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早間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古生物·
中國科學家發現耳朵演化的關鍵缺失環節
現代哺乳動物的中耳內含有3塊微小的聽骨,它們為哺乳動物提供了敏銳聽覺。這3塊聽骨曾是下頜的一部分,但從下頜骨到聽骨演化的中間環節始終沒有被找到。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最新研究中,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合作,在中國東北的熱河生物區發現了白堊紀早期的全新哺乳動物(Origolestes lii)的化石。通過高解析度CT掃描,研究人員觀察到其頜關節與聽力裝置的解耦,這最終產生了現代哺乳動物中多樣化的咀嚼和聽覺系統。這項研究填補了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的缺失環節。
·細胞生物學·
視網膜上的晝夜節律調節細胞
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三種人類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它們可以感受光線並將光信號發送至大腦,調節晝夜節律。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測試了三種細胞對不同光的反應,發現第一種對光反應很迅速,但需要很長時間才失活;第二種細胞激活和失活所需時間都很長;第三種只會在光線很亮時才會激活,而一旦光消失會馬上失活。三種都對手機和電腦屏幕光等藍光最敏感,這提示更好地設計環境照明,將有助於調節睡眠節律。
·天文學·
捕捉近地小行星的顆粒物質噴射過程
小行星在飛行過程中會不斷損失自身質量,極少數的小行星表面能夠產生可觀測的塵土和顆粒物噴射,類似彗星拖尾的現象,但對於絕大多數小行星來說,科學家都難以觀測它們物質損失過程。最近,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觀測到了近地小行星貝努(Bennu)表面噴射出釐米級別的顆粒物質,這些碎片中有一部分會在噴射後數天內滯留在小行星軌道上並再次與小行星撞擊,而其他的則會噴射到星際空間中,這也是小行星質量不斷損失的原因。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上。
·神經科學·
限制進食時間有助於控制代謝症候群
發表於《細胞代謝》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將進食時間嚴格控制在10小時內(比如早晨8點至晚上6點),有助於控制代謝症候群。研究跟蹤了19名診斷為代謝症候群的患者的進食情況,發現遵循10小時進食可以保證正常的人體代謝節律,最大程度地提高健康效益。而結合傳統藥物,在嚴格限制的時間段內進食有助於受試者降低體重,減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並控制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這項研究可能為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患者帶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材料科學·
可降解空氣汙染物的新型材料
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而二氧化鈦作為一種光催化劑,可以將空氣中有害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轉化成無害的物質。日前,一項發表於《納米尺度》的研究報導了一種新型石墨烯-二氧化鈦納米複合材料,這種材料提高了光反應過程中活性組分的產生效率,因此顯著提高氮氧化物和有機汙染物的降解率。研究團隊表示,這種複合材料可以塗在建築物表面或以粉末的形式加入混凝土當中以一種環保、低成本的方式改善空氣品質。
·農業·
氣候變暖或可提高油菜籽產量
在英國,當十月的溫度更高時,油菜籽也會明顯增產。此前的實驗室研究認為,導致該現象的機制是「春化作用」,即植物經歷一段持續低溫才能從營養階段轉入生殖階段。十月更高的溫度可以推遲油菜花期,延長營養階段的時間,從而提高油菜籽產量。一項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最新研究,首次在田野試驗中證實了這一機制。當溫度人為升高4~8℃時,油菜籽的產量更高。
·科技企業·
華為宣布將正式起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昨日,華為在美國法院提交起訴書,請求法院認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有關禁止華為參與聯邦補貼資金項目的決定違反了美國憲法和《行政訴訟法》。此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初步將華為和中興公司列為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將禁止美電信運營商使用「通用服務基金」採購華為和中興的服務和設備。(科技日報)
文:吳非、楊心舟、張琪、陳德芊、馬一瑗
編輯:吳非、楊心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