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一父女合葬墓,出土200顆「藥丸」,化驗結果令專家氣憤

2021-01-08 騰訊網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子身份低微,因為人口數量少,又經常發生戰爭,女子在14、15歲就得出嫁,並且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不過在1989年,在江蘇南京開採魏晉時期的古墓時,墓主人是東晉大臣王彬,卻在這裡發現了他的女兒,證明這是一座父女合葬的墓穴,據化驗,女子是20歲左右的年紀,在墓穴裡還出土了200顆紅色的藥丸,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古代喪葬文化中,自古都是夫妻合葬,很少出現成年女子和自己的父親合葬在一起,就連和父親和兒子合葬在一起的都很少見。首先,東晉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它存在於公元317年~420年之間,是西晉皇族司馬睿建立起來的王朝,在歷史上東晉雖然出現了五胡十六國,但戰爭都發生在北方,還有很多人偏安江南。

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大量的人口南遷,北方的移民也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並且文化藝術領域非常繁榮,著名的王羲之就是東晉時期的人物,《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是東晉時期的產物,顧愷之也是東晉時期有名的畫家,他畫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畫中總有一種「仙氣」圍繞,出現這些文化產物的原因和東晉時期,主張煉製丹藥是脫不開干係的。

1989年在王彬墓中發現紅色藥丸就是當時的一種「丹藥」。在還未出土王彬墓之前,人們對他的了解還停留的大名鼎鼎的東晉名臣之上,他出生於278年,他屬於東晉四大家族中的琅琊王氏。《晉書》裡面記載:「少稱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是一個年少有名的人才。也是一位有錚錚鐵骨,敢於指出權貴錯誤的好官。

當專家們發現了王彬和女兒王丹虎的墓時,連化驗專家都憤慨,這還是親爹嗎?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從王丹虎的名字中就能看出來,王彬當年痴迷丹藥,給自己女兒的名字裡都帶有一個「丹」。

而當年的丹藥其實就是「五石散」,服用之後,人體會發熱,並且產生亢奮的感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甚至出現幻想,這200顆丹藥經過化驗,發現裡面含有60%的汞,13%的硫元素,長期服用的話,會對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傷害。

根據研究來看,王彬追求丹藥,服用五石散,雖然這是改進過的方子,但是對於人體傷害依舊很大,王彬在59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而他的女兒還年輕貌美,卻也因為這種紅色的藥丸導致還沒有出嫁,就已經一年早逝了,女兒遲遲沒有出嫁,或許是因為自己家室不錯,想替她也尋一處好人家,誰曾想,女兒最終也會為自己陪葬。

關於王彬,人們都說他衣食簡樸,雖然是顯貴,卻不像其他世家公子一樣喜歡招搖,日常生活中都穿這粗布衣服,平時的食物也是蔬菜,看不出一點奢華。但是這些丹藥也能解釋得通,為什麼他平時如此簡樸。古代科學技術落後,我們也能理解他因為想追求更「仙道」。

可是他的女兒是無辜的,在最美好的年齡本來應該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子,即便是以後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也比早早因為這些丹藥而殞命強。「仙術」也是很虛無縹緲的東西,那些打著能夠延年益壽而有貴重的丹藥,其實是在坑蒙拐騙,可是但是人們有時候就是會相信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希望每個人都能理智的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生命是可貴的,不要用來嘗試一些沒有保障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江蘇挖出一座父女合葬墓,出土200顆紅色藥丸,這是為何?
    長生不老是自古以來人們就爭先追求的目標,雖然在歷史記載中,並沒有哪位能人能夠真正的長生,但鑑於生命的短暫性,特別是歷代君王,他們擁有極大的權勢和財富,缺少的就只是生命的延續而已,所以人們依舊會追捧長生這一說法。
  • 古代墓被挖掘後,發現200顆紅色藥丸,連化驗專家都忍不住憤慨
    然而,1989年,在江蘇南京發掘魏晉古墓時,墓主是東晉大臣王彬,卻在這裡發現了自己的女兒,證明這是一個父女合葬的墓穴,據化驗,女子年約二十,墓穴中還出土了200枚紅色藥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古時候的葬禮文化中,從古到今都是夫妻合葬,很少出現成年女子與父親合葬,甚至與父子合葬也不多見。
  • 成都挖出一座合葬墓,墓主竟是兩個太監,專家揭開一段辛酸往事
    只聽說過夫妻合葬墓,但是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兩個男人合葬在一起,而且還是兩個太監,的確是前所未聞的! 前幾天我們介紹的金忠兒子金達和母親合葬一起,這也是極為罕見的,而今天說的兩個太監居然合葬在一起,這似乎更加的令人匪夷所思,估計不少人都有點往歪處想了,其實這是一段很正能量的故事哦!
  • 南京千年古墓,出土「長生不老丹」,專家帶走化驗,結果讓人震驚
    2021-01-10 11:28:09 來源: 歷史周邊 舉報   導讀:南京千年古墓
  • 晉朝古墓挖出「紅色藥丸」,專家研究後:古人吃的不老藥長這樣
    最近在考古挖掘中專家們還真發現了古人們一直在追求的」長生不老藥「。這個藥現在就藏於南京博物館,還天天有專門的人士去看守,不讓人靠近,還被禁止展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如此小心謹慎,難道真的是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嗎?
  • 仙遊挖出明代縣官墓葬群 古墓保存完好為合葬墓(圖)
    閩南網11月10日訊 8日上午,莆田仙遊縣大濟鎮烏石村一建築工地內,挖出一處古墓葬群,有七個墓穴。根據墓志銘顯示,該墓葬為明代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丞鄭必寅及家人的合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昨日,記者在烏石村見到了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髮簪、剪刀等陪葬品,讓人驚嘆的是,由於該古墓保存較完好,出土的墓主人屍骨、服飾完好,甚至連毛髮都清晰可見。
  • 考古人員在東晉墓中發現200多粒紅藥丸,專家說這就是長生不老藥
    也正是如此,在1965年,考古發掘人員在象山的東晉大墓發現200多粒紅色小藥丸,雖然有些發現時候已經成為了粉末,但大部分來說還是完整的。完整藥丸的大小如同米粒,通體紅豔,直徑大致在0.4~0.6釐米,每顆重量在0.275~0.468克之間,平均每粒重約0.372克。據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介紹說,「古墓主人是王羲之家族的,王彬的長女,字丹虎。
  • 江蘇南京發現東晉古墓,墓中出土200多粒「長生不老藥」
    上世紀60年代,考古專家在南京市郊區的象山,挖掘出了一座東晉時期的合葬大墓。考古專家進入墓室中發現,墓室頂部常有石灰的痕跡,隨葬品十分豐富,有金瓷盤、金銀首飾等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出土物品,是墓主人身旁的200多粒丹藥。
  • 徐州出土一批楚王(後)墓,研究它們的相對位置,發現一特殊規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人員在徐州發掘出土了八處共計十五座楚王(後)墓,充分說明徐州是漢代文化的發源地;出土的楚王(後)墓帶來了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專家通過對這些墓葬的相對位置進行研究,發現一特殊規律,和漢武帝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專家發現1600年前藥丸 為傳說中「長生不老藥」
    第1頁:「長生不老藥」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第2頁:人類究竟能不能造出長生不老藥 盒子裡裝的神秘藥丸,就是東晉名士趨之若鶩的五石散    快報記者 顧煒 攝  ●南京出土的「不老仙丹」為何深藏庫房近半個世紀  ●古人吃的「長生不老藥」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 考古學家挖出900年「北極公主」
    近日,在俄羅斯西部的Salekhard地區,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非常特別的女性木乃伊,推測下葬時間大約為900年前,科學家將她暱稱為「北極公主」。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這位「北極公主」已經下葬了900年
  • 蘇州平民女子墓,竟出土一頂純金皇冠,查閱史料後考古家啼笑皆非
    蘇州平民女子墓,竟出土一頂純金皇冠,查閱史料後考古家啼笑皆非1964年暑假之際,蘇州的盤溪小學進行擴建改造,施工中挖出一座古墓。考古專家在史料文獻中,並未找到有關元代「宣王」的蛛絲馬跡。接下來的發現更是讓考古專家摸不著頭腦,女棺中竟赫然發現一頂純金的皇冠。採用了精湛的點翠技術,華美無比,以純金絲編結而成,並鑲嵌有玉石,玉石上還雕刻有鼠、牛、羊、兔、虎等生肖圖案,做工很是精細。
  • 專家挖出七座古墓,墓中驚現神奇的紅色藥丸,經推測是長生不老藥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由於歷史的悠久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歷史從而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再加上我國古代人民由於對於科學知識的匱乏。那麼古代的長生不老藥到底是什麼製作而成,那麼就在一次的古墓勘探中竟然找出了真相,就在象山王氏家族的墓葬中揭開了長生不老藥的真相,在這個地方考古專家歷經五年的時間對這裡進行勘察。
  • 古墓未遭破壞卻被發掘,墓裡出土之物,至今仍嚴令禁止出國
    1991年,湖南安鄉一村民在田間幹活時,卻挖出了一個大坑。一開始,他沒當回事,不過隨著他的繼續挖掘,他卻越挖越覺得不對勁,不一會竟挖出了青色磚石。出於集體榮譽感,該村民將此事報給了當地博物館。聽到這樣的消息,專家不敢怠慢,很快便派出了一支考古隊前往勘測。經專家勘測發現:村民挖到的青磚,確實是古墓無疑,而他的鑿擊,則正打在古墓的墓頂之上。按照常理來說,此墓不應被打開。國家針對古墓的發掘,有著一套規定,除非古墓遭到破壞,或者盜掘,否則不能對此進行保護性挖掘。
  • 河南發現「龍虎人」合葬,距今6500年,專家:證明龍確實存在
    讓我們看看上世紀出土的一座「龍虎人」合葬墓。時間回溯到1987年的6月,考古專家們在河南省濮陽縣發現一座古墓,墓中一具特殊的成年男子屍骨讓專家們驚喜無比,在他身體右側有一條長達1.8米的蚌龍圖像,左邊用蚌殼擺一隻虎,看來「左青龍右白虎」自古有之!只見這條蚌龍張牙舞爪,屈身欲飛,這樣的蚌殼龍形,即便是對於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來說,也是前所未見的。
  • 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4日電(記者 田進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4日透露,該省華陰市境內發現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墓主宋素在唐高宗時期曾任敦煌縣令,墓葬出土了胡人俑、陶駱駝、陶馬等隨葬品70餘件,其中2件彩陶駱駝將近半人高。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提供了資料。
  • 1600年古墓重見天日,出土幾粒紅色藥丸,考古專家:長生不老藥!
    說起「考古」,想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很陌生的,給人印象最深刻就應該是《盜墓筆記》之類的玄幻小說;但是「考古」可不同於盜墓,簡單的解釋,「考古」是官方行為,盜墓則是非官方行為;「考古」主要是研究歷史文化等科考之用,也正是有了這一行業,我國歷史才得以完善和佐證,就比如秦始皇追求一生的
  • 德安周氏墓出土「謎」樣的盒子,有人竟要高價收購,這是怎麼回事
    水塔的選址位於桃源山南側,工人們準備在半山腰挖出一片平地,結果誰都沒想到在地下1米多深的地方,發現了一排2米多長的青石板,並且青石板表面還有人工開鑿的痕跡,以及一些奇怪的幾何形紋路。有位工人用鐵鍬把在青石板上敲了幾下,頓時傳來幾聲「砰砰砰」的悶響,可見青石板下面是空的,因此有人推測下面會不會是古墓。
  • 南京千年古墓,發現「長生不老藥」,解開千年謎團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任皇帝,在到達了政治和權利的頂峰之後,就開始了尋求長生不老,傾盡一生也沒有得到所謂的長身不老藥,而在秦始皇之後的歷代帝王以及王公貴族,都在追求著長身不老藥,可當時卻有一怪事,在瘋狂追求長生不老的年代,人們的死亡率卻在一直上升。
  •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現世,出土神秘頭骨,證實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在我國西安現世,墓中出土一塊神秘的頭骨,中國學者認不出來,美國人速度一眼看出來,後來證實這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的遺骸。考古現場一、西安挖出秦始皇祖母墓當年,西安財經學院在修建新校區之時突然發現了一道奇怪的古牆。眾所周知,歷史上的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地下安葬著無數的王公貴族,而後世更是出土過上千座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