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的兩項發現推動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

2021-01-15 騰訊網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由維吉尼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副教授Tao Sun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取得了兩項發現,它們可以擴大航空航天和其他依賴強金屬零件的行業的增材製造。

根據製造技術協會的報告,增材製造多年來為飛機生產做出了貢獻。但是,增材製造還會在最終零件的微觀結構中產生缺陷,從而限制了其在管道系統、內部零件和其他非關鍵零件的製造中的作用。安全監管零件的增材製造將幫助航空業實現其對高效,穩定的供應鏈管理以及輕型飛機隨附的燃油節省和減排的期望。

雷射表面圖形化處理技術可以實現對飛機機翼的有效驅冰

Tao Sun和他的研究團隊使用超高速同步X射線影像技術來對採用靜止雷射照射和移動掃描模式下的可視化Ti6Al4V鈦合金的熔化和蒸汽壓差(匙孔效應)的發展演化情況進行了觀察分析。這一團隊及其他研究者在早先的報導中公開過基於AM的同步X射線實驗結果。如硬X射線具有高度的空間解析度(2微米)和時間解析度(50到400KHz),這是美國阿貢實驗室先進聲子中心在目前的先進水平。

該研究團隊專注於增材製造過程的兩個最重要條件,即雷射功率和掃描速度。功率-速度過程圖中捕獲了這兩個條件的設置和交互方式。與常規圖類似,功率-速度地圖在要工作的區域和要避開的區域之間設置邊界線。功率-速度圖可以分為好區域和三個壞區域。如果製造商留在良好的區域,則該零件很可能會始終如一地生產出高質量的零件。兩個壞區很容易識別。一種是缺乏熔合的現象,這是由於雷射功率密度不足而導致的未熔融粉末所證明的。當單條列印線在其自身上滾動時,第二個壞區以滾珠表示,這表明雷射運動太快。

Sun和團隊專注於第四區。在該區域中,零件從製造過程中出來時會帶有微小的孔,這種結構缺陷稱為孔隙。這些微小的孔出現在材料內部,使其難以看到和控制。Sun表示可以列印多條測試線,而通過檢查零件表面是否仍然有氣孔仍然不知道。

孔隙缺陷對於疲勞敏感型應用(如飛機機翼)仍然是一個挑戰。在高功率,低掃描速度的雷射熔化條件下,一些孔隙與稱為鎖孔的深而窄的蒸汽凹陷有關。

Sun和他的團隊發現了孔隙是如何發生的,並能夠在3D列印過程中以很高的時空解析度表徵材料的轉變。他們使用了一種稱為高速同步加速器X射線成像的成像技術,該技術可以在整個雷射列印過程中逐幀監視孔的形成。以微秒的間隔捕獲圖像,遠遠超出人眼可以捕獲或人腦可以處理的範圍。

超高速同步X射線影像來定量研究在粉末床增材製造金屬的過程中雷射熔化金屬時氣體壓差(又叫匙孔效應或小孔效應)。儘管從焊接和熔化的橫截面的事後檢查中可以對匙孔效應進行觀察分析,但直接使用高能X射線影像技術對匙孔效應的形貌和動力學觀察,卻可以窺見不一樣的世界:1,匙孔存在於粉末床3D列印時雷射功率和掃描速度所組合的區間內;2雷射功率密度變化時存在一個從熱傳導到匙孔效應焊接時嚴格定義的門檻值;3這一過渡允許蒸發,液相表面的壓差,不穩定和深的匙孔效應的形成。

鎖眼的形成和大小取決於雷射功率和材料吸收雷射能量的能力。如果鎖孔壁是穩定的,它將增強周圍材料的雷射吸收並提高雷射製造效率。但是,如果壁晃動或倒塌,則材料會在鎖孔周圍凝固,從而將氣袋捕集到新形成的材料層中。這使材料更脆,在環境壓力下更容易破裂。

Sun將好區域與壞孔隙區域之間的邊界描述為平滑且清晰。在非常狹窄的雷射條件下,功率和速度的特定組合將一個好的零件和一個帶有毛孔的零件分開。只需跨過好區和壞區之間的界限,就可以確定您的零件是否帶有這種結構缺陷。基於如此光滑而尖銳的邊界的物理原理,Sun知道一個子過程正在起作用。

金屬3D列印是一類可以自CAD數字模型直接製造出複雜的3D形狀的先進位造技術。其中粉末床3D列印技術是一種常見的3D列印技術,使用高能雷射掃描來選擇性的熔化預鋪設的粉末形成CAD預設的三維實體。高的能量密度和低的掃描速度會導致形成的熔池形狀為窄且呈半圓形的形狀(稱之為熱傳導模式)向深且窄的形狀(匙孔效應)過渡。3D列印中的匙孔效應,眾所周知,同氣孔的形成密切相關。形成的大的氣孔後由於氣孔會成為裂紋的萌生源而影響到材料的疲勞壽命。匙孔效應是一種氣體填充的壓差,在焊接中可謂眾所周知,同時匙孔效應還同液相金屬中的氣化密切相關。

理解金屬列印的工藝窗口的邊界條件對重複製造無缺陷的部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直接觀察和識別了在採用靜止雷射進行實驗時的狀況以及蒸汽壓差隨工藝參數變化時熔池形貌的變化。雷射增材製造時和雷射焊接時兩個主要的參數為雷射功率和及該動態雷射掃描速度,即P-V空間關係圖.。同靜止雷射實驗不同,靜止空間圖所不同的是,,幾乎所有功率和速度的組合,儘管在傳統的雷射實驗時,在不同的雷射功率時幾乎呈現出相似的行為。同日常所觀察到的P-V圖所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的功率和速度的組合,儘管在傳統的匙孔區域顯示出深且窄的蒸汽壓差,此時才定義為匙孔和此時在較粗糙的尺度下呈現出深的穿透焊接深度。

該團隊最終發現,雷射與金屬的相互作用會產生聲波。Sun解釋說,聲波可以以不同方式與液體中的氣泡相互作用。在聲力的作用下,氣泡可以移動,變形,分裂甚至崩潰。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在接近孔隙區域邊界的雷射條件下,聲力在將孔隙推離鎖孔尖端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熔池中不產生聲波的情況下,孔隙將被拉回到鎖孔中。

短脈衝雷射器被認為是在液體中產生聲波的來源,但我們在使用連續波雷射器時觀察到了聲效應。顯然,仍有許多有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該國際研究團隊的成果以"Critical instability at moving keyhole tip generates porosity in laser melting"一文11月27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趙蒼曾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Sun研究小組中擔任博士後,現在是北京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教員,他是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和維吉尼亞大學的同事共同撰寫的論文 。第二作者Niranjan D. Parab也是阿貢國家實驗室Sun的博士後之一,他此後加入了Intel。

Sun在UVA的研究團隊將繼續應用最先進的表徵技術,對增材製造工藝和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增材製造技術有望徹底改變我們的製造方式。

相關焦點

  •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在國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分別研究了鈦合金、鎳基高溫合金零件的雷射熔化沉積成形工藝[38-39],並通過優化熱處理制度,使鈦合金、鎳基高溫合金製件組織得到改善,性能明顯提高,成功應用於飛機大型承力結構件的製造。此外,超聲振動輔助雷射熔化沉積的試驗結果表明:施加超聲振動後,微觀組織得到細化,其強度和塑性都得到提高[40]。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領域的典型代表技術,3D列印的發展時刻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金屬高性能增材製造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被業內專家視為3D列印領域高難度、高標準的發展分支,在工業製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更是體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一、前言雷射增材製造(LAM)屬於以雷射為能量源的增材製造技術,能夠徹底改變傳統金屬零件的加工模式,主要分為以粉床鋪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選區熔化(SLM)、以同步送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直接沉積(LDMD)[1]。目前 LAM 技術在航空、航天和醫療領域的應用發展最為迅速 [2~4]。
  • 航天科工三院159廠參加首屆大飛機增材製造聯盟理事會
    ,航天科工三院159廠增材中心作為副理事長單位受邀參會。,就航空航天增材製造技術應用需求、發展戰略、合作模式展開探討。  參會嘉賓和行業代表紛紛對增材中心近年來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以及對增材製造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高度認可,並希望可以在相關領域尋求合作點,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研發,促進多邊發展,推動增材製造技術更上新臺階。  後續,增材中心將密切聯繫聯盟成員單位,加強成員單位間緊密合作,加速推動增材製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3D列印(增材製造)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目前在中國增材製造行業應用領域結構情況中,工業機械佔比最 高,佔比為 20%,其次為航天航空領域,佔比為 17%,排名第三 的是汽車領域,佔比為 14%。伴隨著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的相應成 熟,在航天航空、汽車等行業需求將持續增加。
  •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3D列印正成為製造業新的增長點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9日訊(記者 奉永成)2020中國(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今天舉行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技術推動增材製造質量提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增材製造系統平臺」項目,主要針對航空、航天、兵器等領域關鍵構件快速、可靠、高質量定製化研製生產的迫切需求,構建具備工藝推理功能、可擴展的工藝參數庫和知識庫;研發過程監測與控制等關鍵智能模組,形成在線監測反饋系統及裝備自診斷系統;建立增材製造過程工業標準體系與開放式增材製造智能化平臺,解決影響增材製造成形精度質量的關鍵瓶頸問題
  • 深度解析 | 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及應用
    同傳統製造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柔性化、易於實現智能化、生產周期短、能生產出很高力學性能的零件等特點,該技術已經在航空、國防、交通、能源、冶金、礦採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展現出誘人前景。雷射增材再製造是以雷射熔覆技術為基礎,對服役失效零件及誤加工零件進行幾何形狀及力學性能恢復的技術行為。
  • Part2-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
    3D科學谷在中國市場建立了增材製造洞察力體系,並通過近年來的市場研究和分析工作推動了中國市場在實施方面的進展。更好的噴嘴l 名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l 2020研發重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發了具有自淨功能的內壁增材製造同軸送粉噴嘴,包括間壁式殼體、粉末流域、冷卻液流域以及保護氣輸送流道。能夠順勢對殘餘粉末進行收集,不影響粉流匯聚,且使加工過程中管道內保持清潔,提高熔覆質量。l 3D科學谷Review:自淨功能成為新趨勢。
  • 科技發明一等獎王華明:推動3D列印航空航天領域應用
    近日,北京市科委圍繞以北航王華明教授為領銜專家的「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團隊,啟動了一批重大項目。項目整合了北航、中航天地、索為高科、奧瑞視、航材院等多家單位優勢資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從鈦合金、超高強度鋼、高性能鋁合金等三個材料體系的工藝研究、軟體開發、裝備製造及檢測驗證等全產業鏈推進3D列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項目的實施將極大促進北京市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形成在航空航天等重大高端裝備產業和先進位造技術等領域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 南方科技大學葛錡:多功能微尺度增材製造:從3D到4D列印
    主題:《多功能微尺度增材製造:從3D到4D列印》時間:2020年11月13日下午3點直播講師: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 葛錡長聘副教授直播平臺:微尺度3D列印雲課堂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主要從事研究領域包括:多功能增材製造、4D列印、軟材料結構力學、軟體機器人等。已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雜誌發表論文50餘篇,Google Scholar Citation 4400 餘次,H-index 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第206篇《走進王華明的世界——兼談對增材製造的認識》
    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防科技工業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主任。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雙重含義是也!前者指王華明主攻的專業方向:大型金屬構件雷射成形增材製造,後者指王華明及其團隊的奮鬥精神與情懷。
  • 電弧增材製造:比雷射增材更有發展前景?
    該成形方法最大優勢是無需傳統的刀具即可成形、降低工序、縮短產品製造周期,尤其適於低成本小批量產品製造,而且越是結構複雜、原材料附加值高的產品,其快速高效成形的優勢越顯著,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能源化工、微納製造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面對新型飛行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要求,其零部件逐漸向大型化、整體化發展。
  • 全方位填補增材製造標準空白!ASTM 又開展8個標準研究新項目
    標準在推動增材製造技術的增長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標準開發展組織ASTM 國際近日宣布了在增材製造標準研究方面的所開展八個新項目,推動技術標準與快速發展的增材製造技術保持一致。這八個項目涉及到ASTM 增材製造卓越中心(AM CoE)的高優先級標準化研究領域,包括設計、數據、建模,原料、過程、後處理、測試和鑑定。
  • 增材製造中表面光潔度的重要性,及光整加工技術的種類和應用現狀
    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主要驅動力在於減輕重量,運營商願意為提高燃油經濟所帶來的運營成本降低付出代價。人們對增材製造的零件密度、孔隙率和晶粒結構的最初質疑正在得到克服,該技術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於生產認證部件。
  • 【空間在軌增材製造】入選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在9月18日的中國航天大會上,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發布,面向空間超大型天線結構的在軌增材製造技術與超大型空間光學裝置在軌組裝和維護技術被納入其中。這兩項技術,均屬於空間在軌製造範疇。
  • 金屬頂刊Acta Mater:可以增材製造的新型高溫合金
    增材製造(3D列印)被廣泛認為是當代的顛覆性技術,然而對於關鍵的航天航空部件而言,有諸多痛點尚未解決。例如應用於飛機發動機渦輪的高性能高溫合金,由於增材過程中會產生過多微觀缺陷,很難付諸應用。近期,牛津大學的湯元博博士與Roger C Reed院士等研究者通過合金設計(Alloys-By-Design)的理念成功設計出兩款新型可增材製造的高溫合金。研究先用選區雷射熔化(SLM)進行製造,並通過大量實驗驗證其可靠的高溫性能,為新型合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我國航空航天高端製造的利器:送粉式雷射金屬3D列印裝備
    而金屬3D技術作為一項全新的製造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優勢突出,服務效益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縮短新型航空航天裝備的研發周期;②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節約昂貴的戰略材料,降低製造成本;③優化零件結構,減輕重量,減少應力集中,增加使用壽命;④零件的修復成形;⑤與傳統製造技術相配合,互通互補。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因此,從周圍環境中收集能量到電力電子設備,延長其使用壽命,開發不需要更換電源的自供電設備,成為眾多專家研究的熱點。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