修復與保護能力減弱,致使胃部抵抗力下降,一旦遇到刺激與損傷,便很難康復;當精神壓力過大、身體過於疲勞時,胃部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大大增加。

5. 幽門螺桿菌感染

中華醫學會幽門螺桿菌學組進行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為59%,幽門螺桿菌跟胃病直接相關。

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胃癌的Ⅰ類致癌原。大量研究證據顯示,腸型胃癌(佔胃癌大多數)的發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

遠離胃癌,記住這幾點!

首先,是學會舒緩壓力,合理作息,不要隨便熬夜,多交朋友,多活動,適當放鬆自己;

其次,三餐定時定量,不吃垃圾食品,吃早餐少吃夜宵;

第三,戒菸限酒;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食物;多吃新鮮蔬果;

第四,及時檢查和根除幽門螺桿菌;第五,胃不舒服,要到規範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要自以為是,自己買藥了事;

第五,胃不舒服,要到規範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要自以為是,自己買藥了事;

此外,重視胃鏡檢查!出現胃部不適,不要拒絕醫生建議的胃鏡檢查,這是發現早期胃癌得金標準!

另外,《胃癌診療規範(2018版)》指出,以下高危人群,不管有無症狀都要行胃鏡檢查。符合以下第1條或者第2~6條中任一條者:

1、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老胃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5、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6、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生命寶貴

其實我們大可不「病」

注意飲食,調整作息

早預防早篩查

別讓自己失去了機會!

資料:健康時報

原標題:《大可不「病」!這種癌症其實可以避免,只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癌症其實並不可怕,腫瘤科醫生提醒,只要做好四點,可以長期生存
    很多人談癌色變,可以得高血壓,冠心病,但是一定不要得癌症,似乎罹患癌症 如果得了晚期癌症,醫學上的確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但如果不是晚期癌症,有效的治療方式其實是有很多種的,而且癌症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我曾經管過一名大腸癌的患者,到目前已經整整十年的時間了,每年定期複查,均顯示一切正常。 醫學上認為,如果治療癌症之後,生存期超過五年以上,而且沒有任何復發的跡象,那麼可以認為是治癒。
  • 癌症疫苗只要打一針就可以預防癌症
    什麼是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屬於癌症免疫療法中最新的一種治療方式,因為它可以識別特定癌細胞上存在的蛋白質,可以阻止癌細胞生長,防止癌症復發,清除治療後殘留的癌細胞。
  • 我得了「不死的癌症」! 這種病比「漸凍人」還缺德,怎麼活下去?
    故事視頻《我為愛而生》:不死的癌症 神經內科醫生拿著一份詳細的診斷報告,通知我父母,確診了,是急性脊髓炎,這種病會造成身體癱瘓。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發病急驟,可以在數小時至1~2天內出現完全性截癱,還可以能在數天至十幾天後逐漸發展至全癱。
  • 腫瘤患者的好消息,臟器只要沒有壞徹底,依然可以和癌症共存
    392萬相對於我國的14億人口來說確實不算多,可如果把2015年新增的癌症人群,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中,就足以令人震驚了。經計算,大約每天平均有一萬人以上確診癌症,而平均到每分鐘內,就有7.5人確診。可以說,癌症已經是個較為普遍的疾病。
  • 這種瘤不屬於癌症,但危害性卻不輸於癌症!大多數發現都是晚期
    生活中,大家對腫瘤的理解其實非常淺薄,只要是提到「瘤」,就會瞬間想到癌!甚至有人認為,腫瘤就是癌症的特指稱謂!但事實上,任何因細胞變異而新長出的體內生物,都可以被稱之為「腫瘤」,比如息肉就是良性腫瘤的一種。而癌症也是腫瘤,只不過是它屬於惡性腫瘤而已。
  • 天官賜福:靈文提醒謝憐,遇花城能避則避,網友:大可不避
    本話被刷屏的「大可不避」是什麼意思?來一起回顧下這一話的內容吧。《天官賜福》「鬼新郎」一案終於了結,天界裴將軍和宣姬將軍倆人之間的恩怨情仇,造就了如今的與君山案,讓很多無辜的待嫁女孩都死於非命。但宣姬將軍死後化為的這隻鬼為什麼能夠這麼囂張跋扈,卻是因為她有給自己撐腰的鬼王在。這位就是「四害」之一的青鬼戚容。
  • 患上癌症後,只要不吃發物,就能「餓死」癌細胞?是真實的嗎?
    癌症對我們人體來說危害是巨大的,但現在很多癌症的患病率非常高,患病後死亡的機率也非常高,因此很多的人都不願意提及到癌症。現在很多的人對於癌症其實存在著非常多的誤解,如果把這些誤解信以為真,就會影響患癌後的治療效果。
  • 驗血可以查出癌症嗎 預防癌症的小妙招
    驗血可以查出癌症嗎?現在又很多的人在傳驗血可以檢查出癌症,有些不是血液型癌細胞該怎麼查出呢?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如何預防癌細胞呢?怎麼知道自己患上了癌症,癌症早期表現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驗血可以查出癌症嗎光憑驗血是不完全檢查出癌症的。
  • 趙又廷和鄧倫主演的《晴雅集》,其實是一部癌症科普片
    晴雅集其實講的是晴明的師傅(免疫細胞)發現癌症早期症狀(禍蛇幻影)。
  • 癌症好了癌痛自然就沒了?鎮痛藥最好別吃,上癮……癌痛其實不必忍...
    癌痛是癌症的一個伴隨症狀?!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癌痛是癌症的一個伴隨症狀,癌症好了這個症狀自然就沒有了。其實,癌痛已被認為是一種疼痛性疾病。如果一個人原來有癌症,癌症是疾病,後來隨著癌症的發展,患者又有了疼痛,這個時候他就兩種病,一種病是癌症,另外一種病就是癌症引起的疼痛。
  • 人類為什麼至今都無法攻克癌症,達到完全治癒癌症?
    有害的大氣、飲水以及食物對於癌症的發病推波助瀾;富裕的生活方式也助長了癌症發病率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腫瘤登記的數據顯示,60%以上的癌症發生在60歲及60歲以上老年群體。可以說,只是在最近50年,全球才逐漸意識到癌症的危害和恐怖。早期民間流傳一個順口溜:「10個癌症9個埋,還有1個不是癌」。形象地勾畫出早期人類對癌症治療的無能為力。
  • 許多「病」不是病,其實就是老了,這四種類型的病或不需過度治療
    這時,許多老年人和中年人會有一些負面反應,這使他們感覺到處都是病,因為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實際上,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壓力並不是很大。 北京醫院主任醫師王建業教授看來,這些似乎患有疾病的老年人似乎非常健康。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朽邁?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人們在中年以後變老。 實際上,人體早在生長發育階段就已經進入衰老過程,即男性16歲,女性14歲。
  • 如何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一、腸炎在蛇類中這種病至死率非常高,而且基本上至不好了,如果寵物蛇死前一直扭動,死後嘴角流出一點水,那麼寵物蛇很可能是死於腸炎。寵物蛇腸炎發病時,可在4~5分鐘內死亡,寵物蛇得這種病的最主要原因是食物沒解凍透或溫度沒控制好,只要這兩點沒有中招,那麼您的寵物蛇基本上不會得腸炎的。
  • 李詠這麼有錢,癌症早期為什麼沒發現?這病真的真的治不好嗎?
    為了治療這個病李詠赴美治療17個月,花費500萬元,最後撒手而去。作為知名人物的李詠是富有的,但依舊無法戰勝癌症。為什麼近幾年來我們身邊癌症患者這麼多,很多人很年輕,會突然查出就是癌症晚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化療、放療為什麼治不好癌症?像李詠這種地位,每年都會定期體檢吧!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這個群體高發!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
    一個病能讓一個國家首相不得不二次辭職的事情真不多見,但這個叫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卻做到了。昨天(28日)北京時間16:00,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為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央視直播截圖此前報導↓↓剛剛!
  • 小心是這種癌症!
    其實,乳房出現硬塊,不一定是乳腺癌。在數據中,乳房出現硬塊其實還是很常見的,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時候,是分為良性、惡性兩大類。就良性來說,佔據了九成,惡性的乳腺癌,僅僅佔據10%。  哪些情況會造成乳房出現硬塊?  乳腺炎  從名字上就能夠分辨出乳腺癌、乳腺炎的區別,癌是癌症、腫瘤;炎,則是炎症。
  • 為什麼癌症病人越來越多,癌症的真相是什麼?
    不過,不要害怕我們既不能輕敵也不能被敵人嚇倒世界衛生組織提出:1、1/3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2、1/3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3、1/3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癌症為什麼這麼厲害啊?
  • 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5大致癌因素,大部分可避免
    酒精含有乙醇,隨著人體機能代謝會轉化成乙醛,乙醛可以直接破壞人體細胞DNA結構,誘發基因突變。中國是全球飲酒致死最多的國家,每年有70萬國人由於貪杯,把命都喝進去了。 2、吃的方面,要健康 美國癌症協會曾表示,預防癌症的生活方式中,飲食習慣可以產生積極影響。
  • 體溫降低引起癌症高發
    物質中不易分解的化學成分多了,進入下水道後就容易造成淤堵,而這種淤堵的過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淤堵的過程中,如果身體出現一些轉機,如心情變得開朗,經常運動,使全身處於一种放松的狀態下,淤堵的情況會有所緩解或者徹底通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癌症可以不治而愈。反之,在淤堵的過程中過度疲勞,或心情緊張,壓抑則會加重淤堵,還有就是長期的寒涼,也是加劇淤堵的一個重要因素。
  • 癌症從早期到晚期要多久?可以肯定,沒有人能答對
    癌症從早期到晚期需要多久?這是很多人所好奇的。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時間段,癌症的早期和晚期沒有明確的界限,不同的癌細胞都有不同的發展過程,現在的醫學發展,有些早期癌症不容易檢查出來,有的癌症正處於潛伏期,你根本找不到癌細胞的活動跡象,很難做出明確的判斷,即使是發現了也都是中晚期了。下面以兩種常見癌症為例,帶大家了解癌症從早期到晚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