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坐在王壘面前,看到的是一個帶些文弱的小夥子,說話慢聲細語,就像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如果不是眼鏡後面不時閃現的精光和頻頻進入記者耳朵的「多重代理」「隧道效應」「控制權私益」等專業術語,很難將他與想像中的資源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博士聯繫在一起。經過在學校本碩博連續十年的磨礪,王壘已成功將自己淬鍊成一柄犀利的長劍,通體散發著鋒銳的寒芒。
品學兼優是王壘的代名詞——他是我校唯一連續兩次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學生,並多次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校董事會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等;他學業成績突出,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6篇被CSSCI期刊檢索(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認定權威期刊4篇)、4篇被EI收錄;他多次到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城市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做主題宣講,學術成果得到與會專家的普遍關注;他積極參加各項大賽,曾獲山東省軟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我校第六屆研究生十大科技精英等榮譽;曾擔任班級黨支部書記、班長、團支部書記、院兼職輔導員等職務,勤勤懇懇,樂於奉獻,2011年獲「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稱號,曾獲校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團支部書記、優秀共青團員等20餘項榮譽……王壘來自山東省淄博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著名的齊魯石化基地就在他的家鄉附近。工廠林立的煙囪和日夜噴射的火焰,讓王壘很早就對管理這樣龐大的企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4年,在經歷了高考的磨鍊之後,王壘成功被我校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錄取。進入象牙塔以後,他並沒有被高考的勝利衝昏頭腦。王壘在心裡告訴自己:「深海魚類若不自己發光,便只有面臨漆黑一片。我要做一隻可以發光照亮周圍的深海魚!」憑藉自身的堅韌和拼搏,他很快適應了大學生活。
在刻苦學習的同時,他成功競選班級團支部書記。在開展班級工作過程中,王壘發現,班裡部分同學好玩、好動、不願被管束,班級存在凝聚力不強、學習氣氛不濃厚、學習意識淡薄等問題。為此,王壘主動聯繫輔導員幫忙給班級支招兒。在輔導員的幫助下,王壘和團支部以及班委其他成員一起,在班裡組建學習互助小組,建立公平競爭機制,改革和完善班級推優辦法,關注和引導問題學生。在談起當初實行的系列舉措時,王壘告訴記者:「我讀本科的時候,學習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能否拿到獎學金的重要指標,我們班當時就把個人學期成績的動態進步趨勢作為評定助學金、獎學金的一個重要參考,告訴大家這些舉措不僅關乎成就,更關注成長。」剛開始,大家不太理解這樣的做法,有一部分優秀同學也有一些情緒。但是,經過班委的勸說和老師的引導,一年的試行與磨合後,班級學習風氣明顯改善,凝聚力也增強了,出現了中遊學生追優秀、優秀學生變卓越的生動局面。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努力和積累,王壘所在的班級在英語四級統考中取得優異成績,通過率創下工商管理專業歷史新高。
贏得這場英語統考戰役的勝利後,王壘更加注重總結班級工作經驗,凝練班級文化,塑造班級特色,他也因此被推薦為我校第一期拔尖人才培訓班的學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王壘和班級全體成員的努力下,校優秀班集體、先進團支部和五四紅旗團支部等多項榮譽接踵而至。到本科畢業時,班裡的39名同學中有16人考入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重點高校,10餘人進入國有大型企業任職。
王壘會學習,繁重的班級工作並沒有影響王壘的學習成績,他懂得高效利用時間,專業成績一直保持領先。他說:「一個學生,必須認清自己的使命,在大學期間,學好專業知識,打好學習基礎是分內之事。如果連這都做不好,何談別的?」他還積極參加課外學術活動,曾獲山東科技大學課外科技學術作品大賽一等獎、第一屆國家物流設計大賽優秀獎並考取國家中級物流師從業資格證書。畢業時,王壘以優異的綜合成績被免試推薦為我校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在王壘心裡,司湯達的一句話一直激勵著他:「做一個傑出的人,光有一個合乎邏輯的頭腦是不夠的,還要有一種強烈的氣質。」
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後,王壘師從我校組織治理與競爭研究所所長劉新民教授。進入團隊後,他明顯感到自己以往的學習模式已經不適應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王壘迅速調整以往的角色定位,把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重點工作轉移到學術研究上來。在王壘心裡,這就是他要經營的事業,他要為此而不懈努力。
最初,王壘也曾感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些枯燥無味,對這種常年坐冷板凳的科研生活也有過一些牴觸。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地參加導師定期組織的團隊研討會,王壘漸漸喜歡上了這種生活。在團隊研討會上,王壘和團隊成員一起交流思想和探討學術問題,為自己的學術觀點據理力爭,這讓他感到了一種追求科學與真理的快樂,也慢慢培養起了自身的學者氣質。
從起初在團隊接受的完整科研方法論的訓練,到如何學會提煉科學問題完成一項比較規範的研究,再到能夠在國內複合影響因子第一的管理學科頂級期刊發表文章,他整整用了三年。
三年間,他放棄了節假日的休息時間,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不超過20天。隨著研究重點的改變,他常常要在6號樓和14號樓的兩個實驗室之間奔波。王壘總要等著樓管員催著喊「要關門了」才捨得關燈離開實驗室。久而久之,兩棟教學樓的管理員跟他越來越熟,常常會在他困頓煩躁的時候給他家人般的溫暖和安慰。當記者感嘆王壘這般刻苦,王壘笑笑說:「我只是把別人用在喝咖啡的時間都花在了文獻閱讀與研究上而已。」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壘在我校第六屆研究生十大科技精英評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獲得此項殊榮的為數不多的文科類碩士研究生之一;在山東省教育廳學位辦組織的學位論文評審中,王壘的碩士學位論文被評選為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為了保證研究方向的連續性和深入性,王壘選擇留在碩士導師的團隊繼續攻讀博士研究生。隨著學習的深入,王壘在學術方面也開始有了斬獲,科研能力進一步提高。他跟隨導師參與完成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與立項,參與完成了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在內的10餘項省部級縱向課題;兩次獲山東省軟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研究成果也陸續發表在國際、國內管理學重要期刊。
十年前,王壘是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十年後,王壘已然躊躇滿志,霜刃待試。記者問他:「在科大待了10年的時間,會不會覺得單調?」王壘這樣回答:「也許科大的一草一木都已熟諳,周邊的風景也已經看遍,但這並不重要。我更看重的,是精神層面的提高和心理的成熟,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所收穫時的驕傲自豪。對待自己熱愛的事業,我需要的是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