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表速度:Covid-19研究20天 vs. 其他文章119天

2021-02-14 醫咖會

近日,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比較了Covid-19原始研究(original articles)與非Covid-19的原始研究從提交到發表的時間。

原文連結: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6.22.20137653v1

研究人員檢索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6日期間發表過50篇以上Covid-19文章的期刊。對照組的非Covid-19相關文章則納入2019年3月1日起在這些期刊上連續發表的原始研究,直到Covid-19與非Covid-19相關文章的比例達到1:2為止。

刊登過>50篇Covid-19文章的31本期刊中,有20本期刊提供了收到稿件的時間,這20本期刊在本研究期間發表的1664篇Covid-19文章中,有299篇是有具體提交稿件時間的完整原始研究,但其中有4個期刊滿足標準的文章小於3篇。

 

本分析最終納入了16本期刊的294篇Covid-19相關文章,對照組為來自這16本期刊的588篇文章。

 

圖. 從收到稿件到最終接收稿件(A)和在線發表(B)的中位時間

藍色:Covid-19文章;橙色:非Covid-19文章

 

如上圖所示,從收到稿件到文章在線發表的中位時間:Covid-19相關研究為20天(95%CI 11-32) vs 對照組為119天(95%CI 62-182)(P<0.001)。

 

從收到稿件到最終接收稿件的中位時間:Covid-19相關研究13天(95%CI 5-23)vs 對照組為102天(95%CI 55-161)(P<0.001)。在具有最終接收時間的267項Covid-19相關研究中,32項研究(12%)是在收到稿件後2天內就被接收。

 

從收到稿件到要求作者修改的中位時間:Covid-19為10天(95%CI 5-18) vs對照組為71天(95%CI 42-117)(P<0.001)。

在對16本醫學期刊發表的882篇完整原始研究的分析中,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Covid-19相關文章的在線發表速度快了6倍。值得注意的是,超過10%的Covid-19研究在提交後2天內就被接收。雖然在疫情爆發期間,及時傳播最新研究結果很重要,但審查時間短可能會對同行評審的嚴謹性產生負面影響,可能會無意中傳播錯誤信息和/或導致撤稿的發生。

當然,Covid-19文章審查快並不一定意味著同行評審肯定存在缺陷,也可能是因為非Covid-19研究進展的評審太慢了。本文的這些觀察結果至少可以提醒期刊編輯,可能需要重新評估Covid-19相關原始研究的發表時間。

關注醫咖會,及時獲取最新重磅研究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全部免費統計教程。或者使用電腦打開網址:http://www.mediecogroup.com/,分類查看全部統計教程

快加小咖個人微信(xys2019ykh),拉你進統計討論群和眾多熱愛研究的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NEJM:臨床試驗表明5天瑞德西韋療程對重症COVID-19患者有益
    2020年6月5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中,對於不需要機械通氣的重症 COVID-19 患者來說,5 天和 10 天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療程似乎沒有顯著差異。
  • JAMA子刊:臨床試驗表明高劑量氯喹輔助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時具有...
    2020年5月7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高劑量氯喹二磷酸鹽(CQ)作為重症COVID-19住院患者的輔助治療時,具有潛在的安全隱患。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ffect of High vs Low Doses of Chloroquine Diphosphat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NEJM文章:接種新冠mRNA疫苗第119天,受試者血清中和抗體高於康復者血漿
    來源:Hanson臨床科研(ID:HClinicalResearch)作者:王宇歌博士NEJM發表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通訊文章(Correspondence),接種Moderna的COVID-19疫苗mRNA-1273第119天時,受試者結合和中和抗體依然高於康復者血漿
  • 22名學者請願調查一篇COVID-19文章,該論文已被引用800多次
    今年1月份,一家公共衛生雜誌發表了一篇有關COVID-19病毒檢測方法的文章,但之後遭到了質疑,來自歐洲、美國及亞洲的22人提交請願書要求重新調查這篇文章,最終該期刊同意開展調查。「Det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by real-time RT-PCR」[1]一文發表在《Eurosurveillance》上,1月21日該文章投稿,1月22日期刊就表示接收,時間之短,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也是聞所未聞。
  • COVID-19大流行與全球研究成果大發表現象
    好友:我那個XX的就有食品相關雜誌,22天了還with editer我:嗯,有疫情的因素好友:我們學校有人投印度雜誌,秒拒我:我今年有X篇文章在外面飄著,最長半年多了我:疫情影響還是很大的下午和好友的討論,個人認為新冠的論文佔據了很多期刊的版面,也佔據了編輯和審稿人的時間,勢必對其他論文的審稿產生很大的影響
  • 維生素D可緩解COVID-19病情?PLOS ONE新研究引爭議
    近日,《PLOS ONE》期刊將上月剛發表的一篇論文標記為「Expression of Concern(EoC)」,該研究表明維生素D或可以預防COVID-19進展為重症。id=10.1371/journal.pone.0240965#pone.0240965.ref001論文中顯示:在我們的研究中,74%的患者為COVID-19重症患者,32.8%的患者維生素D充足。在對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後,結果顯示維生素D充足與COVID-19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院內死亡率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降低以及淋巴細胞百分比的增加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 基因編輯大牛David Liu團隊分析COVID-19對全球科學活動的影響
    撰文 | 雪月2020年7月16日,Addgene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Effect of COVID-19 on Liu Lab Plasmid Requests From Addgene Data 的博客。該博客描述了通過分析Addgene上David R.
  • 有關COVID-19的巨量文獻:如何挖掘,如何利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競爭情報雜誌 ;作者:上海圖書館金暘;隨著時間推移,新冠病毒(COVID-19)對人類的影響與日俱增,有關COVID-19的新科學論文也在不斷增長。據統計,自2020年1月以來發表的COVID-19文獻已超過2.3萬篇,而且每20天就翻一番。
  • 5天前那篇著急發表的新型肺炎論文
    此文僅根據個人所學所知,從個人角度出發對論文發表看法,其中包括對部分參數的解釋和解讀,如有不準確之處,歡迎指出,我會及時更正。(格式引用不當也歡迎指出)Abstract數據來源武漢最先被確診的425個病例(時間為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22日)。
  • 9圖展示COVID-19研究增長有多迅速
    2020年研究成果中約4%與冠狀病毒有關。COVID-19大流行也推動了預印本文章的急劇增加。近日,Nature[1]和一項預印本研究[2]均對COVID-19研究發表數據進行了分析,除了可以看到整體發表情況,也能看到不同地區、不同研究領域的對比。
  • 多項研究表明神秘的血凝塊是COVID-19的最新致命驚喜
    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在重症監護患者中會發生所謂的「血栓形成事件(thrombotic event)」,但是COVID-19患者中的發生率遠遠高於預期。COVID-19患者中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的病理研究,圖片來自Lancet, 2020, doi:10.1016/S0140-6736(20)30937-5。
  • 神文「軟玉護身符可預防COVID-19」遭到多名科學家反對,已被暫時撤稿
    前幾天醫咖會報導了一篇神奇的論文,該論文聲稱:軟玉護身符(Nephrite-Jade amulets),一種鈣鐵鎂矽酸鹽物質(註:軟玉可用作傳統中藥),或可以預防COVID-19,詳情請查看:影響因子論文發表後,引發眾多爭議,很多人表示這篇論文是一篇「偽科學」文章,11月5日,該論文在網站上已被標記為「暫時撤除(TEMPORARY REMOVAL)」
  • 迄今最大新冠藥物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顯示,4款最有希望候選療法對住院患者28天死亡率或住院病程影響很小丨臨床大發現
    更直白地說:本研究表明,上面提到的四種藥物,沒有一種能絕對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通氣或住院時間。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在medRxiv上以預印本的形式發表[1],《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正在審核中。如果患者年齡在70歲及以上,死亡率是20.4%,50-69歲之間,死亡率是12.8%,50歲以下的患者死亡率是6.2%;從入組時通氣狀態來看,入組時已經需要通氣的患者死亡率高達39%,入組後需要通氣治療的患者死亡率為12.8%,整個研究期間均不需要通氣治療的患者死亡率為2.5%。
  • COVID-19的撤稿潮,上到新英格蘭下到預印本……
    出版社支持,研究井噴 大多數主要出版商也對COVID-19的論文開放了專刊、綠色通道、開放獲取等支持,比如愛思唯爾旗下的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IF: 2.311)。而Hindawi期刊則對相關研究免掉了文章處理費用。
  • NEJM:託珠單抗未能減少住院Covid-19患者插管或死亡
    來源:NEJM醫學前沿很多在新冠疫情暴發早期被寄予厚望的藥物,儘管有一些病例系列研究甚至小規模臨床試驗的支持,但絕大多數都未能經得起設計嚴謹的高質量大規模臨床試驗考驗。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報告,則又宣告了託珠單抗對住院Covid-19患者缺乏療效。
  • NEJM:對1376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分析表明, 不支持使用羥氯喹
    研究隊列 中位隨訪時間為22.5天,346例患者(25.1%)發生了主要終點事件(166例死亡,未行插管;180例插管,其中有66例插管後死亡)。截止4月25日數據收集截止時,232例患者死亡,1025例患者出院,119例患者仍住院(其中僅24例未插管)。
  • NEJM官方翻譯丨中國團隊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重症COVID-19
    這是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世界頂級醫學雜誌首次發表治療COVID-19的臨床試驗結果,也是在包括SARS在內的近20年新發傳染病疫情期間發表的屈指可數的藥物臨床試驗結果。同期配發的NEJM社論稱讚該臨床試驗為英勇之舉。 論文主要作者來自中日友好醫院、國家呼吸病臨床研究中心以及武漢金銀潭醫院。
  • 羥氯喹預防Covid-19的療效研究
    羥氯喹預防Covid-19的療效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17:32 西班牙德國Trias i Pujol醫院Oriol Mitjà團隊研究了羥氯喹預防Covid-19的療效。
  • 梳理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5月27日在線發表在NEJM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mdesivir for 5 or 10 Day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的Jaso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