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首次發現香氣有助植物抗寒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近日,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宋傳奎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香氣也能夠有效調控植物的抗寒性。增加植物中一些香氣物質的聚集,能夠提升植物抗寒性,反之植物抗寒性則顯著降低。這改變了人們對於香氣物質的傳統認識。該項研究成果12月1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權威學術雜誌《新植物學家》上。

植物和人一樣,也需要防寒保暖,所以冬天一到,人們會發現隨處都有給植物裹麻繩、刷白漆、打吊針現象。此外,低溫對植物產量和地理分布有很大的影響。低溫等逆境條件會導致活性氧自由基在植株中的大量積累,進而對植株產生毒害。如果能夠有效清除活性氧,就能減輕低溫等逆境環境對植物的傷害。

橙花叔醇是茶樹中最重要的香氣物質之一。該項研究首先發現,在低溫環境下,茶樹體內結合態的橙花叔醇糖苷大量聚集。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生物信息學、生物化學等手段,最終從近300條糖基轉移酶基因中成功得到1條基因UGT91Q2,該基因能夠將活化的葡萄糖轉移到游離態的橙花叔醇上,進而形成結合態的橙花叔醇糖苷前體。

研究團隊進一步通過體外抗氧化分析發現,轉移酶基因UGT91Q2生成的產物橙花叔醇糖苷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顯著高於游離態下的橙花叔醇。在茶樹中降低UGT91Q2基因表達量,就會降低茶樹橙花叔醇糖苷的積累,導致活性氧的大量積累,進而導致茶樹抗寒能力下降。外源添加橙花叔醇,可促使茶樹體內橙花叔醇糖苷的大量積累,有效提高茶樹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進而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這種現象在植物菸草中也得到了驗證。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橙花叔醇也可作為一種信號物質,能夠有效激發茶樹體內抗冷防禦機制,進而提高茶樹主動預防冷害的能力。

宋傳奎介紹,這項研究首次發現揮發性香氣物質橙花叔醇具有調控茶樹抗寒性的新功能,同時發現UGT91Q2基因能夠催化橙花叔醇從游離態形態轉化為結合態形態。「與游離態香氣相比,糖苷結合態香氣前體穩定性、水溶性以及抗氧化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並可控制香氣物質的釋放,在化妝品、保健食品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該項研究不僅為茶樹體內橙花叔醇糖苷的調控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

  • 安徽農業大學解密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奧秘」
    2020年11月17日,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在Nature-Communication雜誌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variation in a functionally divergent homolog of FCA regulates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 合肥首次發現瀕危植物野生水蕨
    9月15日,記者獲悉,近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隊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家在肥東肥西發現了瀕危植物水蕨。據悉,野生水蕨在我國已瀕臨滅絕,1999年,水蕨屬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保護等級為二級易危。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記者採訪了參與此次普查的專家,還原了這場堪稱奇妙的「發現之旅」。
  • 安徽農業大學:招生資料、全國分數線及山東省專業投檔分數線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林生命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的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坐落於安徽省會合肥,地址為安徽省合肥市長江西路130號。安徽農業大學源於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學,1935年成立農學院。
  • 華中農業大學聯合西南林業大學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趙凱歌研究組和金雙俠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研究組同時發現該基因在基因組還有另外四個拷貝CpTPS17、CpTPS18、CpTPS19和CpTPS50,其中CpTPS17、CpTPS18、CpTPS19在花中高表達。基於蠟梅基因組共線性分析,結果顯示CpTPS17、CpTPS18基因是通過串聯複製進化產生的,串聯複製帶來芳樟醇合成酶劑量上的變化進而導致蠟梅特徵香氣芳樟醇的形成。
  • 安徽農業大學,將公開註銷67名研究生學籍,原因與上次一致
    話說近日,安徽農業大學,在其網站發布了一則重磅公告。公告的內容是關於取消達到最長修業年限學生學籍的公示,按照計劃,安農大擬對67位超過最長學制的研究生的學籍予以註銷。筆者注意到,這已經不是安徽農業大學第一次發布類似的公告了!
  • 新發現!南京農業大學李新華副教授發現橫斷山區被子植物新物種及新歸化種
    近期,南京農業大學生科院李新華副教授在雲南西北部橫斷山區,發現了被子植物商陸科一個新種,即雲南商陸,該成果發表於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
  • 植物澀味化合物代謝 關鍵基因首次被發現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夏濤課題組,首次從植物體內發現並鑑定了參與植物單寧化合物降解的單寧醯基水解酶(Tannase,TA)基因。該項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權威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上。
  • 合肥首次發現!稻田裡竟出現了.多圖曝光
    在肥西縣山南鎮肥東縣梁園鎮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隊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家發現了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稻田裡竟「出沒」瀕危物種據安徽中醫藥大學醫藥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成海介紹,8月15日,普查隊在肥西縣山南鎮上圩村的稻田裡,
  • 低溫即將來襲,做好植物抗寒措施!(專題一)
    一、低溫、冷害基礎知識低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稱為寒害。按照低溫程度和受害情況可分為冷害和凍害,把植物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與抵抗能力稱為抗寒性。冰點以上的低溫對植物的傷害成為冷害。成都綠金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始終秉承「源於自然、還於自然」的發展理念,以印楝素為核心,主營生物農藥、生物有機肥等系列生態植保產品,致力於改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力爭為綠色有機農業提供高效、安全的防控產品和植保技術服務。
  • 首次發現!肥東稻田裡竟出現了......
    在肥東縣梁園鎮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隊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家發現了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肥西縣山南鎮上圩村的稻田裡,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蕨類植物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L.)Brongn.。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媒體農大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GCHERA世界農業獎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羅納德兩位科學家,憑藉多年來在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獲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得該獎項。
  • 安徽農業大學一教授套取20萬科研經費被免職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農業大學一教授套取20萬科研經費被免職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轉移科研項目經費並套取20萬元,安徽農業大學一教授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行政記過處分,並被免去系主任職務。
  • 安徽農大李培金團隊揭示植物花期調控關鍵新基因
    2020年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團隊題為「Molecular variation in a
  • 氨基寡糖素對抗寒有何作用
    低溫危害是農作物生長期間,遭到低於其生育適宜溫度的連續或短期的影響,使農作物生育延遲甚至死亡的一種氣象災害,是我國農業生產上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植物的低溫危害包括冷害和凍害,凍害是由0℃以下的低溫造成,溫度下降到冰點以下,植物體內水分結冰,因此霜害與冰害都屬於凍害。
  • 以知促行 以行求知 莒縣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赴安徽農業大學培訓...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馬曉丹 日照報導  為增強業務素質,進一步提升為養殖戶全方位服務的工作水平,莒縣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由副主任許家春同志帶隊,於9月14日-19日和10月12日-17日分兩批組織業務骨幹43人,赴安徽農業大學參加培訓學習
  • 首次以聘任方式產生,北大教授任雲南大學校長
    4月23日,雲南大學首次迎來聘任產生的校長。4月23日,雲南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
  •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每日甘肅網11月29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成為該校繼農業科學學科之後第二個進入ESI前1%的學科。
  • 長江流域首次發現外來入侵水生植物——『扁葉慈姑』
    長江流域首次發現外來入侵水生植物——『扁葉慈姑』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湖北秀湖植物園聯合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九江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湖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最近在長江流域首次發現一種外來入侵水生植物——『扁葉慈姑』。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甜菜鹼積累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nsive MYC2-BADH-lik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module in Poncirus trifoliata contributes to cold tolerance by modulation of glycine betaine biosynthesis」為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柑橘抗逆團隊的研究論文
  • 安徽農業大學趙劍課題組在大豆和茶樹代謝生物學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責編 | 奕梵大豆是高能量聚集度且可生物固氮的可持續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物。安徽農業大學趙劍團隊一方面開展茶樹黃酮類等特徵性次生代謝研究,也在國家重點研發和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繼續支持下,開展與大豆營養品質形成機理相關的大豆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並在近2年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先後發表1篇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1篇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3篇Plant Journal, 和1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