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合併後的1000天後 仍在發出X射線!令專家困惑不已

2020-10-22 科學書屋


據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曾發現,兩顆中子星在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2017年8月17日,宇宙中最密集的一些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了引力波和X射線 。


地球上的數十臺望遠鏡在電磁波譜的不同波長上捕捉到了這次罕見的合併。首先,是一陣高能伽馬射線,隨後是一陣光和紫外線、無線電和紅外信號。


碰撞發生後大約9天,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天文臺接收到了X射線信號。根據天文學家對中子星的理解,它現在應該已經消失了。


但在周一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星碰撞事件進行了研究,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檢測到。


「我們真的不知道從這一點出發會有什麼期望,因為我們所有的模型都預測沒有X射線,」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Eleonora Troja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GW170817是地球上的三個引力波觀測站首次探測到的中子星合併事件。三大天文臺能夠在合併發生後的瞬間對合併的位置進行三角測量,使研究人員能夠將望遠鏡轉向太空,對這一事件進行仔細觀察。


由於沒有觀測到多次中子星碰撞事件(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次被記錄和確認),科學家不得不依靠模型來預測後果。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模型與GW170817的檢測結果一致。當兩顆中子星相撞時,它們會釋放出伽馬射線的噴射和巨大的明亮氣體爆炸,被稱為 "千新星"。這些事件是短暫的--通過在觀測到它們幾天或幾周後,它們就消失了。


但NASA的X射線天文臺Chandra在2月聚焦於該合併事件時,仍在該地點探測到X射線,這是在它爆發生命力兩年半之後。最新的測量結果顯示,信號已經消退,但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檢測到 。為什麼這些X射線仍然可以被探測到?這是研究人員正在努力解決的一個難題。


可能是中子星合併中還有一個額外的成分,模型之前沒有考慮到。也可能是碰撞後釋放的能量的動態與科學家預期的有些不同。一個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是,合併後的殘骸代表了一顆發射X射線的中子星--儘管還需要更多的分析來確定信號的來源。天文學家將在12月把望遠鏡轉向GW170817,為揭開合併中的神秘面紗提供另一個機會。


「無論發生什麼,這一事件都在改變我們對中子星合併的認識,並改寫我們的模型,」Troja說。

相關焦點

  • 中子星爆炸碰撞仍在發射x射線,這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困惑
    在碰撞後九天,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天文臺收到了x射線信號,但是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最近,研究人員研究了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恆星-中子-恆星碰撞,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探測到。GW170817是地球上三個引力波天文臺首次探測到的中子星合併。在合併發生後,三位一體的天文臺能夠三角定位合併的位置,研究人員可以將望遠鏡轉向太空,更好地觀察這一事件。
  • 2017年引力波的中子星合併584天後,可見光也最終消失了!
    許多科學家認為2017年的中子星合併,被稱為GW170817,是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這是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捕捉到兩顆中子星相撞。GW170817發出的光被檢測到,部分原因是它就在附近,這使得它非常明亮,而且相對容易找到。當中子星碰撞時,它們發射出比經典新星亮1000倍的千伏光,這是由於合併後形成的重元素造成。但正是這種亮度使得它的餘輝(由以接近光速飛行的噴流,撞擊周圍環境)如此難以測量。可以肯定的是,在合併大約100天後,餘輝非常微弱,只能用最靈敏的望遠鏡來捕捉它。
  • 中子星合併產生的磁星發出光是經典千新星的10000倍
    圖註:此圖顯示了由兩個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千新星發出的光。由西北大學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小組研究了用光、X射線、近紅外和無線電波所產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明亮爆炸之後,認為它有可能發現了磁星的誕生。研究人員認為,磁星是由兩個前所未有的中子星合併而成的。
  • 兩顆中子星在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 仍繼續產生X射線
    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 仍繼續產生X射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曾發現,兩顆中子星在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但在周一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星碰撞事件進行了研究,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檢測到。
  • 短伽瑪射線暴: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疑為中子星合併
    伽瑪射線暴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它們在 50 秒內釋出的能量相當於銀河系 200 年總輻射能量。最近天文學家在宇宙遙遠一端發現了新的短伽瑪射線暴餘暉,距離我們遠達 100 億光年,也就是說發生在大爆炸後僅 38 億年。
  • 中子星合併3年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中子星碰撞噴流的X射線餘暉想像圖。NASA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 / CI實驗室還記得3年前,2017年8月17日發現的「千新星」嗎?轟動一時。那是人類首次觀測到中子星的合併,也是第一次採用「多信使」的方法,也就是同時通過引力波和多個頻段的電磁波,對同一個天文現象進行同步觀測。
  • 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 天文學:合併中子星的鍊金術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由兩個中子星合併而成的化學元素。潛在的機制稱為r過程(也稱為快速中子捕獲),被認為是大量比鐵重的元素的起源。這一發現為發生這種r過程的環境之謎提供了新的啟示。為了產生更重的原子,科學家懷疑將中子附著到已經存在的構件上的過程。這種機制的快速變體是所謂的r過程(r代表快速)或快速中子捕獲。當前,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哪些物體可能是發生該反應的部位。到目前為止,可能的候選者是罕見的超新星爆炸和稠密的恆星殘留物如雙中子星的合併。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來源:新浪科技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的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
  • 明確區分黑洞和中子星,宇宙X射線或透露出黑洞視界的顯著特徵
    它們源自對大約20個黑洞和中子星的多次X射線觀測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洞(紅色符號)和中子星(藍色符號)幾乎完全分離,從而確定了黑洞的存在。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是一種沒有堅硬表面的奇異宇宙天體。
  • 研究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後果!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見證了黑洞與其他黑洞的合併以及中子星與其他中子星的合併。而現在天文學家們現在正等待著黑洞與中子星合併的第一次探測——這樣的碰撞可能會產生關於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見證,這是迄今為止對引力如何運作的最佳觀測場景。
  • 宇宙最強磁場天體磁星,變種的中子星,宇宙間恐怖存在
    ,距地球約5萬光年,由於星震發出伽碼射線高能量電磁波,就在這麼遠的距離5萬光年(光每秒走30萬公裡,光走了5萬年的距離,腦補下多長吧)瞪了眼地球,使的地球大氣層發生電離,形成極光,地球軌道外千餘顆衛星受到影響,這也是有史以來遭遇最強咖碼射線暴,也多虧地球大氣層以及自身磁場削弱了這種高能電磁波,使的我們不受影響,若磁星位置距地球稍進的話足以致命,可見其恐怖。
  • 研究表明:中子星的合併,可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如果我們半徑為70萬公裡的太陽是一顆中子星,那麼它的質量將被凝聚成半徑約為12公裡近乎完美的球體。當兩顆中子星碰撞並合併成一顆超大質量中子星時,新天體核心中的物質變得非常熱和緻密。根據物理計算,這些條件可能導致強子,如中子和質子,溶解到它們的夸克和膠子成分中,從而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 超新星爆炸比中子星合併產生更多黃金
    Daniel Siegel說,這一發現推翻了人們普遍的觀點,即這些元素大多來自中子星之間或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碰撞。該論文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Daniel Siegel的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膠原體的動力學,高齡星球的引力使它們內爆並形成黑洞。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數據。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探測到引力波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首次預言了引力波在時空中的漣漪。由兩顆中子星撞擊而成的黑洞GW170817概念圖。
  • 中子星碰撞為科學家研究短伽馬射線暴提供了新的啟示
    科學家們探測到了兩顆中子星碰撞產生的短伽馬射線暴,它在半秒內釋放出的能量比太陽在其100億年的壽命中釋放出的能量還要多。這場伽馬射線暴被命名為200522A,它起源於距離地球54.7億光年的地方,在它導致一顆新的、高磁性的中子星形成後,發出了比新星大10倍的亮度。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可以產生不可預測的X射線,因為它們從伴星吸收物質,但方式非常不同。
  • 中子星合併,是形成中子星還是坍塌成黑洞,我們能識別出來嗎?
    在接下來的幾周和幾個月裡,電磁光譜上的後續觀測顯示,兩顆中子星合併,在產生並噴射出大量重元素後,最終導致新黑洞形成。最後,通過探測中子星的合併,我們了解了黃金、汞、鎢等元素的宇宙起源。兩年後,2019年4月25日,引力波探測器看到了他們的第二顆中子星與中子星合併,但根本沒有看到電磁信號。令人振奮的是,原因可能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雙中子星合併。