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有了準確英譯:君子譯成gentleman,不合適!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讓人啼笑皆非的雷人英譯,出現在日常生活裡可能還只是鬧笑話出洋相,但不準確的翻譯如果出現在中華經典外譯本中,就可能會造成外國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小心地(dì)滑」被翻譯成slip carefully(小心地(de)滑)、「四喜丸子」被翻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糰子)……像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雷人英譯,出現在日常生活裡可能還只是鬧笑話出洋相,但不準確的翻譯如果出現在中華經典外譯本中,就可能會造成外國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誤解。剛閉幕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民心相通是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準確翻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術語,對於方便人文交流的意義不言而喻。

那麼,像「道」「仁」「陰陽」「風骨」「大同」這些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術語到底如何翻譯?記者了解到,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目前已經公布400條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詮釋與英譯。近日,記者採訪了「工程」學術委員會的兩位委員——外研社副總編輯、編審章思英和外研社編審嚴學軍。

為何翻?

經典誤譯易引發文化誤解

「要發好中國傳統文化的聲音,怎麼傳達是很重要的方面。」針對國學經典在翻譯過程中被誤讀的一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劉新成在今年兩會上建議,應該啟動、實施重要國學經典的匯校工程,重點解決國學經典解讀及經典外譯方面存在爭議的情況,以方便中國經典、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劉新成認為,目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中國國學經典的翻譯中出現的問題值得注意。過去,國學的經典外譯主要依賴外國漢學家,「但是這些漢學家對中國國學經典不一定理解得很清楚、很準確;另外,他們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從他們自己的知識背景出發來理解中國的經典,這樣就難免出現誤讀或者是有意無意的曲解。」

劉新成舉例說,西方漢學家翻譯的《孫子兵法》有多個譯本,多數譯本存在翻譯錯誤,導致西方對中國的誤讀。

據悉,《孫子兵法·九地篇》中有一段話:「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是故其城可拔,其國可毀。」孫子講的本是霸者和王者的軍隊在與實力相當的大國對敵時的用兵謀略,並不是要追求「威加於敵」、拔城毀國。西方譯者比如翟林奈(Lionel Giles, M.A.),格列菲斯(Samual B. Griffith),索耶爾(Ralph D. Sawyer)都沒能很好地理解這段話的整體語境,翻譯不到位,因而有些西方人以此作為「根據」,提出中國的軍事威懾論是有歷史傳統的。

傳統典籍被誤譯仍然存在

據嚴學軍介紹,目前,翻譯界在翻譯實踐方面關注、討論較多的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學經典的翻譯,二是外宣方面的翻譯,三是科技文獻的翻譯。而涉及術語的,主要是科技術語的翻譯,其中又以中醫術語的翻譯討論最多。關於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翻譯關注不多,因為「中華思想文化術語」這個概念是第一次提出,也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的意義所在。

「傳統典籍被誤譯的情況是存在的」,嚴學軍說,「一是對傳統典籍的歷史語境和文本解讀有誤,二是對典籍中的核心概念內涵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三是為了迎合或遷就外國讀者,硬性對我們的思想文化內容作不適當的裁剪。」像中國古代的「君子」,主要有兩重含義,一是指上層貴族的男子,二是指德行出眾的人。這兩重含義在具體的文本中有時能區分,更多的時候兩重含義都有。但不少《論語》譯本都將「君子」譯成了gentleman。

再如,「上帝」這個術語,在中國歷史語境中主要含義有二:一指主宰宇宙萬物及人事的最高天神,二是相當於「天子」,指帝國或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還有一個核心概念「天」,馮友蘭先生說有「物質之天」、「主宰之天」、「運命之天」、「自然之天」、「義理之天」五重含義。「上帝」和「天」含義如此複雜的一個概念,在大多數的中外譯本中都譯為「God」,而「God」與中國的「上帝」和「天」實在相差很遠。「這幾個術語我們都收錄了,我們根據這幾個術語的歷史語境與語用實際重新進行了詮釋和翻譯。」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收錄的術語中,君子被音譯為Junzi (Man of Virtue),上帝被翻譯成Supreme Ruler/Ruler of Heaven。

對中國傳統文化把握不當

中國傳統典籍的外譯,從利瑪竇翻譯「四書」開始,到後來漢學家如衛禮賢、理雅閣、韋利,國內翻譯家如辜鴻銘、林語堂等的翻譯都不盡相同,僅《論語》的譯本大概就有60多種。「外譯的版本這麼多,對同一術語翻譯的不盡相同,有的術語有十餘種譯法,比如『天命』,有人譯為the truth in religion,有人譯為the Laws of the God,還有the Decree/Decrees of Heaven等諸多譯法,彼此都有些道理。」嚴學軍說,翻譯需要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但譯者大多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譯,而他們可能只把握了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今天看來,無論是中國人自己的外譯還是外國漢學家的翻譯,都或多或少存在對中華文化術語誤譯的問題。」

外研社副總編輯章思英認為,之所以產生誤譯,不完全是翻譯本身的問題,有可能是對經典文本的理解就有誤。「比如古文都沒有標點,今天的人給經典添加了句讀,不同的斷句所產生的意義就會有差異,外文翻譯自然也不一樣。《論語》《孟子》《老子》等很多經典著作都存在這種情況。」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叢書「前言」中提到,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的宗旨是讓世界了解當代中國人及海外華人的精神世界,從而推動國家間的平等對話及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借鑑。

翻什麼?

術語選自古籍經典

什麼樣的詞彙稱得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術語如何遴選出來?據嚴學軍介紹,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多選自《詩經》《尚書》《論語》《孟子》《文心雕龍》《詩品》《文史通義》等古籍經典,並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釋義。為此,「工程」組建了哲學、文學、歷史三個學科組和一個譯審組,學科組組長分別由北大、人大和武大的三位著名學者擔任,譯審組組長由長期從事對外傳播的資深專家擔任。學科組專家為術語的篩選訂立了6條標準,首先是時間上的斷限,上至先秦,下到辛亥革命,近現代術語不進入整理範圍。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範圍很廣,涉及的領域眾多,第一期工程的術語先限定在文史哲三大領域,科技術語包括中醫術語等沒有放入。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文史哲領域的術語更能反映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文化特徵。

嚴學軍介紹,反映中華民族觀念的詞句很多,長到一段話,短到一個字。「工程」對術語的形式也做了說明,是「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或文化核心詞」,這就排除了完整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術語在形式上主要體現為詞和短語。

具有國際傳播價值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翻譯涉及到兩重語境的轉換,一是歷史語境向現代語境的轉換,二是現代語境向國際語境的轉換。我們要考慮有些思想文化術語能否被國際社會接受,我們所傳播的術語內容和價值觀念絕不能與世界文明的發展背道而馳,像 『三綱五常』『無毒不丈夫』等一些含有封建糟粕的術語肯定不會入選。」嚴學軍解釋說。這些負面的術語概念並不適合對外傳播,事實上也不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的內容。

此外,還要考慮我們所要整理的思想文化術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構建當代中國話語體系和價值體系有參考價值。「中國話語體系的根在傳統思想文化,那些具有當代價值的傳統話語都是我們整理的對象。」

沒有迴避生僻術語

記者注意到,在已經發布的術語中,有些術語連國人都很陌生,沒有聽過或者聽過但不解其意,比如「鎔裁」「解衣盤礴」「虛壹而靜」等。

「此次確實有一些生僻的文學術語入選了,它們不為一般人所知。但文學和文藝思想是中華思想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距離普通人遠一些,不能因為普通人用不到,就不將其列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嚴學軍說。

據章思英介紹,「工程」預計發布900個術語,力爭在2018年完成出版。「反映中華思想文化的術語很多,肯定不止900條,但不能指望一個『工程』完成所有內容。」下一步,專家們將對已出版的術語進行修訂,「翻譯界有一個普遍共識:譯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她透露說,參與「工程」的中醫傳播專家已開始整理、詮釋、翻譯中醫術語,首先選擇中醫中偏思想文化內涵的術語,比如「陰陽」「五行」等,中醫的臨床術語會在後期再作考慮。(文/張璐)

相關焦點

  • 君子譯成gentleman不合適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有了準確翻譯
    2017年5月18日訊,「小心地(dì)滑」被翻譯成slip carefully(小心地(de)滑)、「四喜丸子」被翻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糰子)……像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雷人英譯,出現在日常生活裡可能還只是鬧笑話出洋相,但不準確的翻譯如果出現在中華經典外譯本中,就可能會造成外國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 吳其堯︱中國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譯
    頃見網友在一個名為「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的公眾號上討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英譯,覺得頗有意思。這個公眾號每日一期,每期選譯一句中國文化名言,譯者既有中國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的學者,也有英語為母語的學者,譯文的優劣由讀者投票決定。我關注該公眾號為時已久,不時翻看還常有所斬獲,因此也推薦給了學生。
  • 蘇浙滬發布公共場所英譯標準 公廁不能譯成「WC」了
    昨天,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在上海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長三角公共場所英文譯寫標準通則》,統一長三角地區公共場所英譯規範,進一步推動區域國際化進程。從此長三角的公共場所337條設施及功能信息、警示和提示信息的英譯方式完全一致。10月起,江蘇將正式施行這一新標準。
  • 400條文化術語詮釋與英譯公布 專家:誤譯易引發誤解
    君子譯成gentleman,不合適  400條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有了準確詮釋與英譯  「小心地(dì)滑」被翻譯成slip carefully(小心地(de)滑)、「四喜丸子」被翻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糰子)……像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雷人英譯
  • 淺議醫學論文標題的語法特點及英譯
    前置定語名詞短語型標題由一個名詞加主幹若干前位定語構成,由於這些名詞是文章所討論的唯一對象,即文章標題的中心詞,因此,英譯標題時可以直接對譯。後位定語名詞短語型標題由名詞主幹加若干後位定語組成,它們之間具有逐漸遞增的修飾關係,英譯時,這種聯用的後位定語一般不能互易位置,除非位置不動會造成誤解必須對調。2.混合名詞短語型標題。
  • 英譯《射鵰》成爆款 譯者解釋為何把黃蓉譯成黃蓮花
    郝玉青還透露,近日有美國的知名出版社高價購得英譯本版權,將於2019年推出美國版;另有西班牙、德國、芬蘭、巴西、葡萄牙等七個不同國家也相繼買下了版權,未來將出現更多語言版本的《射鵰》。近日,郝玉青應邀來到北京,接受了採訪。為什麼起《英雄誕生》這樣的「別名」?
  • 《論語》英譯海外傳播多元化策略
    在21世紀,為了中華文化更好更主動地走向世界,有必要對《論語》英譯進行多元策劃,進行海外多渠道傳播。 關鍵詞:《論語》;海外傳播;英譯 作者簡介:   1809年以來,《論語》的英譯本(包括全譯本和節譯本)有50餘種,在不同時期對英語世界的讀者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 桂林菜名英譯有規範-廣西新聞網
    桂林市出臺桂林菜名指導性規範條款 「全州醋血鴨」用英文怎麼說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劉冬蓮 蔣曉梅 近日,桂林市商務局發布《桂林市餐飲企業中英文菜名規範》(下稱《規範》),為菜單英譯給出指導性的規範條款
  • 醫學期刊論文文題英譯問題與修正建議
    目前國內多數醫學期刊論文都要求有英文題目和英文摘要,而英文題目是否準確、簡潔、規範,直接關係到論文收錄、檢索與被讀者認可的程度。下面,達晉編譯分析一些常見的英譯文題錯誤,提出簡要的寫作建議,以提高論文文題英譯水平,使論文的英譯更加規範。一、規範使用英文縮寫詞。在醫學論文題目中,應儘量慎用或不用外文縮寫詞。
  • 李暉︱終有襄陽城破時:金庸武俠小說的英譯與經典化
    英譯本《射鵰英雄傳》卷一《英雄誕生》,金庸著,[英]郝玉青譯,麥克勒霍斯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416頁,14.99英鎊這是一篇半年前準備動筆,三個月前就應該結稿的文章。但它們作為學術型翻譯,與大眾市場接軌不暢,銷量上並不理想。閔福德雖在《鹿鼎記》譯序裡聲稱和賴慈芸繼續合譯三卷本《射鵰》,後來僅在《翻譯季刊》登出第一回譯文便草草收場。
  • 漢詩英譯 | 在老瓦山看見斑鳩
    很長時間,我都沒有見到過體態如此可觀的斑鳩看來不用像從前躲著獵槍和彈弓後斑鳩們的生活變得滋潤了你看它們肥碩而笨拙的飛行盡在矮灌和橡樟之間跳上跳下似乎世界的高度就是它們騰躍的高度讓我這樣一個頹唐的中年人在幽暗的林中也有了歡快的腳步選自《詩刊》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人顯然明白,把他的孟加拉語詩歌譯成英語格律詩,是他力所不逮的。所以,他採用散文詩體裁把原作譯成英語。  但在不多的幾首譯作中,依然殘留格律詩的框架。比如《吉檀迦利》第79首四個詩段的最後一句都是:「讓我一刻也不忘記,讓我在夢中在甦醒時都滿懷悲戚。」《新月集》的《仙境》三個詩段的最後一句都是:「在陽臺的角落裡,栽羅勒草的花盆放的地方。」
  • 桂林菜名英譯有規範
    桂林菜名英譯有規範   桂林市出臺桂林菜名指導性規範條款  「全州醋血鴨」用英文怎麼說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劉冬蓮 蔣曉梅  近日,桂林市商務局發布《桂林市餐飲企業中英文菜名規範》(下稱《規範》),為菜單英譯給出指導性的規範條款。
  • 吳其堯︱古詩詞中「處」字的理解與英譯
    王先生還在曲和散文中找到了不少例子,不贅。上述諸例,足以證明「處」在古詩詞裡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唐宋詞一百首》《詞百首英譯》《華夏情懷——歷代名詩英譯及探微》           我們在從事漢譯外,尤其是古詩詞外譯時,要特別留意「處」字表示時間的用法,以免犯錯。我手頭所具古詩詞英譯本,似乎都還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 辜鴻銘與英譯《大學》出版之謎
    辜鴻銘在1898年出版英譯《論語》之後,又相繼翻譯出他非常重視的另兩部儒經《中庸》和《大學》。辜氏在其著作中反覆引用兩經中章句的事實說明,他不僅對於這兩部經書的內容十分熟稔,理解準確到位,還證明他作為孔門弟子對其篤信不疑的思想與信條進行著親力親為的宣講。但凡有機會,無論大小,辜鴻銘都會毫不例外地鼓勵他立志研習國學的外國友人或學生從這兩部書開始學起。
  • 公共場所英譯錯誤迭出 高中生當"啄木鳥"規範城市名片
    東方網實習記者孫曉菲2月17日報導:在上海,公共場所一般都標有相應的英文翻譯,方便國外人士出行。但是,這些英文中的錯誤卻不少,直接影響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寒假中,華東師大二附中的三名高二學生逛遍了滬上的主要景點、重要路段、大型公園和商場,對其中的中譯英錯誤進行了歸納。
  • 嚇傻外國人的20道英譯菜名
    推薦英譯:大多數國外購物網站上老乾媽都直接譯成「Lao GanMa」 3、螞蟻上樹 ants climbing trees 我有個東北同學特別喜歡吃螞蟻上樹,上次和我班一留學生一起吃飯、他特別推薦了螞蟻上樹:"ants climbing trees, yummy!" 洋妞的臉都嚇綠了。
  • 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跨越時代,不改一腔赤誠
    雖然對許淵衝居住環境的簡樸早有耳聞,但初進他在北大暢春園的鬥室,還是忍不住驚詫。一方木桌,一個舊沙發,一壁書,一張床,別無長物。許淵衝在這兒一住30多年,歲月流逝經年,他將楚辭詩經、唐詩宋詞變換成精妙的英法韻文,傳播到外語世界。96歲時,許淵衝曾在《朗讀者》節目上豪氣宣布「一百歲前一定要譯完莎士比亞全集!」
  • 《中國關鍵詞》英譯實踐探微
    筆者直接參與了該項目的組織實施和英文詞條的翻譯及審改稿工作,本文結合《中國關鍵詞》詞條英譯案例和專題研討的成果,對政治文獻的英譯實踐進行微觀探討。一、忠實於原文核心思想內涵按照項目定位,《中國關鍵詞》收錄的是當代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思想文化的核心話語,體現了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
  • 看英語版《論語心得》如何翻譯「君子」、「小人」
    這不還是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嗎?這回,花了204元港幣買了一本(英語正版書真是很貴啊),不為別的,就想知道英語版的《論語心得》是怎麼翻譯「君子」和「小人」這兩個高難概念的——唯君子與小人為難譯也。要知道,這是堂堂英國麥克米蘭(Macmillan)公司約請英國專家Esther Tyldesley翻譯的,絕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