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大左學攝影》系列已經出了兩期了,前兩期大左和朋友們一起學習了畫幅、無反相機的概念和攝影的三要素,相信朋友們對攝影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了解。俗話說的好:光說不練假把式,既然學習攝影,那最重要的還是相機的操作,真正把相機拿在手裡的感覺可不只是相機的分量。
今天大左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相機機身上的這些按鍵,看看他們到底都是幹什麼的,來一探究竟。
佳能EOS 5D4機身俯視圖
首先我們從「頭」說起。這裡說的相機的「頭」指的不是鏡頭,這節課我們不講鏡頭,只說相機機身。
相機肩部的開關撥片和檔位旋鈕
從這張圖上清晰的看到,機身頂部的左側是一個比較大的旋鈕和相機電源開關。開關我們就不用說了,右開左關,誰都會的。重點來說說旋鈕。單反肩上的旋鈕上有很多的檔位,這些檔位都是幹什麼用的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最明顯的就是綠色的「A+」檔位。有的品牌相機上這個檔位寫的是「AUTO」,有的只畫個方框什麼都不寫,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全自動的意思,全名叫做「場景智能自動曝光」。這個檔位很適合不會調節參數的新手和來不及調參數的時候使用。
單反的A+模式更適合新手使用
這個檔位就像是手機的照相功能一樣,完全都是自動的。在「A+」模式下,相機會根據當前環境來調整ISO(感光度)、快門速度、光圈大小使拍攝的照片能達到正常的效果。但是如果對拍攝效果有特殊要求,還是選擇手動檔位可玩性更高。
挨著A+檔位的就是「P」檔。「P」檔位全程叫做「程序自動曝光」,它類似於全自動模式,但又不同於全自動,它能調節一些相機參數。半按快門之後,調節一些參數,程序根據你設定的參數來調整快門速度、光圈和感光度。只要設定好參數,剩下的就交給相機了。
P檔在相機鏡頭光圈比較小的情況下,快門會減慢導致畫面模糊
那麼「Tv」檔位又是什麼?電視機模式?哈哈,肯定有小白有過這種想法。其實相機的「Tv」檔位叫做「快門優先自動曝光」,這個很好理解, 在這個檔位下,設定好快門速度,相機自動來調整光圈的大小。當然這個檔位也有利有弊,好處是可以用於抓拍快速移動的物體,不好的點就是相機自動調整的光圈可能造成景深不夠或者過度的情況。
「Av」檔,是不是有人想歪了,你們吶……咳咳,言歸正傳。相機上的「Av」檔位叫做「光圈優先自動曝光」,這個檔位正好與剛剛說過的「Tv」相反,設置好光圈大小,相機自動去調整快門速度。這個檔位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可以通過設置好的光圈表現景深,凸現被攝物體,不過如果你的鏡頭光圈不夠大,在弱光情況下需要手持拍攝,照片容易糊。
Av檔位適合拍攝靜物,大光圈營造了層次感
接下來就是攝影老玩家最常用的「M」檔——手動曝光模式了。手動模式是全參數手動調節,相機的光圈、快門、ISO(感光度)、色溫等等都由你自主調整。M檔是專業攝影師們最佳的拍攝檔位,所以建議各位小夥伴多多練習這個檔位,對拍攝水平會有新的提升。
但是手動擋也有它的不利之處,如果面對突然事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調整單眼相機參數,倒不如選擇P檔和A+檔要來的快一些。
還有一個檔位是大左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的,「B」檔,也叫「B門」,這個檔位光圈可以通過主撥盤手動設置,按下並按住快門按鈕,快門開啟,直到鬆開快門按鈕,快門才會關閉。這個檔位很適合連接快門線拍攝長曝光照片,比如星空和車流。
使用B門進行長曝光拍攝星空的效果很好
還有幾個中低端相機上常見的檔位:「SCN」、「CA」、還有「C1」,「C2」等等。
「SCN」檔位是「特殊場景模式」,使用這個模式的時候相機會根據相機預設的程序進行自動曝光,和全自動模式相比SCN模式的針對性更強,所以拍攝出來的照片效果也要更好。
「CA」檔位基於場景智能自動,又能一定程度反映拍攝者意圖的拍攝模式。是比全自動模式有所進階的模式,可以拍得更具個性。
「C1」檔位,在不同相機上可能寫作「C」檔,這個檔位源於英文單詞「Custom」的首字母,也就是自定義模式,可以自己設定自己常用的各項參數,保存到這個檔位中,使用起來特別方便快捷。
大左自認為英文水平還可以,在剛開始接觸相機的時候,完全把這些檔位認做英文縮寫來理解(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英文單詞的縮寫),把「P」檔叫做「風景模式」,「M」檔叫手動模式(這個還誤打誤撞蒙對了),就認識個「A+」自動擋,其他的檔位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也從來不去調。現在看來當時還是太「嫩」了。
看完這篇「乾貨」,要結合前兩期《大左學攝影》介紹的相關知識,帶上你的相機多加練習喲,攝影可不是紙上談兵,多拍,哪怕剛開始拍不出什麼好看的照片也沒關係,一定多加練習。另外,要經常來看《大左學攝影》系列文章,大左會和大家一起了解攝影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