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打卡 |提出大陸漂移說的是誰?

2021-02-23 職行天下

創新是一個人人熟知的名字,但創新到底意味著什麼? 創新要面對什麼樣的挑戰?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此需要先討論一下到底什麼是創新。我們要想創新,必質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創新。

我們有知道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知識,我們有知道不知道的東西,比如未解決的難題,沒有證明的猜想,還沒有達到的技術水平等等。但這些還不是全部。我們除了知道的東西,和知道不知道的東西,我們還有不知道不知道的東西,科學研究不僅要把「知道的 不知道」變為「知道」,還要把「不知道的不知道」變為「知道的不知道」,從而進一步把它們變成「知道」,把「不知道的不知道」,變為「知道」。是最高層次的,最重要的創新。

連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這真是什麼都不知道,做這種科研便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把不知道的不知道,變成知道的不知道,就是提出問題。所以,科學更重要的創新就在於提出問題。

要開拓新知識就要能夠提出新問題。但提出新問題並非那麼簡單。通常如果能把問題講出來,說明它還是在以前知識的範疇內,也許還不是真正的新問題真正的新問題常常連講都講不出來,因為它所針對的東西,從來沒人見到過,也從來沒人想到過,所以連名字都沒有。

我們連提問題的語言都沒有,有問題也講不出來,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個原始部落的故事。這個部落只有四個詞是用於計數的:一、二.三.很多很多。

當人們想要了解一群鹿的數量時,就會遇到講不出來的情況,所以,要提出真正的新問題,就要讓我們的想像自由奔馳,突破語言的束縛,突破數學的牢籠,當你感覺遇到了這類講不出來的問題時,也許是一個信號: 你挖掘到「大金礦了。

觸碰到知識的一個新疆界了。這是令人激動的時刻,也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境。在這種沒有語言沒有教學的狀態下,我們如何繼續往前發展,如何做研究,如何進行思考? 這就是科學創新所要面對的挑戰。真正的科學創新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因為這些目標和方向連名字都沒有。給這些目標和方向起名字是科學創新的一部分。

發明描寫新知識的語言和教學也是科學創新的一部分,只有當創新出來以後。我們才能把問題講出來,把新知識講出來,所以,真正的科學創新無法計劃,無法造勢,無法成為一個轟轟烈烈的重大項目。但作為一個進行創新的科學家,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工作該如何開展? 對個人來說,創新的內涵是制定美的標準。

創新之前,大家不知道什麼是美,不知道往什麼方向努力這時每個研究人員都可能有自己對美的認知,都有看問題不同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但慢慢地,會有一個人對美的認知和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人欣賞接受,從而成為美的標準,成為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這就是創新過程,科學創新和藝術創新是非常相同的。

當然,科學創新還需要通過實驗的檢驗。實驗不認可的創新是不會被接受的。牛頓發現物體運動規律就是一個創新的例子。他意識到天上行星的運動和地上蘋果的墜落實際上是同一種物理現象,可是當他想定量描寫這些物體的運動時,卻發現自己什麼也講不出來。因為當時還沒有描寫非勻速運動的數學語言。所以牛頓又成為了數學家,發明了微積分,使他可以寫出他的物體運動定律。這也是一個物理發現出現在數學發現之前的例子,

(摘編自文小剛《創新就是孩子的遊戲》)

相關焦點

  •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 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誰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科學家是魏格納。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幾年後(1915)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
  • 大陸漂移說極簡史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指出,地圖上的各大陸,有些就像一幅拼圖玩具的碎塊,比如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海岸線吻合得讓人吃驚。但也僅僅是吃驚。因為這時的人類,已經很理性了,不能僅僅因為形狀吻合,就相信有誰能把陸地撕開,還橫移到千裡之外——這時你要還說是上帝幹的,上帝都不幹。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在科學史上,由阿爾佛雷德・羅塔爾・魏格納所創立的「大陸漂移說」可算是歷盡磨難,為人們提供了諸多的思考。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和探險家。1912年,他提出了地殼變遷的大膽假說,即「大陸漂移說」。這一理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被無邊無際的泛海洋所包圍的原始泛大陸。
  • 大陸漂移說
    特別是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凹入大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他「騰」地一下從病床上跳了起來,走到地圖前,用手比劃了一下。如果能夠移動這兩個大陸使它們靠攏的話,它們正好就能鑲嵌在一起了。圖片來源於網絡1912年1月6日,在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魏格納做了題為「大陸和海洋的起源
  • 大陸漂移說背後的故事:冒險狂人魏格納
    今天叔叔要講的是著名的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大陸漂移說創立者魏格納。咱們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講的就是魏格納,說他有一次生病的時候,看見了病床對面的世界地圖,然後就覺得,世界這幾大洲的地形,怎麼好像是可以拼在一起的呢?他經過仔細的研究,提出了地球上的各塊陸地,以前都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很多原因裂開了,造成了今天這種,東一塊西一塊的樣子。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20 世紀 20~30 年代間,地理學家對大陸運動的觀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結果,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 20世紀50 年代中期,不斷發現的新證據才越來越對大陸可能運動的假說有利。
  • 大陸漂移說是怎麼被承認的呢?
    他發現被大洋分割的大陸上,不少動植物化石出現驚人的連續性。例如中龍這種淡水爬行動物,同時在南美洲和非洲玩耍,但他們卻沒有跨越大西洋的技能。甚至,美國阿巴拉契亞山的巖石可以漂洋過海,延伸到挪威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 大陸漂移與「水漂移理論」?
    水是流體,陸地是固體,按照液體和固體的性質,液體是隨著地理未知的高低,進行運動,而固體則和液體有著完全不同,那麼,現在就存在一個問題了,在水和固體的對比中,誰更容易運動呢?答案肯定是,液體比固體容易運動。那麼,魏格納講,大陸漂移,我就想問了,為什麼不說「水在漂移」呢?
  • 「讀史」1915年1月6日,魏格納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
    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並在1915年發表的《海陸的起源》一書中作了論證。世界地圖01提出即遭反對的學說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一出來,地理學家的反對意見幾乎是同聲一片。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並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
  • 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1756年德國神學家利連撒爾曾根據許多大陸相對兩岸的輪廓相似性,認為地球曾在大洪水以後發生過破裂。1858年義大利的斯奈德也利用一些地質學材料說明非洲與美洲過去是一塊大陸。到20世紀的頭幾年,歐洲的一些學者(如皮克林、泰勒等)也提出了類似的猜想。可是真正使大陸漂移說作為一種系統的假說出現在科學界並轟動一時的,卻是魏格納。
  • 地球概況《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
    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天文學家兼氣象學家魏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南美大西洋海岸與非洲大西洋海岸十分吻合,兩岸的地質構造和古生物也非常相似,於是他認為在2億~3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聯合的大陸。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可以彼此銜接起來形成一塊完整的大陸,怎麼如此巧合?他浮現一個想法,「大陸一直在漂移!」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 科學史上的今天:11/1|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陸漂移說
    魏格納雖然是氣象學家,但卻不是為了研究氣象才重返格陵蘭島,而是為了搜集證據,向世人證明他於1912年就提出的大膽理論:大陸漂移說。他相信遠古時期地球只有一片完整的盤古大陸,後來破裂漂移才形成現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這個主張聽起來一點兒也不像科學假說,反倒比較像是妄想的古老神話,難怪飽受嘲諷。
  • 康玉柱:大陸不可能漂移
    【核心閱讀】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最新研究認為:地殼是一個整體,大陸不可能漂移在漫長歷史中各陸塊的位移變化不是因為大陸在漂移,而主要因為海陸變遷。複雜地應力導致地殼隆起和坳陷無間斷且無止境地進行著,大陸沉降坳陷變成海洋,海洋下地殼抬升隆起變成陸地。斷裂只是在地殼局部產生,對全球而言僅是一個點或是一條幾十公裡到上千公裡的線而已,它分不開各大陸,也不可能分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近日提出:地殼是一個整體,大陸不可能漂移,是構造運動造成地殼隆起和坳陷,導致海陸變遷。
  • 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首次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論.
    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假說」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陸漂移的想法已經被板塊構造理論納入,解釋大陸如何移動。
  • 我的世界:誰說MC不科學!玩家隔一夜打開存檔,卻驗證了大陸漂移
    好了,廢話地瓜就不多說了,咱們還是老規矩,有圖有真相,咱們邊看圖邊聊天!誰說仙人掌旁邊不能放方塊?仙人掌在遊戲中有很好的用途,其實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密密麻麻的仙人掌給自己的基地加固堡壘,另外我們也可以利用仙人掌,給我們的小屋弄幾個垃圾桶!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探測地球的「裂縫」從而證實大陸漂移說
    他設想,這兩塊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卻由於某種原因發生了「撕裂」,陸地被一分為二。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這個假說,就是今天「大陸漂移說」的起源。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當前對地震成因機制的解釋是Reid提出的彈性回跳假說,並在後續的研究中Julian等人提出了用雙力偶震源機制模型來描述地震的成因機制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雖然魏格納對大陸漂移學說做了更為全面系統的闡釋,但魏格納並非提出漂移學說的第一人。早在16世紀末,一位荷蘭學者就注意了大西洋兩岸植物、動物相似性的特點,並提出使大西洋兩邊的大陸分離的動力因素可能是地震或洪水。到了19世紀中葉,義大利學者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認為是大洪水使大陸發生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