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仿生螢光多肽研究獲新進展

2020-12-08 科學網

 

7月8日,美國化學會(ACS)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齊崴、博士王躍飛團隊關於「彩虹色仿生螢光多肽納米顆粒」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報導與新聞推送。該學會每周從ACS旗下所有67種期刊中選擇3-4篇最新發表的論文進行專題推送,這也是該欄目自2009年網絡版刊發以來第一次以主題新聞推送的形式選取報導天津大學獨立通訊完成的前沿研究性論文。

海洋生物水母中天然綠色螢光蛋白(GFP)是一種能夠發射綠色螢光的生物分子,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因對GFP的定向改造研究被授予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其開發的多色系螢光蛋白被廣泛應用於生命體系中不同尺度精細結構的精準動態成像。然而,對於非生物學背景研究者而言,GFP使用技術要求較高、操作相對複雜,價格也較昂貴。因此,科研工作者仍在致力於尋求更為廉價且使用簡便的生物成像螢光分子。

GFP啟發的彩虹螢光多肽設計

近年來,齊崴、王躍飛團隊一直開展新型仿生螢光多肽的研究工作。近期,該課題組開發的基於多色系多肽螢光納米顆粒的「顏色工具箱」,可作為潛在的GFP替代物。

在該工作中,研究團隊設計了12種含有苯基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或組氨酸的短肽,通過技術手段使得多肽分子組裝成球形螢光納米顆粒,改變多肽分子序列後,肽基納米顆粒能夠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覆蓋紅、橙、黃、綠、藍在內的整個可見光區域顏色,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彩虹色套裝」。

據介紹,在生理條件下,仿生螢光多肽展現出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光穩定性和靶向特性,並且使用簡便、成本低廉,在生物成像與檢測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來源:中國科學報 陳彬)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0825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仿生「彩虹色套裝」點亮分子多彩世界
    多色系螢光蛋白,被廣泛應用於分子世界的精準動態成像。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王躍飛博士團隊在新型仿生螢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發的「彩虹色仿生螢光多肽納米顆粒」,可作為天然綠色螢光蛋白(GFP)的潛在替代物。
  • 仿生「彩虹色套裝」點亮分子多彩世界
    多色系螢光蛋白,被廣泛應用於分子世界的精準動態成像。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王躍飛博士團隊在新型仿生螢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發的「彩虹色仿生螢光多肽納米顆粒」,可作為天然綠色螢光蛋白(GFP)的潛在替代物。此項研究工作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摩擦學(BMT)課題組在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利用簡單的噴塗、溼化學浸泡及原位合成技術,在多種常見的基底材料上,製備出兼得空氣中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表面、空氣中超親極性-超疏非極性液體表面、有機介質下超雙疏液表面和在油-水-氣系統中任意一相超疏其他兩相的超疏液表面材料,從化學角度提出,在不同環境介質中超疏液性質的可控制備策略(如圖),揭示材料表面親疏水異質化學組成是形成此類新型超潤溼表面的主要原因,結合熱力學計算對新型超潤溼表面的粗糙幾何結構和表面化學的協同作用進行剖析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   中新網天津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種新藥物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防止血凝塊,但不會讓人容易出血,而其他藥物卻做不到這一點。」【2】Chem Commun:新型多肽分子可用於治療胃腸道紊亂doi:10.1039/D0CC02321TFF1肽是黏膜保護和修復的關鍵參與者。
  •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的臨床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新興的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為圖像引導手術治療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了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螢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的問題,開啟了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同時,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螢光成像技術用於解決臨床問題,但一直面臨諸多挑戰。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多肽物質分離與分析研究進展
    多肽物質分離與分析研究進展    綜述了近幾年來多肽類物質的提取分離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法、電泳、質譜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在肽類物質研究中的最新應用進展。
  • 安徽大學在新型螢光碳納米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安徽大學畢紅教授團隊與田玉鵬教授團隊以及鄭州大學盧思宇教授合作,在新型近紅外多光子發射碳點的可控制備和生物標記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三個團隊通力合作,設計併合成了具有特殊的電子供體構型的氟、氮共摻雜碳點,表現出更優異的雙光子以及獨特的三光子和四光子激發的上轉換螢光、紫外-可見-近紅外全範圍響應等特性,具有更低的HOMO-LUMO能級差,而且呈現出大為增強的非線性光學性質,這項研究有望推動碳點進一步適用於醫學上的腫瘤成像與癌症早期診斷。
  • 福建物構所新型螢光可調陰離子銅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新型螢光可調陰離子銅研究取得進展 2017-10-1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除了螢光顏色可調以外,該系列聚合物的螢光還具有發射峰寬、亮度高的特性,特別是以四甲基碘化銨誘導得到的黃光化合物1-TEA,其量子產率高達79.9%,並且對溫度、酸鹼、溶劑和機械力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將其作為黃色螢光粉,研究人員製作了一系列高顯色指數(CRI)的白光LEDs,顯示出其在高顯色指數白光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仿生微流控肝晶片研究進展
    傳統上,臨床前評估通過動物實驗進行檢測,但是其昂貴的費用、耗時耗力、與人體反應對應性低以及動物福利等倫理方面的問題,使得尋求新型高效的體外評價方法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仿生微流控器官晶片是2011年以來快速發展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通過在微型晶片上建立模仿人體器官的微組織,並加入高通量檢測功能,從而使其成為一種高效、節約、仿生的生理毒理學研究與藥物研發工具。
  •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下簡稱ROS)的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並首次觀測到了新鮮傷口處釋放的羥基自由基。
  • 中科大成功研製一種新型仿生材料 具有輕質高強韌的優異性能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在新型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研製中獲重要進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CNFP。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
  •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2017-05-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2015, 6, 8356),上述成果被國際同行認為是發展了構築新型柔性傳感器的新方法(Adv. Mater. 2016, 28, 4556)。
  • 量子點作為生物螢光標記物的研究進展
    量子點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並大有希望成為新一代生物螢光標記物。 量子點(Quantum dots,QDs)又稱半導體納米晶體(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是一種由Ⅱ-Ⅵ族(如CdSe、CdTe、CdS、ZnSe等)或Ⅲ-Ⅴ族(如InP、InAs等)元素組成的納米顆粒,目前研究較多的是CdSe、CdTe等。
  • 學術頭條:卡介苗確實降低了新冠死亡率,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
    中俄新型冠狀病毒學術研討會舉辦7月7日,中俄新冠病毒學術研討會在線舉辦,兩國30多位專家參加研討活動。此次研討會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倡議,旨在推進與俄羅斯衛生方面的合作對接,推動中俄兩國病毒學科學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未來合作。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潤溼性作為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人們開發了許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比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超疏油性質,在空氣中油滴則會在乾燥的表面快速鋪展,從而失去防汙功能。
  • 科學網—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大連化物所二肽基肽酶-IV生化檢測研究獲進展
    DPP-IV是哺乳動物體內分布的一種重要的絲氨酸水解酶,其參與體內多種生物活性多肽(如腸促胰島素、神經肽、胃泌素釋放肽、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等)的水解進而導致其部分或完全失活。    文章連結 大連化物所二肽基肽酶-IV生化檢測研究獲進展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