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 415 年的亞歷山大城,主教和城市統治者進行了激烈的爭吵。一切都源於他們對於修道士民兵的種種行為而產生的意見分歧,並最終導致了針對城市中其中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的巫術指控。
亞歷山大城的希帕蒂婭(Hypatia)是一名傑出的數學家,哲學家,以及城市領導者的謀士。在她過世後的幾個世紀中,她的生平往事成了眾人爭論的焦點,並幾乎被認為是虛構的傳說。儘管希帕蒂婭自己並沒有留存下來的著作,但她的同代人及學生對她的作品及生活的記述,描繪出了她的諸多品質,正是這些品質使她被譽為一名備受尊敬的學者,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但也最終致使了她的隕落。
希帕蒂婭生於公元 355 年的亞歷山大城,這裡在當時是東羅馬帝國埃及地區的一部分,也是一座科學文化中心。她的父親席昂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希臘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她的母親身份不詳。希帕蒂婭極有可能是席昂的獨女,由席昂親自教導。在她成年時,她已遠超其父在數學與哲學方面的成就,成為了城市中最著名的學者,並取代了父親在柏拉圖學院(類似近代大學)的院長職位。
她改進了諸多科學儀器,撰寫了數學課本,並發明了一種更有效的長除法。但她在亞歷山大城的學術生涯中最傑出的貢獻或許要歸功於她的教學生涯。希帕蒂婭所傳授的哲學不僅包括了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遺留下來的思想,還包括了神秘主義哲學家普洛丁與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觀點。這些思想融合成了一個新學派:新柏拉圖主義。
對於新柏拉圖主義學者來說,數學被認為具有一種宗教思想,這種思想被劃分為算術,幾何,天文與音樂這四個方面。而人們研究這些學科並不只是出於好奇或其實用性,而是因為它們證實了「數字是宇宙的神聖語言」這一信仰。在代數公式與幾何圖形的重複模式、行星的軌道、音樂的和諧音程中,新柏拉圖主義學者看到了一種運行中的宇宙理性力量。學生們通過鑽研這種有序的數學世界以求達到與這種被稱作「太一」的宇宙力量的統一。
希帕蒂婭被視作非基督徒,她既不信仰一神,也不信仰多神,她的思想可被應用於多種宗教觀點中。信仰猶太教、基督教,甚至是不信教的學生都從帝國的各個角落趕至此地向她學習。她所培養的這種不分派系的學術氛圍使她所有的學生都能暢所欲言,這在當時試圖分裂亞歷山大城的政治宗教動亂中顯得尤為可貴。
後來,基督教一躍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當地大主教西瑞爾逐步掌權,他命令由狂熱的基督修道士所組成的民兵組織去摧毀異教徒的寺廟,並侵擾猶太民族。此舉侵犯了羅馬總督,一名溫和的基督徒,歐瑞斯提斯的世俗權威,導致了二人之間的公開不和。於是總督歐瑞斯提斯去找睿智且持中立態度的希帕蒂婭商量,希帕蒂婭建議他採取公正克制的舉措。
但隨後,一群西瑞爾的修道士煽動了一場暴亂,導致歐瑞斯提斯身負重傷,於是歐瑞斯提斯將他們的首領折磨致死。西瑞爾及其追隨者將一切都怪到希帕蒂婭的頭上,指控她施行了巫術,使歐瑞斯提斯與基督教反目。
公元 415 年三月,希帕蒂婭的馬車正在城中行駛,主教的修道士民兵將她拖出馬車,並殘忍地謀殺,肢解了她。希帕蒂婭之死成了亞歷山大城政壇的轉折點。她被謀殺後,其他信奉傳統希臘羅馬思想的哲學家紛紛逃離此地,亞歷山大城作為學術中心地位也日漸衰落了。在某種意義上,希帕蒂婭所推動的那種求知、開放與公正的精神也隨她一同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