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氫的第四相!純氫的金屬化,可能會變成室溫超導體!

2020-12-06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由我們中國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HPSTAR)的毛河光院士和Cheng Ji博士領導的國際實驗研究小組,以及由烏普薩拉大學Rajeev Ahuja教授領導的理論小組,利用實驗研究和理論來理解氫中可能導致金屬化,甚至可能導致超導的高壓結構相變(本研究中氫的第四相),這項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氫(H2)是宇宙中最豐富和最輕的元素之一。

六十年來一直有人猜測純氫的金屬化可能促使室溫超導體的出現,儘管這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然而,需要巨大的壓力才能充分壓縮氫以達到這種金屬狀態。經過過去三十年不懈的實驗努力,固體氫已被壓縮到接近400 GPa(大約地球中心的壓力)的壓力,並且在沒有足夠的結構約束情況下,基於光譜觀察,已經確定了六種高於100 GPa的高壓分子相。通過針對超高壓氫氣的新技術開發,最終獲得了高達254 GPa的氫相I,III和IV的X射線衍射(XRD)數據。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相沒有表現出不同的晶體對稱性,但都保持在六方緊密堆積(HCP)結構中,c/a軸比相對於理想HCP晶格的急劇減小。研究表明,HCP布裡淵區的大規模畸變,導致氫帶閉合之前的一系列電子拓撲轉變(ETT)相,這是第一次在氫氣中看到這樣的現象。這促使Rajeev Ahuja教授領導的團隊,基於最先進的第一原理方法進行系統的計算機實驗,以研究ETT。

這些發現與實驗觀察結果非常一致,甚至可以預測氫的金屬相經過許多中間ETT。廣泛模擬是使用瑞典國家計算基礎設施(SNIC)在NSC提供的資源進行。氫中的ETT代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研究結果可以被看作是在易於處理的壓力範圍內,尋找金屬甚至超導氫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

博科園|研究/來自: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烏普薩拉大學參考期刊《自然》DOI: 10.1038/s41586-019-1565-9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次:氫的第四相!純氫的金屬化,可能會變成室溫超導體!
    由我們中國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HPSTAR)的毛河光院士和Cheng Ji博士領導的國際實驗研究小組,以及由烏普薩拉大學Rajeev Ahuja教授領導的理論小組,利用實驗研究和理論來理解氫中可能導致金屬化,甚至可能導致超導的高壓結構相變
  • 全球首次:氫的第四相!純氫的金屬化,可能會變成室溫超導體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由我們中國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HPSTAR)的毛河光院士和Cheng Ji博士領導的國際實驗研究小組,以及由烏普薩拉大學Rajeev Ahuja教授領導的理論小組,利用實驗研究和理論來理解氫中可能導致金屬化,甚至可能導致超導的高壓結構相變(本研究中氫的第四相),這項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氫(H2)是宇宙中最豐富和最輕的元素之一。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除了開始提到的氫原子能更可能提供「庫伯對」,迪亞斯還表示,為了獲得高溫超導體,也需要更強的化學鍵和較輕的元素,這是兩項最基本的標準。而氫恰是最輕的元素,氫鍵正是最強的鍵之一。理論上,金屬氫具有較高的德拜溫度和強的電子-聲子耦合,這是室溫超導所必需的。但是需要極高的壓力,才能使純氫變成金屬態。於是,迪亞斯的實驗室一直在尋求方法上的突破。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研究登上《自然》封面
    據最新一期《自然》的封面文章,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60萬個大氣壓下,成功創造出了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因此,找到一種室溫超導材料,是物理學家長久以來的夢想。而今,我們迎來了人類探索超導之路上的裡程碑事件。讓電阻消失其實,現在距離首次發現超導現象足足有100多年了。
  •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2020-10-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PRL:「類五角石墨烯狀」結構的高溫超導體
    崔田課題組於2014年首次報導了共價金屬性氫化物H3S在200萬大氣壓下的超導轉變溫度高達200 K,隨後被實驗證實,激發了人們在富氫材料中尋找室溫超導體探究的熱情。2017-2019年,理論預測和實驗研究相繼發現「籠狀」氫化物LaH10的超導溫度達到250~260 K,堅定了尋找室溫超導體的信心。近日實驗上在高壓下合成了碳質硫氫化物,在288 K的室溫條件下實現了零電阻,讓人們看到了室溫超導的曙光。
  • PRL: 「類五角石墨烯狀」結構的高溫超導體
    富氫化合物可以在實驗室壓力下實現金屬化,是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備受關注。崔田課題組於2014年首次報導了共價金屬性氫化物H3S在200萬大氣壓下的超導轉變溫度高達200 K,隨後被實驗證實,激發了人們在富氫材料中尋找室溫超導體探究的熱情。
  • 新的室溫超導體
    在兩顆鑽石之間,一種在室溫下由氫、硫和碳超導體組成的化合物。 10月14日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長達數十年的探索,他們創造出了第一種不需要冷卻就能消除電阻的超導體。 有一個問題:新的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球中心四分之三的壓力下工作。
  • 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室溫超導體
    照一隊紐約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室溫下以最佳效率導電的材料,這是一個長期的科學裡程碑。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氫,碳和硫的化合物可在高達59華氏度的溫度下作為超導體運行 。這比去年創下的高溫超導記錄高出50度以上。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凝聚態理論家埃恩·埃雷亞(Ion Errea)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可以說發現了室溫超導性。」
  • 研究人員合成室溫超導材料
    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首次在極高的壓力下用氫氣壓縮簡單的分子固體,首次創造出在室溫下超導的材料。這項工作由物理學和機械工程學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的實驗室進行。這是首次在室溫下觀察到超導材料。迪亞斯說:「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如此卓越性能的材料並未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徹底改變了世界。但是,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這些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
  • 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中國團隊理論預言富氫材料
    如果其他組的實驗能夠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Nature此次報導的發現將是超導研究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作,因為這是第一個在室溫下發現的超導體,與1987年發現的液氮溫區銅氧化物超導體的影響相似,將會對人們對超導電性的理解產生巨大的衝擊。由於這是在267 GPa下才能存在的超導電性,目前來看需要超導體在這樣高的壓力條件下工作的環境還很難例舉。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體
    而超導不僅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這讓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能量耗損,每平方釐米超導材料上還能承載更強的電流;而一般常規材料,在導電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能量。不過,這種效應最初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觀察到的,目前大多數超導體也僅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工作。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在這張圖片中,一塊磁鐵懸浮在一個用液氮冷卻的超導體上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利用氫氣在極高的壓力下壓縮成簡單的固體分子,首次創造出了在室溫下具有超導性的材料。這項研究是由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的實驗室完成的,並在近日成為《自然》(Nature)雜誌的封面故事。
  • 陳根: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這一限制使得它們的維護成本很高,擴展到其他潛在應用程式的成本也太高,這也讓室溫超導的觀測成為實驗物理中長期存在的挑戰之一。近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研究成果,一個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高壓下在有機成分源的氫化物中,觀察到了室溫超導現象。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 「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電阻為 0 的導體,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迪亞斯表示,開發室溫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質物理學的 「聖杯」,研究者們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 我國科學家提出製備常溫超導體「金屬氫」新方法
    新華社濟南4月1日電(記者蕭海川)在掌握氣態、液態、固態的製備方法後,如何製備「金屬氫」是科學界正努力攻關的難題。近期,山東大學趙明文教授團隊提出利用碳納米管高機械強度的特點,在碳納米管中以相對「較低」的壓力製備與保護準一維「金屬氫」,並由此發展出相應的理論模型。
  • 《自然》: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
    圖/科學探索官微 文丨記者 徐路易 人類首次在「較涼爽」的常溫下實現了材料的超導狀態。 此外,超導體擁有了零電阻後,還可以將所有磁場從材料中排出,也就是說超導體內的磁感應強度也為零。在實驗中,將一種材料降溫到超導態再放入外磁場中,那麼外磁場的磁力線都無法穿透到超導體內部,這種效應被稱為「邁斯納效應」。
  •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室溫超導體
    >紐約的一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材料能在室溫下以完美效率導電由氫、碳和硫組成的化合物能在 59 華氏度以超導體工作,比之前的高溫超導體溫度記錄高 50 度。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 Ion Errea 說,這是第一次我們真正能宣稱發現了室溫超導體。不過這種超導體材料還不具有實用價值,原因是它需要超高壓才能實現室溫超導。材料科學家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尋找一種能在室溫和日常壓力下工作的超導體。每解決一個問題我們離超導就更進一步。
  • 室溫超導體,科幻還是現實?
    為什麼科學家對室溫超導體的發現,會反映如此冷淡呢? 超導到底是個啥 要說室溫超導是啥,先得回答什麼是超導。從字面意思上,超導就是超級導電之意。 超導體導電能力有多強?在一定溫度(定義為超導臨界溫度)之下,超導體電阻為零。
  • Nature雜誌封面:世界上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此時氫變成了一種金屬狀態——金屬氫。 △ 木星內部可能存在金屬氫 1968年,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Neil Ashcroft預測,金屬氫在常溫下應該是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