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羅氏基於血液的下一代測序產品首個前瞻性研究成功準確...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10月08日訊 /

生物谷

BIOON/ --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近日公布了II/III期臨床研究BFAST(血液首個檢測篩選試驗)單臂隊列的陽性結果。該研究是一項全球性、多中心、開放標籤、多隊列研究,正在評估靶向療法或免疫療法作為單藥療法或聯合療法治療不可切除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這些患者經基於血液的下一代測序(NGS)ctDNA檢測確定為攜帶致癌體細胞突變或

腫瘤

突變負擔(TMB)陽性。


值得一提的是,BFAST研究是僅使用基於血液的下一代測序(NGS)來檢測特異性融合的首個前瞻性研究,目的是為晚期NSCLC患者選擇治療方案,而無需組織活檢。


Alecensa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隊列是首個獲得數據的隊列,其他隊列的數據之後將陸續獲得。Alecensa ALK陽性隊列的主要終點是確認的調查員(INV)評估的總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獨立審查機構(IRF)評估的ORR、緩解持續時間(DoR,INV和IRF)、無進展生存期(PFS,INV和IRF)、總生存期(OS)和安全性。


來自Alecensa ALK隊列的數據顯示,採用FoundationOne液體活檢識別為ALK融合晚期NSCLC的患者中,經研究調查員採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v1.1)評估,有87.4%(95%CI:78.5-93.5)的患者對Alecensa顯示出確認的緩解(ORR)。這一數據與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ALEX中觀察到的Alecensa治療的ORR一致,該研究中採用基於組織的檢測分析來識別患者。當獨立審查委員會採用RECIST v1.1評估時,確認的ORR在數值上較高,為92%(95%CI:84.1-96.7)。中位隨訪12.6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緩解持續時間(DOR)尚未達到。該研究中, Alecensa的安全性與治療前的臨床研究和上市後經驗一致,沒有觀察到新的安全信號。


BFAST研究採用了FoundationOne? Liquid,這是羅氏旗下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開發的一款綜合性液體活組織檢測產品,在來源於抽取血液的循環腫瘤DNA(ctDNA)中檢測四種主要的基因組改變、微衛星不穩定性(MSI)和包括ALK在內的選擇性融合。這些數據表明,FoundationOne? Liquid檢測產品可以幫助測試和鑑定不適合當前

診斷

檢測但可能受益於Alecensa的更廣泛晚期NSCLC患者(例如,由於

腫瘤

組織不足或缺乏而不能提供組織樣本的患者、或組織

診斷

不可用),並驗證了基於血液的NGS作為一種額外方法來提示ALK陽性NSCLC臨床決策的臨床效果。


羅氏首席醫療官兼全球產品開發負責人Sandra Horning表示:「獲取

腫瘤

組織進行生物標記物檢測對許多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有些患者可能無法獲得對他們疾病的最佳治療。BFAST研究是顯示通過採用基於血液的下一代

診斷

方法有可能僅僅使用抽血來識別NSCLC患者中ALK突變的首個臨床研究,表明FoundationOne? Liquid能夠準確預測哪些患者能夠對治療有反應,這意味著更多的患者可能從Alecensa獲益。」

Alecensa(alectinib,艾樂替尼)是一種靶向ALK的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在美國和歐盟,該藥分別於2015年12月和2017年2月獲得加速批准和有條件批准,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於既往接受過Xalkori(crizotinib,克唑替尼)治療的ALK陽性晚期NSCLC成人患者的二線治療。此外,Alecensa分別於2017年11月和2017年12月獲美國和歐盟批准,作為單藥療法,用於ALK陽性NSCLC的一線治療。


在中國,Alecensa於2018年8月獲批,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於ALK陽性NSCLC患者的治療。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的肺癌發生率正在持續上升,該病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ALK陽性NSCLC是一種獨特的類型,常見於較年輕(中位年齡52歲)且無吸菸史的肺癌群體中,尤其是名為腺癌的特定類型NSCLC群體中。大約5%的NSCLC為ALK陽性,每年約有7.5萬人確診ALK陽性NSCLC。


據估計,大多數ALK陽性NSCLC患者在接受當前標準護理藥物Xalkori治療一年內會產生耐藥性,大約60%會發生中樞神經系統(CNS)轉移。研究顯示,Alecensa能夠透過血腦屏障,在CNS中保持活性,因此該藥針對腦轉移瘤也具有療效。迄今為止,Alecensa已獲全球60多個國家批准,用於ALK陽性晚期NSCLC的初始(一線)治療。


相關焦點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報告-下
    但目前CTC研究進展尚未實現突破,除了乳腺癌預後評估,在療效評估方面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暫無陽性結果,通過NGS進行單細胞測序進行用藥指導的方法更是處於研究早期階段,主要原因是CTC在血液中的數量稀少(一般患者10ml血中只有1-10個CTC),陽性率低(晚期腫瘤患者不到85%),腫瘤患者個體間CTC數量差異較大。
  • 新一代基因測序:在腫瘤和遺傳學領域的應用正在造福人類健康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過去因為費用昂貴的原因而選擇不考慮這些診療測試,隨著NGS在一定條件下被納入美國醫保,患者的經濟壓力或有所改觀。3月16日,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CMS)敲定對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新一代測序(以下簡稱NGS)診療的醫保覆蓋認定,其中涵蓋診斷性實驗室檢測。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賦能各級血液科平臺...
    在分子病理學領域紮根多年的葉鋒,對臨床病理研究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他告訴動脈網記者:「在腫瘤病理研究中,其實血液腫瘤病理研究是一大難點。血液腫瘤的發病率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低,而且血液腫瘤發病患者多聚焦在青少年群體,人們救治的欲望和價值都更大。」
  • 還在講精準醫療的你,不知道單細胞測序就OUT了!
    作者/策劃:浩悅資本IVD與精準醫療行業組本文原創自浩悅資本,轉載或合作請在本文末尾處留言。但長期以來,針對人類基因組和疾病的研究都是基於「組織」或「血液」這樣的整體概念,未能從單個細胞層面的基因表達,細胞行為的解析度上進行分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長期以來,針對人類基因組和疾病的研究都是基於「組織」或「血液」這樣的整體概念,未能從單個細胞層面的基因表達,細胞行為的解析度上進行分析。
  • 2018精準醫療年度盤點丨在政策、科研、產業方面有哪些發展與突破?
    這臺擁有超高通量的基因測序儀一天就可以完成60例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日產出數據高達6Tb,是目前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堪稱「超級生命計算機」。 這必將對目前測序產業的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也標誌著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學研究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成為可能。
  • 2017年度聚焦:DNA測序深度分析
    基因組學是一門研究生物基因組的組成,基因組中各基因的精確結構、相互關係及表達調控的科學。在基因組學中,科學家們通過新型的基因測序儀分析生物樣本(組織、細胞、血液樣本等)的基因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用於臨床醫學診斷、個體化用藥指導、疾病發病機理研究、生命調控機制研究等領域。
  • 羅氏診斷-先聲診斷轉化醫學卓越創新中心揭牌
    雙方表示,將致力於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感染、藥物基因組學等精準醫學領域的開發、轉化應用及商業化,為更多終端用戶提供高品質檢測產品,共同推動前沿技術的探索和創新、精準診療的規範化應用以及轉化醫學的發展,造福更多中國患者。
  • 精準醫療!羅氏新型靶向藥物entrectinib治療ROS1陽性肺癌展現巨大...
    2018年09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公布了實驗性靶向抗癌藥entrectinib的綜合分析數據。此次分析的數據來自關鍵性「籃子」II期臨床研究STARTRK-2、I期研究STARTRK-1、I期研究ALKA。
  • 前瞻性臨床試驗顯示:高通量基因組測序可指導AML患者精準治療
    此前,一項回顧性分析表明,治療延遲達8天並不影響AML患者的總體生存率,但目前尚沒有前瞻性研究檢驗過延遲治療的可行性以及基因測序數據對前期方案確定時的優勢。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間,該研究納入了來自14個臨床位點的487名符合條件的疑似AML患者,以進行精準治療方案分配。在分配治療前的7天期間,由於特殊的不良事件,比如出現危及生命的出血、病危轉進重症監護室等,92例患者被剔除。在395名符合條件的患者中,374名在獲取樣本7天內被確定了精準治療方案。
  • 分子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及投資策略:精準醫療,看PCR還是NGS
    在精準醫療、個性化用藥等需求推動下,分子診斷技術在全球得到飛速發展,根據火石創造數據顯示,2013-2019 年全球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由 57 億美元增長至 113.6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2.18%,主要市場玩家包括羅氏、雅培、西門子、強生等。國內分子診斷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消費升級、政策扶持以及資本青睞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已經由產業導入期步入成長期。
  • 盤點:新一代測序,今年又有啥變化
    羅氏454454生命科學曾在2013年宣布,計劃在2015年停止測序硬體的銷售。據羅氏診斷的測序銷售經理Susan Ulanowicz介紹,該公司將支持其硬體直到2016年底,而不是之前報導的2016年年中。不過,羅氏NimbleGen仍在開發NGS的樣品製備工具。
  • 中美檢驗大師共話「精確檢驗、精準醫療」 ——首屆「中美檢驗大師...
    本次論壇圍繞「精確檢驗、精準醫療」的主題,從2016年召開的第68屆美國臨床化學年會(AACC 2016)中甄選部分精彩講題,邀請中美檢驗醫學領域專家、學者就分子診斷技術及質譜分析技術的臨床應用、臨床實驗室管理與檢驗醫學發展趨勢等專題進行交流與探討,第一時間與參會專家分享檢驗學界最新國際研究進展。
  • 下一代測序技術,掀開遺傳病診斷的新篇章
    近日,測序中國對話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分子診斷實驗室主任王劍,共同探討了下一代測序技術為遺傳病診斷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邁入遺傳病診斷的新時代測序中國:王劍教授,您好!隨著分子檢測技術的高速發展,遺傳性疾病的診療迎來了新的機遇。您能否介紹一下目前遺傳病診斷的常用方法?下一代測序技術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 羅氏HPV檢測產品獲批上市 首個基於生物標誌物的分類檢測
    FDA批准了首個基於生物標誌物對HPV陽性/ Pap細胞學陰性結果進一步分類的檢測,改善女性宮頸癌預防。3月11日,羅氏宣布美國FDA批准了下一代細胞學檢測CINtec PLUS作為第一個基於生物標誌物的分類檢測,用於通過cobas 4800 HPV檢測為人乳頭瘤病毒(HPV)陽性的女性原發性子宮頸癌篩查。
  • 解放軍總醫院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試管嬰兒」誕生
    據新華網10月8日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姚元慶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經過三年的研究探索,開發出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技術,並順利完成臨床轉化。採用這項創新技術,一位「試管嬰兒」反覆胚胎移植失敗的婦女成功受孕,並於2014年9月30日誕下一名健康女嬰。相關研究成果已在《遺傳學與基因組學雜誌》上發表。
  • 仙瞳資本:精準醫療2.0時代,與「複雜」並肩同行
    一家享受於幫助別人成功的企業「基於精準醫療開發策略的生物製藥的崛起,意味著精準醫療的2.0時代已經來臨。」仙瞳資本董事長劉牧龍先生在說起萬春醫藥的成功時,發表了這樣的觀點。2010年,擁有15年生物醫藥產業從業經驗的劉牧龍,成為深圳仙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合伙人,並將投資範圍鎖定在生命科學和醫藥領域,成為首個定義「精準醫療」風口的創投機構。創業至今的9年時間裡,劉牧龍見證了精準醫療在中國從寥寥數人提及的冷門領域變為萬人追逐爆款,參與了精準醫療市場的成長與演變。
  • 這家基因測序企業壟斷了全球測序儀器市場七成份額,一年裡它都經歷...
    2016年Illumina一共發布了兩款新產品,分別是下一代(NGS)靶向測序系統MiniSeq(同時還宣布了另一款仍在開發中的半導體測序儀)以及新一代腫瘤測序解決方案TruSight Tumor 170。基於Illumina現有的測序技術,MiniSeq系統能開展從單基因測序到通路測序的各種DNA和RNA靶向應用。從外觀上看,MiniSeq比MiSeq儀器小44%。
  • 顏光濤教授:標記免疫、基因測序、生物大數據助力精準診斷
    全球正在邁入精準醫療時代,精準診斷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近年來,國內在該領域獲得快速發展,無論是政府、學術科研界,還是生物技術、醫藥企業以及投資界,均在這一領域深耕,希望促進行業發展,以精準診斷造福患者。大時代下,藥明康德傳媒部推出精準診斷系列訪談專題,邀請業內幾位專家與大家分享他們的觀點和見解。
  • 36氪首發|納米孔測序成為基因測序藍海,「齊碳科技」完成 4000...
    36氪獲悉,齊碳科技宣布完成4000萬元的第三輪融資,領投方為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雅惠精準醫療基金,百度風投繼續跟投。本輪資金將全部用於新一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的技術研發,計劃於2020年1月研發出最小可行化產品。齊碳科技的納米孔基因測序屬於第四代測序技術。
  • 後疫情時代,基因測序如何乘風破浪?
    隨著技術升級,加之國產替代、精準醫療等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受益於疫情的新冠核酸檢測產品銷售大增,更使得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價值持續凸顯。一、基因測序技術演變史體外診斷(IVD)因其成長性高,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黃金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