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耳朵演化的關鍵缺失環節

2020-12-05 騰訊網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早間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古生物·

中國科學家發現耳朵演化的關鍵缺失環節

現代哺乳動物的中耳內含有3塊微小的聽骨,它們為哺乳動物提供了敏銳聽覺。這3塊聽骨曾是下頜的一部分,但從下頜骨到聽骨演化的中間環節始終沒有被找到。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最新研究中,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合作,在中國東北的熱河生物區發現了白堊紀早期的全新哺乳動物(Origolestes lii)的化石。通過高解析度CT掃描,研究人員觀察到其頜關節與聽力裝置的解耦,這最終產生了現代哺乳動物中多樣化的咀嚼和聽覺系統。這項研究填補了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的缺失環節。

·細胞生物學·

視網膜上的晝夜節律調節細胞

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三種人類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它們可以感受光線並將光信號發送至大腦,調節晝夜節律。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測試了三種細胞對不同光的反應,發現第一種對光反應很迅速,但需要很長時間才失活;第二種細胞激活和失活所需時間都很長;第三種只會在光線很亮時才會激活,而一旦光消失會馬上失活。三種都對手機和電腦屏幕光等藍光最敏感,這提示更好地設計環境照明,將有助於調節睡眠節律。

·天文·

捕捉近地小行星的顆粒物質噴射過程

小行星在飛行過程中會不斷損失自身質量,極少數的小行星表面能夠產生可觀測的塵土和顆粒物噴射,類似彗星拖尾的現象,但對於絕大多數小行星來說,科學家都難以觀測它們物質損失過程。最近,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觀測到了近地小行星貝努(Bennu)表面噴射出釐米級別的顆粒物質,這些碎片中有一部分會在噴射後數天內滯留在小行星軌道上並再次與小行星撞擊,而其他的則會噴射到星際空間中,這也是小行星質量不斷損失的原因。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上。

·神經科學·

限制進食時間有助於控制代謝症候群

發表於《細胞代謝》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將進食時間嚴格控制在10小時內(比如早晨8點至晚上6點),有助於控制代謝症候群。研究跟蹤了19名診斷為代謝症候群的患者的進食情況,發現遵循10小時進食可以保證正常的人體代謝節律,最大程度地提高健康效益。而結合傳統藥物,在嚴格限制的時間段內進食有助於受試者降低體重,減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並控制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這項研究可能為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患者帶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材料科學·

可降解空氣汙染物的新型材料

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而二氧化鈦作為一種光催化劑,可以將空氣中有害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轉化成無害的物質。日前,一項發表於《納米尺度》的研究報導了一種新型石墨烯-二氧化鈦納米複合材料,這種材料提高了光反應過程中活性組分的產生效率,因此顯著提高氮氧化物和有機汙染物的降解率。研究團隊表示,這種複合材料可以塗在建築物表面或以粉末的形式加入混凝土當中以一種環保、低成本的方式改善空氣品質。

·農業·

氣候變暖或可提高油菜籽產量

在英國,當十月的溫度更高時,油菜籽也會明顯增產。此前的實驗室研究認為,導致該現象的機制是「春化作用」,即植物經歷一段持續低溫才能從營養階段轉入生殖階段。十月更高的溫度可以推遲油菜花期,延長營養階段的時間,從而提高油菜籽產量。一項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最新研究,首次在田野試驗中證實了這一機制。當溫度人為升高4~8℃時,油菜籽的產量更高。

·科技企業·

華為宣布將正式起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昨日,華為在美國法院提交起訴書,請求法院認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有關禁止華為參與聯邦補貼資金項目的決定違反了美國憲法和《行政訴訟法》。此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初步將華為和中興公司列為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將禁止美電信運營商使用「通用服務基金」採購華為和中興的服務和設備。(科技日報)

文:吳非、楊心舟、張琪、陳德芊、馬一瑗

編輯:吳非、楊心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五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化石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裡發現到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人類進化史不完整,有很多缺失環節?
    神創論者經常叫喧著缺失環節,實際上就是想讓你把人類進化史當成這樣一個模式:        比如神創論者最喜歡造謠南猿和直立人缺少一個過渡態,其實他們完全無視能人,甚至很少提及(大家別忘了神創論科學的精髓,對聖經不利的證據,就仿佛章魚怪物一樣,趕快躲避無視掉)……而能人是個很關鍵的轉折點。        這種直線進化完全是錯誤的。
  • 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 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 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時間:2020-11-09 13:11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 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揮著粗壯的鉗子這樣的四不像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具有「節肢」蟲子
    新華網西安2月24日電(記者 許祖華 馮國)如今種類佔據絕對優勢的節肢動物是如何由軟體的蠕蟲演化而來呢?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的葉足動物——「仙掌滇蟲」可在海底行走,屬於首次發現的具有「節肢」的蟲子,從而有望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這一成果公布在2月2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首次被發現!這種5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首次被發現!一隻5億年前的「蝦蝦蝦蝦蝦蝦蝦」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曾晗供圖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裡發現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首次被發現!一隻5億年前的「蝦」,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曾晗供圖 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裡發現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
    學術刊物《自然》5日發表由中國學者最新發現的一種遠古動物——章氏麒麟蝦。這種5億多年前的遠古動物集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像一座橋梁,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此次發現的章氏麒麟蝦化石,發現於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有5.2億年歷史。它與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麒麟類似,集合了多種不同動物的形態特點。麒麟蝦的身體分節、有堅硬的殼,和現在的蝦相似。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大爪子 短胳膊 體型「迷你」  據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屈婷)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現和命名了兩種新的恐龍
  • 北大教授高克勤:尋找兩棲類進化史上的缺失環節
    進化史上的缺失環節 最新的統計表明,世界上已知現生兩棲動物有6100多種,超過了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5400種),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關於兩棲類的進化史,人們所知有限,過去的100多年中,學術界一直在爭論中艱難跋涉,進展緩慢。
  • 人類進化十大缺失環節(圖)
    人類進化十大缺失環節(圖) 字號:小大 2009-10-08 14:56作者:本網綜合 直到2003年,科學家在印尼島嶼上發現一種體型很小,具有人類特徵的遠古人類。之後科學家們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爭論,有人猜測它是原始人類的一個不為人知的分支,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適應島嶼生活的畸形現代人類。
  • 中國科學家有望揭開肉鰭魚類演化之謎—新聞—科學網
    這是一群神秘的魚類,它們的全部演化歷史都局限在泥盆紀的六千萬年中,目前已知的爪齒魚類僅有六個屬,而且化石大都很破碎,多數情況下,只有巖層中散落的長而彎曲,頗類似猛禽利爪形狀的可怕牙齒標誌著這些掠食者的存在。直到20世紀下半葉在澳大利亞發現了比較完整的爪齒魚化石,才讓我們對這類魚的全貌有所了解。
  • 中國科學家發現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
    東方網3月1日消息:據新華網報導,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究竟是什麼?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這就是始見於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庫地層最底部的古蟲類和雲南蟲類。這一成果將脊椎動物實證起源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2月2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舒德乾等人與英、日等國學者合作完成的這一重要成果。
  • 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
    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 2014-12-01 23:18:06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張素)在七鰓鰻化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1日表示,下一步將回答孟氏中生鰻是否寄生等問題,還將對化石與現生的七鰓鰻進行比較,繼續探討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五眼大蝦」化石
    中新社南京11月5日電 (徐珊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5日消息,由該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發現5億多年前長有五隻眼睛的蝦形化石——「章氏麒麟蝦」。它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5億多年前,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五眼大蝦」
    中新社南京11月5日電 (徐珊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5日消息,由該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發現5億多年前長有五隻眼睛的蝦形化石——「章氏麒麟蝦」。它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5億多年前,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
  • 難倒達爾文的生命懸案被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解,被譽為最驚人發現
    因為,在此之前,地球上的生命演化都是以簡單和微體的形式非常緩慢的演化著,然而到了距今約5.42億年—4.85億年之間,地球上各種大小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環節動物和原始的脊椎動物)等複雜的生命形式卻突然集中爆發式地湧現出來,世界演化生物學界一直把這一奇特的生命演化現象稱作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懸案」,同時也成為演化生物學和地球科學共同關注的重大基礎前沿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